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二次核爆引發三大變化
《環球時報》2009年5月31日第14版
作者:洪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軍控與防擴散中心秘書長
2009年5月25日,朝鮮進行第二次1.2至2萬噸核試驗成功與重啟核設施,并且接連發射多類、多型號防空導彈,以預防對朝鮮可能的空中“外科手術式”打擊。可以預料,朝鮮核武器系統朝著小型化、實戰化、配套化方向發展,導彈核武器性能與射程會進一步成熟與完善。
東亞格局:天翻地覆
朝鮮核試驗不僅是嚴重的世界歷史事件,而且將使東亞地區戰略格局發生逆轉。東亞地區延續的是冷戰遺留下來的戰略格局,歷經60余年卻沒有太大變化。此次朝鮮成功進行核試驗,從六方會談中最小、最弱、最為被動的國家,卻一舉成為舉足輕重、能夠調動大國政治的一支重要力量,改變了該地區政治和軍事力量對比,從而改變了東亞地區政治和軍事格局,也會因此微妙而長期地影響諸大國的互相關系與力量對比。不言而喻,此舉將促使東亞地區乃至亞太地區開始新一輪導彈核武器與反導系統相生相克的軍備競賽。
國際核不擴散體制:土崩瓦解
朝核問題決不是簡單的區域問題,其影響也遠遠超出東亞范疇。由于以美國為首的國際核不擴散體制對1970年代以色列擁有核武器視而不見,對1990年代印巴核活動以及核試驗采取慫恿、不負責任的實用主義以及雙重標準態度,使其信譽度及可靠性屢受打擊,布什政府達成的美印核協議更是變相的核擴散。但這次朝鮮核試驗卻證明該三心二意的體制不僅沒能阻止,并顯示出事后措施的軟弱無力,此舉對伊朗、委內瑞拉等諸多國家均產生出示范效應:美國從來都不會攻擊一個擁有成熟核武器的國家,歷史上這種例子卻是俯首皆是,它恰恰印證了“核武器里面出安全”、“真理就在導彈射程之內”的粗淺道理。未來最有可能發生的是,事實上的核擴散將向多米諾骨牌式的雪崩效應發展。從此,冷戰后美國奉行的三大外交支柱:人權、軍售、防擴散立即轟然垮掉一角;也意味著美國歷經多年建立的國際核不擴散體制正在進一步土崩瓦解。
朝鮮核試驗源于美國長期的錯誤戰略和政策。自從布什將朝鮮、伊拉克、伊朗列為“邪惡軸心”國家后,在反恐戰爭的旗號下,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薩達姆兵敗被殺,更引人深思的是,恰恰是由于薩達姆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才落得被滅族的下場。更使朝鮮時刻感受到自己的生存受到巨大威脅。對于一個一切安危都系于自身的國家,其反面示范效應卻是不容忽視的。在六方會談“棄核換和平”思路指導下,但美國一直拒絕承諾不對沒有核武器的朝鮮動武之后,朝鮮目前的國策是在 “先軍政策”指導下,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思想破釜沉舟,集中精力發展導彈核武器,爭取與美國直接對話的實力地位,以打破多年的封鎖和威脅,徹底改變朝鮮目前的國際環境與國際地位。所以,戰爭邊緣方法,依然是一種危險但屢試不爽的招數。
美朝關系:由冷趨熱
對于朝鮮來說,生存第一。多年來,朝鮮領導人將政策上升到哲學高度,例如批判“事大主義”,就是批流傳兩千年儒家孟子提出“以小事大”、“小國師大國”的翻版。總的來看,朝鮮談判的目的,是要美國解除制裁,解除對朝鮮的軍事敵對政策,獲得大量糧食和能源援助。其動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他們認為,沒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就不能實現對外開放,沒有辦法發展經濟。朝高層內部,似乎把當前國內困難歸因于美國的敵對態度。其他選擇都必須圍繞和讓步于這個核心問題,而最好的選擇就是利用核武器迅速提升自身實力和籌碼。朝鮮在4、5月發射洲際火箭、進行第二次核試驗、發射地空導彈,使得朝鮮半島的矛盾箭在弦上,到達爆發點,而矛盾運動規律告訴我們,在矛盾雙方力量達到頂點的時候,其發展只能有二:不是爆炸,就是消解,這是矛盾論的方法。既然在朝鮮核武器已經疏散前提下,美國不可能勞師以遠,成功發動中等強度規模以上的常規戰爭或者核突擊,而且一旦核武器被引爆,引起大規模核沾染,引起的地緣政治和國際環境問題后果太重。例如真要美朝打起來,首先吃不住、遭受到永久污染的首推韓國等鄰國。最終,各個國家還得承認既成事實,大家坐下來“和平解決” 朝鮮核問題和東北亞安全一攬子問題。
美國是講究實用性的國家,也沒有歷史和道義的包袱,從來都是“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由于利益和目標的變化,戰略對手可以在一朝一夕之間迅速轉換。在印度核試驗僅三年之后,美印關系就迅速升溫。美巴關系也在反恐戰爭后又成為盟友。換言之,只要抗得住一陣,戰略環境必有變化,就可以抗得到永遠。
對另一個主角核武器。無論它多么厲害,就是一種武器而已,戰爭與和平的性質依然不會改變。有了這種武器,國際局勢并不見得就會比沒有這種武器更危險。對于某些國家來說,有了核武器反而比沒有的時候變得更加平和,這也是被歷史所證明了的。起碼,面對一個擁有核武裝的朝鮮,任何一個理智國家在武裝入侵朝鮮時都必須慎重。
顯然,朝鮮的目的達到了。外來軍事入侵的壓力會隨朝鮮的核武裝而煙消云散。盡管在短期內,甚至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朝鮮還會可能是被國際孤立,但將來總有一天國際社會還會選擇接納朝鮮,恐怕像參照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跨過核門檻之后的態度來定義和劃線那樣,默認朝鮮的核地位。最次,朝鮮也會擁有巴基斯坦現的核地位。在朝鮮獲得了安全生存保障之后,才會敢于進行經濟領域的大規模動作,到那個時候,朝鮮已經擁有了導彈核武器甚至可能是氫彈等更高級別的核武器。只要朝鮮政局依然穩定,國際社會與朝鮮交流只能選擇朝鮮政府而不是其他什么“顏色革命”代理人。
在歷史上,朝鮮一直希望實現美朝關系正常化,為此進行了長期真誠的努力,甚至采取了一些令人瞠目的手段。此次朝鮮核試驗成功,可以肯定的是打破了美國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劃線的做法,美國不得不放下身段和昔日的“流氓無賴國家”談判:接觸商談朝核問題與朝鮮自身安全的一攬子解決方案。相信以后不久,美朝不僅會握手言歡,兩國關系還會進入一段蜜月時期,這是可以預見的未來。另外,東亞戰略格局乃至國際核不擴散體系、軍備競賽形勢也發生了歷史性逆轉,這也是年事已高的金正日留給后冷戰時代的戰略遺產。未來它們變數幾何、走向何方,才是我們應該深入思考和應對的大問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