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本輪朝核危機的思考與分析
一,朝鮮為什么要核試驗
朝鮮為什么要核試驗?有人說是因為國內政權更迭需要,有人說是為了提高談判籌碼,甚至有人說就是為了挑釁,為了發動戰爭。其實,朝鮮核試驗的基本動機非常簡單,就是為了核試驗而核試驗,為了驗證核技術和導彈技術的最新進展而試驗。本輪核危機的緣起原本是一個技術事件,或者最多是一個軍事事件,可是因為各種主客觀原因,最后被各方炒作為一個政治事件。朝鮮適時開展核試驗和導彈試驗,是其核技術與導彈技術發展的客觀需要。即使沒有任何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朝鮮在大致這個階段也必然要開展試驗活動。道理很簡單,因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第一標準,不做(哪怕是最少的)實彈試驗就無法取得一些關鍵試驗數據,相關科研單位的下一步工作就無法展開。同2006年的上一輪朝核危機相似,本次朝核危機從肇始方朝鮮而言最大的特點就是政治為科研服務。
本來,一個國家發展本國的導彈核武器技術放在20年前并不是多么敏感的事件,因為那時核軍控還不是太主流的聲音。就是在10年前,當印巴兩國一天之內搞了91次核試驗(印度45次,巴基斯坦46次)之后國際上的反應程度也是有限的。可是10年后的朝鮮不比當年的印巴,朝鮮本輪核試驗與導彈試驗必然會在國際上引起較大的震動,主要有四點原因。
一是朝鮮的地理位置相當敏感,地處東北亞腹地,周邊都是有影響力的國家。在這個地區“玩火”自然會有人關注。
二是朝鮮的國土面積狹小,不可能在本國疆域進行大當量地面核爆炸試驗以及遠程彈道導彈的全射程試驗,而且朝鮮雖然是瀕海國家,但是并不直接面對大洋,而是和中國、日本隔海相望。這樣朝鮮要在本土基地開展遠程彈道導彈全射程試驗,唯一可行的方案就是向日本海方向發射,使導彈越過日本進入太平洋預定靶場。但是這樣就必定會引起日本的恐慌。這次日本對朝鮮發射“衛星”和可能進行的遠程彈道導彈試驗反應特別強烈并不全是政治上反朝的結果。朝鮮遠程導彈飛越日本上空時應該還處在火箭發動機工作的助推段,如果火箭發動機發生故障,導彈就會中途墜落。朝鮮過去10年中三次發射火箭或遠程導彈,根據美國的說法都沒有取得完全成功,或者在越過日本之后,或者在進入日本上空之前墜海,說明目前朝鮮的遠程彈道導彈可靠性還非常低。一個類似的情況,1995年到1996年臺海危機期間我二炮部隊曾向“臺灣外海”試射過多枚中近程彈道導彈,導彈都是越過臺灣上空過去的,結果引起了臺灣上下的極大震動(我方宣傳如此)。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當年的試射活動沒有發生大的事故,基本是成功的,但即使這樣還是引起了恐慌。而如今朝鮮是在導彈技術相當不可靠的條件下讓導彈飛過日本上空,顯然不能不引起相關國的緊張。如果導彈發生故障墜落在日本領土,那么可能對日本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構成直接威脅,所以日本的激烈反應是可以預期的,而且假如將來朝鮮開展搭載核彈頭的真正意義上的導彈核武器試射的話,日方的反應會更加強烈。我們知道俄羅斯每年都試射幾次洲際導彈,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國也時常試射一些中遠程導彈,可在國際上引起的反應都比較小。其中一個重要的客觀原因在于這些國家或者幅員遼闊,例如俄羅斯在本國領土范圍內就足以開展洲際導彈的全射程試驗,或者就地處大洋沿岸,可以直接把導彈發射到海洋中去。所以這些國家的導彈試射并不會直接牽涉到其他國家。因此可以說朝鮮狹小的地幅與尷尬的地理位置乃是其發展導彈核武器技術的最大瓶頸。
三是911事件之后在美國布什政府的多年炒作下國際輿論對于防止核擴散問題的關注程度似乎比1998年印巴核試驗時強了很多。當然,其中起主導作用的還是美國的輿論。
四是朝鮮與美日韓聯盟的宿怨。雙方心知肚明朝鮮一旦擁有真正實用化的導彈核武器必將會瞄準美日韓的目標。屆時軍事手段顛覆朝鮮政權將會比現在更加困難,而且朝鮮將會在與三國的談判中擁有一張討價還價的王牌。所以美日韓迫切希望將朝鮮研發中的導彈核武器扼殺在搖籃里。
從這次朝鮮核/導彈危機的發展過程來看,我們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這樣一條國際政治服從服務于軍事科研的線索。朝鮮首先不顧美日韓(這里不想使用所謂“國際社會”)的警告強行發射民用火箭—人造衛星,揭開了本輪一系列科研試驗活動的序幕。民用火箭發射后聯合國通過了一個批評性聲明,雖然用詞相當克制。朝鮮想必是估計到了聯合國的大致反應,于是強硬地提出要聯合國賠禮道歉(他們一定清楚那是不可能的),在這一要求無法得到滿足的情況下,為了“反擊”聯合國的“不公正”聲明,就順理成章地開展了核爆炸試驗,捎帶還試驗了一系列反艦導彈、防空導彈和中近程彈道導彈。如今有消息說朝鮮可能馬上又要試射遠程彈道導彈,推測朝鮮的計劃是等待聯合國對核試驗做出批評性決議,然后以遠程彈道導彈試射作為對聯合國決議的“反擊”。這次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細節就是朝鮮核試驗剛好發生在韓國前總統盧武鉉自殺48小時之內,有人對此提出了質疑,于是朝方解釋說核試驗時間是早就安排好的,并沒有針對盧武鉉自殺的意思。“早就安排好的”一語道破天機。
朝鮮作為一個軍事上一舉一動都會引起相關方面高度關注的敏感國家,將其各專業的軍事科研試驗任務放在同一時間段集中開展,主要有兩方面好處。一是鑒于所有軍事科研試驗活動反正都會被視為“挑釁”,那長痛不如短痛,一次性的將兩三年里該“挑釁”的事情“挑釁”完,對自身國際關系上造成的被動反而比分散的多次的“挑釁”要少。二是科研試驗與外交斗爭相結合,一方面以外交斗爭為掩護開展核和各種導彈的實彈試驗,另一方面又可以將密集開展的軍事科研試驗作為外交斗爭的手段,在國際上營造不屈不撓“以超強硬對強硬”的“英雄”形象。因此朝鮮的安排可謂一石三鳥!
二,各方利害得失分析
朝鮮。
朝鮮是本輪核和導彈危機的肇始方。朝鮮發展導彈核武器的堅定決心是由后冷戰時代其所面臨的嚴峻國際形勢決定的。在冷戰時期,朝鮮主要依靠蘇聯的核保護傘制衡美國的核威脅。蘇聯解體后,原先的核保護傘消失,而朝鮮所面臨的軍事威脅卻反而隨著日韓軍力的增強和美國軍事重心向亞太地區的東移而有所增加。因此朝鮮要保衛自己的國家安全除了堅定不移地走強軍之路之外別無選擇。朝鮮這些年來奉行“先軍政治”路線,建立了一支規模居世界第四的龐大軍隊,但是如果沒有可靠的導彈核武器力量,仍然無法有效制衡美國的核威脅。因為從原則上講,如果美國對朝鮮使用核武器,它不會受到來自第三方的核報復,這是朝鮮與日韓處境的一個根本區別。近年來美國積極開發戰術核武器,一般認為那就是針對朝鮮的(用于摧毀朝鮮的大規模地下掩體)。
朝鮮發展戰略核力量既是保證其國家安全的需要,同時又可在與美日韓的談判中增加一個重量級砝碼,因為在朝鮮看來,無論如何“持核”相對于“棄核”要更加主動。
自本輪朝核危機爆發以來,朝鮮頻頻發出各種威脅,不斷表現出強硬姿態。有人認為朝鮮下一步將要采取某種實際“挑釁”行動,可能會故意擦槍走火。實際上朝鮮當前的姿態可能依然屬于一種“神經戰”,其意圖并沒有超出上文指出的“政治為科研服務”范疇,朝鮮強硬表態直接目的可能是為了威懾和阻止美日韓對其即將開展的遠程彈道導彈試驗的可能的各種干擾。我們知道,1980年我國向南太平洋發射洲際導彈(當時對外稱“運載火箭”)試驗時派出了包括6艘護航的051型導彈驅逐艦在內的龐大科研船隊前往預定靶場觀測試驗過程和打撈彈頭數據艙。而今日朝鮮開展遠程導彈試驗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最多只能派出少數幾艘科考船去觀測彈著點和打撈數據艙。美日韓不僅極有可能依靠其海上力量的絕對優勢干擾破壞朝鮮的觀測打撈活動,甚至多次威脅要利用導彈防御系統對朝鮮試射的彈道導彈實施攔截。在這種復雜局勢下,朝鮮要保證其導彈試驗的正常開展,唯一的選擇就是提高警告調門,擺出一副“敢動我一根毫毛就跟你玩命”的架勢,以此威懾美日。
美國
美國是本輪核和導彈危機的主要炒作方。美國極度“關切”朝鮮核試驗和導彈試驗的公開理由是擔心朝鮮一旦獲得導彈核武器技術之后會將核武器以及相關技術對外擴散,尤其是出口至某些“無賴國家”或者恐怖組織手中,威脅美國和世界安全。那么朝鮮一旦獲得完整的導彈核武器技術,核擴散的風險是否真的有美國宣揚的那么嚴重?以下將1998成為核國家的巴基斯坦作為比較對象來做一些分析。
首先,朝鮮的核武庫規模極其有限。1998年巴基斯坦曾于一天之內進行了46次核試驗。而朝鮮迄今為止一共只開展了兩次核試驗。其中除了需要在政治姿態上保持一定“克制”之外,核武庫規模的限制恐怕亦是重要原因。在自身核武庫極其有限又面臨強大對手威脅的條件下對外輸出核武器顯然并非明智之舉。
其次,朝鮮對其核武庫的控制良好。相對于動蕩的巴基斯坦,朝鮮的局勢要穩定得多。而且朝鮮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程度遠遠超過巴基斯坦。相信類似前些年巴基斯坦爆出的卡迪爾·汗事件那樣的科學家“私下”向“友好國家”轉讓核技術的事情不太可能在朝鮮發生。
第三,朝鮮缺乏對外輸出核武器及其技術的驅動力。目前極其希望獲得核武器的主要是某些受到美國軍事威脅的穆斯林國家以及一些反美的恐怖組織,但是這些國家并不是朝鮮的盟國(最多是某種潛在的反美統一戰線中的伙伴),所以朝鮮不太會出于“戰斗友誼”而向這些國家輸出核技術。那么朝鮮會不會出于經濟目的而對外輸出核武器或核技術呢?朝鮮近些年來確實通過出口彈道導彈及其相關技術獲取到一些資金,緩解了國內經濟困難。但是核武器畢竟與彈道導彈不同,核武器的敏感程度遠遠高于導彈,朝鮮若輸出核武器及其技術勢必要冒極大的政治風險,甚至可能引發戰爭。而且朝鮮輸出核武器的理論上的潛在對象的經濟實力都不是特別雄厚,不可能向朝鮮支付特別高昂的轉讓費用。因此總的來說朝鮮對外輸出核武器及其技術是得不償失的。
與巴基斯坦相比朝鮮唯一一處令美國更加不放心的就是前者是美國的盟國而后者則是敵國。但是與美國為敵或者說不聽美國的話并不等于就會去積極主動地擴散核武器,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雖然美國是防止核擴散的積極倡導者。綜上所述,即使朝鮮擁有了有限而有效的戰略核威懾力量,其核武庫對外擴散的可能性也遠小于巴基斯坦。那么美國為什么要咬住朝鮮不放而拼命炒作朝鮮的“核威脅”呢?筆者認為此乃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炒作朝核問題的主要真實意圖乃是借朝核問題向中國施壓,給中國出難題,使朝核問題成為美國手中的一張牌,借此在其他問題上同中國討價還價。
日本
在本輪朝核危機中,日本是除美國之外最積極的炒作者。其中原因除了前文中提到的對朝鮮導彈試驗失敗可能對日本造成威脅的合理擔憂之外,最主要的應該是為其打破戰后軍事上受到的種種“束縛”從而實現軍事大國野心積累輿論。日本這次突出的高調,甚至揚言要對朝鮮展開“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在可預見的將來,這是不可能的。但是類似的宣傳在較長的時間尺度上所產生的輿論累積效應卻不容忽視。日本逐步修改乃至最終廢除戰后確立的和平憲法,所需要的正是這種社會輿論潛移默化的積累,由量變最終發展為質變。
韓國
韓國是美日韓三國同盟中直接與朝鮮對峙的“前沿”國家。韓國炒作朝鮮軍事威脅的基本動機和日本是一樣的,就是借機大力發展本國軍事力量,向軍事大國方向邁進。而當下炒作朝核問題對韓國現政權而言還有另一層動機,那就是在國內政局不穩,李明博路線備受爭議的局勢下,以妖魔化朝鮮來證明前總統盧武鉉對朝“陽光政策”的錯誤,以此增加現政權的執政合法性,同時轉移國內人民視線。不過韓國炒作朝核危機的調門并不如日本那么高,從未提出過諸如“先發制人”之類的恐嚇。原因是美日韓三國中韓國同朝鮮發生“擦槍走火”的風險最高,而一旦戰爭全面爆發,韓國將是最直接的受害者。韓朝本是同一民族,雙方之間再爆發一次朝鮮戰爭是雙方多數人民所不愿意看到的。特別是,韓國首都首爾距離軍事分界線僅36公里,處于朝鮮大批遠程火炮的射程之內,一旦戰爭爆發,韓國的首都有可能頃刻間化為灰燼。因而韓國絕不希望真的挑起對朝戰爭。
俄羅斯
在以往各輪朝核危機中,俄羅斯和中國同屬危機的調解方。其實朝核問題并不牽涉多少俄羅斯的核心利益,俄羅斯介入朝核問題的主要動機還在于以此為籌碼在其他問題上同美日等討價還價。
中國
中國是六方會談的發起方,歷次朝核危機的主要調解方。
這次國內某些主張對朝強硬甚至鼓吹制裁朝鮮的人士所提出的諸多朝鮮核和導彈試驗對中國造成的負面影響,諸如導致中國在國際舞臺上陷入被動、破壞中國建設“和諧東北亞”的努力、刺激日韓發展核武備的野心、環境污染等,大致都是真實的。但這些負面影響都并沒有大到足以令某些“愛國人士”驚呼的程度,深究起來,可以說上述種種沒有一樣是真有什么大不了的。對朝強硬派要求中國參與制裁朝鮮的主要論據是目前國際上只有中國具有對朝鮮的實際影響力。應該說,相對于美國的制裁,中國若發起對朝制裁確實能夠使朝鮮蒙受更多的經濟損失。因為美國與朝鮮本來就沒有什么“業務往來”,所以其實也談不上什么制裁,而中國則是朝鮮的主要對外貿易伙伴,在經濟上確實對朝鮮有較大影響力。但是這決不表明,如果中國參與制裁,朝鮮就會放棄發展導彈核武器。朝鮮在1990年代經濟極度困難的條件下依舊沒有停止研發導彈核武器系統的步伐,表明了其意圖掌握該技術的堅定政治決心,就像我們國家在三年經濟困難特殊時期依然沒有讓核武器項目下馬一樣。而朝鮮一旦擁有了這一技術,那么無論外界施加多么大的壓力都不可能使其放棄。因此中國如果強行制裁朝鮮,從取消或削弱朝鮮戰略核威懾力量的角度是毫無意義的。不僅如此,如果中國強行制裁朝鮮,至少會面臨兩大惡果:一是中朝關系嚴重惡化,影響中國在朝經濟利益和中朝邊境地區的國防安全。二是嚴厲的經濟制裁勢必極大加重朝鮮的經濟困難,增加朝鮮現政權瓦解的風險。而一旦朝鮮現政權崩潰,必將有大批難民進入中國境內覓食。屆時我方不僅需要養活數以千萬計的朝鮮難民,還將面臨一系列外交、治安、民事等復雜問題的嚴峻考驗,將不勝其擾。因此,中國參與制裁朝鮮的選擇不僅對于問題的解決毫無幫助,而且蘊含著極大風險,可謂百害而無一利。
三,形勢發展預測
當下,朝鮮與美日韓各方正劍拔弩張,局面大有一觸即發之勢,那么,本輪朝核危機究竟將走向何方?筆者推測,只要各方不發生“擦槍走火”的意外,那么朝鮮完成本輪集中軍事科研試驗的最后一項壓軸大戲——遠程彈道導彈試射之后,將會主動回到談判桌,因為只有這樣才是最符合朝鮮國家利益的選擇。而上一輪朝核危機亦是以此種方式收場。同時未來朝核危機六方會談的主題將不再是朝鮮棄核或朝鮮半島無核化,因為如今這已是不可能實現的目標。未來談判的主題很可能是,朝鮮以某種形式承諾不對外擴散核武器及其技術,而美日韓等則以某種名目向其提供“防擴散補貼”。當初各方將六方會談主題設定為實現半島無核化目標主要是照顧美方關切的結果,而對我方而言,朝鮮半島有核或無核對于我國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均無特別重大干系。回想冷戰高峰時期,我國幾乎被瞄準我們的核武器所包圍——可最終還是這么過來了。對于中國而言,最大的關切在于避免朝鮮半島爆發戰爭——因為那可能會對我國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造成不可預測的嚴重影響。可以說,避免朝核危機相關各方矛盾激化導致戰爭,是幾年來中國發起并積極參與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的最直接、最現實的目標,而從這一點來看,中國幾年來苦心經營的六方會談是成功的。
可以預期,朝鮮研發導彈核武器技術和其他軍事技術的步伐將不會停止,而幾年后勢必還會開展新一輪的軍事科研項目集中試驗,屆時就將會爆發下一輪的“朝核危機”。未來半島局勢究竟如何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
胡燁亮
2009年6月11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