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要把農村搞好,講的頭頭是道的,但是一直沒有落實的具體辦法,我認為這個癥結在哪里,就在兩個字:“流動”,以前我們知道,有一個“上山下鄉”運動,那個并非是自愿的,而是響應國家號召的,雖然知青為廣大的農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很多人還留在了農村,成為鄉村教師、村干部、以及農業科技的帶頭人,但是由于并非自愿,那些傷痕派文化人一再抹黑這個事,導致大量的正面的、有積極意義的榜樣人物都淹沒在了歷史的塵埃中。
但是現在的情況完全不同了,我在身邊做了廣泛的調查,很多人想去農村而不可得,想去農村的有三種人,一種是富家子弟,城市創業又沒什么項目,大多是飽和的,這種并不是紈绔子弟,屬于有理想有信仰的這種人,想在農村試試毛主席當年提倡的農村建設模式;第二種是一些中產階層,在城市里日夜奔波,生活的挺疲倦,也想去農村,換一種溫飽之余,有閑暇時間追求閑云野鶴的生活,第三種是打零工或準失業人員,在城市待不下去的,也想回農村。
有人就疑惑了,想回農村你就回去老家吧,嘴上一直在說,為啥不行動呢?回不去的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很多人為了孩子讀書,家里都變成城市戶口了,雖然土地政策沒變,但只不過是暫時掛在他們名下,他們沒辦法有長遠的計劃;第二個是人一直在城里,仍然保留了老家農村戶口,但是單槍匹馬回去,不知道干啥;第三個是你是從哪個農村出來的,必須回到哪個農村,是不能流動的。
每年到年底,家鄉的車站上都掛個橫幅,都號召有志青年留下來,扎根農村搞建設,結果根本就沒人響應,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他們根本就不是“共同夢想人”,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想法,這怎么可能做的好呢?農村要做好,必須要有共同夢想人,當年搞單干的時候,中國還留下了十幾個集體村,目前全部都是中國百強村,無一例外。這個并不是村干部強制的,而是村民們集體要求的,說我們不想散伙過日子,我們希望還在一起過吧,有了這種共同的信念,工作才好開展。
現在的情況和以前的“上山下鄉”不同,是有一群城里人主動想去農村,甚至他們還創建了綱領和計劃,如何自我組織,建立新的組織模式和經營模式,但問題還是卡在“流動”上,因為他們是天南海北的人,不是一個省份的,更不是一個城市的,但是他們的理念相同的,就是要去農村證明一下,社會主義農村的優越性。
這群人并不缺錢,他們的口號是“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并還規劃了美好的藍圖,有時候問我有啥意見,我說,想法是好的,但是哪有地方給你們嘗試夢想呢?現在農村干部的工作還處于哪個階段呢,就是一個村子里偶爾在外面闖蕩的人,出現了一兩個老板,然后他們就巴結這個老板,希望老板回來投資家鄉,看人家愛答不理的,還神情猥瑣地送給人家一個名譽稱號,說你是鄉賢啊,結果迎來送往,一番操作,人家根本就不回家鄉了,這條路其實是走不通的。
上面的人一定要廣泛地了解底下人的想法,其實很多人都有過這種“抱團出去”建設農村的想法,這種抱團組織和資本家的想法完全是兩個概念,他們不僅僅是只考慮經濟效益方面的,他們更想證明自己的成就,如果按照我們的想法,用社會主義方法搞農村,是一定能做起來的!
但是這種下面人的想法,上面知不知道,我覺得知道很難,好多輿論的審核權是交給了平臺,一面倒地揣摩上意,你愛聽啥我就推啥,正兒八經的好主意,很難看的見。再加上地方政府怕惹麻煩,有很多好的建議,他認為你影射現在不好,去懷念過去的好,一律封殺,躲在下面混日子等退休,結果導致他管轄的地方農村,50年來,一直沒有改變。
因此我們一定要解決“流動”這個問題,當年流動問題解決很簡單,靠的是老一輩的威望,上海人去甘肅、去內蒙古、去安徽,上海人愿意去,當地的農民也愿意接受,這才屬于“雙向奔赴”,但是現在比以前復雜多了,城市人主動愿意下鄉,但農村人不愿意接受,現在不可能靠威望來解決事情的。
那么我們換一種思路呢,現在全國的無人村是很多的,有些雖然不是無人村,但是整個村莊也就兩三戶人家,也算是準無人村吧,完全可以拿這樣的農村做試點,有人說,無人村肯定是條件極差的,是沒有任何資源的,完全不是的,現在就連山清水秀的皖南,農村人都跑光了,跑光了原因很簡單,并不是農村掙不到錢,而是家庭單干掙不到錢!
即使你感覺到資源極差的農村,也能做好的,我查看了中國百強村名單,70%都處于中西部和東北,目前都是集體經濟的模式,但是是創新和完善后的集體經濟,這也符合毛主席的理念,任何理念都必須升華,要活學活用,毛主席活學活用了馬列主義,他說,“我的想法只能一時有參考價值,甚至未必有參考價值,后來人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因勢利導去做一件事情,而不是拿著教條主義去做事情,只要立場對,錯了就及時改,總能找到正確的路來!”
探索總是有代價的,錯了及時改,這種觀念是非常難,有時候不太對勁,但為了尊者諱,非要請大儒來辯經,說這是好的,這種做法就不是實事求是,而是幫派主義,否定別人,成就自己,這是逃避問題。只要我們直面問題和困難,然后發動群眾的智慧,什么事情都好解決,如果一定要以父母包辦的心態去振興農村,往往適得其反。
現在全國各地青年想去農村,就應該滿足他們要求,讓他們去,安排無人村讓他們從零開始,我看他們的想法和計劃都蠻好,至少出發點是善良的,一群人做試點,比如集體建設新農村,個人不占剩余,做到人人平等,通過組織的力量,實現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這或許就是群眾的自組織力量,以前我們總是期望帶頭人,帶頭人的作用確實很大,但是這個帶頭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比如毛主席這樣的,幾千年出一個,一個非常厲害的村干部,至少也得幾十年才出一個,有時候想求助鄉賢,這玩意高高在上,瞧不起農村,指望不上。那我們也不能等,讓一群愿意去農村的“共同夢想人”試一試,即使試不成功,也不要緊,你不去試的話,很多農村會一直荒蕪下去的,如果試成功了,走出了第一步,會有更多的有志青年奔赴農村。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