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中俄戰略聯合,不會讓中國回到封閉孤立狀態
張志坤
一直都有很多人這樣認為,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在世界上處于封閉孤立狀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那時中國才發展緩慢,相當落后,跟不上世界發展前進的步伐。
不管這個說法是否正確,但這確實是相當一些人的敘事邏輯和理論依據。從這樣的理論邏輯出發,中國只有融入所謂的“國際社會”、同西方建立密切的聯系,才有希望、才有未來,才能實現發展進步。在今天的中國,這樣的敘事方式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也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所以有人反對中俄戰略聯合,反對中國向俄羅斯靠攏。他們認定,這樣做中國還要被孤立,還將不得不封閉起來,結果自然就將回到不堪回首的過去。
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似是而非,不但顛倒了事情的本末因果,而且從根本上顛覆了獨立自主的戰略路線。
一、封鎖孤立中國,這是霸權集團既定的戰略方針,中國同俄羅斯的關系不是原因
新中國成立伊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就對中國實行最嚴厲的戰略封鎖,對中國進行最大限度的孤立,帝國主義的這一政策是導致當時中國奉行一邊倒方針的重要外部原因,而不是倒過來,因為中國“一邊倒”美國才封鎖孤立中國。這是一個基本的歷史事實。
進入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以后,中美關系緩和接近,美國開始逐漸放棄封鎖孤立中國的政策,但這并不意味著美國在戰略上和政治上接受中國,中美兩國之間結構性的矛盾依然如故,只不過出于各自的戰略需要而互相利用而已。進入改革開放時期以后,中西方之間的聯系急劇加大,空前密切了起來,但與此同時西方集團也加大了利用中國、操縱中國的力度與步伐,特別是冷戰結束以后,對中國搞“和平演變”和“顏色革命”走向公開化、激烈化,西方集團毫不掩飾他們搞垮中國的戰略企圖,其戰略目標就是讓中國始終都當西方的附庸,都接受西方的支配與驅使,他們任何時候都沒有想要中國崛起成為同他們并駕齊驅的一員,這是不爭的事實。
進入新世紀以來,出于獨霸世界的戰略訴求,西方集團一方面極力推動全球戰略天平繼續向自己方面傾斜,打造和加強他們絕對的戰略優勢,一方面再次上演了封鎖孤立中國的戰略劇目,各方面遏制打壓中國的力度與日俱增,封鎖孤立中國的步驟緊鑼密鼓,迫使中國不得不與同罹此難的俄羅斯加強聯系,以緩解稀釋由此所帶來的各種困難,直到現如今的中俄戰略聯合。可以說,中俄關系是美西方集團戰略壓迫的結果,封鎖孤立中國與俄羅斯是西方既定的戰略方針,只是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戰略運用,并非因為中俄關系走進才招致西方封鎖與孤立。這其間的因果本末必須正本清源,而不能將其顛倒模糊。所謂中俄靠攏將招致西方圍攻的說法,就是嚴重地顛倒了因果是非。
二、我們需要深刻地認識到,在烏克蘭戰爭的沖擊之下,中西方關系將進一步發生巨大的變化
一是霸權將加大打擊中國的力度,加快圍剿中國的步伐
烏克蘭戰爭進一步加強和加劇了霸權控制世界、獨霸世界的危機感,促使霸權圍繞臺灣、南海等問題圍剿中國的緊迫性急劇上升,這是中美關系的歷史大勢,中美之間的混合戰爭必將愈演愈烈,這一進程將在今后一個歷史時期邁上新的臺階,達到新的歷史高度,任何指望美國換一批執政者可能給中美關系帶來轉機、或者某個爆炸性事件能將中美關系扳回原來軌道的想法,一概都是白日做夢。
二是中國同歐洲的關系注定將發生巨大的變化
此前,在打壓遏制中國的進程中,歐洲雖然充當了霸權的工具,但表現得并不同步同頻,歐盟中起骨干作用的大國如德、法等比較重視同中國的關系,這樣的情形給中國同霸權周旋提供了一定的空間,使中國有了在西方集團內部縱橫捭闔的余地,譬如在波音與空客來回“跳舞”的把戲。
但是,烏克蘭戰爭不僅將強烈地沖擊歐洲的格局與秩序,而且還將強烈地沖擊中國同歐洲國家的關系,這其中包括“一帶一路”這樣的跨國工程,也包括中國同德國等國的雙邊關系。毫無疑問,此前中國同德國的經濟關系十分密切,德國經濟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中國市場,比如著名的大眾公司其40%的銷售額來自中國。類似的情形也發生在德國同俄羅斯之間,德國對俄羅斯在能源供應方面嚴重依賴,這使得德國因為烏克蘭戰爭而遭遇慘重的打擊,損失巨大。未來中美關系也很可能要跌落到現如今俄美關系的程度,屆時中德關系必然要再次遭受強烈的沖擊,這樣的前景注定令德國戰戰兢兢,對此他們無法抗衡,指望德國反抗美國的戰略支配根本不現實,而只能在屈服中尋找出路,這將迫使德國不得不重新審視中德關系,不管中國市場的誘惑力多大,也不管德國是多么不愿放棄或離開這個市場,德國都不得不為有朝一日中西方關系的破裂做好相應的準備。
德國是這樣,法國、意大利、西班牙等歐洲主要大國也一概都是這樣。
這就意味著,在烏克蘭危機的影響下,未來中國同歐洲的關系必然要進行結構改組與形象重塑,將發生具有轉折意義的質變。具體地說,在全球戰略形勢日益趨緊嚴峻的總體狀況下,歐洲同中國的關系也將淡化下去,彼此之間也要發生一定程度的脫鉤,并不會出現美國同中國脫鉤而歐洲卻同中國更加密切的情形。更加重要的是,在美國的推動下,北約將進一步成為中國必須直面的對手,甚至是敵人。
三是全球化黯然退場,將削弱中西方的人文關系
曾經有那么一個時期,“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在相當程度上掩蓋國際政治的冷酷面孔,沖淡了戰略博弈的嚴峻性。建立在“全球化”經貿紐帶的基礎上,中國同西方國家之間關系變得溫情脈脈、風光旖旎,大有“四海之內皆兄弟”架勢,一時間,融合融入、“一體化”、接軌同舟的甜蜜憧憬在中國相當嚴重的地彌漫起來。
正所謂好景不長,表面上轟轟烈烈的“全球化”,在實質層面不過是霸權集團用來實現自身目的戰略工具,這是他們所設計、所安排這輪“全球化”框架的初衷。可事與愿違,盡管框架是他們設計出來的,但這個框架與安排卻并未幫助他們達成預期的目標,突出的一點是中國在其中做大做強了起來,導致全球大局發生了明顯“東升西降”態勢。這嚴重有違西方的利益和前景。于是他們就要改換門庭、另起爐灶了,這一輪“全球化”也就要因之壽終正寢、煙消云散了(參閱筆者文章《這輪經濟全球化是否還走得下去》)。
此輪經濟全球化退潮將對中國同西方國家的關系造成深層面的沖擊,即彼此間的人文關系將脫去曾經溫情脈脈的面紗,在此沖擊下,中西之間的意識形態對立將日益凸顯,文明隔閡則日趨加深,總體而言,全球戰略重心轉移與“東升西降”的歷史運動,必將造成更加嚴重的東西對峙與對抗,首當其沖的核心部分,就是中國同西方集團的對峙與對抗。
在上述諸般變化之下,霸權必將推動對中國實施更大規模的圍堵、進行更加嚴重的孤立行動,這是基本的戰略趨勢。
三、在這種態勢下,加強中俄聯合成為打破圍堵、實現戰略突圍的迫切需要
在霸權一天甚過一天的挑戰壓迫下,中國的發展崛起在外部條件與環境上面臨諸多危機:
一是中國主要對外經濟聯系靠不住
中國經濟對外依賴性很大,外貿依存度同戰略大國的實際地位很不相稱,并且這其中的主要對象還是美、日、歐,同這些國家地區的經濟關系構成中國對外經濟聯系的主干,而美日歐則實質上是一個戰略集團,這在戰略上等于是一棵樹上吊死、外循環結構嚴重扭曲的現實,無異于授人以柄,西方集團隨時可用“脫鉤”的辦法來收拾中國。近些年來這種情況有所改觀,但并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這是中國受制于人的一個重要原因。美國特朗普之所以敢同中國打貿易戰,就是要以此來制衡中國;這也是中國在戰略上的一個軟肋,如果有朝一日西方集團像收拾俄羅斯那樣來對付中國,則中國將相當被動,也將為此遭遇慘重的打擊和損失;
二是重要戰略原材料保障靠不住
中國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制造業總量已經超過美日德西方三大國之和。保障如此規模制造業可持續發展并繼續增長壯大,需要大量的能源原材料。現在,無論是石油天然氣等能源進口,還是鐵礦原材料輸入,中國都已經成為世界第一大國,這固然是值得驕傲的業績,但同時也帶來安全保障這一艱巨的挑戰與難題,其中的一些大戶,如澳大利亞、沙特阿拉伯、巴西等,在戰略關系上完全靠不住,運輸這些物質的海上通道在危機到來的時候也完全靠不住。這是兩個嚴重的“靠不住”,已經成為當代中國十分突出的戰略軟肋,某種程度上甚至比“卡脖子”還更加嚴重。
三是地緣安全穩定靠不住
中國周邊充滿潛在不穩定的熱點地區,早就綻現出可怕的“C”型包圍的模樣。具體地說,印度、緬甸、越南、菲律賓、釣魚島海域、朝鮮半島、日本等未來都有可能發生嚴重沖擊與影響中國的戰爭沖突,將使中國不得不卷入其中,中國在地緣安全方面存在突出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更嚴峻的是,上述這些潛在的熱點與動蕩之源,一一出現、逐次爆發不大的可能不大,更大的可能性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在某個特定的戰略時期齊來并至,使中國在相當程度上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竊以為,對于這樣的地緣安全風險,中國也不能予以低估忽視。
在上述各種風險與危機的壓迫之下,加強中俄聯合就成為打破圍堵、實現戰略突圍的迫切需要。
第一,對中國深懷敵意、居心叵測、伺機牟利的國家與勢力很多,這種狀態短時期難以改變,但在上述幾個方面,俄羅斯都不構成對中國現實的威脅與挑戰,并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俄羅斯都不可能涌起對中國的覬覦和野心,甚至可以說,就威脅與挑戰而言,當前的俄羅斯所蘊涵的風險要遠遠低于韓國、菲律賓和越南,更不用說日本、印度了。如果進行威脅與挑戰的國別比較,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對中國的威脅與危險都遠遠超過俄羅斯,這是不爭的事實。從這個角度上說,中俄聯合不但勢在必行,也完全可行。
第二,現如今中俄兩國的安全環境都相當惡劣,兩國所承受的挑戰與壓力大同小異,只有程度與方向上的差別,而沒有本質與本源的區別。也就是說,中俄兩國所面臨的挑戰與威脅,來源于不同方向,卻來自于同一個策源地。在安全上,俄羅斯不能承受漫長東方戰線上形勢惡化,安全上俄羅斯需要中國;中國也不能承受漫長北方戰線出現問題,中國也需要俄羅斯。在這種情況下,中俄聯手“背靠背”、“肩并肩”不但勢在必行,而且也是破解霸權集團戰略圍堵的重要出路。
第三,西方集團正竭盡全力要將俄羅斯從世界貿易體系中趕出去,以此孤立封殺俄羅斯,不僅如此,他們同樣也還想要將中國排擠出去。針對中國,他們此前已經在亞太搞出了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即所謂的TPP,今后,在拜登當局的主導下,針對中國他們還可能要搞出全球“技術北約”和“貿易北約”,要把中國隔離在外,這個東西現在已經露出雛形,即所謂的“印太經濟框架”(IPEF)。在美西方的封鎖孤立下,中俄兩國面臨共同的經濟與發展挑戰,中國的制造業需要更穩定可靠的能源原材料來源保障經濟運轉,而俄羅斯則需要更大和更可靠的能源原材料出口來保障國民社會生活,中俄兩個大國在經濟貿易方面具有強烈的互補性,兩國結成強有力的戰略聯合體,將是破解與粉碎霸權集團封閉孤立的關鍵。
總之,面對西方的封鎖與孤立,中俄應該實施更緊密的聯合,以聯合粉碎封鎖,以聯合實施戰略突圍,這恰恰是不讓中國回到孤立封閉狀態的客觀需要。
四、只有擺脫對西方的依賴依附,中國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復興,才能真正“強起來”
曾經有那么一個時期,一些人在中國掀起了一場鼓吹中國離不開美國、美國離不開中國的輿論浪潮,這場浪潮把“中美誰也離不開誰”炒作到離奇的高度,儼然成了宇宙第一真理一般。在這種輿論框架下,好像美國已經無法承受同中國的沖突與對抗,而只能同中國搞好關系,只能同中國發展越來越密切的合作關系,只能順應和適應中國復興崛起(有關這個問題,請參閱筆者2010年《中國真的離不開美國嗎》、2013年《離不開美國是戰略墮落,中國必須擺脫》、《究竟什么離不開美國,應向全國人民說清楚》、《美國真的離不開中國嗎》、《權威人士再次宣告,中國真的離不開美國》等文章)。
現在,通過無數確鑿事實,霸權集團已經完全粉碎了這些無恥讕言。
但是,上述這些輿論在中國甚囂塵上,這樣的事實恰恰從另一個側面證明,當代中國已在相當程度地深陷西方世界戰略體系、如同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般沉溺其中了。
這種狀況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訴求背道而馳。
在西方世界所打造的戰略框架之內(即他們所謂“基于規則的世界秩序”),霸權集團堅決排斥和抗拒中國的崛起復興,現如今這已經成了路人皆知的事實。因此,要實現崛起復興,中國就必須砸碎霸權集團施加于中國身上的一切枷鎖,就必須擺脫對霸權集團的依附與依賴,就必須從西方世界所編織的戰略囚籠中突圍出來。
這不僅是必須的,也是完全可能的。這不是意氣用事、情緒發作,而是理性思考的正確結論;也不僅僅是理論原則問題,而是歷史的發展使中國迎來了這樣的歷史時刻與戰略機遇。原因在于以下幾點:
第一,美國的領導地位沒有得到加強,控制世界的能力在削弱
有人說,烏克蘭戰爭挽救了“腦死亡”的北約,加強了美國的世界領導地位。
我們說,這是一個完全錯誤的判斷。北約“腦死亡”一說不過是西方集團特意制造出來的噱頭,是一種輿論上的欺詐與欺騙,實際根本就不是這回事。事實上,北約的“大腦”就是美國,冷戰結束以來,美國一直操縱北約使之成為得力的工具與打手,不斷賦予這個冷戰組織更大更強烈的威脅與威懾功能,特別是在擠壓遏制俄羅斯方面,北約更是扮演著絕對主力的角色。不僅如此,甚至激烈烏克蘭戰爭都沒能影響干擾這個冷戰組織對中國的覬覦和野心,凡此種種,哪里有什么“腦死亡”的任何一點跡象呢?
霸權操縱北約,以烏克蘭戰爭為緣由逼迫世界各國選邊站隊,確實是在極力加強對世界的控制,但是其領導地位并沒有因此得到實質性的加強,因為美國戰略實力在全球占比每況愈下的基本態勢,決定其控制世界的能力不是越來越強而是越來越弱,這在烏克蘭戰爭中得到突出的表達。烏克蘭戰爭過程實際發生事實無比雄辯地證明,美國控制不了全球的石油與天然氣供應,盡管白宮十分渴望封殺俄羅斯的能源出口,但結果力不從心;美國也難以左右全球的糧食市場,盡管美國是世界產糧大國和糧食出口大國,但也不能操控全球糧食供應;霸權更在一場核襲擊式的經濟戰鎩羽而歸,連經濟上制服或打垮俄羅斯都做不到。上述美國種種封鎖制裁手段與渠道失靈失效的事實證明,世界將越來越脫離霸權的軌道。一個經濟上已經沒有多大實力與殺傷力的俄羅斯都讓美國的經濟戰爭無可奈何,位居全球制造業之首實體經濟第一的中國更不是美國所能孤立封鎖起來的,只要中國采取正確的戰略策略,決心力度足夠,中國就完全可能在任何規模、任何程度的經濟戰爭中打敗美國,讓西方集團輸得更慘。這就意味著,西方集團的統治秩序正在走向崩潰,盡管美國在極力掙扎要予以挽回和挽救,但距離最后的崩潰只是時間而已。
第二,歐洲不會更加團結,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中國依然有足夠的捭闔空間
還有人說,烏克蘭戰爭讓歐洲空前團結了起來。制造這樣輿論的人,他們眼睛所瞄向的仍然是中國,這一輿論所表達的真實意思是,一旦中國同俄羅斯走近靠攏惹怒歐洲,中國也要遭到歐洲的集體攻擊,而美國則將站在歐洲背后予以支持,結論仍然是中國失去戰略活動空間而被封鎖孤立了起來。
我們認為,這樣的說法同樣不能成立。原因在于。即便美國聯合歐洲像對付俄羅斯那樣對付中國,中國照樣有廣闊的戰略舞臺與活動空間,眼前的俄羅斯就是很好的例子,并且中國比俄羅斯更加具有諸多有利條件,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由此所打開的戰略新天地只會比俄羅斯更加廣大。
其實,有關歐洲團結不過就是一個政治上的神話而已。烏克蘭戰爭爆發之際,突如其來的沖擊可能短暫地掩蓋了各歐洲國家之間內部的矛盾,但隨著戰爭逐步走向深入,沖擊與影響越來越發揮作用,歐洲這個本來就是四分五裂的大陸,各國和各部分之間深層次、歷史性矛盾必將因之激烈的爆發出來。試問,波蘭同烏克蘭真的團結嗎?塞爾維亞同波黑真的團結嗎?進一步深層拷問,德國與法國、英國真的團結嗎?所以,有朝一日美國可能要力圖拉緊歐洲一起來對付中國,但即便在歐洲大陸,中國也仍然能夠找到廣闊的捭闔空間與活動舞臺,他們想在這里封鎖孤立中國,談何容易!
第三,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更加警惕美國的綁架
烏克蘭戰爭中,霸權對俄羅斯發動的混合戰爭能夠震懾廣大第三世界國家、使他們對美國更加臣服、更加俯首帖耳嗎?
曾幾何時,霸權確實有過這等如意的經歷,當年的海灣戰爭和伊拉克戰爭就是這樣。當此之時,美國武裝力量氣焰遮天,以摧枯拉朽一般的軍事進攻席卷兩河大地,著實把一些人嚇得相當夠嗆,不要說廣大第三世界國家,就是中國,也有人被嚇得至今還緩不過神來。正是得益于所謂的輝煌勝利,當時霸權的白宮當局曾大聲向全世界宣告,要么站在美國一邊,要么就是美國的敵人。許多國家因此被美國所裹挾綁架,即使有所例外的,也不得不隱忍不發、緘口不言。
現在,在烏克蘭戰爭中霸權也試圖重演這一幕,白宮照樣在逼迫世界各國站隊選邊,照樣想要裹挾綁架世界各國為之所用,可惜現如今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霸權在許多地方都碰壁了,而且碰得十分丑陋難堪。
當然,出于獨霸全球的迫切需要,美國今后還將在全球范圍大搞集團政治,大搞聯盟戰略,但他們從來都是以勢壓人而不是以德服人,廣大第三世界國家越來越深刻地看清美國的本質,看清霸權集團政治、聯盟戰略不過是為了美國的一己之私,是為了把別人推向火線,讓他人替美國流血,這就是美國的戰略本質與核心伎倆。在霸權實力日漸萎縮的大趨勢下,這樣的伎倆將越來越不管用,將越來越失靈失效,將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拒絕霸權的綁架與裹挾,掙脫美國的戰略軌道,拒絕像烏克蘭那樣為霸權當走卒,拒絕夾在大國之間為霸權填溝壑。這樣的情形將為中國提供十分廣闊的戰略天地,不管霸權怎樣竭盡全力,他們孤立與封鎖中國的企圖都將歸于破滅。
可悲的是,烏克蘭戰爭后美國將歸罪中國、將對中俄關系興師問罪的喧囂不時興起,有人以此來脅嚇中國,好像躲避俄羅斯是中國擺脫封鎖孤立、避免災難降臨的唯一出路似的。我們說,搞這等喧囂的人,如果不是居心叵測的話,那么就是中毒太深,就是已經患上嚴重的戰略軟骨癥,這確實是一些中國人難以治愈的痼疾。但是,一切愛國的中國人已經清醒地認識到,在烏克蘭戰爭的強烈沖擊下,霸權不是在復蘇,而是在下滑墮落。與此同時,中國在壯大。在全球戰略新的歷史時期,擺脫對西方世界的依賴,同霸權脫鉤,加強同俄羅斯的聯合,將使中國的對外開放更加高質量,將使中國具備更加強悍的抗沖擊力,霸權非但不能因此孤立與封鎖中國,相反,中國將因此獲得進一步發展更加有利的外部條件與環境。以中俄兩國為主導塑造出新的全球反霸統一戰線,果能如此,則必將打開一片全新的戰略天地,將使中國的復興崛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