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美國背景的《每日經濟新聞》的寫手葉檀女士在7月21日于南都旗下報紙(《南方都市報》)撰文《中小企業是本輪經濟轉型成本的承擔者》,原本讓筆者有了些期待,結果標題之下的那些文字又一次令人大失所望。
葉檀還真是個多產的女人(?),進入她的博客,發現其從2006年5月中旬開始發表一些影響力不大的雜文,一度中斷6個月后,突然開始文曲星附身,5年時間生產了2000多篇文章(還不包括她的團隊忘記錄入進去的),平均日產2-3篇。如果加上其在國內多個博客、媒體重復的刊載,葉檀女士一個人為中國互聯網貢獻了數萬篇帖子。這期間,還不包括她到處掙演講費所耽誤的時間,一般人在此工作強度下,基本就不吃不喝不睡了。(所以葉檀女士的那些帖子的發表時間都集中在0點左右,正是各大門戶網站小編們到處約稿采編的時間段),這不是媒體評論人,這簡直就是中國水軍的骨灰級領袖。
所以,跟葉檀女士辯論,就是在跟水軍領袖辯論,大多數有了名望的學者只能選擇退避三舍。即使你想辯論也沒用,葉檀女士沒時間和你辯,因為她稍一分神,就完不成給媒體的灌水任務了。自說自話是葉檀行文的突出特點之一,原因就在于此。
有小道消息說[1]:葉檀在5年內至少每月收入3.3萬元才能維持自身的財務平衡。假定葉檀的基本工資是每月8000員,葉檀還有每月2.5萬元的缺口,需要每月撰寫42篇稿酬600元的評論文章,這樣除了她為《每日經濟新聞》撰寫的22篇外(22個工作日的工作量),需要為外部撰寫評論文章20篇。如此說來,葉檀女士是個賣文為生者。如果其所經常供稿的南方系、中青系等媒體編輯因為“政治不正確”而因此槍斃了她的成果,葉檀女士的日子就要非常窘迫了。所以葉檀女士的文章一直都非常符合這些媒體編輯們的“政治正確性”,以配合該系列媒體鼓吹自由化為主要任務。這些媒體需要水軍領袖葉檀,葉領袖也需要這些媒體給發工資。
葉檀女士的高產是怎樣煉成的?“總有人懷疑葉檀是個團隊,是,也不是。葉檀是一個人,但有很多好友好同事,經常探討交流看法,幫助查各種數據,我非常感謝他們。否則,縱使有三頭六臂,也無法完成這樣的工作量。”(摘自《葉檀: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葉檀當然不是一個人在戰斗,這是一群民營、私營資本代言人的團隊,為了在媒體上造就一種洪水的態勢,葉檀團隊制作了了一種高效的“葉檀體”。
“葉檀體”的風格是簡單鮮明的并且是可復制的,一旦予以公開,將會產生一大批以文為生的山寨版葉檀。考慮再三,為了給更多鬻文者以發財致富的出路,筆者還是決定將這一研究成果予以免費公開。曾經有好事者認真分析過葉檀文章的觀點,得出的結論卻是:似是而非。這是一種錯覺,造成這種似是而非的認識,是因為沒有弄清楚葉檀體的文章的生產過程。
葉檀文章中的內容基本上沒有多少可讀性,只要稍微進行一下文本的比對,就可以發現她絕大部分的文章只不過是做了一次剪報的工作,而且還是由她的“團隊”幫助完成的。但是,葉檀的團隊往往給這樣一份份剪報起了一個又一個非常聳人聽聞的標題。這就非常迎合了各個門戶網站吸引眼球的需求,葉檀團隊干的就是一個在網站首頁刷標語的活兒。這一招對報紙也有用,俗話說,標題是新聞的眼睛嘛。有志于此的寫手,只要模仿這一手法——剪報加標語式的題目,并遵守前面所說的“政治正確性原則”,很快也會成為一個著名的意見領袖。內容本身已經變得非常次要,但標語一定要刷得精彩。
這就是秘訣,此前對葉檀的各種迷惑也就都迎刃而解了。葉檀文章中大量的破綻也是因此而產生的。
關于葉檀的團隊運作過程,2009年曾經有網友對此進行過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追蹤。現將原文轉摘如下,《乾坤:成品油這次沒賤賣,被賤賣的是不明真相》[2](之所以全文轉載,是因為媒體充斥著葉檀這些人的文章,自然就不會有這類文字的一席之地):
最近關于中石油賤賣成品油的相關新聞很是火爆,這事繼天然氣短缺后讓壟斷的國企又一次站在風口浪尖,各個論壇討論火爆,中石油、國企、壟斷,一個個敏感的字眼不是也讓一些人竟然高喊出了《寧增友邦,不與家奴》這樣的積聚人氣的口號么?并且引起了觀點對立雙方的火爆互毆。
成品油到底是被賤賣呢?還是我們在不明真相的圍觀?還是先從鳳凰網財經頻道《成品油出口價被曝僅為國內價36% 中石化否認賤賣》說起,這篇新聞發布時間是2009年11月27日03:43。提到:“據獨立媒體評論人昨天轉引……這位獨立評論員的觀點引來了不少國內消費者的共鳴……”,既然這篇文章不是消息的源頭和始作俑者,那么,找到這個獨立媒體評論人是理清線索的一個關鍵。在幾乎差不多的同一時間里,該網還發布了一篇《成品油出口價被曝僅為國內價36% 專家稱定價機制存在缺陷》的文章,發布時間為2009年11月27日03:05,早于上文34分鐘。這篇文章的轉引來源是“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網”的轉引來源是南方報業集團的《新京報》,記者鐘晶晶。巧的是,雖然鳳凰網是轉引“中國新聞網”,但兩網發布這篇文章的時間都是2009年11月27日03:05,兩網看來合作關系不是一般的深了。
這個如此尖銳的獨立評論人到底何許人也?鳳凰網轉引的出處是“中國網”,那么我們就轉向“中國網”。在“中國網”,新聞標題搖身一變,成了《石油巨頭被指每升2.4元超低價出口成品油》,并表明文章來源是《北京晨報》,記者李雋瓊。筆者不認識李雋瓊,對于該記者為什么不直接點明“獨立媒體評論人”姓名也無法直接當面向其求證了。但話既然是對公眾說了,自然就不怕找不到來源,否則,這個記者就是玩躲貓貓。
在原文中,引用了“令人憤怒的是,出口價格下降之時,國內的成品油價格卻在節節上升”這句話,那就不怕找不到源頭。果然,在鳳凰網又找了一篇文章:《葉檀:出口價壓內媚外石油企業欺負國內消費者》,時間是2009年11月26日06:00,并從該文中找到這句話。該文開門見山:“有一篇關于中國石油出口的文章激起了國內成品油消費者的憤怒。”,也就是說,令該評論員憤怒,是因為另一篇文章引起的。
那么,引起葉檀憤怒的文章到底是什么呢,筆者也激發了好奇的興趣。葉檀是鳳凰網聘請的評論員?
鳳凰網發布的這個評論員文章轉引自“每日經濟新聞”,于是筆者又打開“每日經濟新聞”,這次終于沒有再轉引了,到了消息的源頭,發布時間是2009-11-26 04:18:00 ,有意思的是,在該網,標題是《葉檀:出口價媚外石油企業“欺負”國內消費者?》,心細的網友應該也看出來了,鳳凰網把原標題最后的那個“?”去掉了。(注:“每日財經新聞”是美國百利金融集團旗下的品牌)
該評論員僅僅是說“有一篇關于中國石油出口的文章激起了國內成品油消費者的憤怒。”,但未點明是哪篇文章。筆者暫時通過這條線索還真就找不到“那篇激起憤怒”的文章的來源了。
但筆者同時也檢索出了文字稍有不同變化的同一篇文章,那就是葉檀自己的博客上,題目變成了《中國石油企業賣國是假壓榨國內消費者是真》,文章開篇,多了一些文字:“有一篇關于中國石油出口的文章激起了國內成品油消費者的憤怒,文章的標題十分聳動,叫《中國石油企業喪盡天良》。”時間是11月26日。
“每日經濟新聞”為什么要去掉最后那句呢?這個暫且先放下。幾經周折,《中國石油企業喪盡天良》,最后從鳳凰博報,一個叫“深度男人”的博客里找到了最后的來源。據其自己申明,“博文未注明來源,均屬原創。”那這就是本次新聞炒作事件的源頭了。該文發布時間是11月24日。據該文自述,QQ群里收到一條由群友“天下因我而亂”發來的信息,內容是:“11月的商務周刊統計,1-8月中國出口成品油1496萬噸,出口額66.5億美元,……”,于是,“本不想用如此過激的言辭來評價中國石油壟斷企業,但經過仔細斟酌后,用‘喪盡天良’一詞對石油壟斷企業的評價只能說還觸及不到它們麻木的神經。”
于是該文以及由此延伸出來的文章迅速地在網上被傳播,逼得中石化這個巨頭趕緊出來“辟謠”。
一個從QQ群里名叫“天下因我而亂”的ID發的商務周刊統計,在未經產品出口結構分析后,很快被加工成一片中國石油企業喪盡天良的檄文,于是又被獨立媒體評論員葉檀進一步引申為欺負國內消費者,進而又被各路專家媒體轉化為攻擊成品油定價機制的靶子。從鳳凰網折騰了一個圈,又回到了鳳凰網來炒作。
原來如此。真是“天下因我而亂”,眾生卻還是不明真相。
從這起炒作成品油賤賣的新聞事件來看,葉檀確實有一個“幫助查各種數據”的團隊,但在這個案例中,團隊運作過程隱藏的不深,被人扒了皮。
基于筆者撰寫本文的初衷,先要請求讀者原諒前面用大段文字去解剖葉檀文本,然后我們再回到本文的主旨上來:中小企業真是本輪經濟轉型成本的承擔者?
葉檀這個水軍領袖一直在為所謂的中小企業困境擊鼓鳴冤。還舉出一堆國外的關于中小企業在國家經濟地位的例子來試圖說明,對中小企業必須倍加呵護,否則就要動搖經濟基礎。好大的帽子,社會主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經濟基礎什么時候變成了中小企業?如此違憲的言論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的喊出來。
筆者并不否認中小企業的困難,在沒有本輪經濟轉型的壓力的時候,中小企業的生存也一直困難。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其處境都一樣,外國的中小企業頭頂上的月亮并不比中國圓,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中小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天然就不高,絕大多數中小企業所有者的經營技能不足以應對復雜的市場環境變化,獲取資金難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但絕不是主要原因)。葉檀把中國的中小企業困境簡單歸結于歧視,這顯然就是玩刷標語的把戲。葉檀們往往以攻擊國家對國有企業的特殊保護政策為輿論王牌,而實際上,卻從來沒有拿出一個特殊保護政策的清單來交給人民(不獨指中小企業團體)評判,這就難免給人一種誣告的印象。
中國的中小企業拿不到資金支持,固然有銀行“嫌貧愛富”的嫌疑,但葉檀這些吹鼓手卻很少從中小企業自身尋找拿不到資金的真正原因。按照葉檀們所鼓吹的市場經濟規律,既然中小企業如此缺錢,對于銀行來說這簡直就是天大的好事,放著這么大的市場機會不去抓,銀行是不是有病?銀行沒病,是這些中小企業在誠信問題上病入了膏肓,騙貸、逃債、賴帳等現象成了中國經濟的一個頑疾,導致沒有銀行敢去掙這個錢了。那么,這是在中國私營商人身上民族劣根性的體現嗎,不!請看經濟學家樊綱這一段話就明白了:“現在的主要問題不是騙子太多,我們治理不過來的問題,中國的問題是騙子還不夠的問題,我93年就寫過一篇文章,里面說騙子出現的程度,跟市場經濟的程度成正比。”(樊綱:“中國企業家的個性”)張維迎也曾經鼓吹過“腐敗是改革的買路錢”的言論(原話為“改革要利用腐敗”、“官員索取剩余可能是一個帕累托改進:因為它有利于降低監督成本,調動官員的積極性”)。
好一句“騙子出現的程度,跟市場經濟的程度成正比”,在這些別有用心的大牌資本代言人的鼓吹之下,中國商人的誠信就這么被“劣幣驅逐良幣”,全部喪失殆盡!
有需求,則必然有供給。在銀行不敢涉足時,高利貸趁虛而入,但不要以為放高利貸者是在承擔拯救“經濟基礎”的偉大歷史使命。民間放貸者之所以敢于放貸,是因為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暴力保障機制,有黑社會性質的打手在威懾著這些不誠信者不敢違約。而銀行恰恰做不到這一點。葉檀(以及茅于軾)等人在并不真正了解中國的基層現狀的前提下,甚至喊出了“讓高利貸合法化”的反動透頂的口號。高利貸合法化,則意味著其背后的黑社會暴力保護傘的合法化。否則,在銀行那么低的利率之下這些人都選擇逃債、賴帳,沒有理由不對這高利息的債務選擇逃避。那些民間放貸者不是傻子,這種“合法化”的餡餅對于他們的那套放貸體系來說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葉檀在為中小企業主代言的時候,卻忽略了自己在另一篇文章中(當然其邏輯同樣是混亂不堪的)自己舉出的例子,恰恰說明民營企業的死亡命門——造價,也就是誠信問題:“但國際資金對于中國概念股的狙擊卻十分精準,因為一群中國通找到了一些急于求成的中國企業的造假命門。”葉檀團隊在進行剪報時,看來沒有很好地消化手中的材料。
所以,中國的中小企業要想獲得資金上的“公平的待遇”,首先必須解決自身的誠信問題。如果國家強行用國有銀行甚至納稅額人的錢去支持這些騙子,這是對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財產的肆意侵犯!
除上所述,中小企業在轉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資金問題也并不是主要的理由。誠如葉檀剪報中的資料所提供的:“中小企業的創新力遠高于大型企業,從微軟到facebook,都是年輕人在微型企業中創新成功——這恰恰說明:中小企業只有產業轉型了,而不是繼續當血汗工廠,才真正會有出路!”這個例子放在她的文章里做論據只能再一次說明其知識和信息的消化不良病又發作了。中國國內的這些中小企業恰恰是躺在低廉的人工成本上吃血汗利潤而不愿意主動轉型,才導致了目前的困境。葉檀等人替這些中國工人的吸血鬼喊冤,把責任歸咎于人工成本的上升,試圖繼續把中國的經濟捆綁在這樣一種罪惡而血腥的模式上不能自拔,其心可誅也!
然而,他們卻真的得逞了!
當社會輿論終于(被壓制了近30年)已經意識到資本對勞動者的殘酷盤剝這一現實時,然而中國干出的一件縮小收入差距的壯舉卻是把國企工人階級的工資向下和血汗工廠拉平!這既讓政府從國企中(以國企工人階級的應得利益——不是私營集團代言人所誣蔑的既得利益)因人工成本下降得到了更多的財政收入,也極大緩解了民營私營企業主們的人工成本增加的壓力——因為標桿被揮刀斬短了一大截!這些資本代言人們喜歡遇到問題就歸咎于沒有進行有利于私人資本所有者的政改,中國的工人階級這么一次又一次被可憐的忽悠,那么,是否也可以歸咎于沒有進行有利于工人階級利益的政改了。
但愿葉檀們希望的經濟轉型只是我們常說的結構轉型,而不是經濟制度的轉型。如果是那樣的結果,中小企業將成為轉型的受益者,合了葉檀代言的利益集團的心意,而最廣大的中國人民卻要成為轉型成本的承擔者了。
附:葉檀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818dcb0102dqz1.html
[1]網易專題《葉檀這個多產的女人》: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2HIP/yetan0905.html
[2]人大經濟論壇:http://bbs.pinggu.org/thread-633831-1-1.html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