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國學?
宋公明
什么是國學?這確實是個很嚴肅的問題。國學和文學數學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國家之學或者治國之學。文學數學之類的學科,外國也有,不過外國人似乎沒有什么國學。外國人也有研究中國文化歷史的,有所謂中國通,一般稱之為漢學家,他們似乎也不知道中國有什么國學。其實中國歷史上,也沒有國學這一說。歷史上的大學問學家,例如孔子,董仲舒,朱熹,直到清代大才子紀曉嵐,都沒有被稱為國學家,因為那時根本就沒有國學這一說。
所謂國學,是從上個世紀初才出現的。20世紀初葉,隨著腐敗的滿清政權走向滅亡,中國延續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也走到了盡頭。中國自從出了孔夫子,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把儒家學說奉為經典。而科舉制度,又把知識分子牢牢地束縛在做八股文的軌道上,脫離不了四書五經。因此整個教育體系就是死讀儒家經典,而與自然科學絕緣。從鴉片戰爭到庚子年八國聯軍入侵,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使中國的四書五經不堪一擊,西方的新潮理論讓中國士大夫們的滿腹經綸無從招架,從而迫使一部分知識分子睜開眼睛去看世界,去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于是就產生了所謂西學,又叫新學。特別是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一部分激進的知識分子把中國的落后挨打歸罪于二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歸罪于以孔子和四書五經,歸罪于三從四德,父子君臣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封建禮教。他們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提倡白話文,主張廢除科舉,廢除跪拜等封建禮節,主張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主張文字改革,主張廢除私塾,開辦新式學堂,等等。這樣一來,封建主義的舊文化也就處于風雨飄搖之中了。
當然,任何事物都會有對立面,新文化運動也是如此。另外有一批文人認為,新文化運動否定了中華文化的根基,否定了中國固有的倫理綱常,未免太過激了,于是就用所謂“國學”以區別西學或新學而與之相對抗。所以所謂國學并非是一門獨立的或是新產生學科,而只不過是將原有的儒家典籍四書五經賦予了一個新的名稱而已。于是一場文化上對抗就在所難免了。
其實新文化運動的驍將們,也有著厚的中華文化根基,在與那些自以為滿腹經綸的遺老遺少們的戰斗中絲毫不落下風。正如魯迅所說,從舊營壘中殺出,對舊營壘的情形往往看得格外分明,反戈一擊,更容易致敵于死命。所以新文化運動搞得風生水起,波瀾壯闊。
而所謂國學大師們,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什么是國學,當然也給不出一個明確的定義。例如國學大師錢穆在其所著《國學概論》的“弁言”中說,“「國學」一名,前既無承,將來亦恐不立。”也就是說,國學這玩意,以前是沒有的,將來也恐怕也不能生存。而“何者應列國學,何者則否,實難判別。”“不得已姑採梁氏清代學術概論大意,分期敘述。”也就是說,不得己只好采用梁啟超的說法,以中國歷代學說思想為脈絡,加以闡發。那么錢氏所謂國學,似乎是中國文化思想發展史。而另一位國學大師章太炎,則認為四庫全書的經史子集為國學之大成。但為錢氏所不取。由此看來,所謂國學,在這些國學大師眼里也是各有所見,這就難免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了也。
當然,四書五經,經史子集,其中也包含有很多閃光的思想和有用的知識。但是作為知識的體系或教育的體系,則遠遠落后于時代了。現代知識體系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每一科學其中又分為各個學科。四書五經這種以科舉為目的、眉毛胡子分不清的知識體系當然是無法與之相對抗的。正如朱自清所說,:“我國舊日的教育,可以說整個兒是讀經的教育。經典訓練成為教育的惟一項目,自然偏枯失調;況且從幼童時代就開始,學生食而不化,也徒然摧殘了他們的精力和興趣。”
再說所謂的國學大師們,他們當中也不乏有識之士,學說上也有一定的成就。可惜的是他們的思想落后于時代。例如國學大師王國維,在甲骨文研究上有著重要貢獻。但是他在思想上無法從封建主義的束縛中解脫,最終還是投湖自殺了,年僅五十一歲。又如國學大師錢穆,對中國革命造成的“天翻地覆,赤禍橫流,神州陸沉”深表憤慨,晚年又投靠蔣介石,曾作《總統蔣公八秩華誕壽文》歌頌蔣,被李敖罵得個狗血淋頭:「知識份子反動到這步田地,真太令人失望!回想錢穆當年給我寫信,標榜‘學問’與‘德性’的關系,如今‘學問’竟不勝阻止‘德性’的淪落,我真忍不住爲他悲哀!」
由于“國學”本身沒有明確的概念,“國學”的知識體系不完整不科學,“國學大師”們的思想落后于時代,因此國學興于上世紀之初,在五四時期與新文化運動作戰時達到高潮,終于免不了落花流水敗下陣來,自上世紀二十年代后走向沒落。
但是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許是因為氣候返潮,所謂國學又有所抬頭。進入本世紀,國學更是大有東山再起之勢。然而什么是國學?仍然莫衷一是。一般的說法是“一國所故固有之學問”或“本國固有的學術文化”。雖然概念是模糊的,但是目的卻是清楚的,就是“為了繼承以儒學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欲以儒家思想再度一統天下。“ 蓋五四比年以來,文化為之斷層,道統為之不傳。”什么文化產生了斷層?什么道統為之不傳?無非是四書五經,三從四德,父子君臣之類吧?所以所謂國學,目的在于國而不在學也。
五四以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華文化是得到了光輝的繼承和發展,還是產生了斷層?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和道德傳統產生了怎樣的變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不作討論。但是國學要能讓廣大民眾所接受,就不能光靠耍嘴皮子。由于現代科學的各個學科,溶合了全人類的學說成果,四書五經中的精華部分,已經抱括在哲學,文學,史學,等等各個學科之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單獨學習四書五經,知識系統既不完整,更無實用價值。于是現代國學家們就要找現代學科中沒有包括的東西,例如風水八卦,奇門遁甲,星相占卜,特異功能,私塾收徒,下跪磕頭,祭神拜鬼,等等。把這些東西貼上國學的標簽,興風作浪。至于恢復繁體字,讓小學生讀三字經,弟子規,不過是逆歷史潮流而動。朱自清早就說過,食古不化,徒然摧殘了孩子們的精力和興趣而已。
如今的國學家和老的國學大師也有不同的地方,就是崇洋。有人既能峨冠博帶作古正經地祭孔,也能西裝革履講性解放,包二奶,打高爾富,吃肯德基,過圣誕節。一會兒全面復古,一會兒盤西化。機關大樓要用白宮的圓頂,門口卻又擺上石獅子。要說鳥巢大褲衩之類的房子,那可真的是與中華文化徹底斷層。可是鳥巢里面照樣跳擊缶舞,在大褲衩里面照樣講論語,也不知孔老夫子看了這一出出滑稽戲作何感想也。
2009-7-1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