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產品,剩余價值的承擔者,對于它的占有者,第Ⅰ部類的資本家,是不費分文的。他們用不著按任何方式預付貨幣或商品,就可以得到它。預付,在重農學派看來,就已經是在生產資本的要素上實現(xiàn)的價值的一般形式。因此,第Ⅰ部類資本家預付的,不外是他們的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工人不僅通過自己的勞動,為他們保存了不變資本;不僅用一個新創(chuàng)造的具有商品形式的相應的價值部分,為他們補償了可變資本價值;而且,工人還用自己的剩余勞動,向他們提供了一個以剩余產品形式存在的剩余價值。他們通過相繼出售這種剩余產品,形成了貨幣貯藏,形成了追加的可能的貨幣資本。在這里考察的場合,這個剩余產品從一開始就是由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構成的。這個剩余產品,只有在B、B′、B″等等(Ⅰ)的手中,才執(zhí)行追加的不變資本的職能。但是,它在出售以前,在貨幣貯藏者A、A′、A″(Ⅰ)的手中已經是潛在的追加的不變資本了。如果我們只考察第Ⅰ部類方面的再生產的價值量,那末,我們就仍然處在簡單再生產的范圍內,因為沒有使用追加資本來創(chuàng)造這個潛在的追加的不變資本(剩余產品),也沒有使用比在簡單再生產基礎上耗費的更多的剩余勞動。在這里,區(qū)別只在于所使用的剩余勞動的形式,只在于它的特殊的有用方式的具體性質。它是用來生產Ⅰc的生產資料,而不是用來生產Ⅱc的生產資料的,是用來生產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而不是用來生產消費資料的生產資料的。在簡單再生產的情況下,前提是第Ⅰ部類的全部剩余價值作為收入花掉,即用在第Ⅱ部類的商品上;所以,它只不過是由那種以自己的實物形式重新補償不變資本Ⅱc的生產資料構成的。因此,為了從簡單再生產過渡到擴大再生產,第Ⅰ部類的生產要能夠少為第Ⅱ部類制造不變資本的要素,而相應地多為第Ⅰ部類制造不變資本的要素。完成這種過渡往往不是沒有困難的,但是,由于第Ⅰ部類的有些產品可以作為生產資料在兩個部類起作用這一事實,完成這種過渡就容易些。
由此得出結論:如果只考察價值量,擴大再生產的物質基礎是在簡單再生產內部生產出來的。簡單說來,這種物質基礎就是,直接用在第Ⅰ部類生產資料的生產上的、用在第Ⅰ部類潛在的追加資本的創(chuàng)造上的第Ⅰ部類工人的剩余勞動。因此,A、A′、A″(Ⅰ)方面潛在的追加貨幣資本的形成,——通過相繼出售他們的不需要任何資本主義貨幣支出而創(chuàng)造的剩余產品,——在這里也就只是追加地生產出來的第Ⅰ部類的生產資料的貨幣形式。
潛在的追加資本的生產,在當前的場合(因為我們將會知道,這種追加資本還可以按完全不同的方法形成),不外是表示生產過程本身的現(xiàn)象,即生產資本的要素在一定形式上進行的生產。
因此,追加的潛在貨幣資本在流通領域許多點上的大規(guī)模生產,不外是潛在的追加生產資本的多方面的生產的結果和表現(xiàn),這種生產資本的形成本身并不是以產業(yè)資本家方面的任何追加貨幣支出為前提的。
A、A′、A″等等(Ⅰ)方面的這個潛在的追加生產資本向潛在的貨幣資本(貯藏貨幣)的相繼轉化,是由他們的剩余產品的相繼出售引起的,因而是由沒有購買作為補充的反復進行的單方面的商品出售引起的,這種轉化是靠反復從流通中取出貨幣以及形成與此相應的貨幣貯藏來完成的。這種貨幣貯藏,——金生產者是買者的場合除外,——決不包含貴金屬財富的增加,而只包含到目前為止處于流通中的貨幣的職能的改變。以前,它作為流通手段執(zhí)行職能,現(xiàn)在則作為貯藏手段,作為正在形成的、潛在的新貨幣資本執(zhí)行職能。因此,追加貨幣資本的形成和一個國家現(xiàn)有貴金屬的數量彼此之間是沒有任何因果關系的。
由此還可以得出結論:已經在一個國家執(zhí)行職能的生產資本(包括并入生產資本的勞動力,即剩余產品的創(chuàng)造者)越多,勞動的生產力,從而生產資料生產迅速擴大的技術手段越發(fā)展,因而,剩余產品的量無論在價值方面或在價值借以體現(xiàn)的使用價值量方面越大,那末,下列二者也就越大:
1.A、A′、A″等等手中的剩余產品形式的潛在的追加生產資本,和
2.A、A′、A″手中的要轉化為貨幣的剩余產品的量,即潛在的追加貨幣資本的量。因此,如果說,象富拉頓這樣的人,不想知道普通意義上的生產過剩,而只知道資本即貨幣資本的生產過剩,那就再一次證明,甚至最優(yōu)秀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也根本不了解他們的制度的機構。
如果由資本家A、A′、A″(Ⅰ)直接生產和占有的剩余產品是資本積累即擴大再生產的現(xiàn)實基礎,——雖然它要到B、B′、B″等等(Ⅰ)手中,才實際以這種資格執(zhí)行職能,——那末,當它還處于蛹化成的貨幣的形式,作為貯藏貨幣,作為只是逐漸形成的潛在貨幣資本時,它是絕對非生產的,它在這個形式上雖然和生產過程平行進行,但卻處在生產過程之外。它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個死荷重。渴望利用這種作為潛在貨幣資本貯藏起來的剩余價值來取得利潤和收入的企圖,在信用制度和有價證券上找到了努力的目標。貨幣資本由此又以另一個形式對資本主義生產體系的進程和巨大的發(fā)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已經執(zhí)行職能的資本(剩余產品就是由于它執(zhí)行職能而產生)的總額越大,轉化為潛在貨幣資本的剩余產品的量也就越大。但是,當每年再生產的潛在貨幣資本的量絕對增大時,這種資本的分裂也就會更容易,因此,這種資本可以更迅速地被投入一個特殊的企業(yè),不論這個企業(yè)是在同一個資本家手中,還是在另一些人(例如參加遺產分配的家庭成員,等等)手中。在這里,貨幣資本的分裂是指:完全離開原有的資本,以便作為新的貨幣資本投入一個新的獨立的企業(yè)。
剩余產品的賣者A、A′、A″等等(Ⅰ)取得的剩余產品是生產過程的直接結果,這個生產過程除了在簡單再生產上也需要預付不變資本和可變資本以外,并不以進一步的流通行為作為前提,其次,他們因此為規(guī)模擴大的再生產提供了現(xiàn)實基礎,并實際生產了潛在的追加資本,相反地,B、B′、B″等等(Ⅰ)的情況卻不同。1.A、A′、A″等等的剩余產品,只有在B、B′、B″等等手中才實際作為追加的不變資本執(zhí)行職能(我們暫且把生產資本的另一個要素,追加的勞動力,即追加的可變資本撇開不說);2.這種剩余產品要到達B、B′、B″等等手中,還需要一種流通行為,即他們必須購買這種剩余產品。
關于第一點,這里應當指出,大部分剩余產品(潛在的追加不變資本)雖然是由A、A′、A″(Ⅰ)在當年生產的,但是要到下一年,甚至更晚的時候,才能夠實際在B、B′、B″(Ⅰ)手中作為產業(yè)資本執(zhí)行職能;關于第二點,會產生這樣一個問題:流通過程所必需的貨幣是從哪里來的?
既然B、B′、B″等等(Ⅰ)生產的產品本身重新以實物形式進入同一個生產過程,不言而喻,他們自己的一部分剩余產品,就會相應地直接(沒有流通作為媒介)轉化為他們的生產資本,并且作為不變資本的追加要素進入這個過程。但是,與此相適應,他們也沒有把A、A′等等(Ⅰ)的剩余產品轉化為貨幣。撇開這些不說,那末貨幣又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知道,他們曾經和A、A′等等一樣,通過出售各自的剩余產品,形成了他們的貨幣貯藏,而現(xiàn)在他們已經達到了目標:現(xiàn)在他們以貯藏貨幣積累的、還僅僅是潛在的貨幣資本,應當實際作為追加的貨幣資本來執(zhí)行職能。但是這樣一來,我們就只是在這里兜圈子了。問題仍然是:B等等(Ⅰ)以前從流通中取出并積累的貨幣是從哪里來的?
然而,我們從考察簡單再生產中已經知道,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的資本家手中必須有一定量貨幣,以便交換他們的剩余產品。在簡單再生產中,僅僅作為收入用于消費資料的貨幣,會按照各該資本家為交換各自商品所預付的貨幣的多少,回到各該資本家手中;在擴大再生產中,同樣的貨幣會再出現(xiàn),但是它們的職能改變了。A等等和B等等(Ⅰ)將交替地提供貨幣,以便使剩余產品轉化為追加的潛在的貨幣資本,并且交替地把新形成的貨幣資本作為購買手段再投入流通。
這里唯一的前提是:國內現(xiàn)有的貨幣量(假定流通速度等等不變),既要足以適應能動的流通的需要,也要足以適應貯藏貨幣的儲備的需要。因此,正如我們所知道的,這個前提在簡單的商品流通中也是必須具備的。不過貯藏貨幣的職能在這里是不同的。現(xiàn)有的貨幣量也必須更大,1.因為在資本主義生產中,一切產品(新生產的貴金屬和生產者自己消費的少量產品除外)都是作為商品生產的,所以必須通過蛹化為貨幣的階段;2.因為在資本主義基礎上,商品資本的量及其價值量,不僅絕對地增大,而且無比迅速地增大;3.因為日益增大的可變資本必須不斷轉化為貨幣資本;4.因為新貨幣資本的形成和生產的擴大同時并進,因而它們的貨幣貯藏的材料必須是現(xiàn)成的。——以上所述,如果對于資本主義生產的最初階段,即金屬流通占主要地位,而兼有信用制度的階段,是完全適用的,那末,對于仍然以金屬流通為基礎的信用制度的最發(fā)達階段,也是適用的。一方面,貴金屬的追加生產,只要時而增加、時而減少,就會不僅在比較長的時期內,而且在極短的時期內擾亂商品價格。另一方面,整個信用機構不斷地忙于用各種操作、方法和技術設施,把現(xiàn)實的金屬流通限制在一個相對地日益縮小的最小限度,這樣,整個機構的人為性質以及擾亂正常的進程的機會也會相應地增加。
把潛在的新的貨幣資本用作能動資本的B、B′、B″等等(Ⅰ),可能彼此購買和出售他們的產品(他們的部分剩余產品)。在正常的情況下,為剩余產品的流通而預付的貨幣,按照B等等為他們各自的商品的流通而預付的貨幣的同一比例流回到他們各自手中。如果貨幣是作為支付手段流通的,那末,在這里只是當買和賣彼此不能相抵時才支付差額。但是重要的是,各處都象這里一樣,首先要假定最簡單最原始形式的金屬流通,因為,這樣一來,流出和流回,差額的抵銷,總之,在信用制度內表現(xiàn)為有意識的調節(jié)過程的一切因素,才會表現(xiàn)為獨立于信用制度之外而存在的東西,事物才會以自然形式,而不是以后來所反映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
追加的可變資本
因為以上我們只考察了追加的不變資本,所以現(xiàn)在要轉入考察追加的可變資本。
在第一卷,我們已經詳細地論述過,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勞動力總是準備好的;在必要時,不用增加所雇用工人的人數,即不用增加勞動力的量,就可以推動更多的勞動。因此,這里暫時沒有必要進一步加以論述,而只要假定,新形成的貨幣資本中可以轉化為可變資本的部分,在應該轉化時總會找到勞動力。我們在第一卷還論述過,一定量的資本,沒有積累,還是能夠在一定界限之內擴大它的生產規(guī)模。但是,這里要講的是特定意義上的資本積累,因此,生產的擴大,要取決于剩余價值到追加資本的轉化,也就是要取決于作為生產基礎的資本的擴大。
金生產者能夠把他的一部分金剩余價值,作為潛在的貨幣資本來積累;只要達到必要的數量,他就能夠把它直接轉化為新的可變資本,而不必為此先出售他的剩余產品;同樣地,他能夠直接把它轉化為不變資本的要素。但是在后一種場合,他就必須找到不變資本的各種物質要素;或者象以上說明的那樣,假定每個生產者都是為存貨而生產,然后把他的成品送往市場,或者假定每個生產者都是為訂貨而生產。在這兩個場合,都是以生產的實際擴大為前提的,也就是以剩余產品為前提的;在前一個場合,剩余產品是實際存在的,在后一個場合,剩余產品是潛在地存在的,是能夠供應的。
勞動者2014年12月19日
市場經濟中第Ⅱ部類的積累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37)
我們要比較詳細地考察一下第Ⅱ部類的積累。
Ⅱc方面的第一個困難,即怎樣由第Ⅱ部類的商品資本的一個組成部分轉化為第Ⅱ部類的不變資本的實物形式,是與簡單再生產有關的。讓我們采用以前的公式:
(1000v+1000m)Ⅰ和
2000Ⅱc交換。
假如第Ⅰ部類的剩余產品的一半,即1000/2m或500Ⅰm,再作為不變資本并入第Ⅰ部類,留在第Ⅰ部類的這部分剩余產品,就不能補償Ⅱc的任何部分。它不轉化為消費資料(在轉化為消費資料的場合,在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之間的這部分流通中發(fā)生的,是實際的互相的交換,也就是雙方的商品換位,這不同于以第Ⅰ部類的工人作為媒介的1000Ⅱc由1000Ⅰv進行的補償),而要在第Ⅰ部類本身內作為追加的生產資料來用。它不能同時在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完成這個職能。資本家不能既把他的剩余產品的價值花費在消費資料上,同時又對這個剩余產品本身進行生產消費,即把它并入他的生產資本。因此,和2000Ⅱc交換的,已不是2000Ⅰ(v+m),而只是1500,即(1000v+500m)Ⅰ。這樣,500Ⅱc就不能從它的商品形式再轉化為第Ⅱ部類的生產(不變)資本。于是第Ⅱ部類就會發(fā)生生產過剩,過剩的程度恰好與第Ⅰ部類生產已經擴大的程度相適應。第Ⅱ部類的生產過剩也許會這樣嚴重地反應到第Ⅰ部類上,以致第Ⅰ部類的工人用在第Ⅱ部類消費資料上的1000,也僅僅是部分地流回,因而這1000也不是以可變的貨幣資本的形式回到第Ⅰ部類的資本家手中。第Ⅰ部類的資本家將會發(fā)覺,僅僅因為他們有擴大再生產的企圖,就連規(guī)模不變的再生產也會受到阻礙。這里還要注意,第Ⅰ部類事實上只有簡單再生產,公式中列舉的要素只不過為將來的擴大,比如說下一年的擴大,進行不同的組合罷了。
有人可能企圖回避這個困難,認為放在資本家倉庫中、不能直接轉化為生產資本的500Ⅱc,遠遠不是生產過剩,相反地,它代表再生產的一個必要的要素,這個要素一直被我們忽視了。我們已經知道,貨幣儲備必須在許多點上積累起來,因此,必須從流通中取出,這部分地是為了有可能形成第Ⅰ部類的新貨幣資本,部分地是為了使逐漸消耗的固定資本的價值暫時保留在貨幣形式上。但是,因為在公式的表述中假定,一切貨幣和一切商品從一開始就只是處在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的資本家手中,不存在商人、貨幣經營者、銀行家,也不存在只消費而不直接參加商品生產的階級,所以,在這里,必須在各該生產者本人手中不斷形成商品庫存,以便使再生產這個機器繼續(xù)運轉。因此,第Ⅱ部類的資本家倉庫中的500Ⅱc代表的,是消費資料的商品儲備,有了這種商品儲備,就能使再生產中包含的消費過程連續(xù)進行,在這里也就是從一年過渡到下一年。在這里,還處在賣者同時也是生產者手中的消費基金,不能在今年用光,以致明年從零開始;即使是從今天到明天,這樣做也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樣的商品庫存——雖然它的數量會有變動——必須不斷地重新形成,所以我們第Ⅱ部類的資本主義生產者必須擁有貨幣準備資本,使他們有可能繼續(xù)進行他們的生產過程,盡管他們的生產資本一部分暫時要凝結在商品形式上。按照假定,他們是把全部商人業(yè)務和生產業(yè)務結合在一起的,所以,他們也必須擁有追加的貨幣資本,這種資本在再生產過程的各項職能由各種資本家獨立執(zhí)行時是處在商人手中的。
我們對于上面這種說法的反駁是:1.這樣的商品儲備及其必要性,對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所有的資本家來說,都是適用的。把他們作為單純的商品賣者來看,他們的區(qū)別只是在于,他們賣的是不同種類的商品。第Ⅱ部類的商品的儲備,是以第Ⅰ部類的商品先有儲備為前提的。如果我們忽視了一方面的這種儲備,也就必定忽視另一方面的儲備。但是,如果我們把兩方面都考慮到,問題就不會發(fā)生任何變化。——2.如果在第Ⅱ部類方面,今年結束時給下一年留下了商品儲備,那末,同樣在第Ⅱ部類方面,今年開始時也從上一年得到了商品儲備。因此,在分析年再生產時,即把再生產還原為它的最抽象的表現(xiàn)時,我們必須把這二者都扣除。我們既然把全部生產列入今年的生產,那也就把今年轉到下一年的商品儲備包括在內,但是,也就在另一方面把今年從去年得到的商品儲備扣除,因此事實上是以一個平均年度的總產品作為我們分析的對象。——3.我們在考察簡單再生產時并沒有碰到這里所要回避的困難,這一簡單事實就證明,我們在這里涉及的是一種特殊的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之所以發(fā)生,只是由于第Ⅰ部類的各要素之間(就再生產來說)有了不同的組合,沒有這種組合的變化,就根本不可能發(fā)生規(guī)模擴大的再生產。
勞動者2014年12月19日
市場經濟是人類的災難!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38)
吳市場把市場經濟說成是通過供求關系和價格變動,對生產要素和資源起決定性作用的商品經濟形式,這是不理解資本主義的本質必然得出結論!這是把市場經濟看作是簡單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的必然的結論!
資本主義的前提是:勞動同勞動的客觀條件的分離或者說工人和生產資料的分離。由于這種分離,產生了生產資料的占有者資本家,和喪失生產資料的工人。一方面,資本家為了賺錢,把貨幣作為預付資本投入市場,經過資本的循環(huán)和周轉,通過領大部類的產品交換,收回了成本并賺到了比預付資本還多的錢。另一方面,工人不僅為資本家生產了可變資本價值,而且無償地為資本家生產了剩余價值。由此可見,市場經濟絕對不是什么配置資源的商品經濟形式,而是資本的循環(huán)和周轉的運動形式,是商品資本的交換形式!在這種交換中,資本家自己把貨幣投入交換中,通過交換貨幣又重新回到資本家手中!這就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交換的實質!
在當今的世界里,盡管人們對馬克思不理解甚至對馬克思進行侮辱!但是,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像講故事一樣,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地向人們講述了資本的循環(huán)過過程和周轉過程,講述了商品資本的交換過程。這些故事原原本本地就發(fā)生在當今的世界各國的市場經濟中,就發(fā)生在世界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中!這些故事就是當今全世界的市場經濟運行的規(guī)律!在這種情況下,全世界的一切資源的運動都要服從這些規(guī)律!全世界70億人的活動(不論干什么工作)都要服從這些規(guī)律!所以世界各個國家出現(xiàn)的一切社會弊病,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兩極分化、經濟蕭條、世界戰(zhàn)爭等等等等,都是因為這個原因產生的!
我之所以不厭其煩地以我對《資本論》的理解把馬克思講有關資本的故事原汁原味地在網上發(fā)表!我的目的是告訴人們: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種市場經濟只能給人們帶來災難!而絕對不會給人們帶來福音!不僅無產階級深受其害,就是資產階級也深受其苦!工人和資本家同樣在苦惱時,工人是為他的生存而苦惱,資本家則是為他的死錢財的贏利而苦惱。
馬克思的《資本論》是為無產階級寫的福音書,無產階級多數是上不起學的人,無產階級能聽懂的,我們的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一定能聽懂!毫無疑問,馬克思主義的專家們,政治經濟學家們肯定能聽懂!一切資產階級也一定能聽懂,只不過是,他們立場不同,利益訴求不同,即使他們聽懂了!他們盡管駁不到馬克思講的故事,但是他們也要無理辯三分!
勞動者2014年12月19日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