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布林肯最終還是見到了他最想見的人。
這個還是比較超出我預期,我之前是預期布林肯這次最多只能見到王主任。
我之所以會有這個預期,主要是我感覺美國方面做出一些實質性妥協和讓步可能性不太高。
我也提到過,如果布林肯這次態度能比較好,做出一些實質性的讓步,才有機會見到更高層級的人。
所以,下午看到布林肯的新聞,我首先想到的是,美國方面是做了什么妥協和讓步。
其次,就是美國當前內部的債務危機比我們想象的更嚴重,要不然布林肯也不會這么著急的想要跟我們見面。
不過我看到,我們網絡上還是有一些人,一看到這次見面,就反而到處刷我們怎么怎么樣。
這個我還是有必要強調一下,著急的是美國,又不是我們。
要妥協也是美國妥協,而不是我們。
想跟我們見面的是布林肯,那我們肯定是要用見面這件事情,換來一些籌碼。
我們不會讓布林肯在沒有付出一些籌碼的情況下,就輕易跟布林肯見面。
這是可以從本次布林肯訪華的很多細節看出來。
比如,一直到今天早上,美國國務院公布的布林肯今天行程安排里,下午是只有“與北京交流計劃校友進行圓桌對話、見駐美使團員工及家屬、參加美國商界領袖圓桌會議”等活動。
美國公布的這個布林肯今天行程安排,還在美國國務院網站上掛著。
所以,可以明確的是,見面這事情,是直到今天早上還沒有敲定。
有可能是跟王主任見面談完后,這事情才算敲定。
這個還有一個細節。
昨天秦外長會見布林肯的通稿里,并沒有提到布林肯說了什么。
正常情況下,我們通稿里是會把對方說的一些話里,我們還比較認可的部分,寫到通稿里。
這說明,昨天布林肯跟秦外長見面說的話,除了雙方維持同意溝通的部分之外,其他布林肯說的話,我們基本不認可。
不過,今天王主任會見布林肯的通稿里,倒是提了幾句布林肯說了什么。
其中提到“布林肯介紹了美方看法,表示美方致力于重回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確定的議程,期待同中方加強溝通,負責任管控分歧,在雙方有共同利益的領域開展合作。”
這說明,今天跟王主任見面,布林肯的態度比昨天要好多了。
我個人是猜測,估計昨天布林肯態度不太好,我們沒有安排今天見面,所以美國方面早上公布的行程里,下午并沒有見面。
不過,布林肯因為著急要見面,所以早上會談的態度就好多了。
當然,除了態度之外,應該還是有其他一些實質性讓步。
所以才有了下午的見面。
這也是雙方互相試探的極限施壓。
當然,這僅僅只是個人看法,實際情況如何,我們誰也不知道,也都只能根據已知一些事實和蛛絲馬跡去推理猜測。
但比較確定的是,我們一開始應該是并沒有安排見面。
這個也可以從布林肯的接機規格看出來。
昨天布林肯下飛機,地上連紅毯都沒有,倒是有紅線。
有意思的事,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報道這件事情的時候,對這張照片特意選取了一個樓梯帶有紅毯的照片,然后照片里沒有包括地面部分,看上去好看一些。
可見,美國方面對這個外交禮儀的細節,還是挺在意的。
另外,接機的一共五人,上前跟布林肯握手的,其中一人是我方外交部美大司司長,一人是美國駐華大使館。
如果我們一開始就打算見布林肯,就不會在接待規格上去冷處理。
至少,我們是會根據布林肯在這兩天里,跟秦外長和王主任的會談,去決定到底見不見。
所以,見面只能說明,布林肯方面是滿足了我們一些要求。
我注意到,昨天和今天早上的通稿里,我方是有兩處提到要求。
其中昨天通稿里是說“秦剛就臺灣問題等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闡明嚴正立場,提出明確要求。秦剛指出,臺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系最重大的問題,也是最突出的風險,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將不支持“臺獨”的承諾真正落到實處。”
今天早上通稿里則是說“王毅要求美方停止炒作“中國威脅論”,取消對華非法單邊制裁,放棄對中國科技發展打壓,不得肆意干涉中國的內政。”
這其中,布林肯能滿足哪些要求,就得具體看美國后續的言行,聽其言,觀其行。
我個人是不太信任美國能說到做到。
去年11月跟拜登見面,也說了所謂的“四不一無意”,本來雙方關系也在去年11月見面后,有所緩和,但到了今年2月,因為氣球事件里美國方面歇斯底里的表現,讓雙方各層級溝通渠道凍結。
以至于秦外長在昨天通稿里都直接說,“當前,中美關系處在建交以來的最低谷”。
當然,我們也不會低估美國人出爾反爾的可能性,過去這五年的交鋒,我們對于美國言行不一的問題,已經充分認知。
我相信,我們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對美國抱有幻想。
所以,大家也不要覺得,見個面雙方就談妥了,中美之間積累的諸多核心利益的矛盾就迎刃而解,這個顯然是并不現實的。
見個面,只能說是雙方恢復了高層級的溝通渠道,至于后續要怎么談,談得如何,都是要后續經過一系列漫長的接觸和談判才行。
我之前也跟大家分析過,布林肯此行最大的成果,就是維持了雙方各層級的溝通渠道,給后續美國其他官員來華,鋪平道路。
我估計,未來幾周,包括耶倫在內的美國各部門部長會陸續來華。
他們才是談判的具體對象。
晚上,關于下午會見布林肯的通稿也出來了。
布林肯轉達了拜登一些話,這說明布林肯此行最大目標,就是這次見面。
然后布林肯主要就是重申“美方致力于重回兩國元首巴厘島會晤確定的議程。美方遵守拜登總統作出的承諾,不尋求“新冷戰”、不尋求改變中國制度、不尋求通過強化盟友關系反對中國、不支持“臺灣獨立”、無意同中國發生沖突,期待同中方開展高層交往,保持暢通溝通,負責任地管控分歧,尋求對話交流合作。”
這個就是去年11月,拜登見面時提到的“四不一無意”,布林肯這次等于是重申會落實去年巴厘島會晤確定的議程。
綜合來看,本次布林肯訪華,最大成果就是恢復了雙方溝通渠道,特別是為后續雙方繼續“談”鋪路。把中美關系從建交以來最低谷的狀態,恢復到去年11月巴厘島會晤后的狀態,僅此而已。
去年11月巴厘島會晤之后,中美關系也沒有說一下子就冰釋前嫌,都談妥了。
現在自然也沒有。
我們這次跟布林肯見面,雖然美國那邊肯定是態度上有一些軟化,甚至可能做了一些口頭的承諾和讓步,但也不代表美國做了多大的實質性妥協。
包括美國這次通稿里,都只字不提以往提爛的那些說法,而只是用比較模糊的說法,比如美國通稿里是說“布林肯提出了一些令人關切的問題”,“布林肯明確表示,美國將始終捍衛美國人民的利益和價值觀,并與其盟國和伙伴合作,推進我們對一個自由、開放和維護基于國際規則的秩序的世界的愿景。”這些主要是美國給自己貼金的說法,但美國以往對我們一些造謠污蔑,美國這次都沒有寫在通報里,這個也是之前比較少見的。
但布林肯雖然有可能做出一些讓步,只是這個讓步可能也并不大。
畢竟就算布林肯想做更大的讓步,美國國內的政治氛圍也不允許他這樣做。
所以,我們也不要對美國能做什么妥協,報太高的期待。
畢竟,這也只是一次見面。
那種把一次見面,就解讀為雙方做了重大妥協,中美關系要徹底向好,這還是不太靠譜。
其實像這次見面的座位排序,還是很有講究。
以往,像2017年9月,我們也有會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當時的座位布局,是比較傳統的圓環式。
但這次會談的座位布局,則是方形桌子,我們居中,然后右手邊是美方人員,左手邊是中方人員。
然后布林肯在會談視頻里,就給人一種在認真聽講的感覺。
外交儀禮都是得看細節,這種座位布局也已經表明我們的態度,見是見了,但對于美國是否言行一致,我們顯然也并不信任。
大家并不用擔心,這見了一面,我們就怎么怎么樣,或者上了美國的當。
美國現在因為自身債務危機比較嚴重,特別是未來半年,美國要海量發債至少1萬億美元以上,所以美國才著急找人買美債,態度上不得不有一些軟化。
包括未來幾周,耶倫可能會是最快訪華的下一個美國高級官員,這也是因為耶倫是美債危機最著急的人。
到時候耶倫大概率會跑過來兜售美債,跟2009年當時國務卿希拉里跑來中國兜售美債,是同一個道理。
2009年,希拉里說“通過繼續支持美國債券,中國正在加強兩國之間的聯系。我們將會一起同甘共苦”。
但后面大家也知道,我們在2008年-2011年,大幅增持了5000多億美元的美債后,2012年奧巴馬第二任期一開始,就對我們大幅轉向,中美關系也開始了長期惡化。
第一波惡化,是2012年開始,到2016年南海對峙危機里達到一個峰值,這是打的階段。
然后2017年,隨著特朗普上任并訪華,當時中美關系一度也有一個緩和期,進入談的階段。
第二波惡化,是從2018年開始,特朗普對我們發動貿易戰,雙方一直持續鏖戰到2020年1月,才暫告一段落。
隨后,因為疫情危機,還有美國大選,讓美國2020年并沒有精力對付我們,進入到談的階段。
第三波惡化,是2021年拜登上任后,整體延續了特朗普的風格,甚至變本加厲的來對付我們,雙方就又進入打的階段。
這一回合,是一直到2022年11月,隨著巴厘島會晤,拜登做出“四不一無意”的承諾后,雙方才又進入談的階段。
而這次談的階段持續時間也比較短,到了今年2月,就因為氣球事件,雙方關系進入到螺旋惡化階段,以至于都到了建交以來最低谷的狀態,這是又進入打的階段,這屬于第四波惡化了,也屬于加速螺旋惡化。
如果雙方不制止,這種螺旋惡化,比較容易局勢失控,要避免局勢失控,這也符合我們利益,這也是我們會同意布林肯訪華的根本原因。
我們自身也有管控局勢的需要。
所以,這次布林肯訪華,最主要成果,就是讓雙方重新回到了今年2月被中斷的“談”的階段。
所以,我們是可以發現,我們和美國打打談談,也不是最近幾年才開始。
而是從2012年就已經在開始長期打打談談。
只不過2018年的整體打打談談烈度不高,民眾沒怎么感知到。
2018年隨著貿易戰激化了雙方核心利益矛盾,才讓民眾普遍能感知到中美關系變差。
但中美關系打打談談實際上也是已經持續了十來年了。
其實再往前追溯,上世紀90年代、80年代、70年代,我們和美國的關系,一直處于較大周期的反復之中。
比如,上世紀80年代我們和美國關系很好,但到了90年代,就又進入交惡期。
直到911事件發生,讓美國戰略轉向反恐戰爭,沒精力對付我們,雙方關系才又有所好轉。
但在2006年,美國也有試圖對我們收割的動作。
結果2008年次貸危機的爆發,讓美國后院失火,美國奧巴馬上任后,為了度過危機,只能對我們訪問,請求我們買美債。
所以,2008年-2011年,我們跟美國關系也不錯。
奧巴馬前兩年自己親自承認,如果不是次貸危機,他會對我們態度更強硬。
結果,2012年奧巴馬第二任期剛開始,就搞所謂重返亞太,慫恿日本跟我們交惡。
所以,我們看中美關系的發展時,如果能把視角和格局拉大一些,可以看到我們和美國是長期處于打打談談的狀態。
這也是我為什么一直跟大家強調,我們不要一跟美國交惡,進入打的階段,就覺得我們和美國要老死不相往來,雙方要徹底脫鉤。
也不要一跟美國進入談的階段,就覺得雙方一下子就談妥了,雙方冰釋前嫌。
這種聽風就是雨,比較極端化的狀態,就是我們當前輿論現況,我們身處其中,是比較容易被帶歪節奏,但我們也還是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比較理性辯證去看待中美關系的未來走向。
美國試圖長期遏制我們發展的意圖,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很難扭轉。
所以,對于中美關系長期走向,我們得有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
但同時,當前我們和美國打打談談是常態,不管是打的階段,還是談的階段,都是需要漫長的時間,雙方既不會一下子脫鉤,也不會一下子和好,我們還是得有持久戰的準備。
這應該是我們最基本的一個自我預期管理。
這樣不管未來我們和美國,是打,是談,我們都可以有比較充分的心理預期,避免心態失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