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回顧歷史,會發現那些成功的革命性事件,無論后人如何加以神化,一旦靠近觀察,就會發現其光環散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戰爭和南北戰爭,蘇聯十月革命,以及某某百年革命歷程,無一例外都會經歷從革命初期的高調登場,到不斷降低標準,尋求一定的妥協來聯合更多的力量。抽象來說一開始革命的一方謀求的是前進十步,隨著阻力的出現,會調低目標為前進八步,這樣愿意和你聯合的人就會增加那部分目標為八步的人。但是敵人也是在變化的,如果敵人和你一樣也愿意讓渡一部分立場比如本來一步也不想前進,現在愿意前進一步來謀求團結外部力量,那么他也會變的強大一些,除了這進步和反動雙方的力量變化之外,還有就是具體的歷史演進階段的問題,比如隨著一國外部力量的介入使得原有社會形態必須前進五步才能重新建立起比較穩定的結構時,那么革命的一方降低的標準便不能低于這個目標,反動的一方如果能前進五步就有很大概率維護住自己的統治。因此歷史上那些革命,因為具體的歷史發展階段不同,他們的結果也很不相同。最開始的英國革命所處歷史階段我們可以看成在革命爆發時只要前進兩三步就能實現社會穩定,那么最后革命就留下一個君主立憲的妥協政體。而隨后隨著資本主義發展程度來到了到法國革命時,其基準值已經到達四或者五的程度,這是舊的皇權一時難以接受的程度了,類似于突然出現的新冠病毒,還沒來得及產生出抗體,法國皇帝就上了斷頭臺。其后的美國,俄國,某某都可以基于此邏輯進行分析。對這些歷史事件都不要神圣化。也就是說,在特定的歷史階段,過于落后的反動的和過于理想的進步的目的都是存活不下來的。社會權力組織形態一旦達到和相應歷史階段契合的程度,那么革命的動力就會消失。
革命并不像我們想象中或在歷史課本中所學到的那么高大上,真正在歷史進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往往并不是以政治組織形式為代表的上層建筑,資本主義的發展對舊制度最大破壞力的表演舞臺并不是在中央,并不是在白宮,、唐寧街,而是在工廠,在農村。當資本主義的力量確立起了其統治地位,無論是何種形式的革命也不會對其所確立的社會關系進行否定。所謂革命對已經處于統治地位的階級來說只是一場加冕禮罷了,至于王冠是由教皇為其戴上,還是由拿破侖本人自己戴上都無關痛癢。
巴黎公社的進步性在于,為未來的社會形態揭示了一個方向。但是作為革命主體的工人階級并不能成為無產階級真正的引領者,即工人階級并不能自發地領導廣大無產階級真正實現無產階級專政。結合公社以后的歷史來看,工人階級在擁有最好的理論指導下歷經百年革命卻不進反退,這在歷史上扮演過進步力量的群體中都是未所見的。這表明工人階級其實跟農民階級一樣是小富即安的,是缺乏必要的權力觀的。權力是什么?權力是消滅敵人的暴力,是能維系自身生存發展的強力手段。很可惜工人階級還沒有認識到這一點。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列寧才會提出先鋒隊理論,才會有列寧主義的誕生。十月革命以來各社會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專政,其本質上是先鋒隊專政。至于說何時能從先鋒隊專政專為無產階級專政,請看上文看懂了上文也就明白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