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建軍節,我想每個中國人都對中國共產黨、中國軍隊的歷史或多或少的了解一些,對我個人而言,最震撼我的一段歷史是長征,長征最震撼我的是血戰湘江。
開始戰略轉移時,中央紅軍總兵力八萬六千余人,湘江之戰后銳減到了四萬余人。這場戰斗使紅軍損失了大半的軍力,數萬將軍和士兵們血染湘江,以至于湘江的老百姓們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
每每想到這般慘烈的一段歷史或者看到相關的影視時,我在萬分心痛之余,經常會想:
紅軍過得這樣苦,為什么最后勝利的是紅軍?
為什么楊榮顯一家八兄弟爭當紅軍、最后全部在革命戰爭中壯烈犧牲?
為什么哪怕是在最艱苦的長征路上,也有人不斷自發加入紅軍隊伍?
雖然我和這些革命先烈隔著漫漫的時空長河,我也知道在現在的富庶生活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可能很難去想象過去人的生活,很難去體會當時紅軍戰士的心理。但是,套用一句現在常常說的話:
從來都沒有什么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不管我們現在的生活如何,我們都沒有理由忘記為了我們的現在拼命的那些革命先烈,我們也都有理由去追憶他們的過去。
敬愛的毛主席:我們祖祖輩輩都是受苦受難的農民。解放前,地主剝削我們,鄉、保、甲長騎在我們的頭上,祖傳的幾畝田地也被迫典當了,一家人少吃無穿,實在苦啊!一九四二年旱災,我的幾個兒子,都餓困在床上動也動不得。
一九四九年二月,家里沒有吃的東西,繼光到河溝里撈蝦子,碰著偽甲長的一條毛狗被人打死在河溝里。偽甲長不分青紅皂白就一口咬定是繼光打死的,叫他背死狗游街,還要我家給狗買棺材、做道場。
那時,簡直是沒有我們窮人的活路啊!
我在這里摘錄的是黃繼光犧牲后,他的母親寫給毛主席的信。
看完這段最平常不過的文字,我的眼睛有些濕潤了。我在想,生在那個黑暗、險惡的舊社會,恐怕連最普通的活著都很難??!
那時候,最多數的中國人就是農民,而一個沒有財富、沒有家世的普通農民,生在一個兵匪多如牛毛、侵略者鐵蹄橫行的時代,真的能奢望平安地活到善終嗎?
著名紅軍將領徐海東在斯諾的《紅軍照耀中國》里曾回憶說:
蔣介石曾下令一旦占領我的家鄉,姓徐的一個也不能留……在句容集鎮,有一條街上,以前有許多蘇維埃合作社,人們安居樂業。如今一切已化為烏有,只有幾個老年人茍延殘喘。他們領我們走到鎮外的一條山溝,只見十七具半裸的年輕婦女尸體在光天化日之下橫七豎八地躺在那里,她們都是遭強奸后被殺害的……我們都哭了……
萬惡的舊社會對我們來說,也許只是幾個字符而已,我們更不知道“紅軍”兩個字到底意味著什么。
但對于當年的紅軍戰士們來說,對當年的貧苦百姓來說,對被甲長逼的給狗披麻戴孝游街示眾的黃繼光來說,對被幾乎滅門了的徐海東來說……
紅軍對他們來說,就意味著一句話:從前是牛馬,現在要做人!
當然,不是所有軍人都是“人民子弟兵”。比如,歷史上侵華的日軍不是,解放戰爭中為蔣介石資本集團賣命的國軍也不是。
我們都知道八一建軍節源于96年前的南昌起義,是為了紀念我們黨開始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壯舉。但是,那時候的軍隊內部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思想,比如舊社會的軍閥作風盛行等,那時候的軍隊也還不是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當兵是為了人民服務。
歷史上,“人民子弟兵”的名號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叫出來的,但人民子弟兵的思想是從三灣改編、古田會議開始形成的,是從人民軍隊的締造者——毛主席那里來的。
90多年前,紅軍離開井岡山進了閩西,手頭只剩3000多人,但問題卻不少。
朱德帶來的老兵,上戰場英勇,在根據地卻抽大煙、打人;從莫斯科回來劉安恭,腹中有一肚子知識理論,卻也只是理論,僵硬的很,不聽朱毛勸阻,還居高臨下,頤指氣使;林彪雖英勇善戰,但政治見解還嫩得很;當政治部主任的陳毅也是一個毛頭小伙子,在朱德和毛主席中間無原則地扮演和事佬,被毛主席批評“沒有立場”……
這支隊伍到底怎么帶?
歷史上,從井岡山到中央蘇區,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黨內、軍內爭論到焦點之一,就是建設一支什么樣的軍隊。
包括紅軍除了打仗之外,還要不要做群眾工作?要不要宣傳群眾、教育群眾、組織群眾?要不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建立根據地?等等。
在這些問題上,朱老總和毛主席有很多沖突,誰也說服不了誰。改做地方工作的毛澤東,生了一場大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披著被子哆嗦成一團。
另一方面,毛委員的離去,反而凸顯了他才是紅四軍真正的靈魂。失去了毛委員的紅四軍,出現了“人心渙散,隊伍不好帶了”的情況。后來,僵硬然而英勇無畏的教條主義者劉安恭同志在戰場上犧牲了,朱德陳毅費盡力氣,隊伍越來越難帶,又在軍事上吃了敗仗,損失慘重……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有了中央決定毛澤東“仍為前委書記”的“九月來信”,才有了朱德、陳毅聯袂迎接毛委員重返紅四軍,也才有了毛委員整軍方案的提出和“古田會議”的召開。
古田會議決議系統總結了自1927年以來我黨創立紅軍的斗爭經驗,強調用馬列主義和黨的正確路線教育黨和軍隊,劃清了人民軍隊同舊軍隊的界限,確定了無產階級的建軍路線。
這支隊伍也終于被注入了不死的靈魂。一支嶄新的人民軍隊也就由此誕生。紅軍真正變成名副其實的“人民子弟兵”,跟著紅軍,就能堂堂正正做人!
所以,只要能堂堂正正做人,即使面臨著封鎖和物資匱乏,紅軍們也能夠甘之如飴。
況且,紅軍官兵生活水平上下一致。在軍餉制的時代,全體指戰員都拿一樣的軍餉,按時發放;后來實行供給制,官兵的衣食住行全部由部隊負擔。
只要條件允許,他們會有圖書館,有教室,他們會打籃球、玩體操、開運動會、開文藝晚會,甚至還在大會堂跳廣場舞。
沒有名字的戰士,要給他們起名字,告訴他們自己的名字怎么寫。日常訓練中不但教軍事技術,還教文化知識。
埃德加.斯諾在延安的時候,第一次見到小紅軍們在學英語、學幾何、讀小說、學畫畫,驚得目瞪口呆。他說他從未在其他任何一支部隊的士兵臉上,看到那種充滿活力、充滿希望、充滿幸福感的表情。
最重要的是,紅軍戰士知道自己是在為和自己一樣的勞苦大眾戰斗!
紅軍一向都很重視對人的教育,不像國民黨“抓壯丁”那樣簡單粗暴的招人來打仗,打仗也是要講道理的,紅軍會告訴大家:“我是誰,我為什么而戰。”他們知道自己為什么這么苦,知道自己如何擺脫這種苦。
有了這樣的理想信念,就算過得再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歷史的光輝之所以如此耀眼,是因為不論經過多少歲月的沉淀,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擁有著強大的戰斗力!這力量來自人民,這力量要服務于人民!
所以,只要這個宗旨不變,加入這個隊伍的群眾就會不斷。
試想一下,如果我生在過去那個時代,大概率就是一個給人當做牛馬的貧農的女兒,如果真的能遇到像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軍隊這樣的隊伍,我拼了命也要加入的。
跟著他們,這一生,活得是個人,活得有意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