右翼反擊的信號
馬也
2007年12月,全球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從美國爆發,隨后向各國擴散。一年半以后,自2009年夏季起,也是從美國開始,關于危機觸底,開始復蘇、已經復蘇甚至開始增長的宣傳,小心翼翼而持續不斷。關于新自由主義壽終正寢、資本主義衰退和走向崩潰的議論,關于左翼思潮抬頭的議論,也在繼續放開手腳而持續不斷。
但是以美國統治集團為首,右翼反擊的信號和由此顯露出來的全球戰略及政治圖謀,越來越清晰。
這畢竟是世界資本主義體系衰退中的反擊。這種衰退的走向,這種但凡一息尚存就要兇相畢露、張牙舞爪的姿態,都有著社會歷史運動自身規律的深層動因。
這次的反擊,有兩個參照系。
第一個,收斂布什那種視天下為囊中之物、與世界為敵的霸氣,仿佛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蔣介石集團在節節敗退中,氣勢洶洶而色厲內荏,不得不把全面進攻變為重點進攻。對于美國來說,現在的重點,一個是俄羅斯和中國周邊,再一個是拉丁美洲——我們已經有幾天前的《美國在拉美部局軍事復仇》,對此進行專門的分析——其他則程度不同取收縮方針。
第二個參照系,是中國人熟悉的南霸天和他的還鄉團:6月間美國在伊朗操縱顏色革命、干涉選舉,被稱為在中東“收復失地”;7月間俄羅斯《紅星報》載文,指美國試圖創建巴爾干聯邦,以對抗俄羅斯,使用的語言是美國“重返”巴爾干;也是7月,希拉里訪問東盟國家,排除中國,別選伙伴,介入湄公河流域開發,被稱為“恢復布什時代失地”;為遏制中國,希拉里出訪東南亞,叫做“高調重返”和“重振”同那些國家和地區的關系,叫做“吹響‘重返’東南亞的號角”,她本人則干脆宣布:“美國回來了”。[i]還鄉團,意味著反撲和復仇,其加倍的殘酷野蠻,當在意料之中。
美國統治集團,是一個向來極為重視政治掛帥和意識形態的階級集團。相比于奧巴馬,布什和他的幕僚,似乎多了些“單純軍事觀點”和“單純經濟觀點”。奧巴馬的聰明,或者說不得不聰明,是碰壁而深陷危機,終于更加悟出一個道理:第一號可怕可恨的敵人,其實不是薩達姆、拉登這樣的人,而是俄羅斯社會主義復辟。解體蘇聯的時候,尼克松提出兩項任務:一個是實行“摧毀社會主義的改革”,另一個是“肢解帝國”、不許戈爾巴喬夫們成為“愛國的俄羅斯民族主義者”。[ii]就是既不許社會主義,也不許民主主義,既不許愛黨,也不許愛國。葉利欽做到了前一條,后一條變成與美國若即若離和國內的野蠻資本主義。但是在俄羅斯,鬧得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外有強國施壓,內有豺狼撕咬,經過那么長時間、那么慘烈的折騰,社會主義的根卻依然太深太深。
赫魯曉夫以來,蘇聯共產黨領導集團的基本路線,是率領中層部分知識精英,為埋葬社會主義殫精竭慮、死而后已。待到社會主義大廈轟然倒地,在經濟危機中苦苦掙扎的俄羅斯,社會主義及其主要締造者、捍衛者斯大林,卻成為越來越多民眾信仰和尋求歷史道路的標志。
官方已經出版重新肯定蘇聯的歷史教科書。荷蘭《經濟行為與組織雜志》2009年8月號,刊有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理查德·斯特林主持的一個調查《迷失在過渡時期:通往資本主義道路上的社會滿意度》,對東歐原社會主義國家和蘇聯原加盟共和國共13個國家進行分析,結論是“民眾對工作、子女教育和健康的滿意度,在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顯著下降”。在此之前,全俄社會輿論中心發布國內調查,說俄羅斯人選擇國有化,82%的受訪者相信,國有化可以使國家擺脫危機,“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的私有化,沒有被人民接受”。[iii]“斯大林熱”尤其節節上升。斯大林畫像展觀眾熙熙攘攘,有關斯大林的圖書出版即搶購一空,相關影視在觀眾排行榜連續列名榜首。在整修一新的莫斯科地鐵,入口大廳墻壁重新刻上蘇聯國歌的名句“斯大林培育我們對人民的忠誠,鼓舞我們去勞動、去立功!”一條簇新的標語是“為了祖國!為了斯大林!”[iv]
這種和世界資本主義體系衰退同時出現的、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事件,注定讓白宮和華盛頓寢食不安。尼克松提出的任務沒有完成。警報尚未解除,似乎還響得愈加震耳欲聾。于是對俄羅斯動手動腳緊鑼密鼓。創建巴爾干聯邦之外,對俄羅斯國內策反滲透,分裂獨聯體,在東歐進行軍事部署,在國際社會孤立這個國家,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在阿富汗,大選重演具有本地特色的美國式民主。但是美國既不需要一個強大的阿富汗中央政府,也不需要消滅塔利班;塔利班的存在,越來越被制造為西方軍事介入和長期占領的理由。2001年10月入侵阿富汗以來,美國在這個國家及其中亞鄰國建立19個軍事基地。美國的利益,是利用這個基地體系,“對中俄和伊朗施加額外的軍事壓力”。[v]
1999年入侵南斯拉夫,是北約的首次“區域外”行動。從這時起,“全球”、“遠征”、“二十一世紀的北約”一類字眼,屢見于北約官員及其支持者發表的文件和講話。入侵阿富汗的戰爭,正在成為北約轉變為全球軍事機器的標志。美國和北約在這里駐兵超過10萬。阿富汗戰爭制造了一個50個國家軍人出沒的大軍營。西方的所謂“大阿富汗戰爭”,包括整個南亞、中亞和里海地區。新任北約秘書長安諾斯·福格·拉斯姆森宣布,他需要更多的軍隊,北約將在阿富汗駐扎下去,需要多久就停留多久。西班牙報紙指出,美國和北約,已經“將其軍事結構安插到與俄羅斯和中國交界的國家”,以便“縮小對中俄這兩大競爭對手的包圍圈”。[vi]
在中國的周邊,從蒙古、中亞、中東、南亞、東南亞到東亞,或陸地,或天空,或海上,無處不出現麻煩,而每個麻煩的后面,都站著美國或者晃動著美國的影子。美國智囊也已經提出“制衡中國崛起”的新方略:“用布什班子未能采用的一種方式,悄無聲息地重建美國在亞洲的聯盟和伙伴關系”。[vii]
在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和緬甸,美國的介入,直接威脅通往中國的輸油管道的使用和建設。為了遏制中國,美印合作得到加強。西部邊界嗎?印度和巴基斯坦方向嗎?朝鮮嗎?東海嗎?南海嗎?目前仍然難于分辨,在中國這個重點對象中,還有哪些重點中的重點。但是一家香港報紙關于7月間希拉里出訪泰國的文章,拿出的是一種全程判斷:“希拉里亞洲點火,中國周邊又吃緊”。[viii]
這就是美國,一個集中資本主義全部制度特征的資本主義國家,它終究自己不安寧、也不會讓世界安寧,總要經常制造點什么。用《共產黨宣言》中的話來說,叫做“一切社會狀況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這就是資本主義時代不同于過去時代的地方”。
在這種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中,資本主義繁榮、危機、再繁榮、再危機,最終走向崩潰,世界工人階級、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反抗資本主義、創造新社會的努力,斗爭、失敗、再斗爭、再失敗,最終走向勝利。這就是歷史辯證法的規律。
2009年9月18日
--------------------------------------------------------------------------------
[i] 《美國從伊朗動蕩中看到在中東獲取影響力的機會》,美國《華爾街日報》2009年6月27日;瑪麗安娜·格利希納《巴爾干:新的沖突即將形成》,俄羅斯《紅星報》2009年7月2日;法新社泰國普吉2009年7月18日電;法新社泰國普吉2009年7月23日電;香港星島環球網2009年7月21日報道;《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東南亞宣稱“美國回來了”》,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009年7月23日。
[ii] 尼克松《戈爾巴喬夫的危機與美國的機會》,美國《華盛頓郵報》1991年6月2日。
[iii] 《俄羅斯人選擇國有化》,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09年7月17日。
[iv] 《斯大林“重回”莫斯科地鐵》,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2009年9月5日。
[v] 安德烈·科努羅夫《美國在阿富汗的目標》,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網2009年8月31日。
[vi] 里克·羅佐夫《阿富汗戰爭:北約建立起史上第一支全球軍隊》,西班牙《起義報》2009年8月14日。
[vii] 克林頓時期美國國務院情報研究局中國分析部主任譚慎格《美國的對手,中國的朋友》,美國《華盛頓時報》網站2009年7月16日。
[viii] 《希拉里亞洲點火,中國周邊吃緊》,香港《東方日報》2009年7月2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