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生產資料所有制只有兩種形式,即公有制和私有制。與之相伴和相對應,人類社會的經濟活動方式也只有兩種,即生產資料公有制對應和伴隨計劃經濟,生產資料私有制對應和伴隨市場經濟。也就是說,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國家或社會實行計劃經濟,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國家或社會實行市場經濟。
一種生產資料所有制性質只能對應其特有的經濟形態、伴隨其特定的生產方式,不可能一對二,更不可能反對應或相背離。也就是說,生產資料公有制性質的國家或社會只能對應計劃經濟形態,生產資料私有制性質的國家或社會只能對應市場經濟形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國家或社會不可能同時對應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形態,更不可能相反地去只對應市場經濟。反之亦然。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社會經濟形態和生產方式的原理。
從人類社會不斷追求公平公正平等的進步發展方向的角度理解,生產資料公有制取代生產資料私有制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與之相對應,計劃經濟取代市場經濟也是大勢所趨。這樣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生產資料公有制優于生產資料私有制,計劃經濟比市場經濟更先進、更有生命力,而不是有的人鼓噪的相反。
當然,一個國家或社會在生產資料所有制革命、調整、過渡過程中,會出現公有制和私有制兩種所有制并存的狀態,相對應地也會出現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兩種經濟形態,但這種狀態是臨時的短暫的,不會長時間、更不會長久存在下去。
一旦一個國家或社會兩種所有制長期并存,必然形成“公”與“私”的長期對立、對抗和沖突,從而引發全社會信仰崩塌、思想混亂、意識形態分化、矛盾加劇、人心渙散、凝聚力下降等。同時,由于私有制深得投機分子、精英人士及當權者的青睞,更符合它們投機取巧、以權謀私、做人上人的心思和愿望,從而在公與私的較量中使“私”氣占據上風。這樣,必將導致這個國家或社會的正能量受打壓、正氣受壓制、價值觀扭曲、法律天平傾斜、公權公器淪為謀取私利的工具、秩序混亂、矛盾激化、階級對立、貧富分化、公德不舉、道德淪喪等,為國家或社會分裂、動蕩埋下嚴重隱患,為外族入侵提供可乘之機。
新中國建立后,國民黨統治時的私有制殘存勢力很大,嚴重阻礙了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特別是在舉國抗美援朝時,這些私有經濟的弊端充分顯現。弄虛作假、囤積居奇、哄抬物價、以次充好、壟斷市場、投機倒把等,大發國難財,甚至干出危害志愿軍戰士生命和健康的勾當。這與人民當家做主、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制度格格不入。為此,我們黨利用三年時間,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生產資料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公有制改造。這一舉措,深得民心、廣受全國人民歡迎,取得巨大成功。從此,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同心同德,凝聚在黨的旗幟下,在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在短短的二十多年內,由一個落后的小農國家,變為屹立于世界舞臺的工業大國和強國,使中華民族發生了亙古未有的質的飛躍。
可見,一個國家或社會不能有兩種所有制長期并存。所有制構成的混亂,必然導致整個社會的混亂,是社會一切混亂的根源。一個國家或社會的政商勾結、腐敗蔓延、文化思想及意識形態混亂、社會割裂、矛盾激化、秩序混亂,甚至外族滲透或入侵等丑惡現象、不穩定因素、危險狀態等,都是由不同所有制并存和所有制結構混亂造成和誘發的。如果一個國家或社會在其所有制下推行與之相反的經濟形態或生產方式,最終必然導致其原有所有制性質變換,使社會崩塌、政權垮臺!
原蘇聯的解體、蘇共的垮臺、社會主義制度的顛覆,就是由于戈爾巴喬夫、葉利欽之流在蘇聯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強行推行與之相反的全面市場經濟的必然結果。這就是說,經濟形態的變化引起所有制性質的變換,而所有制性質的變化必然引起政權的更替。對此,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
需要指出的是,兩種所有制、兩種經濟形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在一個水平一個層次并行不悖、相安存在。那些“計劃中有市場、市場中有計劃”的說法是對公與私的偷換、是宏觀與微觀的混淆。如果說二者有關聯的話,也是計劃下有市場、市場下有計劃,二者不在一個層面一個水平,是宏觀與微觀、全面與局部、上與下、大與小的關系。
市場經濟下有計劃手段,比如,根據市場變化要投資某一項目,需要先對項目進行論證,以掌握投資成本,決定投資規模、資金數量等,這就是計劃手段;計劃經濟下有市場成分,比如國家計劃要投資交通項目,需要根據當地當時社會及民生需求,而決定建公路還是鐵路等,這就是市場成分。
社會主義國家或社會實行計劃經濟,這是與其生產資料公有制相伴和相對應的,國家依靠行政手段統一調配生產資料而實現經濟增長、滿足社會和人民需求;資本主義國家或社會實行市場經濟,這也是與其生產資料私有制相伴和相對應的,但其在特殊時期也是以計劃經濟為主,特別是戰時或特殊應急時候。比如現在美國及北約統一步調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對烏克蘭進行支援等就是計劃手段;同理,俄羅斯為集聚戰爭力量,對戰略資源進行國家控制、調配,生產制造加工戰爭武器或救護產品等,這就是計劃經濟。
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真正發揮作用、支撐國家發展的依然是計劃經濟。就是改革開放到現在,國有資本國有企業等公有制經濟就純屬于計劃經濟。這也是美國等西方國家不承認中國是純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原因。
國計民生、航空航天、國防軍工、文化教育、公共基礎設施、醫藥衛生等領域取得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成績都是在計劃經濟行政指令下取得的,而不是所謂的市場經濟的功勞。
現在,我們完成了歷史性的脫貧任務,這就是計劃經濟行政命令的成果。市場不會也不可能調節資源去進行脫貧攻堅。這就是計劃經濟重民生重發展利長遠的有力證明,這也是市場不會對資源配置起決定性作用的證明。只能說市場對資源配置起投機性作用。
那些把我國取得的成就完全歸功于市場經濟的人、把計劃經濟列為敏感詞的人、他人一提計劃經濟就說人家是想走回頭路的人、極力美化和吹捧市場經濟的人、推行全面市場化的人的目的在于改變我國的所有制性質,進而促使政權更替。每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要對這種人高度警惕,隨時站出來頂住這股逆流,粉碎它們的陰謀!
王常勝,2023年6月25日,于列車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