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黨建理論的突出特點
作者﹕鄭德榮(東北師范大學教授)
全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 2011-01-20
來源:新華網
[摘要]毛澤東黨建理論的突出特點體現為“四個統一”,即組織入黨與思想入黨相統一、黨的建設與完成黨的中心任務相統一、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先鋒隊相統一、廣泛民主與高度集中相統一。毛澤東黨建理論解決了如何把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難題,是馬列主義黨建學說與中國特殊國情黨情相結合的創新性理論成果,是黨的建設行之有效的寶貴歷史經驗,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毛澤東黨建理論博大精深,內涵豐富,思想深邃。早在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就明確地提出“建設一個全國范圍的、廣大群眾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布爾什維克化的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2頁。)的目標要求,并創立了一系列黨建理論。毛澤東黨建理論堅持馬列主義建黨學說與中國特殊國情黨情實際相結合,其突出特點體現為“四個統一”,即組織入黨與思想入黨相統一、黨的建設與完成黨的中心任務相統一、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先鋒隊相統一、廣泛民主與高度集中相統一。毛澤東黨建理論成功地解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如何把以農民成分為主體的中國共產黨建設成為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時代難題。毛澤東為中國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為我黨成為今天擁有7800多萬名黨員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思想建設放在首位,把組織入黨與思想入黨相統一
馬克思、恩格斯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共產黨宣言》是國際無產階級政黨第一個“周詳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它科學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性質、指導思想、奮斗目標、綱領策略和組織原則等基本問題,奠定了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的基礎。它指出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埋葬資本主義和建設社會主義,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而無產階級中“最先進和最堅決的”的先鋒隊組織即工人階級政黨擔負著無產階級革命事業領導者的責任。列寧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旗幟,結合俄國探索聯共(布)政黨的建設的基本經驗,創立了一整套完整的無產階級政黨建設理論。1902年列寧發表了《怎么辦?》一書,奠定了布爾什維克黨的思想基礎。他強調要提高黨員素質,純潔黨的隊伍,提出了“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只有以先進的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列寧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3—24頁。)的精辟論斷。顯然,沒有科學理論指導就不能體現黨的先進性,就不能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就沒有組織上的團結統一。中國共產黨是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堅持馬列主義建黨學說的無產階級政黨,舊中國的特殊國情既不同于19世紀的資本主義國家,又不同于十月革命前后的俄國。由于社會結構和階級關系以及中國革命斗爭形勢,黨的組織基礎主要在農村,這就決定了黨的成員構成不能以工人階級為主體,而是以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出身的黨員成分為絕大多數,這就必然存在“一個極其嚴重的矛盾,一個絕大的困難”,即“黨內無產階級思想和非無產階級思想之間的矛盾,即馬克思主義思想和非馬克思主義思想之間的矛盾”。(《毛澤東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8頁。)雖然黨的六大后中央一再指示發展產業工人黨員,加強黨的無產階級基礎,然而實際情況卻與此相反:隨著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發展,工人黨員占全體黨員的比例由1928年的9%下降到1930年9月的1.6%。如何使一個非無產階級占絕大多數的政黨能夠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進行了艱苦而富有創造性的探索,就是把思想建設放在首位,堅持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樹立和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宗旨,提高全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不斷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克服非馬克思主義思想,在廣泛吸收不同階級出身的先進分子入黨的同時,把組織入黨與思想入黨相統一,推進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
思想建設的首要問題就是思想路線問題。思想路線的實質就是樹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克服唯心主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針對黨內存在的教條主義的主要傾向,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中提出了“馬列的書要讀,但要反對本本主義”、“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頁。)的著名論斷,“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115頁。),這就告訴我們必須反對教條主義,一切從中國實際出發。在《矛盾論》、《實踐論》、《改造我們的學習》和《整頓黨的作風》等文章中,毛澤東進一步指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原則是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實事求是,中國共產黨人必須以此“作為我們行動的向導”。這些論斷充分說明思想路線在思想建設中的重要地位。思想路線正確與否,直接影響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確定和貫徹。
思想建設的中心環節就是加強思想教育,確立無產階級思想領導。毛澤東在古田會議決議中指明了黨內教育的內容,明確闡釋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義。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通過的《中央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中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他應該大量吸收先進的工人雇農入黨,造成黨內的工人骨干。同時中國共產黨還是全民族的先鋒隊,因此一切愿意為著共產黨的主張而奮斗的人,不問他們的階級出身如何,都可以加入共產黨。一切在民族革命與土地革命中的英勇戰士,都應該吸收入黨,擔負起黨在各方面的工作?!?《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20頁。)隨著非工人階級出身黨員數量的迅速增多,黨內涌現出大量非無產階級的思想,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這就增加了黨員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必須從思想上組織上認真地整頓一番。而為要從組織上整頓,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頓,需要展開一個無產階級對非無產階級的思想斗爭”(《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75頁。)。只有加強思想建設來鞏固組織建設,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整個隊伍在思想上和組織上都真正統一起來,鞏固起來”(《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76頁。)。這次會議確定了“能否為黨所提出的主張而堅決奮斗,是黨吸收新黨員的主要標準”,在大量吸收知識分子和其他優秀分子入黨的同時,運用“黨內兩條戰線的斗爭,與共產主義的教育”的方法,遵循“黨在思想上的布爾什維克的一致”的原則,最終“使黨變為一個共產主義的熔爐,把許多愿意為共產黨主張而奮斗的新黨員,鍛煉成為有最高階級覺悟的布爾什維克的戰士”,“黨不懼怕非無產階級黨員政治水平的不一致,黨用共產主義教育去保證提高他們到先鋒隊的地位”。(《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冊,第621頁。)毛澤東還發表了《反對自由主義》等一系列重要著作,提出“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斗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于戰斗的武器”(《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359頁。)。這些論述充分說明加強思想教育、確立無產階級思想領導對于加強黨的思想建設的重要性。
思想建設的高層次問題是理論建設,黨的思想建設只有通過理論建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隨著黨員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斗爭經驗的積累,理論建設顯得愈加重要。早在井岡山時期,毛澤東提出思想建設之初就十分重視理論問題。他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針對不同表現形式的非無產階級思想問題,找出其具體“癥狀”,具體“病因”,然后開出“藥方”,對癥下藥,并從理論層面加以解決,他規定的黨內教育材料中就有關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研究”的。在抗日戰爭中,毛澤東認為理論教育是關系革命成敗的關鍵,“指導一個偉大的革命運動的政黨,如果沒有革命理論,沒有歷史知識,沒有對于實際運動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勝利是不可能的”(《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33頁。)。毛澤東高超的領導能力是同他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分不開的。在戰火紛飛的年代里,毛澤東雖然日理萬機,但他不論是在長征途中的擔架上,還是在延安光線暗淡的窯洞里,始終孜孜不倦、堅持不懈地閱讀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從《共產黨宣言》到《國家與革命》,從《資本論》到《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從《反杜林論》到《哲學筆記》,其中許多篇章還反復研讀,不斷地提高自身理論水平。同時毛澤東也要求黨員干部學習理論,特別是在重大歷史關鍵時刻,總是親自列出馬列著作書目,要求黨員認真閱讀,理論聯系實際,樹立馬克思主義學風,改造世界觀,指導實踐。
執政黨思想建設的首要問題就是拒腐防變。隨著黨所處歷史時代的轉換,毛澤東更加強調全黨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拒腐防變。1945年,毛澤東在回答黃炎培關于歷史周期率的問題時提出了讓人民來監督政府,跳出歷史“周期率”的思想。在全國勝利即將到來的時刻,他預感到中國共產黨執政后將面臨地位轉換的嚴峻考驗,于是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適時提出“兩個務必”的著名論斷。同時強調要預防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實際上是警示執政黨要拒腐防變。新中國成立后,貪污腐敗、貪圖安逸、理想信念動搖等各種不良風氣在黨內有滋長蔓延之勢。1950年5月,根據中央指示,全黨全軍開展了大規模的整風運動。次年春,中共中央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通過了《關于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規定做一個共產黨員必須具備的八項標準,其基本精神是: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要做人民的勤務員,不能當老爺;必須努力學習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不斷提高覺悟,等等。1952年2月,中央發出《關于“三反”運動和整黨運動結合進行的指示》。這些充分體現了毛澤東要求全黨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拒腐防變,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為黨長期執政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可見,毛澤東始終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黨建的首位。思想上建黨關系到黨的性質,也關系到黨在組織上的團結統一。只有解決思想上的問題,才能解決組織上的問題,從而保證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把思想入黨與組織入黨統一起來推進黨的建設。
二、密切結合政治路線,把黨的建設與完成黨的中心任務相統一
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總結黨八十多年來的歷史經驗,最根本的一條,就是黨的建設必須按照黨的政治路線來進行,圍繞黨的中心任務來展開,朝著黨的建設總目標來加強,不斷提高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斗力?!?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頁。)這是對黨的建設與黨的政治路線、黨的中心任務和總目標關系的精辟論斷和深刻闡述,也是對毛澤東黨建理論的繼承和發展。黨的中心任務是政治路線的集中體現。黨的建設不能離開黨的政治路線,黨的政治路線決定著黨的建設方向,決定著黨的鞏固和發展;同時,黨的政治路線離不開黨的建設,只有加強黨的建設,才能領導全國人民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完成黨的中心任務和歷史使命。二者是緊密結合、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
黨的建設與完成黨的中心任務相統一是毛澤東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90年來黨的一條寶貴經驗。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結合中國實際國情,根據中國革命的歷史特點,明確指出:“黨的失敗和勝利,黨的后退和前進,黨的縮小和擴大,黨的發展和鞏固,都不能不聯系于黨同資產階級的關系和黨同武裝斗爭的關系”,這里的“黨同資產階級的關系和黨同武裝斗爭的關系”就是毛澤東強調的當時的政治路線,進而總結出“黨的建設過程,黨的布爾什維克化的過程,是這樣同黨的政治路線密切地聯系著”,他還進一步指出“黨更加布爾什維克化,黨就能、黨也才能更正確地處理黨的政治路線”。(《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605頁。)這就是說黨必須通過加強自身建設、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來保證正確的政治路線的制定和貫徹執行,它是形成黨的凝聚力、吸引力、感召力和提高黨的戰斗力的基本條件。新中國成立以后,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黨的建設與政治路線的內容側重點都有所變化。1953年,在恢復國民經濟的基礎上實施以“一化三改”為主要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結合黨的政治路線圍繞黨的中心任務,相繼開展了整黨整風運動。黨的建設有力地保證了“三大改造”的順利進行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同時,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勝利貫徹加強了黨的自身建設。1956年黨的八大提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黨的中心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而后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總路線,之后的十年間取得了不少成就,但是由于缺乏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急于求成的“左”的思想滋長,影響了八大路線的貫徹執行,阻礙了黨的中心任務的轉變。其間,“大躍進”和黨的建設方面的經驗教訓是深刻的,對此《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已經作了實事求是的總結。這些歷史事實表明黨的事業的發展進步,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政治路線,也必須加強黨的建設,有一個能夠保證貫徹執行這條政治路線的各級組織和廣大干部,兩者缺一不可。改革開放30年來,黨中央始終把堅持黨的建設圍繞基本路線與完成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任務相結合,黨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也再次證明毛澤東關于緊密結合政治路線、把黨的建設與完成黨的中心任務相統一的思想的正確性。
可見,黨的建設密切結合黨的政治路線、與完成黨的中心任務相統一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重要法寶,是毛澤東對黨的歷史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我們黨的事業興旺發達的一條基本經驗。正如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總結加強黨的建設寶貴經驗時指出的:“堅持把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同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保證黨始終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求是》2009年第19期。)這里所說的“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實際就是黨的中心任務,并且把它提高到保證領導核心地位的高度。
三、密切聯系群眾,把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先鋒隊相統一
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是“最堅決的、始終推動運動前進”和“了解無產階級運動的條件、進程和一般結果”的政黨;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對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說來,只有民族解放,才有階級解放。(參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3、285頁。)馬克思、恩格斯的這些論述充分說明了共產黨代表的是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并且是最能推動歷史前進的階級,深刻揭示出共產黨的宗旨和先進性。我黨堅持馬克思主義建黨學說,早在1935年12月的瓦窯堡會議決議中就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全民族的先鋒隊”。(《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0冊,第620頁。)1937年10月,毛澤東在《論魯迅》中進一步重申“兩個先鋒隊”思想,指出:“我們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最徹底的民族解放的先鋒隊?!?《毛澤東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2頁。)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創造性地提出的“兩個先鋒隊”思想,是建立在對馬克思主義關于工人階級和人類解放關系一致性深刻認識的基礎上、結合中國實際進行理論概括并豐富和發展的。毛澤東始終把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先鋒隊結合起來推進黨的建設。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先鋒隊相統一是工人階級利益、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一致性的必然要求。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把馬克思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毛澤東指出:“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809頁。),“它必須是全民族的代言人”,“它只能為中國群眾的利益說話”(《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561頁。),“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6頁。)。為了民族利益,他倡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毛澤東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頁。),等等。……這些論述精辟地闡述了黨的宗旨和行動準則是為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而努力奮斗。毛澤東要求黨必須密切聯系群眾,這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揭示了我們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依靠力量和力量源泉,也是擴大階級基礎的根本要求。毛澤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區別于其他任何政黨的又一個顯著的標志,就是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取得最密切的聯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毛澤東選集》第3卷,第1094—1095頁。)毛澤東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系統地、創造性地運用于黨的建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是黨的根本行動路線和工作路線,就是要以人民利益為根本,密切聯系群眾,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和魚水關系,進而不斷擴大黨的階級基礎,只有這樣才能把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先鋒隊相統一。
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和中華民族先鋒隊相統一是黨的建設的寶貴歷史經驗。民主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不渝地執行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以人民利益和民族利益為根本,才使得無數優秀中華兒女投身黨的革命事業,黨的階級基礎才得以不斷鞏固和擴大。特別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發展為一個全國性的、在思想和組織上十分牢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使黨成為領導人民抗戰勝利的中流砥柱。隨后由于國民黨當局挑起全面內戰,黨帶領人民又迅速打敗了國民黨當局、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徹底勝利,中國共產黨成為新中國的執政黨。毛澤東提出的放手發動群眾和建立最廣泛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實際上就是為了擴大黨的階級基礎。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根據執政黨的特點和肩負的重任以及黨內存在的問題,更是把密切聯系群眾、反對官僚主義等不良作風作為執政黨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毛澤東指出,要密切聯系群眾,克服官僚主義,扭轉群眾觀點淡漠和忽視群眾工作的傾向,最根本的是牢固地樹立群眾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毛澤東多次告誡黨員干部,克服官僚主義,密切聯系群眾,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重要保證,黨員干部要正確運用手中掌握的權力,自覺抵制剝削階級腐朽思想的侵蝕,防止脫離群眾的危險,否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不僅不會成功,甚至會危及黨和國家的命運和前途。江澤民在黨的十六大指出:“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執政后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41—42頁。)新時期提出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更加鮮明地體現了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先鋒隊相統一。中國共產黨90年的奮斗史,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就是為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而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正如黨的十六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指出的:“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薄吨袊伯a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關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第45頁。)中國共產黨始終以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為根本,始終把建設工人階級先鋒隊與中華民族先鋒隊統一起來,從而推動自身建設與發展。
四、堅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原則,把廣泛民主與高度集中相統一
廣泛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統一的民主集中制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組織建設的根本原則,是把黨建設成為有凝聚力、戰斗力的組織堡壘的重要保證?!懊裰骷兄啤弊钤缡怯闪袑幟鞔_提出的。1905年9月,他在《德國社會民主工黨耶拿代表大會》中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實行徹底的集中制和堅決擴大黨組織內的民主制”(《列寧全集》第11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25頁。)。翌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四大把民主集中制寫入黨章,會議通過的《組織章程》第二條第一次明文規定:“黨的一切組織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蘇聯共產黨決議匯編》第1分冊,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65頁。)十月革命后,民主集中制推廣成為各國共產黨的組織原則。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后,民主集中制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機關和人民團體的組織原則。民主集中制也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組織原則。毛澤東創造性地運用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集中指導下的民主與民主基礎上的集中相結合,深刻揭示出廣泛民主與高度集中相統一的辯證關系。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民主集中制原則制定了規范黨內政治生活、處理黨內矛盾的制度,形成了我們黨在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上的鮮明特征。劉少奇在黨的七大上深刻指出:“我們的黨,不是許多黨員簡單的數目字的總和,而是由全體黨員按照一定規律組織起來的統一的有機體?!?《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58頁。)這個規律就是堅持民主集中制,它能充分體現出強大的組織優勢和政治優勢,發揮出強大的組織力量。
堅持民主集中制必須嚴明黨的紀律,黨的紀律是鞏固廣泛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統一的民主集中制、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有力武器。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指出:“必須絕對保持黨的紀律,否則將一事無成?!薄恶R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13頁。列寧指出:“黨不僅是工人階級先進的覺悟的部隊,而且同時又是工人階級有組織的部隊,它有為黨員必須遵守的紀律”,“黨只有當它所有的黨員都組織成一個由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統一紀律團結起來的統一部隊時,才能實際地領導工人階級的斗爭,把它引向一個目標?!?《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1頁。)中國共產黨是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學說、根據自己的政治綱領和政治路線而組織起來的擁有鐵的紀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毛澤東指出:“紀律是執行路線的保證?!?《毛澤東著作專題摘編》(下),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版,第2015頁。)早在1928年,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在井岡山時期就親自制訂了著名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并在《關于糾正黨內錯誤思想》、《反對自由主義》等文章中多次論述紀律的重要作用。1947年下半年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進攻階段,解放軍節節勝利。在新形勢下,黨內產生了比較嚴重的無紀律無政府狀態。為解決這一“已相當嚴重地影響了黨的工作的發展”(《毛澤東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2頁。)、“給予革命利益的損害,極為巨大”《毛澤東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2頁。的問題,毛澤東于1948年1月作出《關于建立報告制度》的指示,并對一些不執行的單位進行督促和批評。同年4月,毛澤東在《將全國一切可能和必須統一的權力統一于中央》中指出:“中央的一切政策必須無保留地執行,不能允許不得中央同意由任何下級機關自由修改?!?《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版,第300頁。)與此同時,他要求全黨干部學習列寧《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第二章,并在該書的封面上批示:“請同志們看此書的第二章,使同志們懂得必須消滅現在我們工作中的某些嚴重的無紀律狀態或無政府狀態?!?《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第303頁。)正是有嚴明的紀律才保證了我們黨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贏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擁護,才“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從而使黨的主張轉化為廣大人民群眾的自覺行動,使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勢,不斷使黨的事業取得新勝利。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曾多次同破壞民主集中制的行為進行堅決斗爭,有效地維護和鞏固了黨的團結統一。譬如紅軍長征途中,為了同張國燾右傾分裂主義展開斗爭,毛澤東重申黨的紀律:“(一)個人服從組織;(二)少數服從多數;(三)下級服從上級;(四)全黨服從中央?!辈⒂嗅槍π缘刂赋觯骸罢l破壞了這些紀律,誰就破壞了黨的統一?!?《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528頁。)由于嚴格執行黨的紀律,終于迫使張國燾宣布取消其另立的“中央”,從而維護了黨和軍隊的團結統一,實現了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完成了戰略大轉移。
黨的嚴明紀律不僅需要組織來維護,同時要求黨員自身應該具有高度的黨性修養和紀律。黨的紀律是為了完成黨的任務,為黨的任務犧牲一切的黨性原則,是建立在黨員的自覺基礎之上的。從這個意義上說,黨的紀律就是鐵的紀律。我們黨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表明,無論是在極端艱難困苦的革命戰爭時代,還是在黨執政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黨的紀律、破壞黨的民主。嚴明的紀律是我們黨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帶領廣大人民共同奮斗,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可靠保證。黨的90年奮斗歷程從某種意義上可以歸結為毛澤東的一句話:“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毛澤東文集》第5卷,第194頁。)
堅持民主集中制必須發揚民主、保障自由,民主和自由是鞏固廣泛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統一的民主集中制、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堅實基礎。1937年5月,毛澤東在《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中指出:“要黨有力量,依靠實行黨的民主集中制去發動全黨的積極性?!?《毛澤東選集》第1卷,第278頁。)他還在《論新階段》中指出:“民主政治是發動全民族一切生動力量的推進機。”(《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1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611頁。)只要實現好廣泛民主,保障黨員享有自由,讓大家暢所欲言,允許不同意見交流論辯,就能集思廣益、揚長避短,進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與準確性,使我們的黨發揮出強大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另一方面,發揚民主必須防止極端民主化,反對自由主義。毛澤東早在1929年12月《關于糾正黨內的錯誤思想》中就指出極端民主化的危險和來源,并從理論上鏟除了極端民主化的根苗,為他以后豐富發展廣泛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統一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奠定了基礎。毛澤東在《一九五七年夏季的形勢》中指出:“我們的目標,是想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6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版,第543頁。)
堅持廣泛民主和高度集中相統一的民主集中制永遠是黨的事業勝利前行的組織保證和紀律保證。當然,民主集中制原則的貫徹在實踐上,根據不同歷史時期,針對不同的傾向,強調的側重點有所差異,這也是符合實際的。
總之,毛澤東黨建理論是馬列主義黨建學說與中國特殊國情黨情相結合的創新性理論成果,它的突出特點是“四個統一”,這是我們黨的建設行之有效的寶貴歷史經驗。毛澤東開創的黨的建設的“偉大的工程”,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編輯:蘇沁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