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是毛澤東誕辰130周年。在紀念座談會上,習近平指出,毛澤東同志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這是對這位偉人在世界上的重大貢獻的公正評價。那么,如何認識毛澤東是一位偉大的國際主義者呢?縱覽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其革命思想和斗爭實踐都非常豐富,本文擬從其國際戰略思想、對外援助思想實踐以及重大的世界影響地位三方面加以闡述,以期能對這樣一位偉人的國際形象和地位,實現管中窺豹的效果。
一、廣闊的國際視野和國際戰略思想
毛澤東一直關注國際形勢和國際動態,用廣闊的國際視野謀劃國際戰略,始終如一地謀求世界和平發展。
1.關于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思想
在日本侵華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以后,原來世界反革命派陣營中德國、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國家開始對其他國家進行侵略,毛澤東逐漸認識到法西斯勢力與反法西斯勢力的較量成為世界的主要矛盾,各國家、民族中的反法西斯力量必須聯合起來,共同反抗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他立足中國國情,提出建立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1936年毛澤東會見美國記者斯諾時指出:“日本帝國主義不僅是中國的敵人,同時也是要求和平的世界各國人民的敵人……中國蘇維埃和中國人民因此要同各國、各國人民、各黨派和各群眾組織團結起來,組成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統一戰線。”與此同時,毛澤東倡導建立東方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促進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他指出,“這一時期內,革命的總任務,是把全世界一切可能的力量都組織在反法西斯反侵略的統一戰線內,用以抵抗三個法西斯國家的瘋狂侵略與各國內部法西斯的襲擊。”基于毛澤東對世界形勢的判斷,1941年10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開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大會決定在延安組織“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聯盟”,并通過《東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會宣言》。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中共中央發出《中國共產黨為太平洋戰爭的宣言》,指出:全世界一切國家一切民族劃分為舉行侵略戰爭的法西斯國家陣線與舉行解放戰爭的反法西斯陣線,已經最后地明朗化了。同時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太平洋反日統一戰線的指示,指出:我全國人民,全體海外僑胞及南洋各民族在抗日戰爭中的中心任務,就是建立與開展太平洋各民族反日反法西斯的廣泛統一戰線。這也意味著,中國共產黨正式向全世界宣布建立反日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策略。1942年1月1日,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團結了世界上一切可能團結的力量,最大限度孤立了法西斯侵略勢力,對于最后戰勝法西斯國家起了決定性作用。
◆1942年1月1日,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形成。
2.關于中間地帶的思想
毛澤東根據國際形勢和中國面臨的國際環境的變化,先后兩次系統闡述“中間地帶”理論,第一次是在解放戰爭時期,第二次是在20世紀60年代初。1946年8月6日,根據國際政治力量的上述變化,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 毛澤東提出了“中間地帶”理論。他指出,美國反動派是世界的反動力量,是戰爭的力量;蘇聯是世界和平的保衛者,是阻礙美國反動派建立世界霸權的強大因素,有了蘇聯,美國和世界反動派的野心就根本不能實現;在美國和蘇聯中間隔著極其遼闊的地帶,這里有歐、亞、非三洲的許多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而這些國家正受到美國反動派的壓迫和控制,從而使中間地帶國家與美國反動派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矛盾和斗爭。20世紀60年代初,國際局勢發生激烈動蕩,美蘇兩國展開激烈的核競賽,整個世界籠罩在核戰爭的陰云之下。在對華關系上,由于蘇聯企圖控制中國,遭到了中國的堅決抵制和反對,兩國關系日趨惡化,中國開始面臨著來自蘇聯的安全威脅。同時,美國繼續推行敵視中國的政策,中國的安全環境由于受到美蘇兩國的雙重威脅而嚴重惡化。因此,先前的“中間地帶”理論需要進一步調整,毛澤東重提“中間地帶”理論,并將它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從而形成比較完善的“兩個中間地帶”理論。從1963年9月到1964年7月,毛澤東三次談到“中間地帶”理論,指出中間地帶有兩個,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廣大經濟落后的國家是第一個中間地帶;歐洲、北美加拿大、日本、大洋洲等帝國主義國家和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是第二個中間地帶。這兩部分都反對美國的控制,“我們還是有工作可做。”這種劃分既是對原先“中間地帶”理論的豐富與發展,同時基本勾勒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框架,從而為后來提出“三個世界”理論奠定了基礎。
3.關于“三個世界”的理論
20世紀70年代,在紛繁復雜的局面下,毛澤東分析全球風云的演變機理,把握各種矛盾的內在關系,將統一戰線理論成功運用于國際舞臺,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堅決反對超級大國的霸權主義和戰爭威脅,努力建立和發展同第三世界各國以及其他類型國家的友好合作關系。1974年2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贊比亞總統卡翁達時指出:“美國、蘇聯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三個世界”理論包括三層意思:一是世界兩極格局的陣營趨于瓦解,除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和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第三世界國家也是世界格局不可或缺的第三大部分。二是造成當時世界不安和動亂的主要根源是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它們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以大欺小,以強凌弱,以富壓貧,激發多數第三世界國家的反對,也引起部分第二世界國家的不滿。三是第三世界國家是反對大國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推動人類進步事業的主力軍。“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明確表達了中國屬于第三世界、堅持永遠不稱霸的鮮明立場和主張。1973年6月22日,毛澤東在會見馬里國家元首特拉奧雷時指出:“我們都是叫作第三世界,就是叫作發展中的國家。”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屬于第三世界。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堅決支持一切被壓迫人民和被壓迫民族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發展民族經濟,反對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的斗爭,維護世界和平。“三個世界”理論對團結世界人民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起了巨大的引導和推動作用。
4.關于處理國際關系的原則
新中國成立之前,我黨領導人就已經開始考慮新型外交關系。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發言人為英國軍艦暴行發表的聲明》中提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和人民政府愿意考慮同各外國建立外交關系,這種關系必須建立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和周恩來結合新中國的外交實踐經驗,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毛澤東一貫認為,國家無論大小,都各有長處,應該一律平等。在對外交往中,他既反對傲慢自大,又反對妄自菲薄,要求不驕不躁,不亢不卑,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根本出發點是,每個國家都是獨立自主的,應當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和睦相處,反對以大欺小,以富壓貧,以強凌弱。各國的社會制度和內部事務,都由各國自己作主,任何外國都無權干涉。強調各國獨立自主,并不排斥各國之間相互學習。毛澤東說,應當承認每個民族都有他的長處,不然它為什么能存在?為什么能發展?他指出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好東西都要學。當然必須有批判地學,不能盲目地學,不能一切照抄,機械搬運。1953年12月,周恩來在北京接見印度談判代表團時,首次系統地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54年4月,中印雙方簽署協定的序言中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確定為指導兩國關系的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日內瓦會議期間公之于世,迅即引起重大國際反響。日內瓦會議后,毛澤東在會見來訪的英國、印度、緬甸等國領導人時也多次談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還說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應推廣到所有國家關系中去。由于這些主張完全適應現代國際關系發展的需要,因而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贊同,并在戰后幾十年的國際風云變幻考驗中,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
二、無私的對外援助思想和實踐
中國對外援助是馬克思國際主義思想中國化的具體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初心使命在人類進步事業中的偉大實踐。新中國成立伊始,毛澤東就提出:“中國應當對于人類有較大的貢獻。”他的對外援助思想和實踐,樹立了中國對外的光輝形象,履行了國際救助義務,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發展自己的民族經濟。
1.支援朝鮮。新中國成立后,美國不甘心在中國的失敗,對新中國實行政治孤立,經濟封鎖,軍事威脅,妄圖遏制以至扼殺新中國。特別是朝鮮戰爭爆發后,美國更加緊了對我國的軍事威脅和挑釁。毛澤東不畏強暴,采取后發制人策略,中國政府三次警告美國不要玩火,中國人民不會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國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如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一定要管。但美國錯誤估計了中國的決心,不聽警告,越過三八線,進逼鴨綠江,轟炸我國東北,直接威脅到我國的安全。對于是否參戰問題,是否敢于和世界頭號帝國主義、擁有原子彈的國家直接進行武裝對抗,這對剛剛成立不久、國內仍然困難重重的新中國來說,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毛澤東堅定地指出,如果在這個關鍵時刻不下決心,不僅朝鮮被占領,就是我們自己的建設也將成為不可能。“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我們采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毛澤東清醒地看到參戰可能帶來的嚴重后果,他指出,我們要做好美國宣布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至少使用空軍轟炸中國的大城市及工業基地,用海軍攻擊沿海地帶這樣的準備。但他堅定地指出:“要有同美國人作戰的高度的思想準備,要準備克服各項可能的困難,只要能如此,美國人是可以戰勝的,美國軍隊比起蔣介石的某些能戰的軍隊其戰斗力還要差些。”事實證明毛澤東的預見是正確的,中朝人民的共同努力終于贏得了這場反侵略戰爭,維護了世界和平。
◆抗美援朝
2.支援越南。新中國成立時,越南抗法戰爭已進入第四年,法國憑借軍事技術的優勢和美國的幫助,占領了越南全國絕大部分城市和交通要沖,封鎖中越邊界,越南抗戰形勢十分嚴峻。于是,越南向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求援。對此,毛澤東指出:“我們援助越南是完全無償的,沒有任何條件。我看凡是越南實際需要,就盡力提供,物資要給,軍事顧問也要派。”在越南抗法戰爭中,中國除派軍事顧問和戰略指導外,更是唯一向越南無償大量提供援助的國家,從槍炮子彈到瓷杯毛巾是傾其所有。據不完全統計,中國援助越南人民軍槍支15.5萬余支(挺),槍彈5785萬顆,炮3692門,炮彈108萬多發,手榴彈84萬多顆,汽車1231輛,軍服140多萬套,糧食及副食品1.5萬噸,油料2.6萬噸,以及大量的醫藥和其他軍用物資。對于援越抗法斗爭,毛澤東說:“我們根據朝鮮的情況決定抗美援朝,公開派志愿軍赴朝參戰,同朝鮮軍民并肩戰斗,抗擊美國侵略者;我們又根據越南的情況決定繼續援越抗法,向越南提供財經援助等,還派去顧問幫助越南作戰和工作。不論是抗美援朝還是援越抗法,都是國際主義,愛國主義,意義同樣重大,同樣光榮,只是援助的方式各有不同。”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54年越南抗法戰爭勝利結束后,中共中央向越共中央提出逐步撤銷中國軍事和政治顧問團的建議,并于次年撤回軍事顧問團。進入20世紀60年代后,美國開始對越南南部發動“特種戰爭”,并通過“北部灣事件”,把戰火燃燒到越南北方。對于美國的侵略行徑,中國給予越南人民堅強的支持,在譴責美國跨過了“戰爭邊緣”的同時,嚴正指出“美國對越南民主共和國的侵犯,就是對中國的侵犯,中國人民絕對不會坐視不救。”毛澤東明確向越南領導人表示:我們兩家無條件共同對敵。在援越抗美斗爭中,中國向越南派出地空導彈、高炮、工程、鐵道、掃雷、后勤、船運等部隊總計32 萬多人,無償地為越南提供大量的軍事裝備和作戰物資,培訓大批軍政干部,從道義上、物資上、人力上給予越南人民以巨大支援,有4000多名中國戰士的鮮血灑在越南土地上,為越南人民解放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正是在毛澤東的領導和支持下,中國向越南多次提供援助,沒有向越南要過錢、討過賬,沒有同越南簽訂什么不平等的協議或協定,沒有在越南建立任何軍事基地和駐扎一兵一卒,完全是無代價、無私的。
3.支援巴基斯坦。1965年第二次印巴沖突停火后,巴基斯坦總統派自己的政治顧問法魯克到北京對中國的支持表示誠摯感謝。訪問中,法魯克代表巴方試探性地提出:希望中國幫助他們沿著當年的絲綢之路,修建一條公路。這條公路對于巴基斯坦意義重大且緊迫,不僅涉及其北部地區的經濟發展,也是實現克什米爾地區國土安全的重要條件。盡管中方深知在海拔最高、地形復雜的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修路的巨大難度,但從密切兩國友好往來、沖破超級大國封鎖的角度考慮,毛澤東、周恩來還是給了法魯克滿意的答復:愿意同巴攜手修路。1966年3月18日,中巴兩國在北京簽署《關于修筑中巴公路的協議》。協議規定中巴公路(也稱喀喇昆侖公路)以紅其拉甫界碑為標志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從中國的喀什到紅其拉甫,全長420公里,由中國修筑;西段從巴基斯坦的塔科特至紅其拉甫,全長616公里,由巴修筑,中國無償提供全部的筑路機械和設備。巴基斯坦有一支1500人的工兵部隊,因為山高路險無法直接到達筑路區域,需要飛到中國的喀什地區再轉到界碑旁修路,中國為這支隊伍無償提供3年的燃料、物資和生活用品,并為其配備一個境外醫院。當年春天,中巴公路全線開工。經過兩年的緊張施工,到1968年,中方修筑的東段公路已全部完工。巴方修筑的西段公路則進展緩慢,僅僅修了25公里。筑路難度遠遠超出了巴方的施工能力。面對無法戰勝的困難,巴基斯坦向中國政府提出,希望中國筑路隊進入其境內幫助修路。周恩來了解到繼續援建中巴公路至少需要3億元人民幣,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他向毛澤東作了匯報,講出自己的顧慮,毛澤東卻沒有猶豫:“這是巴基斯坦兄弟需要我們的時候,就給上5個億吧!”這年6月,中國筑路隊踏上奔赴巴基斯坦的征程。到10月,中國筑路員工總數已達萬人。他們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與險阻,付出了巨大犧牲,于1971年2月完成中巴公路第一期工程。從1974年6月到1978年5月,中巴公路第二期工程竣工。兩期工程共有135名中國筑路隊員犧牲在工地上,其中88人長眠于巴基斯坦的土地。這條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崇山峻嶺中艱難而又頑強延伸的中巴公路,正是兩國肝膽相照的信義之交、休戚與共的患難之交的象征,就如巴基斯坦總統齊亞·哈克在竣工儀式上所說:“中國的現代筑路隊幫助巴基斯坦的北部地區實現了千年的夢想。中巴公路是我們兩個國家的建設者用汗水、鮮血和生命筑成的友誼之路。”
4.支援阿爾及利亞。上世紀50年代后期,中國支持阿爾及利亞人民開展武裝斗爭、爭取民族獨立的正義之舉,在非洲廣為流傳。阿爾及利亞人民解放軍于1958年9月19日宣布成立臨時政府,中國于9月22日予以承認,成為繼一些阿拉伯國家之后的第一個國家。毛澤東高度關注阿爾及利亞人民的斗爭。1958年12月11日,他對阿爾及利亞軍備和供應部長說,貴國對整個世界貢獻很大,能牽制80萬法國軍隊,你們不會失敗。當阿爾及利亞朋友感謝中國對臨時政府的承認時,毛澤東連聲說,應該如此,因為你們在反對帝國主義,跟我們的斗爭一樣。1960年5月17日,毛澤東向阿臨時政府代表團朋友表示,法國有4500萬人,但不是統一的,大部分是勞動人民,是被壓迫的,你們要在法國人中做工作。你們在法國有40萬阿爾及利亞人,利用他們做反對法國殖民者的工作,來幫助你們。毛澤東還坦率地表態,我們是站在你們一邊,不站在戴高樂一邊的,我們不怕戴高樂生氣。在阿人民進行武裝斗爭期間,中國曾向阿方提供價值7000多萬元人民幣的各類援助。阿臨時政府負責人多次感謝中國沒有任何政治條件的援助,他們表示,“在革命斗爭的歲月里,阿爾及利亞戰士用的槍炮、蓋的毛毯、穿的衣服是中國送的。”阿總統布特弗利卡曾明確地說,阿爾及利亞的解放要歸功于中國人民和中國領導人,特別是毛澤東的影響。
5.支援莫桑比克。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上半期,莫桑比克、安哥拉等葡屬殖民地人民和南部非洲津巴布韋、納米比亞人民分別開展反對葡萄牙殖民統治和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武裝斗爭。毛澤東等老一輩領導人向非洲朋友表示,我們是兄弟、朋友,受苦受難的人,應該互相幫助。中國政府通過非統組織解放委員會以及各解放組織駐非洲國家的機構予以各類援助。莫桑比克等國后來獲得獨立,長期以來一直感謝中國政府和人民對他們民族解放的大力支持。非洲的自由戰士對毛澤東十分敬仰,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贊頌其為“游擊戰爭的偉大領袖”。
6.支援南非。毛澤東十分關心南非人民反對白人種族主義統治的斗爭。早在1954年5月,毛澤東就致電南非印度人大會,表示完全支持南非非白色人民(包括印度人及其他亞非人民)爭取民主權利、反對種族歧視和壓迫的正義主張。中國政府曾積極支持南非兩大民族主義組織非國大和泛非大,包括培訓軍事人員。曼德拉曾表示,他為了開展武裝斗爭,閱讀了毛澤東等人的一些軍事著作。他創建的武裝斗爭組織“民族之矛”,曾向中國派遣了一批指戰員,受到了中方友好接待。
◆中、坦、贊三國工人一起勞動。
7.支援坦、贊。上世紀60年代初,坦桑尼亞、贊比亞為建設國家、發展經濟以及支持南部非洲國家的民族解放事業,非常需要修建連接東、中、南非的鐵路。西方國家出于政治目的,認為“沒有必要修建這條鐵路”。1965年2月,坦桑尼亞總統尼雷爾首次訪華時,向我國正式提出援建坦贊鐵路的要求。他坦誠地說:“如果你們可以考慮的話,我們將感到高興;如果你們有困難的話,我們完全可以理解。”毛澤東誠摯地說:“你們有困難,我們也有,但你們的困難和我們的不同,我們仍要幫你們修這條鐵路。”1967年6月,贊比亞總統卡翁達訪華時也向我國提出修建坦贊鐵路的要求。毛澤東風趣地對他說:“你們修建這條鐵路只有1800多公里,投資只有1億英鎊,沒什么了不起嘛。”卡翁達總統感動地說:“贊比亞只有幫助非洲其他地區的自由戰士,使他們獲得獨立,才能報答中國的幫助。” 毛澤東當即表示:“先獨立的國家有義務幫助后獨立的國家。你們獨立才兩年半,還有很多困難,我們應該幫助你們。”為援建坦贊鐵路,中國付出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還有64名工程人員獻出了生命。坦贊鐵路譜寫了三國人民的偉大友誼。許多非洲國家得悉中國要援建坦贊鐵路,都驚嘆中國對非洲無私真誠的援助。
上世紀50至70年代,中國的財力、物力還非常薄弱,但是仍然承擔起大國的責任,履行了大國的救助義務,體現了毛澤東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在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的斗爭中,體現出中國反帝反霸、維護世界和平的歷史擔當;在支援第三世界國家經濟發展的活動中,體現出中國無私救助、尋求共同發展的廣闊胸襟。
三、崇高的世界威望和巨大的影響力
作為偉大的國際主義者,毛澤東在世界人民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思想在世界各地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毛澤東在世界人民心中占有崇高的地位。毛澤東與非洲交往長達四分之一世紀,非洲人民對他懷有深厚的情誼。毛澤東逝世時,許多國家降半旗志哀一周,一些國家領導人紛紛到中國大使館吊唁,人民群眾排著幾里路長的隊伍向中國大使館走去,在毛澤東遺像前深深地一次一次地鞠躬,致以無限的崇敬和沉痛的哀悼。
非洲國家領導人高度評價毛澤東。阿爾及利亞領導人布邁丁主席稱頌“毛澤東是第三世界的榜樣”,“永遠是各國人民的抵抗和斗爭的象征”。對于他的逝世,幾內亞總統杜爾悲傷地說:“全世界無產階級失去了現代史上世界革命的最偉大的人物之一。”馬里總統特拉奧雷高度贊揚說:“毛澤東的業績和制定的原則以及他的政治家品質永遠激勵著子孫后代。”尼雷爾總統贊揚毛澤東是世界性的領導人,是鼓舞世界各地熱愛自由和人類尊嚴的革命者,并親自率領部長們來中國大使館吊唁,還指令政府降半旗志哀9天。卡翁達總統在給中國的唁電中指出:“毛澤東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同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和人民進行無私合作,是一位偉大的革命領袖,是被壓迫者事業的不妥協的旗手。”
毛澤東的思想影響深遠。五六十年代,亞非拉各國人民的斗爭熱火朝天,他們都把中國當作范例,許多國家派人到中國“取經”,學習斗爭經驗,然后用于本國的實踐。在尼泊爾,“毛澤東主義”指導與領導著尼泊爾人民建設自己的家園。尼泊爾共產黨奉行縝密的“毛澤東主義”,他們“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經過數十年的臥薪嘗膽,最終靠自己的力量贏得了尼泊爾民意,結束了國家君主制度,建立了聯邦民主共和國。尼泊爾首任總理普拉昌達說:“沒有毛澤東主義指導我們,便沒有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的今天。”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震撼了世界,當然也震撼了美國朝野上下。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菲利普·戴維遜在他的《毛澤東的戰略》一書中,公正而客觀地說:“毛何止是一位游擊戰士!他是一位偉大的戰略家。在本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他在一系列輝煌的游擊作戰中,把蔣介石及其國民政府弄得苦惱不堪。10年后,他以游擊戰和運動戰相結合,在中國打敗了日本人。40年代后期,他在一系列得心應手的運動戰中征服了中國。最后,他的部隊在朝鮮陣地戰中頂住了美國。哪個領袖能像他這樣在這么多的不同類型的沖突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