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爭鳴 > 網友雜談

在市場經濟中固定資本補償時出現的危機

工人農民 · 2014-12-19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在市場經濟中固定資本補償時出現的危機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32)

  不變資本的價值部分,只要是由真正的勞動資料(生產資料的一個特殊種類)構成的,就由勞動資料轉移到勞動產品(商品)中去;這些勞動資料繼續作為生產資本的要素執行職能,而且是以它的舊的實物形式繼續執行職能。只是勞動資料的損耗,即它們在一定期間持續執行職能時逐漸損失的價值,才作為借助于勞動資料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價值要素再現,才由勞動工具轉移到勞動產品中去。因此,就年再生產來說,在這里我們從一開始要考察的只是固定資本中那些壽命在一年以上的組成部分。如果它們在一年之內就不能使用了,它們就要全部由年再生產來補償和更新;因而這里研究的問題從一開始也就和它們無關了。至于機器以及其他具有比較耐久形式的固定資本,則會發生而且會經常發生這樣的情況:盡管整個建筑物或機器的軀體壽命很長,但是,其中有一些部分器官卻必須在這一年內全部進行補償。這些部分器官,與那些必須在一年內補償的固定資本要素屬于同一個范疇。

  商品的這個價值要素絕不能和各種修理費用混為一談。如果商品出售了,這個價值要素就會和別的要素一樣貨幣化,即轉化為貨幣;但是,在轉化為貨幣以后,它和其他價值要素的區別就出現了。為了開始商品的再生產(總之,就是為了使商品生產過程成為持續的過程),在商品生產上消費的原料和輔助材料,必須用實物來補償;在商品生產上消耗的勞動力,同樣也必須用新的勞動力來補償。因此,通過出售商品得到的貨幣,必須不斷再轉化為生產資本的這些要素,不斷由貨幣形式轉化為商品形式。即使比如說在一定期限內購買較大數量的原料和輔助材料,形成了生產儲備,以致在一定期間不需要重新購買這些生產資料,因而,在這種儲備用完以前,出售商品所得到的、用于上述目的的貨幣可以積累起來,這部分不變資本會暫時成為已經停止執行能動職能的貨幣資本,那這種情況也不會使問題發生任何變化。這不是收入資本;這是停留在貨幣形式上的生產資本。生產資料必須不斷更新,雖然這種更新的形式,就流通來說,可以是各種各樣的。重新購買,即生產資料借以更新、補償的流通行為,可以在較長的期限內進行,這時是一次投入大量貨幣,而且由相應的生產儲備來補償;或者這種流通行為可以在一個又一個的短期內進行,這時是迅速地連續地支出少量貨幣,而生產儲備也較少。這一切都不會使事情本身發生任何變化。勞動力也是這樣。凡是生產在一年內以相同規模連續進行的地方,已經消耗的勞動力就要不斷由新的勞動力補償;凡是勞動帶有季節性或在不同期間需要不同勞動量的地方,例如在農業中,那就要相應地有時購買大量勞動力,有時購買少量勞動力。相反地,出售商品所得到的貨幣,當它使等于固定資本損耗的那部分商品價值轉化為貨幣時,是不會再轉化為生產資料的組成部分的,雖然它是補償這種生產資本的價值損失的。它在生產資本旁邊沉淀下來,保留它的貨幣形式。這種貨幣沉淀反復發生,直到年數不等的再生產時期結束為止,在這個再生產時期,不變資本的固定要素以它的舊的實物形式在生產過程中繼續執行職能。一旦這種固定要素如建筑物、機器等等的壽命已經完結,不能再在生產過程中執行職能,它的價值就在它旁邊存在著,全部由貨幣來補償,即由貨幣沉淀的總和,由固定資本逐漸轉移到它參與生產的商品中去的、已經通過商品出售而轉化為貨幣形式的價值的總和來補償。接著,這些貨幣就用來對固定資本(或固定資本的要素,因為固定資本的不同要素有不同的壽命)進行實物補償,從而對生產資本的這個組成部分進行實際更新。可見,這些貨幣是不變資本價值的一部分即固定部分的貨幣形式。因此,這種貨幣貯藏本身是資本主義再生產過程的一個要素,是在固定資本的壽命還沒有完結,從而還沒有把它的全部價值轉移到所生產的商品中去,還不必用實物進行補償之前,固定資本價值或它的個別要素的價值在貨幣形式上的再生產和貯存。只有在這種貨幣再轉化為固定資本的新的要素,以便補償它的壽命已經完結的要素的時候,它才失去貨幣貯藏的形式,從而再能動地進入以流通為媒介的資本再生產過程。

  就象簡單的商品流通不是單純的產品交換一樣,年商品產品的交換也不能分解為它的不同組成部分的單純的、直接的互相交換。貨幣在其中起一種獨特的作用,這種作用尤其會在固定資本價值再生產的方式上表現出來。

  關于固定資本的補償,一般應當指出:

  在其他一切條件不變的前提下,也就是說,在不僅生產規模不變,而且特別是勞動生產率也不變的前提下,如果IIc的固定要素比去年有更大一部分已經壽命完結,從而有更大一部分要用實物更新,那末,還在死亡途中的、在死亡期到來以前暫時要以貨幣形式補償的那部分固定資本,必然會按照同一比例減少,因為按照這個前提,在第II部類執行職能的固定資本部分之和(以及價值額)是保持不變的。但是,這會引起下列情況。第一,如果第I部類的商品資本中的較大部分由IIc的固定資本要素構成,它的相應的較小部分就由IIc的流動組成部分構成,因為第I部類為IIc生產的總額保持不變。如果其中一部分增加了,另一部分就減少;反過來也是一樣。而另一方面,第II部類的生產總額也保持不變。但是,在第II部類原料、半成品、輔助材料(即第II部類的不變資本的流動要素)減少時,這又怎么可能呢?第二,恢復貨幣形式的固定資本IIc中有較大一部分流到第I部類,以便從貨幣形式再轉化為實物形式。所以,除去單純為了第I部類和第II部類之間的商品交換而投入流通的貨幣,還會有更多的貨幣流到第I部類;這些貨幣,不成為相互間的商品交換的媒介,而只是單方面地執行購買手段的職能。但同時IIc中承擔補償損耗價值的商品量將會按比例減少,從而第II部類中無須和第I部類的商品交換而只須和第I部類的貨幣交換的商品量也會按比例減少。所以,會有更多的貨幣作為單純購買手段從第II部類流到第I部類;而對第II部類來說,第I部類單純作為買者向它購買的商品則較少。因此,Im——因為Iv已經和第II部類的商品交換——會有較大的部分不能轉化為第II部類的商品,而是要保留在貨幣形式上。

  有了以上的闡述,對于相反的情況,即對于一年內第II部類的固定資本中壽命完結而要再生產的部分較小,損耗部分較大的情況,就無須再進一步考察了。

  因此,盡管是規模不變的再生產,但危機——生產危機——還是會發生。

  一句話:在簡單再生產和各種條件不變,特別是勞動生產力、勞動總量、勞動強度不變的情況下,假定在壽命完結的(有待更新的)固定資本和以舊的實物形式繼續起作用的(只是為了補償其損耗而把價值加到產品中去的)固定資本之間的比例不是不變,那末,在一個場合,盡管需要再生產的流動組成部分的量保持不變,但需要再生產的固定組成部分的量也會增加;因此,第I部類的生產總額必須增加,不然,即使把貨幣關系撇開不說,也會出現再生產不足的現象。

  在另一個場合,如果需要用實物來再生產的第II部類的固定資本的比例量減少,從而只須用貨幣進行補償的第II部類的固定資本組成部分會按同一比例增加,那末,盡管需要由第I部類再生產的第II部類不變資本的流動組成部分的量保持不變,需要再生產的固定組成部分的量卻會減少。因此,或者是第I部類的生產總額減少,或者是出現過剩(就象前面出現不足一樣),而且是不能轉化成貨幣的過剩。

  誠然,在前一個場合,同一勞動可以靠提高勞動生產率、延長勞動時間或增加勞動強度提供更多的產品,這樣就可以彌補第一個場合的不足;但是發生這種變化的時候,總不免會有勞動和資本從第I部類的某個生產部門移動到另一個生產部門;并且,每一次這樣的移動,都會引起暫時的紊亂。其次,第I部類(由于勞動時間和勞動強度增加)不得不用較多的價值來交換第II部類的較少的價值,因而第I部類的產品就要跌價。

  在第二個場合則相反,第I部類必須壓縮自己的生產,這對該部類的工人和資本家來說,意味著危機;或者第I部類提供的產品過剩,這對他們來說,又是危機。這種過剩本身并不是什么禍害,而是利益;但在資本主義生產下,它卻是禍害。

  在兩個場合,對外貿易都能起補救作用;在第一個場合,是使第I部類保留貨幣形式的商品轉化為消費資料;在第二個場合,是把過剩的商品銷售掉。但是,對外貿易既然不是單純補償各種要素(按價值說也是這樣),它就只會把矛盾推入更廣的范圍,為這些矛盾開辟更廣闊的活動場所。

  再生產的資本主義形式一旦廢除,問題就歸結如下;壽命已經完結因而要用實物補償的那部分固定資本(這里是指在消費資料生產中執行職能的固定資本)的數量大小,是逐年不同的。如果在某一年數量很大(象人一樣,超過平均死亡率),那在下一年就一定會很小。假定其他條件不變,消費資料年生產所需的原料、半成品和輔助材料的數量不會因此減少;因此,生產資料的生產總額在一個場合必須增加,在另一個場合必須減少。這種情況,只有用不斷的相對的生產過剩來補救;一方面要生產出超過直接需要的一定量固定資本;另一方面,特別是原料等等的儲備也要超過每年的直接需要(這一點特別適用于生活資料)。這種生產過剩等于社會對它本身的再生產所必需的各種物質資料的控制。但是,在資本主義社會內部,這種生產過剩卻是無政府狀態的一個要素。

  這個關于固定資本的例子,在再生產規模不變的情況下,是很能說明問題的。固定資本生產和流動資本生產的不平衡,是經濟學家在說明危機時慣用的根據之一。但是,如果說在固定資本僅僅維持原狀的情況下,在理想的正常生產的前提下,在已經執行職能的社會資本的簡單再生產的情況下,這種不平衡也能夠發生,并且必然會發生,那在他們看來倒是有點新奇的。

  勞動者2014年12月19日

  

  在市場經濟中貨幣材料的再生產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33)

  到目前為止,有一個要素我們完全沒有考慮,那就是金和銀的年再生產。金和銀如果僅僅作為制造奢侈品或鍍金等等的材料,那也和任何其他產品一樣,不必在這里專門提起。但是,它們作為貨幣材料,從而作為可能的貨幣,是起重要作用的。為了簡單起見,我們在這里只是把金當作貨幣材料。

  根據較早的統計資料,每年金的總產量等于80萬—90萬磅,價值約110000萬到125000萬馬克。而根據澤特貝爾的統計,從1871年到1875年,每年平均只生產金170675公斤,價值約47600萬馬克。其中澳大利亞約提供16700萬馬克,美國提供16600萬馬克,俄國提供9300萬馬克。余額則分別由不同國家提供,其中每個國家提供的數額都在1000萬馬克以下。同時期,銀的年產量將近200萬公斤,價值35450萬馬克。其中墨西哥約提供10800萬,美國10200萬,南美6700萬,德國2600萬,等等。

  在資本主義生產占統治地位的國家,只有美國是金和銀的生產者。歐洲各資本主義國家幾乎所有的金以及絕大部分銀都是從澳大利亞、美國、墨西哥、南美和俄國得到的。

  但是,我們要把這些金礦移到我們現在要分析年再生產的這個進行資本主義生產的國家,我們這樣做的原因如下:

  資本主義生產離開對外貿易是根本不行的。但是,假定正常的年再生產規模已定,那也就是假定,對外貿易僅僅是以使用形式或實物形式不同的物品來替換本國的物品,而不影響價值關系,也就是不影響生產資料和消費資料這兩個部類互相交換的價值關系,同樣也不影響每一部類的產品價值所能分解成的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和剩余價值的關系。因而,在分析年再生產的產品價值時,把對外貿易引進來,只能把問題攪亂,而對問題本身和問題的解決不會提供任何新的因素。因此,我們把它完全撇開,也就是在這里要把金看作年再生產的直接要素,而不是看作通過交換從外國輸入的商品要素。

  金的生產和一般金屬生產一樣,屬于第I部類,屬于包括生產資料生產的部類。我們假定,每年生產的金=30(這是為了簡便起見;和我們公式中的數字比較,這個數字實際是過高了);這個價值可分解為20c+5v+5m。20c要和Ic的其他要素交換(這一點以后再考察);但是,5v+5m(I)則要和IIc的要素即消費資料交換。

  至于5v,每一個生產金的企業,首先都要從購買勞動力開始;但不是用自己生產的金來購買,而是用國內的一部分儲備貨幣來購買。工人用這5v從第II部類那里取得消費資料;然后第II部類用這些貨幣向第I部類購買生產資料。比如說,第II部類向第I部類購買價值2的金作為商品材料等等(第II部類的不變資本的組成部分),因此,2v以早已屬于流通的貨幣的形式流回到第I部類的金生產者那里。如果第II部類不再向第I部類購買材料,那末第I部類就把它的金作為貨幣投入流通,來向第II部類購買商品,因為金可以購買任何一種商品。差別僅僅是,第I部類在這里不作為賣者,而只作為買者出現。第I部類的金開采者總是能夠把他們的商品賣掉的;他們的商品總是處于可以直接交換的形式。

  假定一個紡紗業主把5v支付給他的工人,為此,這些工人除了向他提供剩余價值,還向他提供產品紗=5。這些工人向IIc購買價值5的商品;IIc用貨幣形式的5向第I部類購買紗,因此,5v以貨幣形式流回到紡紗業主手中。相反,在前面假定的場合,Ig(我們用它表示金生產者)用早已屬于流通的貨幣把5v預付給他的工人;后者把這些貨幣用于生活資料;而在這個5中,只有2從第II部類回到Ig手中。但是,Ig還是象紡紗業主一樣,能夠重新開始再生產過程;因為他的工人已經向他提供了價值5的金,他把其中的2賣掉,把3仍然保留金的形式,所以只要把它鑄成鑄幣。把它換成銀行券,他的全部可變資本不用進一步以第II部類作為媒介,就可以直接再以貨幣形式在他手中出現。

  但是,就在年再生產的這個最初的過程中,實際屬于或者可能屬于流通的貨幣量,已經發生了變化。我們曾經假定,IIc購買2v(Ig)作為材料;3則由Ig作為可變資本的貨幣形式又在第II部類的范圍內支出。所以,新的金生產所提供的貨幣量中,3留在第II部類那里,沒有流回到第I部類那里。按照假定,第II部類對金這種材料的需要已經滿足。3是作為金的貯藏而保留在第II部類資本家手中的。因為3不能構成它的不變資本的要素,因為第II部類早已有足夠的貨幣資本購買勞動力,還因為這個追加的、和IIc的一部分進行交換的3g,除了作為補償損耗的要素外,在IIc之內不執行任何職能(它只能在IIc(1)偶爾小于IIc(2)的時候,按它們之間相差的程度,補償損耗的要素),另一方面,商品產品IIc也是除了補償損耗的要素外,全部要和生產資料I(v+m)交換,——所以,這些貨幣無論是以必要生活資料的形式存在,還是以奢侈品的形式存在,必須全部由IIc轉移到IIm。否則,就要有相應的商品價值由IIm轉移到IIc。結果是:一部分剩余價值要作為貯藏貨幣貯存起來。

  如果每年生產的金按同一比例繼續作為材料使用,在第二再生產年度,就會再有2流回到Ig那里,再有3用實物進行補償,即再在第II部類作為貯藏貨幣游離出來,如此等等。

  說到可變資本,則資本家Ig和任何其他資本家一樣,要不斷預付貨幣形式的可變資本,以便購買勞動。就這個v來說,要向第II部類購買商品的,不是資本家Ig,而是他的工人;因此,絕不會發生這種情況:資本家Ig會作為買者出現,即沒有第II部類的主動就把金投入第II部類。但是,當第II部類向他購買材料,并且必須把它的不變資本IIc轉化為金這種材料時,(Ig)v的一部分,就按流回到第I部類的其他資本家手中的同一方式,由第II部類流回到Ig手中。如果情況不是這樣,他就會直接用他的產品,也就是用金來補償他的v。但是,以貨幣形式預付的v有多大部分沒有從第II部類流回到他那里,已在流通的貨幣(即從第I部類流到第II部類但不再流回第I部類的貨幣)就會有多大部分在第II部類那里轉化為貯藏貨幣,為此,第II部類的剩余價值也就會有多大部分沒有用于消費資料。因為不斷在開發新的金礦或重新開采舊的金礦,所以,Ig以v形式投入的貨幣中總有一定比例是新的金生產以前已有的貨幣量的一部分,Ig通過自己的工人把這些貨幣投入第II部類,而且,只要這些貨幣沒有從第II部類流回到Ig那里,它們就會在第II部類那里形成貯藏貨幣的要素。

  但是,說到(Ig)m,那末,Ig在這里卻能夠不斷作為買者出現;他把自己的m以金的形式投入流通,為此從流通中取出消費資料IIc。在第II部類那里,有一部分金用作材料,因此它是作為第II部類的生產資本的不變組成部分C的現實要素執行職能的;如果情況不是這樣,它就作為保留貨幣形式的那部分IIm,再形成貨幣貯藏的要素。由此可見,——這里把以后將要考察的Ic撇開不說,——簡單再生產雖然不包括本來意義上的積累,即規模擴大的再生產,但是還必須包括貨幣貯存或貨幣貯藏。并且因為這種現象每年不斷重復,所以,我們考察資本主義生產時作為出發點的前提也就得到了說明:再生產開始時,就有一個在數量上和商品交換相適應的貨幣資料存在于第I部類和第II部類的資本家手中。即使扣除了由于流通貨幣的磨損而損失的金,這樣的貯存也還是會發生的。

  不言而喻,資本主義生產的年代越久,所有資本家積累的貨幣總量也就越大,從而每年新生產的金加進這個總量中去的比例也就越小,雖然按它的絕對量來說,這種增加可能是很大的。現在我們再一次回過來概括地講一下對于圖克的責難:既然歸根結底必須把資本家階級本身看作是投入流通的全部貨幣的源泉,每個資本家怎么能夠從年產品中取出貨幣形式的剩余價值,也就是說,他從流通中取出的貨幣怎么能夠比他投入的貨幣多呢?

  我們把前面的闡述歸納一下,作為對這個問題的答復:

  1、這里唯一必要的前提是:總要有足夠的貨幣使年再生產量的不同要素進行交換。這個前提不會因為一部分商品價值由剩余價值構成而受影響。假如全部生產歸工人自己所有,從而他們的剩余勞動只是為自己的而不是為資本家的剩余勞動,那末,流通的商品價值量也會保持不變,并且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個商品價值量的流通所需的貨幣量也保持不變。所以,在這兩個場合,問題只是:這全部商品價值借以進行交換的貨幣從何而來?——而絕不是:剩余價值借以貨幣化的貨幣從何而來?

  我們再一次回過來說一下,當然,每個單個商品都是由c+v+m構成的,所以,對于全部商品量的流通來說,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貨幣額使資本c+v流通,另一方面需要有另一個貨幣額使資本家的收入即剩余價值m流通。無論對單個資本家來說,還是對整個資本家階級來說,他們的作為資本來預付的貨幣,和他們的作為收入來花費的貨幣是不同的。后一貨幣是從哪里來的呢?簡單地說就是,資本家階級手中現有的貨幣量中,從而總的來說,社會現有的貨幣總量中,有一部分貨幣是為了使資本家的收入流通的。我們在上面已經說道,每一個開辦新企業的資本家,在營業開始以后,都能把他為維持生活而用于消費資料的貨幣再撈回來,作為使他的剩余價值貨幣化的貨幣。但是一般說來,全部困難有下面兩個來源:

  第一,如果我們只考察資本的流通和周轉,從而把資本家也只是看作資本的人格化,不是看作資本主義的消費者和享受者,那末,我們固然看見他不斷把剩余價值作為他的商品資本的組成部分投入流通,但從來看不見有貨幣作為收入的形式存在于他的手中,從來看不見他為了剩余價值的消費而把貨幣投入流通。

  第二,如果資本家階級以收入的形式把一定貨幣額投入流通,那就好象他們為全部年產品的這一部分支付了一個等價物,因此,這一部分就好象不再代表剩余價值了。但是,代表剩余價值的剩余產品,不需要資本家階級花費分文。作為一個階級,他們白白地占有和享受了這些剩余產品,而貨幣流通也不能使問題有所改變。由貨幣流通引起的變化,簡單地說就是,每個資本家都不是消費他的實物形式的剩余產品(這在多數場合是不可能的),而是從每年的社會剩余產品總額中取出相當于他占有的剩余價值額的各種商品,并把它們據為已有。但是,流通的機構已經表明:當資本家階級把作為收入來花費的貨幣投入流通的時候,他們也會從流通中再把這個貨幣取出,從而能夠不斷重新開始同一過程;因此,作為資本家階級來看,他們始終占有為剩余價值的貨幣化所必需的這個貨幣額。因此,如果資本家不僅從商品市場取出商品形式的剩余價值作為他的消費基金,而且他用來購買這些商品的貨幣也同時流回到他手里,那就很明顯,他從流通中取出這些商品時沒有付出等價物。雖然他為這些商品支付了貨幣,但這些商品并不需要他花費分文。如果我用一鎊購買商品,商品的賣者為了取得不需要我花費分文的剩余產品,又把這一鎊還給我,那就很明顯,我就是白白地取得了這個商品。這種交易的不斷反復,也改變不了下列事實:我不斷取出商品,并且不斷占有這一鎊,雖然為了取得商品,我會暫時和這一鎊分手。資本家不斷把這些貨幣作為不需要他花費分文的剩余價值轉化成的貨幣來收回。

  我們已經講過,按照亞·斯密的說法,社會總產品價值分解為收入,分解為v+m,就是說,不變資本價值等于零。由此必然得出結論,年收入流通所需要的貨幣,也足以使全部年產品流通;因此,用我們的例子來說,就是價值3000的消費資料的流通所需要的貨幣,也足以使價值9000的全部年產品流通。實際上這是亞·斯密的見解,而由托·圖克加以重復。對于收入的貨幣化所需要的貨幣量和全部社會產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之間的關系抱這種錯誤的看法,是對全部年產品的不同物質要素和價值要素進行再生產的方法和每年進行補償的方法不理解或者不加思考的必然結果。所以,它已經被駁倒了。

  對于這種以自然形式表現的貨幣流通——它在這里是年再生產過程的內在因素——的最簡單的考察,就已經表明:

  (a)在資本主義生產發達的前提下,從而在雇傭勞動制度占統治地位的前提下,貨幣資本顯然起著主要的作用,因為它是可變資本借以預付的形式。雇傭勞動制度越發展,一切產品就越要轉化為商品,因此,除了幾個重要的例外,產品全都必須經過轉化為貨幣這樣一個產品運動的階段。流通貨幣量必須足以使商品轉化為貨幣;并且,這個貨幣量的大部分是以工資形式提供的,是以這樣一種貨幣形式提供的,這種貨幣作為可變資本的貨幣形式由產業資本家為支付勞動力報酬來預付,而在工人手中多半只是作為流通手段(購買手段)執行職能。這和自然經濟完全相反,自然經濟在任何一種依附農制(包括農奴制)的基礎上,都占優勢,在帶有或多或少原始性的公社(不管是否摻雜著依附農制關系或奴隸制關系)的基礎上,更是占優勢。

  在奴隸制度下,用于購買勞動力的貨幣資本,起著固定資本的貨幣形式的作用,它只是隨著奴隸一生的能動期間的消逝,逐漸得到補償。所以,在雅典人那里,奴隸主通過在產業上使用他的奴隸而直接取得的利益,或者通過把奴隸租給別人在產業上使用(例如開礦)而間接取得的利益,只是被看作預付貨幣資本的利息(和折舊費),這同資本主義生產中產業資本家把一部分剩余價值和固定資本的損耗看作他的固定資本的利息和補償完全一樣。對出租固定資本(房屋、機器等等)的資本家來說,通常也是這樣。單純的家庭奴隸,不管是從事必要的勞役,還是僅僅用于顯示排場,這里我們都不予以考察,他們相當于現在的仆役階級。但是奴隸制度,只要它在農業、制造業、航運業等等方面是生產勞動的統治形式(就象在希臘各發達國家和羅馬那樣),也保存著一個自然經濟的要素。奴隸市場本身是靠戰爭、海上掠奪等等才不斷得到勞動力這一商品的,而這種掠奪又不是以流通過程作為媒介,而是要通過直接的肉體強制,對別人的勞動力實行實物占有。甚至在美國,在實行雇傭勞動制的北部各州和實行奴隸勞動制的南部各州之間的中間地帶已經變成替南部各州豢養奴隸的地帶,因而在那里投入奴隸市場的奴隸本身成為年再生產的要素以后,時間一長就感到這不能滿足需要,還要把非洲的奴隸貿易盡可能長期地維持下來,以便充實市場。

  (b)在資本主義生產的基礎上,貨幣在年產品交換中自發地流出和流回;固定資本按其全部價值量一次預付,它們的價值在多年期間相繼從流通中取出,因而它們通過每年的貨幣貯藏(這種貨幣貯藏在本質上完全不同于和它并行的、以每年新的金生產為基礎的貨幣貯藏)而逐漸地再以貨幣形式構成;由于商品的生產期間有長有短,貨幣預付的時間也長短不等,因而在貨幣可以通過商品出售而從流通中取出以前,必須事先不斷地重新把貨幣貯藏起來;僅僅由于生產地點到銷售市場的距離不同,預付時間也會長短不等;同樣,按照各個企業以及同一生產部門的各單個資本家的生產儲備的狀況或相對量,流回的數量和期間各不相同,從而不變資本要素的購買期限也各不相同——在再生產年度發生的所有這些現象,自發運動中所有這些不同的要素,只有通過經驗才會被人察覺、引人注意,以便有計劃地既用來采取信用制度的各種機械性的輔助手段,又用來實際撈取現有的可貸資本。

  此外,還要加上在其他條件正常的情況下按原有規模繼續進行生產的企業和在一年的不同期間使用數量不等的勞動力的企業(如農業)之間的區別。

  勞動者2014年12月19日

  

  在市場經濟中積累和擴大再生產中的貨幣儲藏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34)

  單個資本家的積累是怎樣進行的。由于商品資本轉化為貨幣,代表剩余價值的剩余產品也轉化為貨幣。資本家把這樣轉化為貨幣的剩余價值,再轉化為他的生產資本的追加的實物要素。這個增大的資本,在生產的下一個循環內,會提供更多的產品。但是,在單個資本上發生的情況,也必然會在全年的總再生產上出現,正象在考察簡單再生產時我們已經看到,在單個資本的再生產中,單個資本的已經損耗的固定組成部分相繼沉淀為貯藏貨幣的現象,也會在社會的年再生產上表現出來。

  假定一個單個資本=400c+100v,年剩余價值=100,那末,商品產品=400c+100v+100m。這600轉化為貨幣。在這個貨幣中,400c重新轉化為不變資本的實物形式,100v重新轉化為勞動力,此外——假定全部剩余價值都積累——100m通過和生產資本的實物要素相交換,轉化為追加的不變資本。這里要假定:1.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這個貨幣額或者足以增加正在執行職能的不變資本,或者足以開辦一個新的工業企業。但是,情況也可能是這樣:在開始這個過程以前,即進行實際積累和擴大生產以前,剩余價值向貨幣的轉化和這個貨幣的貯藏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2.假定事實上生產在以前已經按擴大的規模進行;因為要使貨幣(即以貨幣形式貯藏的剩余價值)能夠轉化為生產資本的要素,這些要素必須是在市場上可以買到的商品;即使這些要素不是作為成品來買,而是按訂貨制造,在這里也不會有什么差別。只有在它們存在以后,并且無論如何只有在對它們實際進行了規模擴大的再生產以后,也就是說,在它們原來正常的生產已經擴大以后,才會對它們進行支付。它們必須是可能存在的,也就是在它們的要素中存在的,因為,只要有訂貨的刺激,即在商品存在以前預先購買,預先出售,它們的生產就可以實際進行。于是,一方面的貨幣就能引起另一方面的擴大再生產,這是由于再生產擴大的可能性在沒有貨幣的情況下就已經存在;因為貨幣本身不是實際再生產的要素。

  例如,資本家A在一年內或多年內把他相繼生產的那些商品產品賣掉時,就把作為剩余價值承擔者的那部分商品產品即剩余產品相繼轉化為貨幣,也把他以商品形式生產的剩余價值本身相繼轉化為貨幣,這種貨幣逐漸貯存起來,就形成一種可能的新的貨幣資本。其所以是可能的,是因為它可以并且要用來轉化為生產資本的要素。但是,事實上他只是進行了簡單的貨幣貯藏,這種貨幣貯藏并不是實際再生產的要素。所以,他的活動起先只是從流通中相繼取出流通的貨幣。當然,這并不排除這種情況:他這樣妥善保藏起來的流通貨幣本身,在進入流通之前,曾經是另一個貨幣貯藏的一部分。資本家A的貨幣貯藏,即可能的新的貨幣資本,如同花費在消費資料上的貨幣一樣,不是追加的社會財富。但是,從流通中取出的、因而以前處在流通中的貨幣,可以是以前的貯藏貨幣的組成部分,或者可以是工資的貨幣形式,它可以曾經使生產資料或其他商品轉化為貨幣,或者曾經使某一個資本家的不變資本部分或收入進行流通。這些貨幣同樣不是新的財富,就象從簡單商品流通的觀點來看,貨幣不會因為它每天周轉十次,實現十個不同的商品價值,就不只是它原有的價值的承擔者,而是它的十倍價值的承擔者一樣。沒有貨幣,這些商品還是存在,并且,無論貨幣周轉一次或周轉十次,貨幣總是貨幣(或者還由于磨損而減少)。只有在金的生產中,在金產品包含剩余產品,即剩余價值的承擔者的時候,新的財富(可能的貨幣)才會被創造出來;并且,只有全部新的金產品進入流通,它才會增加新的可能的貨幣資本的貨幣材料。

  雖然這個以貨幣形式貯藏的剩余價值不代表追加的新的社會財富,但是由于它貯存后所要執行的職能,它還是代表著新的可能的貨幣資本。(以后我們會知道,除了由于剩余價值的逐漸貨幣化外,新的貨幣資本還可以由其他方法產生。)

  貨幣所以會從流通中取出,并且作為貯藏貨幣貯存起來,是因為商品在出售以后,沒有接著進行購買。因此,如果把這種做法看成是普遍進行的,那就似乎難于看出,買者應該從哪兒來,因為在這個過程中,——這個過程必須看成是普遍的,因為每一個單個資本都能夠處于積累過程,——每一個人都想為貯藏貨幣而賣,但是沒有人要買。

  假定年再生產的各個不同部分之間的流通過程是直線進行的,——這是不對的,因為除了少數例外,這個流通過程總是由許多互相對流的運動構成的,——那末,就必須從只買不賣的金(或銀)生產者開始,并且假定所有其他的人都賣給他。這樣,全年的社會總剩余產品(全部剩余價值的承擔者)就會轉到他手中,而所有其他的資本家則在自己中間按比例地分配他那種天然以貨幣形式存在的剩余產品,即他的剩余價值的天然的金的化身;因為金生產者的產品中要用來補償他的執行職能的資本的那部分已經被束縛了,已經被使用了。在這種場合,金生產者以金的形式生產的剩余價值,就是唯一的基金,所有其余的資本家都要從中取出他們的年剩余產品借以轉化為貨幣的材料。因此,這個剩余價值,就價值量而言,必須和先要蛹化為貨幣貯藏形式的全部社會年剩余價值相等。這種假定如此荒謬,最多有助于說明普遍同時形成貨幣貯藏的可能性,但是對于說明再生產本身——金生產者方面的再生產除外——并不能前進一步。

  我們在解決這個表面的困難以前,要把第Ⅰ部類(生產資料的生產)的積累和第Ⅱ部類(消費資料的生產)的積累區別開來。我們從第Ⅰ部類開始。

  勞動者2014年12月19日

  

  

  市場經濟中生產資料生產的貨幣儲藏

  ——資本價值在市場經濟中的運動和作用(35)

  顯然,投在構成第Ⅰ部類的許多產業部門的資本,和投在每一個這樣的產業部門內的不同的單個資本,都會由于它們的年齡不同,也就是由于已經經歷的執行職能的時間不同,——完全撇開它們的規模、技術條件、市場關系等等不說,——處于剩余價值相繼轉化為可能的貨幣資本這個過程的不同階段,而無論這種貨幣資本是要用來擴充它們的正在執行職能的資本,還是要用來創立新的工業企業(這是擴大生產的兩種形式)。因此,一部分資本家不斷地把他們的已經增加到相應數量的可能的貨幣資本轉化為生產資本,也就是用通過剩余價值的貨幣化而貯藏起來的貨幣來購買生產資料,即追加的不變資本要素;而另一部分資本家則仍然從事可能的貨幣資本的貯藏。因此,這兩類資本家是互相對立的:一方作為買者,另一方作為賣者,并且每一方在這兩種作用中都只起一種作用。

  例如,A賣給B(可以代表一個以上的買者)600(=400c+100v+100m)。他已經賣掉商品600,換成貨幣600,其中100代表剩余價值,他把這100從流通中取出,以貨幣形式貯藏起來;但是這100貨幣不過是剩余產品即價值100的承擔者的貨幣形式。貨幣貯藏根本不是生產,因此一開始也不是生產的增長。資本家的活動,在這里,不過是把出售剩余產品100所得的貨幣從流通中取出,抓住它,把它扣留下來。這種做法不僅在A方面發生,而且在流通領域的許多點上,還有其他資本家A′、A″、A′″,都同樣熱中于這種貨幣貯藏。因此,在這許多點上,貨幣被從流通中取出,并積累成無數單個的貯藏貨幣或可能的貨幣資本。這許多點也就象是流通的許多障礙,因為它們使貨幣的運動停止,使貨幣在一個或長或短的時間內失去流通能力。但是必須注意,遠在商品流通建立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基礎上以前,在簡單的商品流通中已經產生了貨幣貯藏;社會現有的貨幣量,總是大于它處于實際流通中的部分,雖然這一部分會由于情況的變化而增加或減少。我們在這里又遇到了同樣的貯藏貨幣和同樣的貨幣貯藏,不過現在它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一個內在因素。

  在信用制度下,所有這些可能的資本,由于它們積聚在銀行等等的手中,而成為可供支配的資本、“可貸資本”、貨幣資本,而且不再是被動的東西,而是能動的,生利的東西(在這里,生利的意思就是增長),這樣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人們對此感到心滿意足。

  但是,A所以能進行這種貨幣貯藏,僅僅是因為就他的剩余產品來說,他只作為賣者,而不接著作為買者出現。所以,他的剩余產品——要轉化為貨幣的剩余價值的承擔者——的連續生產,就是這種貨幣貯藏的前提。在只考察第Ⅰ部類內部的流通這種場合,作為總產品的一部分的剩余產品的實物形式,和總產品的實物形式一樣,是第Ⅰ部類不變資本的一個要素的實物形式,也就是說,屬于生產資料的生產資料的范疇。我們馬上就會知道,在B、B′、B″等等買者手中,它將會變成什么,將會執行什么樣的職能。

  在這里,首先要記住一點:盡管A從流通中取出相當于他的剩余價值的貨幣,把它貯藏起來,但另一方面,他也把商品投入流通,而沒有以此從流通中取出其他商品,因此,B、B′、B″等等就能夠把貨幣投入流通而只取出商品。在這個場合,這種商品,按照它的實物形式和它的用途來說,是要加入到B、B′等的不變資本的固定要素或流動要素中去的。關于這一點,等我們涉及剩余產品的買者B、B′等時再談。

  我們在這里附帶指出:和以前考察簡單再生產時一樣,我們在這里又看到,年產品的不同組成部分的交換,也就是這些組成部分之間的流通(這種流通必須同時包括資本的再生產,以及資本重新恢復它的不同形式:不變資本、可變資本、固定資本、流動資本、貨幣資本、商品資本),其前提決不是接著以賣為補充的商品的單純的買,或者接著以買為補充的商品的單純的賣,以致事實上,象政治經濟學,尤其是重農學派和亞當·斯密以來的自由貿易學派所假定的那樣,只有商品和商品進行交換。我們知道,固定資本一經投入,在它執行職能的全部時間內就不用更新,而是以它的原有形式繼續發揮作用,它的價值則逐漸地以貨幣形式沉淀下來。我們又已經知道,Ⅱc的固定資本(Ⅱc的全部資本價值轉化為在價值上與Ⅰ(v+m)相等的要素)的周期更新的前提,一方面是Ⅱc中要由貨幣形式再轉化為實物形式的固定部分的單純的買,與此相適應的是Ⅰm的單純的賣;另一方面是Ⅱc中要沉淀為貨幣的固定(損耗)價值部分的單純的賣,與此相適應的是Ⅰm的單純的買。在這里,交換正常進行必須具有的前提是,Ⅱc的單純的買,按價值量來說,和Ⅱc的單純的賣相等;同樣,Ⅰm對Ⅱc第1部分的單純的賣,也和Ⅱc第2部分的單純的買相等。不然,簡單再生產就會遭到破壞。一方面的單純的賣,必須由另一方面的單純的買來抵銷。同樣,這里必須具有的前提是,Ⅰm中A、A′、A″的貨幣貯藏的部分的單純的賣,和Ⅰm中B、B′、B″要把貯藏貨幣轉化為追加生產資本要素的部分的單純的買保持平衡。

  既然平衡的形成是由于買者后來作為出售同等價值額的賣者出現,賣者后來作為購買同等價值額的買者出現,所以,貨幣會流回到在購買時預付貨幣的、在重新購買之前先已出售的那一方。但是就商品交換本身、就年產品的不同部分的交換而言,實際平衡要取決于互相交換的商品具有同等的價值額。

  但是,既然發生的只是單方面的交易,一方面是大量的單純的買,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單純的賣,——并且我們知道,在資本主義基礎上,年產品的正常交易決定了這種單方面的形態變化,——所以,這種平衡只有在如下的前提下才能保持:單方面的買的價值額要和單方面的賣的價值額互相抵銷。商品生產是資本主義生產的一般形式這個事實,已經包含著在資本主義生產中貨幣不僅起流通手段的作用,而且也起貨幣資本的作用,同時又會產生這種生產方式所特有的、使交換從而也使再生產(或者是簡單再生產,或者是擴大再生產)得以正常進行的某些條件,而這些條件轉變為同樣多的造成過程失常的條件,轉變為同樣多的危機的可能性;因為在這種生產的自發形式中,平衡本身就是一種偶然現象。

  我們還知道,在Ⅰv和Ⅱc的相應價值額交換時,正是對Ⅱc來說,第Ⅱ部類的商品最后由第Ⅰ部類的同等價值額的商品所補償,所以在第Ⅱ部類的總體資本家方面,他的商品的出售是事后以第Ⅰ部類的同等價值額的商品的購買作為補充的。這種補償是會發生的;但是第Ⅰ部類和第Ⅱ部類的資本家在他們的商品轉化中并不是互相交換商品。Ⅱc把他的商品出售給第Ⅰ部類的工人;第Ⅰ部類的工人是單方面作為商品的買者和Ⅱc相對立,而Ⅱc則是單方面作為商品的賣者和第Ⅰ部類的工人相對立;Ⅱc用他這樣得到的貨幣,單方面作為商品的買者和第Ⅰ部類的總體資本家相對立,而第Ⅰ部類的總體資本家則用Ⅰv的數額單方面作為商品的賣者和Ⅱc相對立。只是由于出售這種商品,第Ⅰ部類最后以貨幣資本的形式重新再生產出它的可變資本。如果第Ⅰ部類的資本用Ⅰv的數額單方面作為商品的賣者和第Ⅱ部類的資本相對立,那末,它在勞動力的購買上就作為商品的買者和第Ⅰ部類的工人相對立。如果第Ⅰ部類的工人單方面作為商品的買者(即生活資料的買者)和第Ⅱ部類的資本家相對立,那末,他們就單方面作為商品的賣者,即他們的勞動力的賣者,和第Ⅰ部類的資本家相對立。

  第Ⅰ部類的工人要不斷地提供勞動力,第Ⅰ部類的商品資本有一部分要再轉化為可變資本的貨幣形式,第Ⅱ部類的商品資本有一部分要用不變資本Ⅱc的實物要素來補償——這一切必要的前提是互為條件的,但是,它們是用一個極為復雜的過程作為媒介的。這個過程,包括三個彼此獨立進行但又互相交錯在一起的流通過程。過程本身的復雜性,呈現出同樣多的造成過程失常的原因。

  勞動者2014年12月19日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3.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4.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5.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6.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7.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青年的牢騷
  8.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9. 子午|是誰在鼓吹用連花清瘟防治流感?
  10. 中美共治?中美國?G2?要認清中美正在加速脫鉤與對抗的現實,勇敢地直面碰撞!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