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調查的目的與方向
2021年6月25日上午10:28,十堰中專生余駿實習期間跳樓自殺,他父親寫下悲壯蒼涼的詩紀念他兒子。讀完他父親寫的詩,雖然不是人父,但是作為人子,能夠讀出他父親的撕心裂肺的疼,能夠讀出字里行間都淌著他兒子的血,憤怒讓我徹夜難眠,學校本是教書育人的地方,怎么就做起了販賣人口的生意。用學歷威脅學生,將學生安排到流水線做自動化器官,而它,吃的滿嘴豬油,毫無負罪悔恨之心。
這件事經過一段時間醞釀,終于沖上知乎熱搜,引起社會各界的激烈討論,我閱覽了知乎下面的許多回答,不敢置信。這種齷齪的血腥的骯臟的事,不是特殊案例,而是非常普遍,而且這種普遍沒有引起社會的真正重視,只是偶爾曝光,引起眾怒,接著就是沉寂,社會繼續齊樂融融,好像什么都沒有發生過。
在眾多義憤填膺的答案中,不缺乏刺耳的聲音,這類聲音說職校生活該,說他們這是自作自受,說他們這是自食其果。誠然,表面上職校生是中考高考的“失敗者”,可難道這就意味著他們活該被學校販賣,去流水線做自動化器官,遭受那牛馬般的待遇?說這類話的人枉為人,白白接受了九年義務教育!
我重新在知乎上搜索了職校生,跳出來許多答案,大致是說職校生是這個社會的垃圾,職校生普遍墮胎,職校生普遍亂搞,職校生普遍愛打架。當真如此?看著這些五花八門的答案,我在想這究竟是臆想出來的故事,還是調研出來的事實。在我記憶中,有初中同學考上了普高,可是最終選擇去讀職校,目的是想快點學到技術,快點去社會賺錢,讓他含辛茹苦的父母能夠輕松些。
2021年7月25,經過一段時間討論,我們初步組建了調研團隊,撰寫了調研提綱,準備通過調研去真正了解這個社會群體,破除那帶有形而上學色彩的偏見迷霧。
8月1日,我接觸到了第一位調研對象。
“初中畢業十五歲,那時候怎么知道為啥選這學校,我那時候學的專業和現在都不一樣,你應該問一些日常生活。雖然我們學校大多數人日常生活都是渾渾噩噩,可我們很多人不一樣,從技能高考上來后,就一直在改變。”
調研提綱是按一個湖北職校生經歷提煉撰寫的,剛開始我公式主義的拿來去咨詢這個女生,很顯然和她的情況不符合,而且個別問題讓她羞怒。好在這個女孩人挺很好,并沒有因此惱火把我拉黑,我深知有些問題觸犯到她了,而她不但不惱火,而且好意提醒我要多問問日常生活,這讓我心里暖洋洋的。
為了不暴露這個女孩信息,我叫稱她為阿丹吧。
通過交流,我覺得阿丹是個很好很好的女孩,善解人意,奮發向上,渴望變得優秀,不為職校生這個身份自卑,積極為職校生辯護清白,這很難得,我覺得這很好!她想做那種有氣質的女孩子,想讀好多好多好書,問了身邊很多人,她身邊的人很少讀書,無法給她推薦。于是,就誠心誠意的讓我給她推薦,她覺得我是個學富五車且積極向上的人。這讓我惶恐,我現在讀的書并不適合她,以前讀過的書名也忘了,立馬去咨詢認識的愛讀書的女生,才發現她們現在忙碌于工作,也很久不讀書了,忘了書名。思索再三,通過阿丹的文字推測,我覺得她多多少少有些自卑,便推薦了一本余秋雨的散文,推薦了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打算通過共同閱讀這兩本書,能全方位的了解阿丹。豈料,這換來出乎意料的信任。
我想,沒人愿意說出自己真正疼的經歷,我就是,我會把那些真正讓我覺得疼的,血淋淋的經歷埋藏在心底,給誰也不說,這不是害怕別人嘲笑,害怕別人憐憫,只是單純的不想讓其他人知道。而我是何其幸運,得到了阿丹的信任,她愿意把她很疼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在她說她的經歷的時候,我默默的看著,想起了成長路上遇到的許多人,他們和阿丹的經歷相似,留守兒童,家庭不完美,而我再也沒有聯系過他們,通過阿丹的經歷加上讀過書的分析,我知道了他們行為背后的原因。在下文,我會寫到他們。
“阿丹,謝謝你能信任我,說出你的成長經歷。在這之前,我只是想了解職校生的校園文化生活,了解職校是如何了解到學校的,為什么選擇所學專業,以及學校存不存在強迫實習。你讓我的想法產生了轉變,我現在更想去了解職校生的成長經歷,他們成長路上的文化環境,他們成長路上遇到的挫折。我要尋找職校生不愛學習的根本原因,職校生為什么有點像駱駝祥子。我能不能把你的故事記錄下來,鼓勵其他職校生寫出自己的經歷。”
何其幸運,我得到了阿丹的允許,阿丹的故事,我會一個字不改的復制到下文,第一人稱也不修改。
01
成長經歷:部分職校生的縮影
我從小到大是父母老師眼中的乖孩子,好學生,我也特別聽家長的話,我的世界除了家長同學就是學習,家里墻上掛滿了獎狀。在我八歲的時候我有了一個弟弟,本來是我媽媽在家里帶我弟的,一切都很好,我和我弟很喜歡彼此。但是迫于生活吧,在我弟弟一歲左右的時候,我媽就出去工作了,就讓我奶奶帶我們倆,我爸雖然在家,但是只在乎工作,掙錢。慢慢的,我弟被我奶奶寵的無法無天,我和我弟也經常打架,我們倆就像仇人一樣,我奶奶也成天數落我,說我不懂事,還總是惹我弟弟哭,在家里一點不對就開始罵我,貶低我,總是拿我和別的同學比,總之說我的各種不是,經常受委屈,但是我不敢給我媽說,因為我知道我媽在外面拼命工作已經很不容易了,我難過的時候就自己偷偷的哭。
平時放學回家,非常餓,吃點家里的零食,要是我剛吃完,我弟弟也要吃,我奶奶就會罵我說我為啥這么貪吃,把我弟弟的零食都給吃完了。就這樣到小學六年級,我寄宿學校,別的同學有好多好吃的,我沒有,我也不明白為啥別人的家長會給孩子買那么多好吃的,我媽媽經常給家里打我和我弟的生活費,我奶奶也是經常給我說家里各種沒錢。我信以為真,于是每次過星期我就買一盒咸菜,每天吃饅頭夾咸菜,只是偶爾的吃一些好吃的。每個星期回到家,整個家對我來說都是冷冷清清的,總是因為大人的各種偏心,我就會和我弟打架,鬧矛盾,然后回到學校就各種難受,每個星期都是如此。
我性格也一直很自卑,很內向,不敢讓別人注意到自己,也什么都不懂。我奶奶在家里經常各種數落我,在外面卻給別人炫耀我成績好,可笑的是我家長連老師長啥樣子都不知道。到了初二我成績就慢慢下滑了,從前十名慢慢的到初三就倒數了,各科老師想挽救我,上課就嚴抓我,但于事無補。這個時候我奶奶依舊不知道,還是在外面炫耀,直到快中考的時候,我有想棄學的念頭,家里人才知道我成績很不好了,這時候家里親戚什么的都在背后說是我玩兒手機玩的,但是她們不知道我從小到大的承受著怎么樣的痛苦。
我每次上課的時候想著想著就哭了,后來在我媽媽的勸說下我參加了中考,接著就來讀中專了,我就開始各種玩兒。第一次覺得生活這么輕松,也漸漸明白了人情世故,也被身邊人同化了,上課玩手機打游戲追劇,過星期的時候出去各種逛街玩兒樂,也沒想過以后會怎么樣。上了一年覺得沒啥意思,學不到東西,想棄學,我又在我媽媽的各種勸說之下繼續讀,并堅持考上了大專。
其實考大專我們也耗費了好多心血,一個學期,每天起來就是練題,一天兩套,每套要好幾個小時。不過經過好幾個月的努力,我終于如愿考上了,并超過分數線一百六十多分。我就意識到不能一直被身邊人同化了,于是我放棄熟悉的同班同學和閨蜜,自己果斷轉專業了,我開始努力學習,報培訓班,考證,由于我學的太多 ,效果不佳,都沒有考到。
我知道自己交際能力不行,就加入學生會鍛煉,我閨蜜說我想不開要進學生會。但是我明白自己需要什么,還積極參加各種比賽,每次都拿了獎,漸漸的就和朋友閨蜜有了一點差距。我做什么事情的時候,她們就覺得我被騙了,吃錯什么藥了,但是經過時間的累積,我得到的東西收獲的東西也比剛開始之前說我的人多的要多,我做到了老師同學都喜歡我,除了個別的,甚至我們班的同學覺得我什么都會。我要繼續努力,去考本科,去考碩士。
02
回憶,交流,缺愛派生的悲劇
農村沒什么產業,種地掙不下錢,這就自然導致會有大批留守兒童。看完阿丹的成長經歷,想起來我也做過留守兒童。
說出來可能有人不信,在甘肅一座小城的鄉鎮,曾有大量的讀書娃,在三年級甚至四年級的時候,就已經學會了生火做飯,劈柴洗衣,我就是其中一員。父母需要掙錢養家,外出打工,家里離學校遠,騎自行車來回學校,要時不時被雨淋,有時遇到大風,被吹到在地,臉上掛彩,能活到現在沒被摔死,是一種幸運。
這種情況下,就促使大量的學生在學校附近租房子住,五六個人擠一間小窩,時不時起沖突打架。四年級的時候,我是用柴火做飯,做飯不熟練,劈柴生火不熟練,往往飯做熟吃完,來不及洗鍋就得去上課,然后遲到挨批。
在這里我得感謝同校的幾位學姐,要是沒有她們的幫助,我估計是餓一頓飽一頓,我們經常合作做飯,實際上就是她們切菜炒菜和面,我負責刷鍋洗碗。前兩年,我試著去聯系這幾位學姐,只聯系到了一位,這個目前還在讀書,所以聯系到了,而其他的,聽說,要么早早的嫁作人婦,要么南下做了廠妹,要么在火鍋店做了服務員,沒有弄得聯系方式。再后來,五年級,我換了宿舍,用上了煤氣灶,雖然也同別人合作做飯,不過沒有四年級快樂,五年級的我依舊不會和面做刀削面,就吃了兩年掛面,我琢磨現在消化的問題,是不是那時候遺留下來的。
我寫我的經歷,絕不是為了喊疼,而是正因為我做過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存在的心里問題我多多少少知道些,下文一些內容也以此展開。留守兒童普遍缺乏被愛,所以極其渴望愛,尤其是女孩子,特別容易形成感情依賴。她們渴望愛情,希望愛情能夠彌補她們缺失的愛。
“你那時候,有沒有因為太缺乏愛了,渴望被人愛,然后有男孩給你了溫柔,所以你愛上了他。”
“是這樣,就送我各種禮物我就覺得他是世界上對我最好最愛我的人,之后才慢慢明白,那些小零食、娃娃對他來說也是挺普通的東西,所以就很單純。”過了一會兒,阿丹做了補充:“因為從小很少體會到愛,對方為我做一點事情我就覺得很好,很愛我。漸漸的失去自我,每天以他為中心,直到后面人家覺得我傻,甚至想毀了我后半生。這段感情也結束了,慢慢的就看淡了,但是影響我后來的戀愛,我變得不再輕易相信,只相信自己所感受到的,我總結出一點,可能我只適合自己過吧。”
果然這樣,她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女孩,容易相信愛情,容易被欺騙,好一點的能挺過來,壞一點的自暴自棄了。在我做留守兒童時,居住過的院子里,就有她這樣經歷的女孩,飽受原生家庭的創傷,父母重男輕女,本來是留守兒童,一年體會不到多少次家庭的溫暖,父母回來后,還數落她照顧不好她弟弟。我那時候也受重男輕女思想的影響,不覺得這有什么可恨的。上了初中,老師開導,我自己找書看,終于把這老舊思想的遺從腦子中剔除,可是這時候的她已經被毀了,而且不知身在何處。
我多多少少讀過點原生家庭對人影響的書,雖然現在腦瓜子留下來的內容不多,盡量回憶原生家庭對人影響的內容,然后把這些內容轉化成問題,咨詢阿丹:
“很多人,找對象,是找理想父母,這里的父母,不要考慮倫理。舉例子,水兒的父親沾花惹草,那么她大概率會找老實木訥的男孩。那你是不是也?”
“很對,我爸爸很老實,不善言辭,我就比較喜歡會表達的男孩子。”
戀愛是修復童年的錯誤,要是碰到合適的初戀,能夠互相拯救,可是按照阿丹的描述,她并沒有遇到的好的戀人,我腦子里生出了第二個問題。
“你對象,按你的描述,是想把你變成順從聽話的奴隸。”
“他和他家長思想都有問題,想著我小,把我騙到手趁早結婚省錢,但是我沒傻到那種程度,其實他們就是在算計我,如果不算計可能會一直在一起。”
還是這樣,又是這樣,這種真實發生的人間殘像,我已經是耳聞了很多,目睹了兩起。童年經歷本就不愉快,在自己的家庭受受害,又要受另外一個家庭的傷害。阿丹是幸運的,她有個好媽媽,在她媽媽影響下,她有勇氣擺脫那個人渣。我做留守兒童時同院子里那些女孩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就叫她不幸的二號阿丹吧。在此之前,我先說說當時的文化生活。
農村留守兒童的文化生活可以說極其匱乏,隨之而來的就是精神的貧瘠,各種零食一樣沒有營養的文化,也就有機會入侵農村留守兒童的精神世界。打打殺殺的古惑仔電影,狗血淋漓的肥皂劇。那時候,我們放學回家,晚上吃完飯,男生娛樂生活,就是打牌下象棋聊古惑仔,那時候六道的《黑道是怎樣練成的》正值爆火,我一度認為這為后來的校園暴力埋下伏筆。女生的娛樂生活就是聊肥皂劇劇情和郭敬明,這些毫無營養的文化滿足了女孩的一切幻想。上了高中,學習了文化生活,我知曉了不同文化對人產生的影響,健康的文化能夠促進人的發展,可我們那時候根本接觸不到除課本以外的優秀文化,沒有少年宮沒有書店沒有報刊亭。也就有幾本小學必讀課本互相傳閱。
我再說一遍,留守兒童中的女孩,缺乏被愛,所以渴望被愛,同時受到那些零食文化的影響,誤以為愛情是生命的一切,除此之外,在沒有別的東西。不幸的二號阿丹,在初三這個至關重要的時刻,喜歡上了一個男孩,這個男孩是他同桌,男孩無意間給了她溫柔,她為了測試這個男孩是不是愛她,疊了紙鶴送給他,男孩保留了一個學期,在一節化學課中拿出來把玩,不幸的二號阿丹看到了,流出了眼淚,這個男孩很敏銳,知道不幸的二號阿丹喜歡她,送了些吃的,輕而易舉把不幸的二號阿丹騙上床,并且四處炫耀,為的就是霸占阿丹,少花點錢把阿丹娶進門。一時間各種惡言惡語四起,在留守兒童中快速傳播,可怕的是在這傳播中,我聽到的是贊嘆齷齪的男孩是有本事的人,而不幸的阿丹是個蕩婦。不幸的二號阿丹母親聞訊趕來,不是心疼她女兒遭受了這欺騙,而是嫌棄她女兒給她丟了臉,抓起頭發,一巴掌又一巴掌的去抽打。我看到了那一幕,我和不幸的二號阿丹一起合作做過飯,她是個很體貼的大姐姐,可是我那天看她,她的雙眼中無神,好像死了。再后來,我幸運的被安排到城市讀書,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知道了那些遺留思想的殘忍,每次回家都要和那些遺留思想做斗爭,其他年輕人也在做斗爭。要是沒有外來文化的輸入,地方文化的基調是難以改變的,老一輩不如我們幸運的能夠接受九年義務教育,思想中包含的東西是好是壞他們自己也意識不到,這兩年年輕人的斗爭,新媒體的傳播,那些殘忍的文化終于稀薄了。可是,我聽說,不幸的二號阿丹,不知所蹤。
好嘞,好像扯遠了,我繼續和阿丹交流。
“很多職校女生是在不完美家庭長大的,父母離異,多子女,家暴,這就導致很多職校女生像你一樣吧。極度渴望愛,然后被騙,好一點的,自我拯救了。差一點的,自暴自棄。”
“是滴,有的十五六歲墮胎,中專畢業就結婚,難以想象,所以我挺幸運的,現在有可能成為家庭主婦。”
“那你中專的時候,這種情況多嘛?”
“我身邊很少,我沒親眼見過,我的朋友都只是談談戀愛,但是別的不熟悉不認識的同學有。就是同校的。我們學校有中專校區,大專校區感覺還好,能上大專的女生,很少被騙成那樣,基本上都是高中階段那個年齡比較多,懂得少,單純,男孩子花言巧語騙一騙,就覺得遇到了真愛。我就認識兩個,那些年齡好多男孩子好渣,她們倆的男朋友喊自己出去睡一晚就不要了,一個女孩子扛過來了,就好好上學,還有一個逐漸墮落,中專三年還沒上完就堅持不下去了,還自殘過,紋了紋身。我親眼看見那個女孩子從剛來學校的單純乖巧,變成一個墮落社會女生。”
我對于這種人渣男生很氣憤,我不想為他們辯解,他們確確實實做出了觸犯道德底線的事,確確實實做出了侵犯他人法益的事,不管他們的成長經歷是否悲慘,他們做的這種事,必須要做出批判,要是法律有規定,那么必須要用法律去懲罰。可是這種事按阿丹的說法,并不是很普遍,是屬于極少數駭人聽聞的事,職校女生雖然渴望愛而去擁抱愛,但是并不是亂搞成性,墮胎普遍,只是特殊案例。那么社會對職校生的誤解怎么來的呢?為什么要用這種特殊的案例,去說這是職校生的常態?
“那時候,是不是普遍覺得愛情是生活的全部。想著要找個喜歡的男孩,成家立業,一起把小日子過好。”
“是的,想法很簡單,把男朋友看的特別重要,甚至比父母都重要,對方說什么就能很輕易相信,并且堅信有未來,還不會嫌棄對方沒錢什么的,如果對方犯了什么錯,哄一哄就原諒了,但是就是愿意相信,不會懷疑,不管說的理由多么扯。”
有好媽媽的阿丹,擺脫了人渣,而不幸的二號阿丹,不知所蹤,還有阿丹同校的極少數悲慘女同學。即使她們在不同的地方長大,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共性,那就是家庭不完美,她們極其渴望被愛,而他們不能從的父母哪里獲得愛,同時受到零食文化的影響,就渴望從愛情里獲得愛,并且誤以為愛是生命的全部。我在想,她們不嫌棄男生的家庭,想著要找個喜歡的男孩,成家立業,一起把小日子過好。是不是因為家庭不完美,所以潛意識里,想組建一個溫馨的家庭。
好嘞,我們進一步思考,是什么導致那少數職校女生的悲劇,不幸二號阿丹的悲劇,我們得出來了答案,是她們背后不完美的家庭導致的。要是形而上學的去看待這些家庭,孤立片面的看待,的的確確是這些家庭造成了悲劇,可是我們絕不能停留在這個層面思考。以不幸二號阿丹為例,她父母接受的教育少,深受那些腐朽文化的影響,重男輕女;她父母所在的地方沒有產業,需要外出打工,無法陪她長大;她父母每天工作時間長,她父母沒有時間去學習心理學知識,也不知道有原生家庭這種說法。
03
與阿丹發散聊天,成長經驗聯系的思考
按目前調研來看,不可否認,大多數職校生的學習狀態的確糟糕,他們每天都是得過且過,滿足現狀,雖然知道知識有用,可是卻懶得學習,沒有目標,沒有規劃,看不到想改變命運的拼勁,徹頭徹尾的自我拋棄。但是也有積極向上的人,可是這些積極向上的人就像駱駝祥子,剛開始都渴望實現自我改變極其塑造,而職校就像一個巨大的怪物,專門吸食人的活力、人的理想,久而久之,這些積極向上的人也就被同化,開始了自我拋棄。
好了,表面現象是這種現象,我們依舊要挖掘這背后的成因!
①溫鐵軍在書中寫到:一方面,長期鼓勵農村人力資源存量高的青年優質勞動力近20年向非農領域大規模凈流出,使勞動力資本化收益被內外資和發達地區政府占有,這種制度安排的代價甩給了中西部,致使農村人口老齡化和女性化的趨勢嚴重。作為中西部農村長大的人,非常認同這句話,我小學階段,身邊多是留守兒童,好一點的有媽媽陪伴,壞一點的雙親都出去了。我們的的確確鍛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照顧好自己這方面遠遠超過同齡的城市讀書娃,可是這種情況產生的惡劣后果,我也的的確確感受到了。
按原生家庭理論的說法,小學階段是極其需要感情陪伴的,要是這時候感情稀缺,容易形成對物質極度依賴。如武志紅說:“母愛獲得太少的孩子,就會執著于母愛載體。既然母親表達愛的方式是給孩子買東西,而不是陪伴與細膩的關愛,那么孩子就沒辦法發展到靈魂層面的愛,而是會執著于這些東西。先是很小的需求,一顆糖,一串糖葫蘆,一個小玩具,最后則發展成手機、筆記本電腦乃至其他。”
像阿丹和不幸的二號阿丹,她們把感情的需求轉移到“理想爸爸”身上,可是都不幸的遇到了人渣。阿丹有個好媽媽,所以挺過來了,而不幸的二號阿丹沒有好父母,則是傷悲,不知所蹤。其他缺乏愛的人,這里包含留守兒童以外的兒童,則是把感情移情到了物質上,手機電腦游戲網文,這些東西滿足了他們的感情需求。當今年我看到新聞在說“精神鴉片”游戲的時候,我就想,客觀問題解決不了,要是把游戲一刀切了,中西部鄉鎮會慢慢派生出一批一批問題青年,拉幫結派,打架斗毆。事實上,我小學時候,校園暴力問題嚴重,拉幫結派,稱兄道弟滿足了留守兒童的精神需求,那時候我一度認為這會形成惡性循環,因為小學因身體瘦弱飽受欺負的人,上了初中發育出結實的身體轉而去欺負別人,而那些初中受欺負的心里逼著氣,上了職校上了普高,又主動去結識校外流氓,轉而欺負同校生。這也可能是職校校園暴力存在的原因之一。
②教育資源不對等,部分兒童成長中飽受打壓。上文說過,我初中幸運的轉校到城市讀書,因此幸運的看上了普高,進一步考上了大學,我非常有資格去說城鄉教育資源的不對等。我那些小學同學,他們中有人比我努力,可是最終還是上了職校。當時我讀的城市初中,考上普高比例的高達百分之70,考上重點高中的高達40人,而我小學同學讀的初中,考上普高的才五六人。
我們知道,信心是學習的基礎,可是部分兒童成長經歷上,不但沒有感受到鼓勵,而且飽受貶低,信心嚴重被摧殘。當他們上課時,心理活動往往是:“學習這么累,反正學不會,不如睡覺。”久而久之,越來越不如同班同學,久而久之,學習能力越來越差。這種打擊可能來源于父母,也可能來源于老師。父母往往是為了滿足控制欲,同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對比,說任何人都自己的孩子強,不費余力的將孩子貶低到塵埃。想一想,連父母都貶低自己的孩子,這樣的孩子生命力能夠多旺盛呢?他們往往目光木納呆滯,甚至患有輕度抑郁癥。我敢保證,一部分職校生,絕對有這樣的父母,受過這樣的打擊。
③生命力僵硬,缺乏活力。職校生里不缺乏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什么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呢?那就是形如奴隸,完完全全聽父母的話,完完全全聽老師的話,完完全全依賴父母,完完全全依賴老師,這樣的長大好孩子,從來沒有自主,一切的“好”都是為了討父母老師開心,他們讀書學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獲得父母老師的夸贊。這樣長大的孩子,勢必缺乏活力,生命力僵硬。到了職校,到了這個不要求學習成績好的環境,他們內心的壓抑開始釋放,也就開始徹頭徹尾的自我拋棄。
04
寫在最后,我們的立場
菲茨杰拉德書中寫到:每當你覺得想要批評什么人的時候,你切要記著,這個世界上的人并非都具備你稟有的條件。我們初步了解了職校生的前世今生,那我們對那些詆毀職校生的人說:你要是說職校生普遍不愛學習,我們無話可以說,但你要是說職校生普遍人格卑劣,我們就會與這種觀點為敵。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