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拉美布局軍事復仇
馬也
6月以來,發生在拉美的兩個事件,正在引起全球關注,并將影響世界的前景。
一個是6月28日洪都拉斯右翼軍事政變。世界看到軍事政變的美國傳統和美國背景。奧巴馬一方面譴責政變,一方面采取拖延戰術,竭力使政變結果成為既成事實。洪都拉斯已經被美國占領。另一個,8月28日在阿根廷召開的南美洲國家聯盟特別首腦會議,“無奈接受”美國使用哥倫比亞軍事基地。美國把整個拉美置于美軍控制之下的圖謀,至此成為事實。
新自由主義的肆虐,教育了拉美人民,使一批左翼政府的誕生,成為世界風向標左轉的象征。稱之為左翼,一個是同美國拉開距離,一個是實行利益向中低層民眾傾斜的政策。它對拉美社會的積極意義在于,貧富兩極分化開始緩解,社會相對穩定,在沖擊全球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尚未遭遇預料會慘重得多的損失。
但是西方不高興。美國對被指為“激進左翼”的委內瑞拉、玻利維亞,軍事施壓,特工騷擾,策動內亂,分疆裂土,屢屢動手動腳,屢屢碰得灰頭土臉。這一次,借助經濟危機進來,先有第四艦隊的游弋相威嚇,接著就是洪都拉斯的軍事政變,和在哥倫比亞設立軍事基地的哥美軍事合作協議。
經濟危機起于美國,華爾街威風掃地,西歐一片殘垣斷壁。奧巴馬代替小布什出任總統,又是黑人,又有若干仿佛有利于多數人的政策宣示,又是被加了似是而非的“社會主義”的名號,頗引發一些好心人的幻想。其內政暫且不予評論。其外交,軟軟硬硬,由全面進攻收縮為重點進攻,——圍著中國排兵布陣,圍著俄羅斯分化瓦解,在中亞中東主要的對象也集中于中國和俄羅斯;進攻是一定的,進攻終究放不過拉美這個臥榻之側,也是一定的。
新自由主義走了一些年,現在美國又回來了。此來兇多吉少,任務即復仇。民主嗎?拉美幾個左翼政權,靠美國式民主選舉上臺。美國式民主選出反美政權,不合邏輯,美國當局怎么睡得著覺。通過全民公決再把你民主掉嗎?那是已經灰頭土臉過的事情了。于是,索性在民主的旗幟——洪都拉斯的軍事政變被稱為“保衛憲法”,哥倫比亞設立美國軍事基地被稱為“尊重主權和自決權”——下,放出航母、導彈、轟炸機、特種兵和海軍陸戰隊。
這是一個瘟疫即將再度流布的嚴重信號。美國可以改變戰略,但不會改變目標。
兩位阿根廷軍事專家說,美國當前在拉美的目標有三:第一,政治基礎是代議制民主而非參與式民主;第二,經濟基礎是推行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經濟體系,即《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第三,軍事基礎是保證美國能夠自由支配該地區具有戰略價值的自然資源。[i]
沿著洪都拉斯的模式,危地馬拉、薩爾瓦多、尼加拉瓜的右翼,都在心癢難耐地準備各自的政變。阿根廷新聞社援引了“美國的說法”:“被共享的哥倫比亞的軍事基地,屬于‘前沿作戰據點’級別,這是一些用于特殊行動指揮、控制和通訊的軍事設施”,“洪都拉斯的索托卡諾基地、厄瓜多爾的塔曼基地、薩爾瓦多的克馬拉帕基地、阿魯巴島貝阿特麗斯空軍基地和庫拉索島空軍基地,都被列為‘前沿作戰據點’級別”。美國已經通過“梅里達計劃”實現墨西哥軍事化,正在借助“哥倫比亞計劃”實現對哥倫比亞的軍事化。[ii]
第一個眼中釘即委內瑞拉。2009年8月3日,美國國家情報局發布公告《委內瑞拉:查韋斯采取行動壓制反對派媒體》,刊登于智利的《水星報》、《第三版時報》和其他報紙。《基督教科學箴言報》9月2日載文,稱查韋斯近期出訪俄羅斯等國為“邪惡軸心之旅”。然后就是西方媒體連篇累牘、過分熱心地渲染,9月4日,幾個國家發生“反查韋斯大游行”。不過拉美社說得明白,美國在哥倫比亞的軍事基地不單針對委內瑞拉,同時指向了厄瓜多爾、玻利維亞和巴西。美國在秘魯北部亞馬遜地區建立了海軍基地,軍隊已經進入秘魯首都利馬東南575公里的阿亞喬,“希望”在這里建立軍用機場,“巴西將被團團圍住”。如此這般,奧巴馬政府就將實現“對其傳統后院進行再殖民,并且嚴加管教”。[iii]
世界關注拉美左轉,但是它重新被美國淹沒于血泊的嚴酷前景,已經嶄露頭角。這就是歷史。這不是外交文件上的、舉手表決和投票箱里的歷史,而是階級斗爭、民族斗爭的客觀規律按照自己行程演進的歷史。
拉美左轉,來自不易,也多有獨特創造。比如委內維拉的基層民眾“參與式民主”,將會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左翼初起,曾經成為一些人宣布馬克思主義關于暴力革命理論過時的依據。沒有多久,美國策動他國國內反對派鬧事,一再發生暴力甚至流血事件,此類宣布也漸次偃旗息鼓。主要問題在于,第一,左翼政權雖有群眾反新自由主義的情緒相擁戴,卻尚未在群眾社會革命實踐中形成堅強的領導集體。第二,左翼政權基本上在原有資本主義框架范圍內活動,既缺少經由群眾社會革命實現的社會關系根本變革,也在很大程度上繼續保留著舊的國家機器和對外依附狀態。第三,有利于下層民眾的社會政策,相當一些帶有現政權自上而下恩賜的性質,還不能認為已經是具有深刻道義力量的民眾斗爭的直接成果。
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中拉美出現負增長,根本的原因,恰恰是由于遠未徹底解決的經濟主權問題和由此產生的對外過度依賴。它集中在五個方面——過度依賴對美出口,過度依賴自然資源出口,過度依賴外匯儲備,過度依賴單一產品出口,過度依賴僑匯收入。一位世界銀行官員談到拉美經濟能否復蘇問題的時候就說,這取決于“美國的政治決策”[iv]。一位哥倫比亞作家也認為,僅僅對美國的食品、就業依賴,就將使拉美的“第二次獨立”前景黯淡[v]。
洪都拉斯軍事政變之后,因為透露左轉選擇而被廢黜的總統,同政變方一樣,都各自派出代表團游說華盛頓,競相討要美國的支持,打響一場“爭奪美國戰”。在哥美軍事合作問題上,委內瑞拉、厄瓜多爾、玻利維亞領導人強烈抵制,其他拉美國家領導人程度不同地懾于美國經濟壓力和軍事壓力,或者文不對題、語焉不清,或者居中調和、不溫不火。結果是認可美國使用哥倫比亞軍事基地。
在有過社會主義蘇聯之后,在有過拉美人民艱難的反新自由主義斗爭之后,號稱左翼,卻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如此退縮,在很大程度上繼續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固然可以用力量對比懸殊、經濟危機中美國仍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做出解釋,卻也成為對拉美左翼政權“左翼”到怎樣程度的檢驗。
直接來自選票箱的拉美左翼政權,相對于新自由主義政權而產生、而存在。然而問題不能不回到美國式民主。這種民主的半徑,取決于美國的手掌心:可以容忍發表某些反美言論和進行若干政策調整,卻絕不容忍最廣大人民真正取得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主導權;可以容忍同美國的一定程度的疏離,卻絕不容忍擺脫依附地位。這種民主沒有成為,也不可能成為徹底實現國家獨立、民族主權和人民利益的手段。用槍炮摧毀選票箱,民選總統飲彈于美國策動的軍事政變甚或美國軍人的槍口,就是一部美國導演的拉美民主史。通往妥協退讓、交出人民斗爭果實的后門,至今半開于拉美多數國家。對于人民大眾來說,這個后門引向的,尤其是一條更為野蠻殘酷的階級復仇、民族復仇的死亡之路。在洪都拉斯,抗議者橫尸街頭,已經成為事實。
從1803年海地獨立,200多年來,拉美歷史的每一頁,都書寫著美國的干預特別是軍事干預。人民在民主的空話和斑斕的血跡中覺醒,不是在美國槍彈和蓋有美國印章的選票箱里,而是在自己身上,找到力量的源泉。
1973年9月,智利發生美國支持的右翼軍人政變。11日清晨,首都圣地亞哥的天空,傳來將被槍殺的民選左翼總統阿連德,和自己人民最后告別的講話:“罪行和武力都無法阻止社會的進程。歷史是我們的。創造歷史的是人民。”遍體鱗傷的人民歌手維克多,高唱著“1000條鎖鏈將被打斷,我們必將戰勝苦難”,在14日慘遭處死。然后是23日,偉大詩人巴勃魯·聶魯達,因國家變故造成的過度悲憤逝世。隆重的葬禮在軍警的槍口下舉行。人們背誦著聶魯達的詩句為他送行:“兄弟,跟我一起誕生吧······請來看這遍地流淌的鮮血。”
淌血的回憶,讓人們心靈顫栗。拉美的深重苦難沒有結束。偉大拉美人民的斗爭也沒有結束。而且正是在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陷入低潮、共產黨人和工人階級與各被壓迫民族共同受難的日子里,在拉美的濃厚烏云中,最先飛出預兆和呼喚新時代的海燕——社會主義古巴巍然屹立,墨西哥薩帕塔民族解放軍打響了聲討新自由主義全球化的第一槍,委內瑞拉提出通過實現玻利瓦爾計劃建設二十一世界社會主義。一位阿根廷學者,把拉美的歷史稱為“從無窮的戰爭到無盡的危機”,但是人民正在為走向社會主義積聚力量,“為發起一場針對資本主義的斗爭提供機會”。[vi]
歷史注定,拉美將一次再次穿過艱難斗爭的煉獄,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2009年9月13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