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評制論人類社會各統治階級護身符的歷史比較[八一重發]
今天我在回復網友評論時,寫了這樣一段話,
人被命運作弄,是經常事。我08年退休1200,這比之前,下崗一分錢沒有,怎么樣? 關鍵的問題,還是要正確對待,永不放棄!
作為天津人,我是希望在天津找試點單位,結果人家不理我,你又有什么辦法?現如今是河南朱麥囤看了我寫的《普評制點評朱麥囤:基層民主的力量》主動派人找我。你說,這是不是命運在作弄人?
戈爾巴喬夫搞民主改革的目的,難道就是為了亡黨亡國和尷尬下臺?可你對民主的本質認不清楚,歷史就會和你開玩笑,你又有什么辦法呢?
失敗是成功之母,沒有巴黎公社和蘇聯的徹底失敗,普評制論人類社會各統治階級護身符的歷史作用和歷史比較,又怎么寫的出來呢?所以,我非常感謝他們。
本文是《普評制論人類社會各統治階級護身符的歷史作用和歷史比較》這篇文章的第三部分。第一部分,普評制論人類社會各統治階級護身符,和第二部分,普評制論人類社會各統治階級護身符的歷史作用,草于92.11.30,因為題目太大,用的是試論;94.10.30寫完第三部分用的是簡論;等95年以后用電腦打出來,才敢用論字。08年10月以后,我自己會上網寫博之后,才改成現在這個名字。全文計空格一萬三千多字,感興趣的請點下面的網址,去看全文。
普評制論人類社會各統治階級護身符的歷史作用和歷史比較
http://www.lee-philosophy.org/viewthread.php?tid=2313&page=1&extra=
對人類社會各統治階級的護身符進行歷史比較,說到底就是對世襲制、委任制、普選制與自下而上真正負責任的間接(即層層)選舉制進行歷史比較。為什么要對這四種最帶根本性的組織用人制度進行歷史比較呢?原因很簡單。如果我們泛泛地談論這四種最帶根本性的組織用人制度,孰優?孰劣?很可能會眾說紛紜,誰也不服誰。可是當我們翻開歷史的時候,我們就會看到這樣的歷史事實:
春秋時期,齊桓公任用管仲,對以嫡長子繼承為中心的宗周制度進行了因勢制宜的改革。管仲廢除了官吏的世卿世祿制,實行了因能授祿的“三選制”.并特許在庶民中選士,予以破格提升。他制國為士鄉十五,工商鄉六,制鄙為五屬,分設各級官吏管理(參見《戰國策·國語》齊語)這樣就為齊國建立起一個集中有效的管理體系,使齊國國富兵強;使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的第一個霸主。
戰國時期,秦孝公任用商秧,對宗周制度進行了徹底地變革。在經濟上廢井田,開阡陌,積極推行農戰政策;在政治上合并所有聚邑為四十一縣,推行“什伍連坐法”;在軍事上頒布鼓勵殺敵的“首功制”,培植新起的軍功地主勢力;在思想上實行封建的文化專制主義。一句話,正是因為商鞅變法徹底,也就是它用以等級委任制為基礎的郡縣制代替了以嫡長子繼承為基礎的分封制;以地租制代替了井田制,所以,盡管孝公死,商鞅被車裂。西秦還是在117年以后,趕上并超過了分封時間最長、自然條件最好、最先進、最發達、又最強大的中原諸侯,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偉業。
由此可見,以委任制為主要內容的郡縣制能夠戰勝以世襲制為主要內容的分封制,這是人類社會歷史的選擇.同時,也是地主作為剝削階級,戰勝奴隸主同是剝削階級的根本原因.這不是因為哪個統治階級的最高統治者多長了一只神眼,也不是因為哪個統治集團對被統治者更仁慈一些.而是因為最后的勝利者——地主階級的護身符——委任制,比奴隸主階級的護身符——世襲制,更科學、更合理、更能把人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讓人盡其才。同時,也更能吸引、重用各方面的管理人才和能工巧匠——讓物盡其用。就算兩個階級的最高統治者全都能夠任人為賢,那委任制的選賢任能面,不是比世襲制的選賢任能面,寬得多得多嗎?問題很明顯,哪個階級更能選用賢才,哪個階級的統治壽命就會更長一些.所以,中國歷史上的封建社會才比中國歷史上的奴隸社會長了好幾百年的壽命。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委任制才優于世襲制.否則,落后的西秦永遠沒有可能超過中國東部先進的中原諸侯,那封建社會也就永遠沒有可能代替奴隸社會。
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國是通過光榮革命——實行了君主立憲制以后,才迅速強大起來的。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資產階級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馬恩選集1卷256頁)而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實行世襲制的中國雖為康、乾盛世,也難逃1840年被英國艦隊打敗的歷史命運。不過,公平地講:在鴉片戰爭中,中國絕不是敗在人的無能和物的落后上面,而是敗在傳子不傳賢的世襲制極大地落后于以普選為基礎的議會制上。
假如,當時的中國也實行君主立憲制,那林則徐禁煙有功,普選產生的議會能同意道光皇帝將林革職嗎?假如,地方官吏也是普選產生的,那廣州知府余保純敢用又威脅、又欺騙的辦法,去為泥城四方炮臺的英軍解圍嗎?那三元里人民連洋人、洋槍、洋炮都不怕,哪還會怕被自己選舉產生的知府、縣太爺?分明是由于縣太爺是皇帝委任的父母官,子民們被其管,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廟。老百姓要是敢不聽縣太爺的話,必遭報復。因此,余保純才有可能為英軍解圍.間題很明顯,從表面上看,中國戰敗,全是道光皇帝與腐敗官吏個人的過錯.而實質,卻是議會制在選賢任能上優于世襲制的必然結果。
由此可見,一個島國實行以普選制為基礎的議會制,要比一個大清帝國有康、乾、林等歷史英雄;比中國當時的人多、物博、地廣還要有力,還要強大。這才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一個當時最大的封建強國,為什么竟會敗在一個在封建時代還名不見經傳的島國手里的根本原因。同時,也是歷史為什么偏要選擇以普選制為統治基礎的資本主義社會來代替以世襲制、委任制為統治基礎的封建社會的根本原因。
在共運史上,從1870年9月,巴黎工人突破反動政府的種種限制。組成國民自衛軍中被稱為工人營隊的194個新營開始,到 1871年5月28日 公社徹底失敗為止。國內外錯綜復雜的階級斗爭形勢沒變,敵對雙方基本的領導人選也沒變,可巴黎無產階級卻經歷了從失敗到勝利,再從勝利到徹底失敗的過程。這個過程以無可爭辯的歷史事實證明:只有真正負責任的間接選舉制,才是無產階級的護身符。正如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一文所描述和所稱贊的那樣:“巴黎根據一項非常簡單的計劃,在現行軍事組織上增加了一套政治的聯合組織。這個政治聯合是全體國民自衛軍通過每一個連的代表彼此連接起來的聯盟;連代表們選舉營代表、營代表們再選出總代表、團長,由他們來代表一個區,和其他十九個區的代表進行合作。由國民自衛軍大多數戰斗營選出的這二十位代表組成中央委員會,正是它在 3月18日 掀起了本世紀最偉大的革命,并且在巴黎目前的光榮斗爭中至今還堅持著它的崗位。從來還沒有過在選拔上進行得這樣認真仔細的選舉,也從來沒有這樣充分地代表著選舉他們的群眾的代表。”(馬恩選集2卷408頁)所以,
1871年3月18日 的巴黎,一個沒有馬列主義的革命領袖在現場親自指揮的,一個沒有馬列主義的偉大政黨作領導革命事業核心力量的,一個沒有防備偷襲并舉行武裝起義思想準備的,一個在偷襲事件發生時,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的成員們都還在家中睡覺的,(俗話說得好,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一個在裝備、訓練、指揮上都明顯不如政府軍的民眾組織——國民自衛軍又被政府軍偷襲成功,按常理,這可是五必敗無疑了。
孫子早有斷語:“以虞待不虞者勝”。古今中外的戰例也無不證實: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是以弱勝強的法寶。何況,這一次又是以強擊弱。然而,巴黎無產階級就是在這種“五必敗”的情況下自發地“掀起了本世紀最偉大的革命”并奪取了國家政權。可這對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的成員來講,勝利來的簡直太突然了,也太容易了。他們一點兒思想準備都沒有,所以,才產生了一種錯覺.好像政權是“從那些不配掌權的人手里掉落下來”的(《國民自衛軍關于普選問題的公告》巴黎公社公告集第21頁)。假如真是這樣的話,那 1870年10月31日 和 1871年1月2日 的兩次有領導、有計劃的武裝起義為什么全都失敗了???并且遭到了血腥鎮壓?難道那時的政府就不反動?就應該掌權?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 1871年5月28日 以后,政權為什么又會回到那些不配掌權的人的手中???問題很明顯,
他們那時還沒有時間去研究、去弄清這些理論問題,也根本不知道,只有自下而上真正負責任的間接(即層層)選舉制,才能從組織上保障他們自己能夠奪取政權和掌握政權,是他們的護身符.所以,
他們才輕而易舉地放棄了這個護身的法寶,采用普選的方法建立了公社。因此,才會出現恩格斯在 1871年4月11日 所說的那種:“在國民自衛軍中央委員會領導的時候,事情進行得很好,而在選舉(指 1871年3月26日 所舉行的公社選舉。 3月28日 中央委員會就把全權交給了公社)以后卻是只講不做了”的怪現象(馬恩全集17卷672頁)。其實,
說怪也不怪。只要我們把普選制所產生的組織效應與真正負責任的間接選舉制所產生的組織效應對照一下,就能明白什么辦法更科學、更合理、更能用人為賢?什么制度更能把不稱職的領導者及時撤換下來?我們就可知道,巴黎公社為什么會由偉大的勝利走向徹底的失敗了。
假如普選制是“真正的負責制”(馬恩選集2卷414頁),那就不可能會有那么多的反革命(即,在實際當選的85名公社委員當中就有21名反動區長和資產階級分子)和阻礙革命前進的名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銀行代表貝雷)被選入公社委員會了。僅此一點就足以說明,普選制對無產階級來講,是”虛偽的負責制”(同上)。它根本就沒有辦法和真正負責任的間接選舉制相比.這就是普選制的第一大弊端:選人不準,用人不當。
再說,普選產生的領導和領導機關必然還得委任自己的官吏。有官才有官僚機構,有官僚機構才會產生官僚主義.特別是公社所委任的軍事代表和銀行代表,他們官僚主義嚴重,不稱職,瀆職、甚至袒護反革命,可是由于他們是公社所委任的官,所以,其被領導者就無權也無法及時罷免他們。以至給革命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可以說,是導致最后失敗的)重大損失。很明顯,公社的第二大弊端就是:領導體制官僚化。
另外,一個由64人組成的議會式的領導、決策、執行機構公社委員會(大大超過了現代管理科學關于領導機構成員最多不能超過21人的規定),能不成為一個爭吵不休的劇場嗎?能不公開鬧分裂嗎?這就是公社的第三大弊端:領導機構不科學,議而不決,決而不行。
正是由普選制所產生的上述三大弊端,才致使巴黎無產階級在有了政權、有了水兵、騎兵、工兵、好槍、好炮、兵工廠和堅固的城池又控制了法蘭西銀行,特別是在有了一個180多萬人口的大都市以后,也就是在政治、經濟、軍事上全都比凡爾賽強的情況下,以令人無法想象的速度,迅速走向徹底失敗的。
由此可見,真正負責任的間接選舉制比普選制更科學、更合理、更能用人為賢、更有凝聚力,所以,才更能把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才能在“五必敗”的情況下,自發地“掀起了本世紀最偉大的革命”,并奪取了國家政權(參見《馬克思關于巴黎公社報刊消息摘錄》商務印書館1975年12月 第一版362-446頁 北大國際政治系陳叔平編 內部發行)。同時,這也就是社會主義為什么一定能夠戰勝資本主義的根本原因。否則,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永遠沒有辦法趕上并超過先進的西方各國,永遠沒有辦法“引導人類走向國家的消亡”——實現共產主義(列寧全集23卷70頁)。
俗話說得好: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通過對人類社會各統治階級的護身符進行歷史比較,我相信每個人都能得出這樣一個重要的結論:即因能授祿的委任制優于世卿世祿的世襲制;普選制優于世襲制與委任制的結合;真正負責任的間接(即層層)選舉制優于普選制與委任制的結合。這篇文章,如果能使非研究人員也能對世襲制、委任制、普選制與真正負責任的間接(即層層)選舉制,孰優孰劣?有個基本認識,那我就十分滿足了。最后,懇請大家多提意見,以便今后更好地改正、完善此文。
謝謝!
馬迎春94.10.30草,94.12中下旬小改。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