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是民主作風的典范
民主集中制是共產黨的根本組織原則,毛澤東作為黨的領袖是這一作風的表率。
在大是大非面前,毛主席是一個舵手掌握著前進的航向。在原則問題明確的前提下,民主給人以自由、給人以清晰、給人以想象、發展的空間,讓人舒暢,讓人美滿,還可以集思廣益、可以增強團結。總之民主不但是人人想往的,還給黨帶來了光榮、帶來了勝利,給集體帶來了收益、帶來了前途。中國革命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中國建設之所以能取得成果,這都是與黨的領袖毛澤東同志的民主作風是分不開的。
中國有句古話:上梁不正,下梁彎。也就是說:如果上梁正了,下梁也就直了。毛澤東是民主作風的典范,那么他所領導的部下也成了“武官不怕死,文官不貪財”的典范,成了中國歷史的典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在毛澤東時代的后期,在人民群眾之中也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下面舉一個實例足見毛澤東的民主作風一斑。
1955年2月,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的校友蔣竹如對于語文教學、文字改革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見解。毛澤東仔細地閱讀后,鄭重地給他復信:
竹如兄:二月惠書收讀,甚謝!兄作語文學研究,提出不同意見,我雖未能同意,但辯論總是會有益的。來書已付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去了。拼音文字是較便利的一種文字形式。漢字太繁難,目前只作簡化改革,將來總有一天要作根本改革的。此復,順問教安。
毛澤東比蔣竹如大5歲,高兩個年級,是地地道道的“學長”。毛澤東此時身為黨和國家的領袖,蔣竹如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學語文教員。毛澤東依然按照中國傳統書信往來的尊稱習俗,尊稱“竹如兄”;對于蔣竹如的“語文學研究”,“雖未能同意”,仍然轉給全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參考,這種民主作風,令人肅然起敬。
2009.12.2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