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至1969年底共計3370批次、6078架次;被我英勇的人民空軍共擊落敵機95架,擊傷200架。
本文摘自《環球飛行》2003年11月刊 作者:佚名 原題為:林虎將軍談國土防空
國土防空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土防空教育是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我國第一個全民國防教育日到來之際,記者就越來越為人們關注的中國國土防空這一關系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采訪了長期參與組織、指揮國土防空作戰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原副司令員林虎中將。
國土防空教育是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了解國土防空,支持國土防空,建設國土防空,鞏固國土防空。
記者:林虎將軍,今年9月15日是我國第一個國防教育日,您長期參與組織指揮國土防空作戰,從事國防軍事教育和空軍領導與指揮工作,請您談談國土防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林虎:國防教育是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也是增強民族凝聚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而國土防空教育是國防教育的重要內容。當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權主義橫行,“臺獨”分裂勢力猖獗,各種矛盾交織,戰爭的危險依然存在?,F代高技術條件下的戰爭主要是打空中優勢,主要是爭奪制空權。和平時期,來自空中的威脅仍然是最現實、最嚴重、最難以防御的。因此,了解國土防空,支持國土防空,建設國土防空,鞏固國土防空,是我們每個公民的權利、責任和義務。加強對全國人民特別是對廣大青少年的國土防空教育,對增強全民的國防意識,增強軍事斗爭觀念,維護國家的安全與統一,打贏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戰略意義。
記者:請您談談我國國土防空作戰的一些情況。
林虎:國土防空是國防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一般意義來講,所謂國土防空,是指一個國家在其領空內,防御和抗擊來自外敵或突發的空中偵察、侵擾、破壞與襲擊。發生在我國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國土防空作戰,持續時間之長,斗爭之艱苦復雜,在世界上也是罕見的。我所講的這一段國土防空作戰,是指從1949年9月5日人民軍隊第一支空中作戰分隊——南苑飛行隊正式擔負北平地區防空任務起,到1969年12月1日,我地空導彈兵在浙江泗礁島與美蔣飛機打的最后一仗為止,共經歷了20余年。
中國人民空軍自1949年正式建立以后,共經歷過兩次大的戰斗鍛煉。一次是抗美援朝空戰。那時空軍剛建立不久,飛行員在噴氣式飛機上平均只飛了二十幾個小時,就去對抗強大的美國空軍,并取得了首戰勝利,揭開了空戰之“謎”,樹立起戰勝美國空軍的勇氣和信心。這是震動世界的一次作戰實踐。再一次就是發生在五六十年代長達20多年的我國國土防空作戰。它和抗美援朝空戰特點不一樣。抗美援朝屬于大機群的空戰。而在這場持續緊張的國土防空作戰中,雖然每次戰斗規模不大,大部分是對付單批單架的敵機,但是由于敵機入侵活動時間長、范圍廣、方式復雜多變,幾乎每次戰斗行動都牽動全國,每次戰斗結果都廣泛地影響世界輿論。從這個意義上講,這場斗爭既是艱苦的軍事斗爭,也是嚴肅的政治斗爭。它是世界防空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斗爭形式最復雜的一場空中特種戰爭,是保衛新生的人民共和國能夠鞏固和發展壯大的戰略任務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國的國土防空作戰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開始的。為了保衛北平的安全,保衛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和開國大典的安全,根據毛主席和黨中央的指示,于1949年8月15日在北平南苑機場成立了人民軍隊第一支空中作戰分隊——南苑飛行隊。我和戰友奉命從東北老航校趕到北平,參加了南苑飛行隊,成為人民軍隊第一支空中作戰分隊的一員。南苑飛行隊從9月5日正式擔負北平地區的防空任務,從而拉開了我國空中力量進行國土防空作戰的序幕。在開國大典上,我和戰友們駕駛著17架飛機飛過天安門上空,接受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首次空中檢閱。
從1949年9月5日至1969年12月1日,在以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中央軍委領導下,我國年輕的空軍、海軍航空兵、高射炮兵、雷達兵和地空導彈兵,為保衛祖國領空,與美國空軍和美國的雇傭間諜部隊--國民黨空軍偵察部隊,進行了長達20多年的空中作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逃到臺灣的蔣介石即令其殘余空軍空襲大陸沿海重要城市。美國趁朝鮮戰爭爆發之機,侵占我國臺灣,并派遣美軍飛機侵入我東部沿海地區進行偵察活動。1953年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上臺后,與臺灣簽訂了《共同防御條約》,并封鎖和遏制中國,為國民黨空軍換裝了全部噴氣式戰斗機。由美國中央情報局駐臺機構人員和軍事顧問控制和策動國民黨空軍,頻繁地竄擾我國大陸,侵入我縱深地區進行戰略偵察,使海峽兩岸長期處于緊張的軍事對峙和戰爭繼續狀態,空中交戰成為戰爭的主要方式。
1949年11月1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司令部正式成立。1950年6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第4混成旅在南京成立后,即于8月8日進駐上海,從10月19日起擔負保衛上海地區的防空任務。朝鮮戰爭爆發后,1950年11月初,第4混成旅奉命率殲擊機第10團開赴東北,擴編為殲擊航空兵第4師,首批參加了抗美援朝作戰。原殲擊機第11團調入新組建的殲擊航空兵第2師,繼續擔負保衛上海地區的防空任務。
人民空軍既要參加抗美援朝,又要擔負國內防空,任務十分繁重,遂決定擴大航校訓練規模,對學員進行速成訓練,加速組建航空兵部隊。至1951年11月,已組建11個殲擊航空兵師,先后參加了抗美援朝作戰,并擔負了沈陽、北京、武漢、廣州連線以東地區各要地防空作戰任務。在同一時期組建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空軍司令部和華東、中南、西南、華北、西北等軍區空軍指揮機構。
為了統一對城市防空的領導,加強國土防空建設,1950年12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1955年改為防空軍司令部,成為一個獨立軍種)成立,各主要城市也分別成立防空司令部,同時配置了高射炮部隊和少量探照燈分隊,與殲擊機部隊共同組成防空合成指揮所。到1954年初,人民空軍共組建了28個航空兵師(其中有15個殲擊航空兵師),擁有以噴氣式飛機為主的各型飛機3000余架。
海軍航空兵是我國防空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1952年4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內設立了海軍航空兵部。1952年6月,第一支海軍航空兵部隊——海軍航空兵第1師在上海成立。到1955年,海軍航空兵已組成6個師,擁有各型飛機300余架。
高射炮兵是國土防空的重要兵種。1949年底我軍已擁有18個高射炮團,1950年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兵司令部。
1950年,我軍第一個雷達營在南京成立,同年上海防空司令部雷達營成立。
1957年,空軍和防空軍合并,建立了全國統一、整體的防空體系。
1958年10月,裝備蘇聯先進的薩姆-2地空導彈的我軍第一支地空導彈部隊——導彈第1營在北京成立。同年年底,又在北空和南空各成立一個地空導彈營,并將高射炮第106師改編為空軍第三訓練基地,成為人民空軍導彈部隊的領率機構。
至此,我軍建立了一個多兵種協同作戰、空防結合的國家防空體系。
根據不同的作戰特點,新中國20多年的國土防空作戰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在第一和第四階段,我軍主要與入侵我國領空的美機作戰,歷時約九年兩個多月;在第二、第三階段,主要與侵入大陸進行航空照相和電子偵察的美國雇傭軍——國民黨空軍飛機作戰。美蔣這種空中間諜活動,在持續時間、批次(據不完全統計,至1969年底共計3370批次、6078架次;被我英勇的人民空軍共擊落敵機95架,擊傷200架。)、使用機種、偵察活動方式和范圍等方面,都大大超出了世界歷史上空中間諜活動的紀錄,它實際上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發動的一場持久的空中侵略戰爭。
第一階段:1950年至1953年,在上海、青島沿海地區打擊美國入侵偵察機。
第二階段:1954年至1958年,我空軍、海軍航空兵擴大防空和作戰區域,打擊竄擾我大陸的國民黨空軍戰斗機、偵察機。
第三階段:1956年至1968年,在晝、夜間打擊侵入我國大陸縱深及東南沿海地區實施電子和空中照相偵察的國民黨空軍3個間諜部隊飛機。自1952年起,美國派駐臺灣的中央情報局機構與國民黨空軍情報署共同策劃訓練、組編了“蝙蝠中隊”、“黑貓中隊”和戰術偵察“虎瞰大隊”等3個空中專業間諜部隊。在這近十年中,我軍經歷了最復雜、最曲折、最艱難的夜間防空作戰時期。
第四階段:1964年8月~1969年底,抗擊越南戰爭期間入侵我國的美軍飛機,保衛祖國西南邊疆和海南島領空。美國在朝鮮敗在中國人民志愿軍手下,美國聯席會議主席說:“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對手打了一場錯誤的戰爭。”正如我國一位偉人所說:“金日成只看到了李承晚,沒有看到杜魯門;杜魯門只看到了金日成,沒有看到毛澤東。”一語道破了美國在朝戰敗的天機。然而,美國并未就此罷手,于1961年發動侵越戰爭,并逐步升級。1964年8月4日,美國海軍制造“北部灣事件”,于次日開始大規模轟炸越南北方,并派遣無人高空偵察機偵察我國云南、廣西、廣東和海南島等地的軍事動向,進而于1965年4月開始不斷派戰斗機侵入我領空。我空軍、海軍殲擊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奮起抗擊,并取得“三戰三捷”的輝煌戰績。
到1968年,侵越60萬美軍陷入戰爭泥潭而不能自拔,數萬美國青年在戰爭中送命,激起了美國人民強烈的反戰浪潮。陷入困境的美國總統約翰遜被迫于10月31日發表聲明,停止對越南北方的轟炸,越美在巴黎進行和平談判。至此,宣告其在越南的“戰爭升級”政策最終破產。我軍在祖國西南邊境和海南島上空與美機的空中斗爭也基本停止。1969年1月,美國共和黨人尼克松以“結束戰爭,贏得和平”為競選口號當選總統。尼克松認識到,美國漠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存在,對中國大陸實行封鎖政策已徹底失敗,遂調整亞洲戰略,退出越南戰爭,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尼克松還說:“如果說我死以前還有什么事要辦的話,那就是到中國去。”1969年,美國停止援助臺灣。1969年10月26日,我地空導彈部隊在廣西擊落一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1969年12月1日,地空導彈部隊又在浙江泗礁島與國民黨U-2飛機打了一仗。至此,20多年與美蔣飛機斗爭的國土防空作戰宣告結束。
國土防空作戰的復雜性、艱苦性大大超過朝鮮戰爭大機群作戰。
人民空軍與40多種美蔣飛機進行了20多年較量。
20多年國土防空作戰四大特點:單批單機作戰,夜間作戰,低空作戰,高空作戰。
記者:20多年國土防空作戰十分艱苦和復雜,具有哪些特點?
林虎:國土防空在空戰規模上雖然不如朝鮮戰爭,但其斗爭的復雜性、艱苦性都大大超過朝鮮戰爭中的空戰。在長達20多年的歲月里,人民空軍堅持“邊訓邊建,邊建邊打”、“在戰斗中成長”的方針,與美蔣40多種不同型號、性能的飛機和花樣翻新的入侵方式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在20多年國土防空作戰中,雖然全國處于相對和平時期,但空軍卻長期處在高度緊張戰備之中,一線指揮員和飛行員一天24小時都不能離開指揮所和戰斗崗位,非常艱苦地進行戰斗。
中國20多年國土防空作戰反偵察、反竄擾的主要形式是:保衛要點,構成攔截地帶與實施機動作戰相結合,即在邊沿搞帶,縱深搞點,點帶結合攔截敵機,兵力使用以精對精。具體說具有以下特點:
單批單機作戰。美蔣空軍偵察機一開始采取單批單機或小分隊侵擾,不斷變化航線,以高空、大速度快進快出,避免與我機作戰。單批單架作戰一定程度上比大機群作戰復雜得多。進行大機群作戰,飛行員不需要具體引導,飛機起飛后,只要對準敵人的方向飛去,在一定的高度位置就能發現敵機。而單批單架作戰,要有雷達的精確引導,才能進行截獲與攻擊。國民黨空軍的偵察機上有管領航的、管保證安全的、管飛行的、管偵察的,各司其職,雷達導航設備也比較先進,很難打。我空軍航空兵通過研究敵機活動規律,開展技術革新,改進機載雷達,創新戰術,突破復雜氣象、空戰射擊等技術難關,取得了輝煌戰果。
夜間作戰。這是當時最艱苦的斗爭形式。開始敵機在月夜出動,我軍飛機沒有雷達,只能靠地面雷達引導到一定距離,在月夜1000多米左右就可發現敵人,用目視就能打。1956年魯珉、張文逸、張滋分別擊落敵B-17、P4M-1Q和C-46飛機各一架后,敵機入侵在戰術上則從1957年初徹底轉入了暗夜、低空活動。所謂暗夜,即在農歷的每月上旬或下旬的夜間出動,進出大陸的具體時間則以月相而定,上旬采用月落后入陸,天亮前退出;下旬則在天黑后入陸,月出前退出。當時“蝙蝠中隊”的1架B-17飛機晚上從福建進入大陸后,低空飛越我國大陸9個省,到達石家莊地區,在長達9個多小時的時間內,未遭任何打擊,驚動了國家領導人。
在暗夜、低空的防空戰斗中,我航空兵創造了許多新戰術,如:“快速攻擊”——這是對付P-2V實施電子干擾和機動的主要戰術對策。快速動作不是由飛行員去獨立完成的,而是要由飛行員、領航員和П-20雷達操縱員密切配合達成的,要力爭做到出敵不意,在極其短暫的距離和時間內,迅速完成一系列接敵、占位和攻擊動作,避免在敵機尾后長時間停留;“照明攻擊”——這是對付P-2V干擾和機動最有效的戰術。“照明攻擊”基本上有兩種方案。一種是用伊爾-28轟炸機在敵機前上方一定高度和距離上投照明彈的方法,為我攻擊機(如米格-15比斯飛機)創造用目視發現和實施攻擊的條件。當時把這種作戰方法稱之為“神炮”。第二種照明攻擊方法是在米格-17ПФ飛機上加裝照射燈(類似于探照燈),當進入敵機尾后,在800米外用機上搜索雷達跟蹤目標,跟蹤穩定后突然開燈,照中目標即開炮射擊,這種作戰方法稱之謂“神槍”;另外還有利用改裝的重型轟炸機圖-4П,在夜間進行長時間跟蹤攻擊敵機等。
1964年6月11日夜間,“蝙蝠中隊”一架P-2V型飛機竄擾我華北地區上空,我海軍航空兵升空迎敵。當敵機進入射擊圈時,我轟炸機突然在敵機上方投下12顆90千克的照明彈,把方圓20千米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晝,陳根發駕駛攻擊機瞄準敵機立即開炮,將這架曾竄擾大陸27次的“蝙蝠”擊落,機上14名乘員全部斃命。這種“神炮”戰術的運用,是世界空戰史上的創舉,成為用相對落后的技術裝備制勝優勢技術的典型戰例。
低空作戰。所謂低空,即敵機在地面標高以上500米高度隱蔽入陸,然后根據航線上的實際地形而變換高度,平原地區多為300至400米,受到威脅時低飛到200米左右,以不危及飛行安全為度。這種戰術的變化,確實給我們以后的防空作戰造成了很大的困難。入侵敵機有雷達導航設備,人民空軍雖然開始使用了有機載雷達的米格-17∏Φ殲擊機,但當時機上雷達是單脈沖體制,不具有下視性能,只適用于3000米以上高度作戰,低于3000米受地物回波的干擾,在座艙內雷達顯示器上難以分辨固定或活動目標。
針對美蔣飛機以低空、干擾、機動方式竄擾大陸的特點,我軍首先對米格-17∏Φ截擊機上的雷達進行改進,使殲擊機以平飛狀態搜索和攻擊時,既能發現低空敵機,又可以減少甚至不受地面雜波的干擾。并在機艙里加裝了電信號放大器和截獲目標的人工控制電門。雷達改裝后,很快在戰斗中發揮了作用,并在全空軍推廣。1959年5月29日,由我所在的空軍殲擊航空兵第18師夜航大隊中隊長蔣哲倫在暗夜復雜氣象條件下,完全依靠機載雷達發現、截獲、瞄準射擊,在廣東恩平上空將敵1架B-17飛機擊中起火撞山爆炸,首創了用機載雷達發現并擊落敵機的成功戰例。
對付低空飛行的敵機另一個辦法就是用高射炮打。由于當時我們的高射炮數量有限,也不知道敵機從哪里進入,并且敵機飛行速度越快,高度越低,我高射炮射擊時角速度就越大,炮口就越是難以對準敵機。而且在夜間高炮只能在探照燈的配合下打敵機。經過艱苦的摸索,我高炮部隊終令敵機墜地。
1960年2月美蔣空軍改用P-2V電子偵察機采用定點、低空或超低空進入大陸進行偵察,空軍調整了機動高射炮群的部署,配置于P-2V飛機竄犯大陸慣常的進出口和主要航路檢查點上,采取堵口設伏和機動設伏相結合的辦法,集中兵力,構成綿密的火力網,同時指示部隊一定要壓縮開燈、開炮的距離,用“快速近戰”戰法,以對付敵機電子干擾和機動。
1961年11月6日18時55分,敵1架P-2V電子偵察機臨近到距空軍設伏在大連東北方向城子疃地區的高炮群821探照燈站4千米處,探照燈站站長下令開燈后立即照中,高射炮連連長下令開火,瞬時,6個高射炮連分別在距敵機1000米、2600~6000米集中火力猛烈射擊,敵機中彈起火,于18時55分30秒墜毀于碧流河口以東永寧屯北300米處爆炸粉碎。戰斗從探照燈照中到敵機墜地僅用了30秒鐘。
高空作戰。美蔣飛機的低空偵察竄擾受到我空軍致命打擊后,從1957年開始派遣美制高空偵察機RB-57A、RF-101、U-2和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入侵大陸進行偵察活動。我空軍采取“導彈游擊戰”、“近快戰法”、“動力躍升”等戰術,給敵機以沉重打擊。1958年2月18日,美蔣RB-57A飛機被我海軍航空兵擊落1架。之后又用RB-57D竄犯大陸,由于我機飛行高度不夠高,無法攻擊。1959年10月7日,1架RB-57D飛機在竄到河北滄縣以南,地空導彈二營營長岳振華一聲令下,3發蘇制薩姆-2導彈騰空而起,把這架高空偵察機打得粉身碎骨,開創了世界上空導彈部隊擊落敵機的先例。
從1962年起,國民黨空軍“黑貓中隊”開始使用可飛2萬米高的U-2飛機,重點偵察青海、甘肅、內蒙古包頭、新疆羅布泊一帶的核武器、地空導彈生產工廠和試驗基地。劉亞樓司令員和成鈞副司令員多次召開會議,根據我地空導彈部隊少的情況,研究出一個古老而新奇的戰法——“導彈游擊戰”,即把北京的地空導彈部隊轉到外地機動設伏。1962年9月9日,設伏在南昌的岳振華導彈營首開戰例,擊落1架U-2C高空偵察機。其后我地空導彈部隊又創造“近快戰法”,研究反回答式干擾和研制反電子干擾設備,使多架美制U-2飛機粉身碎骨。并把美蔣軍吹噓的“雙料英雄”、“頭號王牌”李南屏也揍下來了。
美軍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飛行高度近2萬米,我殲-6(米格—19Ф)飛機凈升限只有17000米,高度夠不著。劉亞樓司令員親自組織研究采用“動力躍升”戰術,擊落多架無人機。1964年11月15日,我空軍航空兵第1師作戰分隊中隊長徐開通駕駛米格—19Ф飛機,在海南島東南海面上空,采取動力躍升方法升至17500米,對在17600米高度飛行的美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三次射擊,一直打到距離100米左右,敵機腹部立即冒出濃煙,急劇墜落在大海中,首創了用戰斗機在平流層擊落敵機的記錄,并為而后一連串的戰斗勝利提供了成功的經驗。
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斗中鍛煉成長。
20多年國土防空作戰的寶貴經驗。
記者:20多年國土防空作戰我軍創造了許多新戰法,積累了豐富、寶貴的作戰經驗,對今后的國土防空工作有哪些借鑒和啟示?
林虎:在保衛祖國領空的戰斗中,我軍堅決貫徹執行了毛澤東主席“全力以赴,務殲入侵之敵”、周恩來總理“我們要應用一切辦法將蔣機擊落”和羅瑞卿總參謀長“海底撈針,總不死心”的指示,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斗中鍛練成長,全軍上下群策群力,團結一致,常備不懈,斗志昂揚,艱苦作戰,徹底粉碎了美蔣阻礙和破壞新中國和平建設和“反攻大陸”的夢想。
與新中國同一時期誕生的人民防空力量,在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同時,擔負了國內防空作戰任務,在長達20多年的歲月里,獲得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給我們許多有益的啟示,對于指導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準備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具有現實的和長遠的指導意義。
我認為,這些經驗主要有:
第一,毛澤東軍事思想始終是我軍克敵致勝的法寶。防空作戰的勝利是具體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結果。防空作戰的全過程,就是不斷地學習、領會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精神實質,用它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具體作戰對象,采用不同的作戰方法,從戰爭中學習戰爭,在戰斗中鍛煉成長,很快鍛造出了一支強大的空中力量。
30多年后的今天,戰爭形態和作戰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梢灶A見,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將是今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主要的作戰形式。為了準備打贏未來戰爭,保衛祖國領空的安全,我們應堅持繼承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用其立場、觀點、方法,實事求是地去研究新的戰爭形態的特點,吸取以往防空作戰的經驗,創造出適應現代戰爭具有我軍特點的戰略戰術。
第二,人的因素依然是戰爭中的決定性因素。高技術的武器需要有高素質的人來使用和以機動靈活的戰術來運用,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威力。任何先進的高技術武器,沒有人來使用,都是死的東西。只有由高素質(包括軍事、精神、技術)的人在正確戰術思想的指導下,才能在戰爭中發揮作用。如薩姆-2地空導彈剛裝備部隊時,屬于世界上最先進的防空武器系統之一,但如果沒有挑選最優秀的人員去使用,沒有運用“機動設伏”、“壓準敵機航線”、“近快戰法”等戰術,就不可能取得擊落敵機的勝利。
1958年3月18日,高長吉在擊落敵機RF-101的戰斗中,充分體現了人的決定性作用。他從接敵開始到擊落敵機,都是在極限超音速的條件下進行的,他在3分40秒的過程中連續做了16個難度很大的動作,從11000米高空追趕到2000米,從600米距離打到480米,一次射擊就把敵機打得凌空爆炸,創造了世界空戰史上在超音速條件下擊落敵機的先例。
人民軍隊壓倒一切敵人的氣勢、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和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是不可戰勝的。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的優勢,永遠是鼓舞我們戰勝一切困難和敵人的巨大力量。1965年9月20日我機在與美軍F-104高空高速戰斗機的空戰中,戰斗英雄高翔執行“空中待戰,侍機快打”的戰術,占據有利位置,從290米距離上,以長連射開炮,直打到離敵機39米才脫離,打得美機凌空爆炸,解體墜落。
1964年10月13日,美軍1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入侵,空1師作戰分隊副大隊長鄒廣如駕駛米格-19Ф飛機起飛迎敵,三次射擊,把炮彈打光,未擊中要害。這時,鄒廣如見距敵機已很近,并看敵機機翼很薄,就決心把敵機撞下來,但由于殲敵心切,動作過猛,自己飛機反而失速進入了螺旋,無法改出來,他只得跳傘。當時有些人就認為這是蠻干,空軍劉亞樓司令員及時糾正了這種錯誤認識,認為“這不是蠻干,這是勇敢,有這樣勇敢的飛行員,我們應該自豪,但是要進一步研究一下戰術”,“鄒廣如在戰斗中表現很勇敢,這種精神很值得發揚,值得所有飛行員學習”。經認真總結、分析研究,在一個月后由徐開通首次擊落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
第三,“常備不懈”的戰備思想和制度,是在被動中爭取主動的重要方法。防空作戰是防御性的作戰形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首先就是在戰前要有充分的準備,要使一切戰備工作處于“彎弓待發”狀態。在20多年防空作戰中,所有成功的戰斗,都是得益于高度警惕、快速反應、密切協同和嚴格的戰場紀律。即使處于和平時期,擔負國土防空任務的軍、兵種部隊的警惕性和戰備制度也應大大高于和嚴于其它國防力量。指導我國國防建設的思想,應該適應已經變化了的客觀形勢,在傳統地重視保衛國家安全的基本力量——地面部隊的同時,要重點加強對空中防衛力量的建設和指導。
第四,繼承我軍機動靈活運用戰術的特點,在防空作戰中不斷創造新的戰術。機動靈活的戰略戰術是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我軍在長期革命戰爭實踐中形成的最主要的作戰特點,這是我們的敵人所熟知但是無法對付的。
我軍在防空作戰中,創造了許多克敵制勝的戰術,如“地空導彈機動設伏”,“近快戰法”,“高射炮集中火力近戰”,“空投照明攻擊”,“動力躍升打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等等??梢哉f,對敵人的每一種機型、每一次活動方式的變化,我們都有針對性地創造了相對的新戰術。
第五,使用精兵作戰,不斷改進手中武器。兵力的使用不在多,而在“精”。要針對每種敵機的性能和具體活動特點,選擇軍政素質好、戰術技術上精湛的作戰分隊和指揮、保障人員,組成專門的班子,進行專門訓練,達到密切協同動作,并根據敵機的活動規律,作好對付各種情況的作戰方案,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
現代空戰中武器的性能,在一定條件下具有決定性作用。正是有了國產超音速殲-6飛機,才能打下性能優良的RF-101敵機。正是改進了截擊機機載雷達適應低空作戰需要,取得研制出28號反干擾電路反掉敵機對地空導彈的電子干擾等多項成果,才挖掘了武器裝備性能的潛力,提高了作戰效能,打了許多出乎敵人意料的勝仗。進入21世紀我軍面臨世界高技術武器迅猛發展的挑戰,我們應遵循中央軍委制定的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方針,加快高技術武器裝備的發展。
20多年國土防空作戰的勝利和人民空軍的創建與發展壯大,劉亞樓同志的功績與貢獻將永載史冊。毛主席慧眼識人,點他當空軍司令。劉亞樓受命于建國之初,奉命于戰火之間,和空軍黨委一班人,在十幾年里奇跡般地建設起一支強大的人民空軍。他十分善于學習,勇于探索,善于接受新思想,通情達理,對部隊官兵非常關心。劉亞樓司令員特別重視總結經驗,空軍飛行條令、飛行大綱,都是他組織人員花了三年時間編寫而成的。1964年,他親自帶工作組到第一線調查研究,制定了打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的方案。劉司令員那時肝硬化已經很嚴重了,第二年的五月份就去世了。就在去逝前,他還爬在床上修改《江姐》劇本。他對我們說:“我在修改空軍文工團創作的歌劇《江姐》時,看到有一句歌詞是‘春蠶到死絲方盡’,我把它改成‘春蠶到死絲不斷’,就是寄希望于后代把我們的革命事業和精神代代傳下去。”劉亞樓司令員為中國空軍的發展壯大和國土防空作戰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劉亞樓同志是我心中最敬佩、最熱愛的領導人之一。特別他對飛行干部的愛護和支持是我終生難忘的。每當我回憶起來,禁不住心潮澎湃,淚如泉涌!
我們不應該忘記逝去不久的歷史,不要忽視那些經過流血犧牲得來不易的經驗。
速度,高度,位置——我軍空戰的三大優勢。
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主要是爭奪制空權。
高技術條件下空中制勝三要素:信息,火力,機動。
記者:伴隨著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現代戰爭的形態、戰爭方式、武器裝備等都發生了哪些變化?為打贏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空戰應重視哪些因素?
林虎:毛主席講,研究戰爭,要著眼于特點,著眼于發展,反對軍事上的機械唯物論。現代戰爭的形式已經發生變化,戰爭的特點也與過去不同。要研究世界戰爭形態發生了什么變化,方式發生了什么變化,武器裝備發生了什么變化。
空軍的作戰主力,過去主要是依靠殲擊航空兵。要系統研究一下殲擊航空兵的作戰規律、作戰特點、作戰原則。過去我們殲擊航空兵能在空中擊落敵機的戰術優勢是什么呢?抗美援朝也好,國土防空也好,這優勢主要在于三個方面:即戰斗開始時的“速度,高度,位置”,三者缺一不可。速度。你有了速度,飛機就可以機動,你比敵人速度快,你可以逃,要追也可以追得上。高度。有了高度就可以有速度,飛機一俯沖,速度就出來了。有了高度同時就有了機動的范圍??姑涝臅r候,我們主要靠的就是高度優勢,先把高度拉上去,一般打敵人都是從上往下打;空戰中飛機的位置也很重要,戰斗機打仗就是要咬尾巴。當然也有迎頭攻擊,但這種方法時間短暫,風險比較大。一般都是咬尾巴,誰咬住對方的尾巴,誰就占據主動權。
高技術條件下局部戰爭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突出了空軍的作用,突出了以飛機、導彈、信息為主的空中的對抗和打擊作用,突出了爭奪制空權。在這種時候,空中較量是起決定性作用的。發生在伊拉克和科索沃的戰爭都說明了這個問題。
江澤民同志指出:“將來我們與敵人在空中的較量,可能成為有決定意義的較量。”近30年科學技術的發展,使空襲兵器的效能空前提高。在軍事力量中,空中力量已成為機動最快、戰術運用最靈活的打擊力量。現代飛機航程遠、火力強、受氣候的影響小,又有全程的保障系統,可以跨越大洋和洲際,從任何方向打擊地面上的目標,不動地面一兵一卒,即可實現某種有限的戰略或戰役目的。
應該看到,由于高技術的廣泛應用,武器裝備呈現信息化、智能化、一體化趨勢,高精度、大威力遠程攻擊能力成倍增強,陸、海、空、天整體作戰效能日見提高??梢灶A見,高技術局部戰爭將是今后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主要的作戰形式。
江澤民同志提出要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什么叫高技術?什么是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它的戰爭環境是什么?高技術在局部戰爭中起什么作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幾次典型局部戰爭的經驗教訓應受到重視,認真地加以研究。
我認為,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空戰有三個新的要素,這就是:信息制勝,火力制勝,機動制勝。
為什么把信息列為三要素之首?電子信息戰是當代戰爭的重要手段和作戰方式之一?,F代戰爭首先打的就是電子信息戰。海陸空天的一體化、數字化,將不可避免地極大地影響戰爭進程和決定戰爭勝負。戰爭的雙方相距得遠,但遠程導彈就可以實施打擊,因為它可以通過雷達、衛星、電子偵察了解對方的各種情報和信息。我們要高度重視研究電子信息戰技術和戰術。
在20世紀90年代發生的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美國廣泛、成功地使用電子信息戰手段,使世人震驚。在第四次中東戰爭后,蘇聯賣給敘利亞薩姆-6地空導彈,擊落以色列很多飛機。后來以色列改變了戰術,用無人駕駛偵察機偵察到薩姆-6的頻率,在貝卡谷地戰斗中,一個小時內就擊落了敘利亞89架飛機,而以色列卻無一損失。這在世界空戰史上是絕無僅有的。當敘利亞的戰斗機剛從大馬士革起飛,就盡收以色列的“鷹眼”電子預警機“眼”中。而敘利亞的雷達則受到以軍強大的電子干擾,什么也沒看到。于是以軍的預警機就引導F-16、F-15上去發射導彈攻擊,結果敘利亞的89架飛機被擊落,而敘利亞飛行員卻連以軍的飛機還沒看見。其實,早在五六十年代,美蔣空軍在20多年的竄擾大陸活動中,就已使用了包括電子偵察、電子告警、電子干擾、電子自衛等在內的多種電子戰手段。經過我國防科技工業部門和空、海軍科技人員及廣大指戰員的艱苦努力,終于突破了技術難關,創造了出乎敵人意料的電子對抗手段和作戰方法,連續擊落了多種入侵的敵機。
從一定意義上說,較全面地把電磁技術運用于戰爭中的電子戰,是從中國防空作戰開始的,只是當時敵我雙方的電子技術還處于幼年階段,在使用電子裝備上還沒形成整體、系統、綜合的觀念,這種作戰形式也沒有被高度重視。
電子戰技術也不是神秘不可測的。從地空導彈防空作戰的經驗看,我們要根據毛澤東人民戰爭的思想,加快發展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把高素質的專業人員組織起來,把精力用到如何對付電子戰、對付電子干擾并如何干擾敵人上,我們就可以大有作為。
火力就是導彈厲不厲害的問題。現在空戰一般不是近距離格斗,而是靠發射后不用管的導彈,靠制導精確的導彈,靠能躲避雷達的導彈。
所謂機動,就是看飛機在夜間能不能機動,復雜氣象條件下能不能機動,遠距離能不能機動。Su-27就可以連續飛三四個小時,這是蘇聯人很大的突破。它首先是飛行距離遠,最大航程達3600多千米,不帶副油箱,可從莫斯科飛到巴黎。而美國的F-16、F-15戰斗機帶著副油箱,作戰半徑才達到1500千米,直線距離3000多千米;二是發動機推力大,SU-27有21噸重,配裝兩臺發動機,不帶外掛武器,可以在300米的跑道上起飛并垂直上升,這說明它的動力系統非常好。三是它能做“眼鏡蛇”機動。且不論這個動作有何戰術意義,但是能看出:它是前頭進氣,燃燒,排氣,反推,當飛機垂直向上速度為零甚至為負時,它的發動機竟然不停車!這說明它的發動機性能非常穩定;操縱性能好。速度已達到零,它還能正常操縱。我們就需要這種機動性能好的飛機。
來自空中的威脅最現實,最嚴重,最難以防御。
關鍵是要提高武器裝備性能與水平。
以“兩彈一星”精神加快研制航空發動機、信息技術和新技術材料。
裝備更加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我空中力量將如虎添翼。
記者:新時期我們應如何認識國土防空?中國的空中武器裝備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您認為要如何提高我國的航空武器裝備水平。
林虎:對國土防空而言,來自于空中的威脅仍然是最現實,最嚴重,也是最難以防御的。一旦發生局部戰爭,來自空中的威脅首當其沖。而占據空中優勢往往是霸權主義的優勢。之所以最現實,是因為在我國的周邊存在著現實的空中威脅的嚴峻挑戰。從南朝鮮、日本、我國臺灣到關島這一圈,美國的飛機就有上千架。臺灣不必說,日本加緊軍備擴張,正積極發展新一代輕型戰斗機;太平洋上美國的第七艦隊虎視眈眈對著亞洲;西南印度也在發展輕型戰斗機并引進蘇-30、蘇-27。各國空軍重視高技術是一個普遍的趨勢。之所以最嚴重,是因為現在空軍都靠制導武器攻擊敵人,距離遠,精度高,破壞力大,后果嚴重。之所以最難以防御,是因為現在速度最快的武器就是空襲兵器,尤以導彈為甚,低空,遠距,超遠距,多彈頭,很不好防。
可見,國土防空的作用和地位在新時期更為嚴峻,更為重要,更為緊迫。我們一定要按照中央確立的積極防御的軍事方針,不斷加強空中的積極防御。我們絕不能忘記,在2001年4月1日,發生在我國南海的美軍EP—3電子偵察機事件。不能忘記1987年5月28日,僅有19歲的德國青年馬蒂亞斯·魯斯特駕駛一架小型飛機從芬蘭赫爾辛基起飛,穿越了1000多公里蘇聯戒備森嚴的領空,躲過了蘇聯雷達防空系統,成功地降落在游人如織的莫斯科紅場上,使蘇聯的防空體系在世人面前丟盡了臉。這件事也說明,空中是沒有長城的。我們一定要有全民防空作戰的意識,一定要作好國土防空的準備,一定要重守國土上的天空,我們絕不能讓這類事件在中國發生。
要積極做好打贏準備,很關鍵的一點是要提高武器裝備能力與水平。“武器裝備的優劣是空戰勝敗的重要因素”。志愿軍空軍在朝鮮戰爭中取得優異的戰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敵我雙方飛機的性能大體處于同一水平上?,F在我國與世界航空技術的先進水平相比,在一些關鍵技術上還處于比較落后的狀態,在武器系統的配套建設上還有很大的空檔,與我軍面臨的軍事斗爭任務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大力發展具有先進水平的航空武器裝備,是打贏現代戰爭的客觀要求。
中國空軍武器裝備現代化取決于我們航空工業的發展,我們必須掌握最基礎的技術和最關鍵的技術。中國航空工業要“突出重點,縮短戰線,加強科研,及時更新”,關鍵要處理好引進、吸收、創新的關系,在一個新的高起點上自力更生、不斷創新。結合空軍作戰和部隊建設的經驗,航空武器裝備的發展建設首先要重視關鍵技術的基礎預研,首先突破單項技術和部件研制的基礎技術,并形成生產能力,不有求于人,不受制于人。
我認為,我們一定要珍惜今后可能維持的較長時間的國際相對和平環境,高度重視,組織力量,加大投資力度,集中突破高推重比的航空發動機、關鍵性的電子元器件和高性能的航空復合材料等技術。飛機機體是個平臺,它到空中去,還是靠發動機。“突出重點”,就是要把飛機的“心臟”——發動機搞出來。航空發動機的技術最精密、最復雜、設計水平最高。因為飛機要反復地使用,發動機要在各種高溫、低溫條件下使用,如果把航空發動機技術突破了,不僅對航空武器的發展,而且對整個國民經濟都會有推動。為什么我們能搞出原子彈來?陳毅元帥有句名言,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當時國家的不少財力都用到這兒了。毛主席說,有這個沒這個是不一樣的。原子彈不是常規武器,這個是嚇唬人的東西。你沒有原子彈,你在世界上就沒有地位。小平同志講,沒有原子彈,人家不聽你的。而航空武器裝備是很現實的,是隨時要用的。我覺得我們應當拿出搞“兩彈一星”的精神,攻下航空的中堅,堅決把航空發動機搞出來。
發展電子信息技術也是個十分重要的戰略問題。首先要重視培養和使用通曉電子技術的人才,尊重電子工程技術人員的創新精神,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在更大范圍內普及電子戰的基本知識;其次要高度重視電子信息偵察和電子信息情報資料的儲備。要優先推進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加快關鍵電子元器件的科研和生產,一定要把芯片等電子元器件搞出來,在關鍵的電子技術上徹底擺脫對國際市場的依賴,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要充分調動全國電子信息人力和物力,盡快提升我軍的電子信息戰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國家在電子信息戰技術上的安全。這是毛澤東人民戰爭軍事辯證法在新形勢下不同領域的運用和發展。
要高度重視并切實抓緊對現役武器裝備的改進。在重點發展新裝備的同時,不斷改進現役裝備,充分發揮其技術潛力,使之基本適應現代高技術戰爭的環境,是世界上所有航空強國普遍關注和實現航空裝備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對我國來說,這也是保持空軍適度規模的重要途徑。美國空軍的B-52、F-15、F-16等型作戰飛機都已先后服役三十余年,經過對機載設備多次大改裝,機載設備和彈藥不斷更新,已成為現代局部戰爭的高技術武器,在作戰效能上已經不是原來的水平了。美國利用這些航空裝備在實戰和改進的實踐中積累的經驗,進一步應用于研制新一代的F-22戰斗機和JSF聯合攻擊機等裝備上。實踐證明,改進現役裝備的途徑,是風險小、見效快、節省資金、儲備技術、積累經驗、加速航空裝備發展的捷徑,也是產生新一代具有更高作戰效能裝備的必經之路。
裝備更加現代化武器裝備的我空中力量將如虎添翼。政治素質、軍事素質過硬的人民空軍,裝備更加現代化的武器裝備,將無往而不勝。
年邁古稀著書,一往情深。
《保衛祖國領空的戰斗》啟迪后人。
記者:聽說您正在寫一本關于我國國土防空作戰的書,請您介紹一下寫這本書的情況。
林虎:我一直認為,中國20多年的國土防空作戰是一段有特殊意義的歷史,不但在中國軍事斗爭史上,就是在世界空戰史上也應該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對于研究現代空中攻防作戰,加速我軍現代化建設,促進祖國統一大業早日實現,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應該把它真實、全面、系統地整理出來,公開發表,以啟示、教育后人,而不要使它湮沒在歷史前進的大潮中。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1954年初,我奉命到駐廣州沙堤機場的空軍殲擊航空兵第18師任副師長。從1954年到1970年,我除了中間有兩年時間在機關工作外,一直在作戰指揮的第一線,隨部隊轉戰廣州、粵東、贛南、粵西、桂南,參加組織和指揮了晝夜間百余次戰斗,并參加了大部分全國各地重要戰斗的總結會議,目睹和耳聞了空軍、海軍首長嘔心瀝血,夙興夜寐,帶領機關深入基層、調查研究、運籌謀劃的情景;我空軍、海軍航空兵、高射炮、地空導彈、探照燈、雷達、通信、后勤等部隊的指戰員艱苦奮斗、團結協作、群策群力、發明創造、舍生忘死、英勇戰斗的事跡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給我留下了刻骨銘心、永不淡忘的記憶。那些壯烈犧牲和病故了的戰友們鮮活的面影,還時時浮現在我眼前,常常引起我對人生、戰爭和歷史的深沉思索。
時間荏苒,我沒有看到一本全面、系統、具體記述參加了防空作戰全過程、作戰次數和戰績最多、斗爭最艱苦的空、海軍的殲擊航空兵、高射炮兵等部隊戰斗行動的著作面世。日復一日,對故去的戰友們負債和愧疚的心緒常使我坐臥不安,于是決定自己動手嘗試完成這一艱巨的文字任務。這本書叫《保衛祖國領空的戰斗》。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苦惱,真是一言難盡!好在兩年來,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首長及機關同志給了我很大的幫助。我閱讀了五六十年代防空作戰的全部資料,逐日翻看了歷經20年的《人民日報》。我又在北京并到廣州、唐山、石家莊、深圳、上海、常州等地,采訪了當年在影響較大的戰斗中立了功的空、海軍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的英雄們,采訪了參與作戰組織指揮工作的同志以及烈士的家屬,總算完成了這一任務,了卻了我多年的心愿。
我寫《保衛祖國領空的戰斗》這本書,是想在我有生之年給空軍留下一個資料,將來作個教材也好,把它整理出來也好,也是一個寶貴的財產。
記者:謝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