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今天是父親節。一大早朋友圈里都是各種感人的祝福。
“父親節”是個舶來品,跟那些情人節,愚人節,平安夜一樣,都是西風東漸的元素。
中國人本來沒有這個節日的,但這些年因為市場經濟的緣故,資本無孔不入,商家營銷造勢,自然不放過這種賣點,洋節不夠用了甚至還要自己創造出來一些“雙十一”、“520”的概念,反正忽悠著人跟風、消費就是了,你說“我沒花錢啊”,但你可能不知道,至少一波波被收割的流量里就有你那根韭菜。
中國人表達感情向來很含蓄的,尤其對于自己的父親。這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父親對兒女,本身就是寓于無形而惜于外露的愛。比方說,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父愛如山”——不僅深沉,而且莊重,厚重,甚至有幾分沉重。
我們原來沒有這個“節”,不見得就沒有對父親的愛。在我們眼里,父親就是偉岸的山,是寬厚的背,是兒女的依靠,是一大家子的支撐。而且父親不僅給了我們血脈的傳承,還塑造了我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古語說,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這個意思。
大概每個人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從小時候對父親的崇拜,視其為無所不能的大英雄,到年少輕狂時對父親的懷疑、甚至否定,然后待自己真正長大了,成熟了,再回歸對父親發自內心的佩服和尊重——“原來還是我爸說的對啊!”——這其實完全符合哲學里面否定之否定的定律。
我也如此。
在我十四五歲的時候,自以為讀了兩本書,剛剛有了對社會的淺薄認識,內心就開始對父親原來那一套“說教”產生了懷疑。
比方說,我懷疑他的信仰,認為他這個解放前就參加革命的共產黨員,懂得什么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啊,大字不識幾個,還是在部隊掃的盲,根本沒讀過幾本馬恩列斯毛的書啊,無非基于中國人骨子里保守傳統的感恩觀念,對毛主席讓他翻身得解放心懷“愚忠”而已。嘴上當然不敢說,但內心是不屑的。由此延伸到,對他的處世為人;包括對他的人生際遇,一切坎坷、變故,都認為是他思想過時、落后愚昧、不知變通、“不會混”的結果。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人生失敗”嘛——如果換做我,一定要怎樣怎樣……
1987年,我中學畢業時,再不愿上學。我大哥在恢復高考那一年是下鄉知青,高考成績很好,據說數學考了當時方城全縣第一名。但由于父親的原因,政審不過,被別人頂替他的分數上了大學。后來大哥招工招干幾次考試都是如此遭遇……所以那時我認為,上學成績再好,但對于我來說,也沒有出路。
我不愿上學,只想去當兵,也因父親是當兵出身,是在戰爭中幸存下來之后改變了農村放牛娃的命運。我亦想如此。
但那時候當兵已經需要送禮走后門了,父親自然堅決不同意。他當時說的話我至今還記著:我說啥也不會花錢送自己的孩子去當“炮灰”。為此,我還跟他大鬧了一場,問他,那你以前為啥要去“當炮灰”?他說,我當年跟著毛主席共產黨,那是當的人民子弟兵,現在能跟那時比?現在已經不是毛主席的人民子弟兵了,如果有一天讓你對人民開槍,你咋辦?我這話你現在不懂,總有一天會懂。
其實兩年后,我就懂了。不由得想,姜還是老的辣。不服不行。
可能到現在也有人不懂這個話,這沒事兒,總有一天你會懂的。我懂,是因為我的思想比你早走了幾步。
當你真正懂了自己的父親之后,自然就不只是因血脈傳承的關系而尊重他。更多的,還因為我們中國人相比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更講究的那種“道”——父親就是你的“天理大道”。古人說,父在,觀其志;父親不在了,“觀其行,無改父道”。
這是這個世界上,不管任何國家和民族的人,對自己父親,對自己曾經得到的父愛,最好的回報。
中國人所謂的“家國情懷”,也正是建立在這種基礎上。
經常有人對我產生不解——不理解我的思想,不理解我的行為。
其實,我今天的所思所為,正是對自己的父親不改其道的最正常的表現。
而且還不夠,我還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永遠記著父親,爭取永遠不改父道。
包括在今天這個“父親節”里,當很多人祝福自己的父親、已失去父親的人祈愿父親在天堂里得享快樂的時候——我就想,如果真有天堂,我的父親一定在那里很欣慰。因為,他有一個“不改其道”的兒子。
如果還有人對我說的這些不理解,那你可以看看我以前寫的這篇文章。你會理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