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乾卦 • 爻辭”: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東北還有機會嗎?
八月份,在東北中俄邊境自駕游5000多公里,一路上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經歷了歷史的寒冬之后,東北看上去已經走向了暮年,留下了一個歲月滄桑的背影,幾乎失去了所有的光澤,像是一個精氣神被抽干了的老人。
在一個沿江城市的早市上看到了一對老夫妻,他們半夜12點鐘從家中出發,一點鐘就到達了這里,為的是在這個免費攤位的早市占據一個好位置。
到處都是老年人。特別是在農村,60歲上下的老人正在成為生產的主力。一個缺乏年輕生命的社會,顯得有些憂郁和呆滯。
忽然想起了高崗當年說的那句話,“東北關起門來,三年實現共產主義”。燃燒的激情已經完全湮滅,曾經的精神和榮譽在溫水煮青蛙的輿論中已經蕩然無存。
事實上,無論內部還是外部,人們對這塊土地的認同感早已淡化。這一地理單元已經失去了人們的信任,幾乎沒有人相信東北能夠成為再次站立起來的王者。
東北最大的“內傷”是失去了方向感。每一個近距離的觀察者都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東北走過的路徑上,無論是私有化的新自由主義,還是國家干預的凱恩斯主義,所有傳統的方法和手段都失效了。
100年前馬克思就說過,“滿洲(中國東北)是全亞洲最富饒的地方”。今天東北的最大問題就是還能不能尋找到契機,在新的風口上再次燃燒自己。
東北的出路到底在哪里?風口上豬都能飛上天,東北還有這樣的機遇嗎?
有一點可以肯定,東北的內部條件已經無法破局,東北的振興一定同國內國際的大型經濟重心轉移和整體大環境息息相關。
幾十年來有關東北爭論的根本焦點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需要一個什么樣的東北。
風水輪流轉,無論你是否看到。這個風口已經來了,而且迅捷無比。外部環境越復雜越糟糕,這個風口就越大。
俄烏沖突之后新的國際秩序正在形成,多極化的世界正在浮出水面。這是一個天下大亂的時期,原有的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都發生著深刻的變化。
只有當潮水退去,才能看到誰在裸泳。只有經過歷史大潮的沖刷,才能看到金子在哪里閃光。
美歐與中國終極博弈的目的就是針對中國的產業升級,全面抑制中國制造業的外部市場空間,全力遏制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能力,把中國牢牢地鎖死在食物鏈的底部。
中美戰略競爭的根本焦點就是誰能率先叩開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大門。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防止中國率先跑到終點。中國要想真正地實現復興和崛起,關鍵是在高端裝備制造業上能否走上世界前沿。
“市場換技術”已經被證實是一種幻想,正是這種幻想擴大了與西方的技術差距,使“卡脖子”成為我們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詛咒,讓我們不得不再次打開科技進步本土化的大門。
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無論是出口加工貿易,P2P還是互聯網經濟都不是一個大國根本的發展方向,唯一的最根本的方向只能是制造業立國和制造業強國,這是大國崛起的根本原因。
從新中國成立一直到今天,美國及其盟友其實一直都在告誡我們,現代化是買不來的,中國崛起最大的障礙就是工業能力的品質問題,只有在高端制造業上擁有強大的競爭力,中國經濟的結構和質量才能真正接近發達國家。
西方的“中國威脅論”從來都不是針對中國的GDP,而是中國的工業能力。他們的霸權來自裝備制造業,他們最擔心的就是我們也擁有這種能力。遺憾的是,那些面目模糊的經濟學家們卻從來都不告訴我們這個最淺顯的道理。
“糧食要靠自己,實體經濟要靠自己,制造業要靠自己”。這才是正確的中國國策,這才是具有中國智慧的理性方向。
當裝備制造業特別是高端裝備制造業成為競爭的焦點,成為最大的繞不過去的一道坎,那么,任何人都無法忽略東北。
東北的優勢是裝備制造業,這恰恰是發達國家優勢的標志和特征。英美等國家正是因為裝備制造業才能統治世界數百年,他們今天的衰落,也正是源于這種能力的下降。
中國要強大,就必須依靠自己。中國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要牢牢地把飯碗捧在自己手上,哪一樣都離不開東北。
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幾十年來,對外開放的唯一理由是學習借鑒西方的先進科技,美國及其盟友今天已經徹底鎖死了這一通道,這就使經濟學界講了幾十年的東西在宏觀層面上失去了現實意義。
東北是共和國的“裝備部”和“糧袋子”,實體經濟私有化的程度最低,跨國資本參與度最低,買辦思維的影響力最低,公有制的體制最完整。東北昨天的這些缺陷,今天看起來卻是滿滿的亮點。
東北的工業基礎、技術設備、產研大軍仍然是中國最健全的工業體系。參與國際裝備制造業競爭這套大號尺碼的運動裝,只有東北這個“長子”穿起來才最合體。
《中國制造2025》中提到的十大重點領域其根系都在東北,主力都在東北,突圍和突破的希望仍然在東北。東北有最好的工業文化,有一體化的工業體系,有最好的交通網絡,有條件優越的超級口岸。東北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一個風口,缺的就是一個再次崛起的理由。
中國要想不在別人的封鎖和規則下爬行,就一定離不開東北。東北除了緊盯世界裝備制造業的王座,沒有任何其他的道路可以實現自身價值。“除了勝利我們無路可走”,這句話用在東北身上最合適。
任何進步歸根結底都是精神的產物,裝備制造業是凝聚國民精神和國家意志的最佳載體。我們常常把特朗普看作是一個渾不吝,但是他有一句話顯示出了他的思維高度。那就是“當我們發展美國制造業時,不僅增加了我們的工作崗位和工資,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培養美國精神”。
振興東北首先要振興人的精神。要沖擊全球裝備制造業的王座,必須要尋找到曾經有過的激情,激發這塊土地中深入骨髓不甘平庸的活性因素。
一個月前,普京在一個十分莊重的場合鄭重指出,“歷史實踐證明,社會主義思想是正確的,特別是在經濟領域”。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首腦能夠有這樣的感悟,值得我們深思。
社會主義的純潔性和正義性,不但是新中國的本質要求,而且本身就蘊含著充沛的經濟力量。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建立具有終極關懷的價值系統,才能樹立中國沖擊世界裝備制造業前沿的信仰和靈魂。這樣的精神國力是參與一切競爭的前提。
越是盛大的宴會,越不能沒有主人的出席,這個主人就是為了人類幸福而勞動的工人階級。東北是新中國工業精神和現代工業文化的發祥地,正是這種精神和文化,使中國人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由自卑走向驕傲。
一直到今天,灰頭土臉的東北最有魅力的仍然是這里一百多年來積淀的工業文化,當這種文化轉化為物質力量的時候,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電影《鋼的琴》告訴我們,哪怕憑著最簡陋的工具,他們也能制造出任何想要的東西。
我曾經在大型企業集團掛職鍛煉過兩年,可以毫不客氣地說,這種工業文化和工業積淀在中國除東北外別無分店。你可以用錢買來設備,買來專利,買來技術人員,買了一切,但是你無法買來這種融入血液中的文化和理念。
初中畢業的撫順下崗工人郭英森比美國科學家提前五年提出了“引力波”的概念,讓人們看到了這塊土地上工業文化的厚重。盡管媒體和名人對他無情的嘲諷和羞辱,盡管科學界對此不屑一顧。但是他告訴人們一個真理,那就是不要小看任何一位東北工人。
“統一的國內大市場”就是在幾十年“出口導向”的經濟轉型之后,迎來一次全新的經濟再轉型。無論是調整經濟結構還是關注國防安全,轉型之后的中國發動機是加工貿易的沿海地區,還是裝備制造業的東北,我們都在見證這個歷史。
有人會說東北缺乏年輕人,這個理由很蒼白。哪里有希望,哪里就會涌入大量的人群。每一個經濟重心落地,人們都會蜂擁而至。或許用不了多久,東北就會成為人員最密集的地區。畢竟今天絕大多數的東北人,都是當年追逐希望和夢想的移民后代。
東北的地緣優勢在世界格局的變化中越來越亮眼。隨著破解西方貿易保護的區域內循環不斷出現,一個歐亞大陸共同體的誕生已經肉眼可見。東北正處于這個共同體的核心區域,在中俄、中朝、中韓、中日、中蒙經濟貿易圈中的區位優勢無可替代。
“哪涼快上哪呆著去”,原來是輕蔑和調侃,在炎熱和干旱肆虐的今天,變成了充滿人文關懷的建議。東北也是這樣,會由輕蔑的對象變成追逐的勝地。
不想多提糧食問題。在世界已經走入糧食危機的今天,東北更是把飯碗牢牢捧在自己手里的第一保障。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及相鄰地區有大量的黑土荒地可以開墾。這里有中國最好的水利資源,只要把“北大荒精神”和現代科技結合起來,短時間內就會為中國貢獻不少于1億畝的優質耕地。
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崛起是中國面臨的最大挑戰,也是東北最后一個機會。東北不需要那么多開掛的政策,也不需要更多的刺激,一視同仁即可。
風口來了,無論主動還是被動,東北都在俯仰之間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再一次成為令人關注的舞者。
東北也許并不完美,但歷史是璀璨的,未來的主基調是光明的。東北永遠不會成為資本世界那樣的工業“銹帶”,也不會是中國工業化的墓碑,他一定會是中國成為世界工業領袖的基石。
東北從來都與新中國的國運密不可分,東北最終會給歷史一個滿意的交代。他就像一個遍體鱗傷的巨人,一旦站立起來,就一定會贏得人們的仰視。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