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知道豬是人類馴養的六畜之一。人生活離不開外界的物質。中古人講,人生畢善假于物也。這樣人們之間必有爭奪。于是就有了權力的調節機制(見柳宗元的《封建論》)。姜尚認為封建社會的天下爭奪如同人們追逐野獸,捕獵的結果是人人分的一塊肉。所以周朝以天下諸侯之力推翻商朝,天下就象切西瓜一樣分給諸侯一部分。分封建諸侯讓其個安其土。歷史學告訴我們分封建諸侯是農業社會的初期形式。秦始皇后逐漸形成帝王的中央集權制的農業社會。中國的農業社會逐漸發展到了一個高級階段。形成漢.唐.宋等朝時期的相對盛世。而以游牧為生的民族相對落后,期間的興起也是農業社會矛盾加劇的時候才入主中原。大規模的如元朝和清朝,都建立了政權。
說了半天,概述了一下中國歷史,不過是要大家注意這是我們發展的一個軌跡。農業社會以農為主,吃肉主要靠養豬。而牧業社會主要放牧牛羊為生。在農業社會耕牛是不可宰殺的。歷史告訴我們,人們養的豬就是人們捕獵時的戰利品。現在看來第一個提出把豬養起來的人是聰明的。有了的食品不馬上吃掉,養豬是為了讓豬繁殖,好有更多的肉吃。如同餓死不吃種糧一個道理。留下植物的種子,將來才有更多的糧食。這些都是依靠自然生長的增殖,既是舍小利而圖大利的辯證法。原始社會的養豬不可能是現在這種形式。那時沒有私有制財產。捕獵收獲的豬所有權定是大家的。養后繁殖的豬其肉起初一定是分給大家吃。是否有這樣一種情形,一天古人們沒有獵到食物,有人就要求把養的種豬宰了吃肉?大概會有。現在目光短淺的人不是在要求土地私有化嗎?這時一定會有目光長遠的人出來阻止。告訴人們現在要忍一忍,豬繁殖了大家有更多的肉吃。有人不聽勸告怎么辦?就要求權力的約束出現。無論種植還是養殖,農業社會都是依靠了自然的生長從而得利。私有就是伴隨著自然生長之利逐步開始的。以捕獵為生的社會沒有種植土地的私有化,不同人群之間就是劃定活動范圍的氏族部落社會。以捕獵和種植的社會其主要形式就是分封而建諸侯的社會。以養殖和種植的社會發展高端是帝王的專制社會。
當其有以為利,當其無以為用。給予予人己愈多的辯證法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就明白。但是話說回來,智慧出有大偽,許多人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如同那個想要吃種豬肉的人。有了私有概念之后,私有的集大成者就非帝王莫屬了。但是你縱觀歷史興盛朝代的帝治國無不注意君天下財富,讓利于民。為什么?他們懂得自然生殖之道。給與別人的愈多,自己收獲的越多。如此帝王的統治才能長久。所以開國帝王為求得天下能長期為己有無不愛民。不管是糧食還是肉有這些表明是利,只有吃了才是用。所以帝王名義上私有天下,但是把土地也要分給人們去種。所謂皇糧國稅既是帝王收取的權利利潤。必須讓大家有田種,大家有飯吃才有帝王的皇糧國稅。私有天下土地為己有不是目的。把地給人種,收取權利利潤才是目的。這里面就出現了問題。如同周朝不得以堅持分封制樣,帝王不得已要堅持天下種地之人的私有制。就是爭天下如同捕獵要分給幫忙的一塊肉一個道理。實際上帝王要想萬世而為君應該是堅持帝王私有的天下土地公有才行。這樣人們就能永遠向帝王交皇糧國稅的權利利潤。但是幫帝王打天下的大臣和地主們不會同意的。他們想分的更多的肉一朝開始是土地重新分配的開始,也是土地兼并的開始。大臣和地主是很少顧及帝王利益的,貪婪的兼并土地。最后名不聊生,天下戰亂重新開始。
這一切由于毛澤東的出現曾徹底扭轉了幾十年,后又因為毛澤東的去世在一次敗下陣來。毛澤東可以說是創造了人間奇跡。僅就對外來講,新中國的成立廢除了所有對外的不平等條約,蔣介石做得到嗎?做不到。現在有人說,蔣介石戰勝毛澤東?可能嗎?自古得人心者得天下,毛澤東的力量來自哪里?來自人民。毛澤東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呼喊人民萬歲就是這個道理。
中國人好說天下乃人人之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而真正真心去實現這句話的人太少。許多帝王無不標榜自己是真命天子,可以為君去統治人民。人生于天地之間,人人何嘗不是天地之子?因何又言真命天子之說?皆因天地本無私也,天地本無情也,天地本無欲也。悟此天地之道才為真命。真命天子就應行天地之道,為人民無私奉獻。行此道者,近代非毛澤東莫屬。
有一說,天不生仲尼亙古至今長如夜。然仲尼實不知,道為何物,況論仁義。其皆因仲尼之私心而欲爵也。“耕者,餒在其中矣。學者祿在其中矣。”即可見其心。亦如我問吳敬璉之語,貨賣誰家?仲尼不過是想把自己買個好價錢,得統治者的爵位封賞而已。可嘆其生而不得,死后才致。
世不出澤東,世至今日夜不明。還天下與人人者,毛澤東也。毛澤東就是一心一意想建立人民的天下,進而建立了人民的共和國。事情非毛澤東一人之力,但少了毛澤東領導的人民就是一盤散沙。心聚不到一塊兒。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大家沒有私心雜念才能成其大事。個顧個的中國人想振興中華,何其難也。
尋本而逐末。道者,何也?道即道也。德者,何也?德者即道之得,遵道而行也。道本是指道路。為達其目的的途徑也。經過的軌跡也。魯迅說:“天下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道既如此。天道無親,四時而變。所以令萬物生生不息。人遵其天道既是德。不獨親其親,亦不獨子其子。非僅知有己,不知有人,是為仁。非僅知對己有利,而利他,是為義。仁義非舊儒家獨占的名詞。
提倡道德仁義的社會約束機制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呢?老子道德經里有過論述,都是社會環境使然。而今中華之興就在于中華文化的換然而出生機。古人說: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其實并非是禮不到平明百姓。而是平民百姓之下還有奴隸,對奴隸是不講禮的。社會在進步,人人平等的觀念也在進步。
人人平等,并非僅是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更應是人人生而的平等。私有制,加上財產繼承制能實現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嗎?不能。正是上述原因,造成了人生而不平等。毛主席時的農村生產隊是個什么體制?盡管他不完美,但是他創造了人生而平等的體制。農民天生就有土地。而今天,有人想搞土地私有化。其結果會是什么?有人天生就成為打工者,而不是土地的主人。國家是人民的,不能是句空話。
物當其有以為利,當其無以為用。占有物不是目的。怎樣實現大家所有,進而為大家所用需要有物的管理的創新形式。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了前后三十年的探索經驗,還望大家共同思考。
最近看了俞可平先生《中華人民共和國六十年政治發展的邏輯》一文。作者說道“革命終于走到自己的對立面,革命開始吞噬革命者自己。”等觀點看后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深感作者立意狹小,眼界不遠。只看到了新中國六十年,而沒有看到中國五千年的政治邏輯變遷。由此而作此文。
中國的政治思想伴隨著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在遙遠的堯舜時代,可以說是中國圣人治世情節的源頭。堯舜的禪讓一直是千古佳話。黃宗羲的《原君》也從堯舜說起。中華民族的初期大小的部落各自為政。“天下有公利而莫或興之,天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這就是中國政治的雛形吧。堯舜就是那個時代的圣人。品德的高尚,為民興利除害。而這些人的生活就得靠大家幫助,形成最原始的賦稅。堯舜的禪讓制顯然沒有把天下管理的這個公權力作為謀私的手段。但是到了夏禹把王位兒子啟,中國就開始了家天下。公共的管理權成了歷代帝王謀私的工具。賦稅也不再是用來保證公權力者的生活所需,而成了一種權力利潤。供管理者享受。
中國古人講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的說法出自何人已無從考究。但是這個說法卻成了歷代統治者統治人民的理由。尤其儒家的主張,就是承認帝王私有天下的合理性前提下,才要求帝王再行仁義的。中國逐漸形成了以君為主的政治體制。孔子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恰為這種統治權形成提供了理論依據。在君主時代,人民能夠期盼的就是出明君.賢相.能臣為民做主。而明君.賢相.能臣的時代并不多見。許多統治者只顧自己享受,不顧百姓死活。儒家的仁義并沒有束縛住君王的貪欲。原因就是以一己之私形成的天下大公本身就是個悖論。私天下后的仁義最終成就的是假仁假義。百姓不堪忍受而反抗,打倒一個舊皇帝,產生一個新皇帝。所有農民起義者最后都禁不住利益的誘惑,最后背叛了起義的初衷。打天下就是為了坐天下。把天下就看成了自己的一份家業,世襲的傳給后代。這個時代兩千多年,實質就是社會管理權相對私有的年代。這個本應公有的社會管理權僅在不同姓氏間轉換。而這個轉換又是以流血為代價的。皇帝畢竟一個人,要管理國家就的依靠官吏。從秦始皇后中國形成的就是以君為主的的官國體制的。官僚和皇帝共同壟斷了社會管理權。
然而歷史到了毛澤東這里改變了。毛澤東建立了一套新的政治邏輯:人民當家做主,干部是人民公仆為人民服務等等。這個政治邏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就是鄧小平后來概括的四項基本原則: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必須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
沒有公有制能存在人民當家做主嗎?不能。人民當家做主就是人人都成了國家的主人,國家是大家的國家,不是任何私人的國家。但是這個國家如果公有財產不占主體,國家人民公有財產都被瓜分了,國家的主人成了雇傭勞動者,還是什么國家主人?
怎樣保證人民共有財產不被瓜分?就需要一個叫共產黨的黨來領導國家,維護人民的利益。共產黨就是要共產。堅持人民共有財產的全民所有制。
為什么要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呢?專政就是防止有人復辟私有制,破壞公有制。
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大家共同勞動,共同擁有勞動成果,按勞分配生活所需。
人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觀來改造世界的。人們怎樣做思想是第一位的。所以如果按邏輯順序排一下四項基本原則里第一位的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這個思想誰來堅持?可見排第二位的是堅持共產黨的領導。黨領導人民干什么?實現人民當家做主。君主社會里君主私有天下,最不愿看到的就是黨爭。結黨營私妨礙君主體制。而人民當家做主如果沒有一個核心集體領導,各顧各的亂了套?所以要共產黨領導。共產黨立黨為公,不營私利。最后才是社會主義道路。沒有前者實現不了社會主義道路。
時下有人揮舞著改革與反壟斷的大棒對鹽業的專營又下手了。與有些人的改革高調相悖,老百姓認為現在沒漲價,吃得起的就是鹽了。說國企壟斷如鹽業的專營制度,現在問題的事實是:不是國企行業的壟斷而是少數人壟斷了國企的行業利潤。為什么會這樣?就是背離了鞍鋼憲法原則,背離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國營企業是人民的企業服務于人民的原則,背離了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社會主義管理原則。從國營變成國有,由于官的職業化就變成了官有制。有些人不愿去挑戰官有制,讓工人參與企業管理實行鞍鋼憲法,而是錯誤的主張因噎廢食賣掉國企。在這些人眼里壟斷是錯誤的,但是他們卻視而不見私人財富壟斷。簡單的事實,歷史的經驗,人類社會的動亂與戰爭無不是財富壟斷以至民不聊生造成的。
自然界沒有私念,而從人類有了私念起人類就漸漸進入了私人擁有與私人繼承的社會發展延續方式。中國的歷史就是從夏啟開始實現了家天下國家朝代更替。中國人主張天人合一,但是為了配合帝王私有天下的統治就變成帝王是天之子的通知理論。而事實上是: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人人平等。自然界生養了人類,現在的說法叫:地球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怎么理解呢?我認為在人類社會發展繁衍過程中,只有堅持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的原則,而不是私人擁有私人繼承的方式才能實現“地球是我們共同家園”的理想。
人類依賴自然存在就應該是資源公有制。有自然資源經人類勞動形成的社會財富應該是公有制。由于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除去個人使用消費的社會財富應該是共同繼承制。西方的遺產稅就有共同繼承制的成分。社會是參加社會生活的人們的共同的社會。所以社會管理權應該是公有制。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少部分人職業化的管理國家來實現的嗎?不是。所以毛主席提出兩參一改三結合,各行各業的人們之間相互學習。中國有兩千年的官國傳統。社會的管理權有必然為具體的個人來行使這個權利悖論沒有得到破解,所以雖然經歷了文革僅是對社會主義管理方式的一個探索。
毛主席是辯證法的大師在堅持建立新社會秩序時的專政與新社會秩序的社會管理權力輪換兩者的辯證關系中沒有給后人提供答案。但是基于文革的經驗我們可清楚地看到堅持共產黨的領導下實現社會管理權公有制應該是干部的相對職業化,干部的輪換制,人的社會角色實現干部群眾的定期輪換制才是實現社會管理權公有制的努力方向。這也就是變與不變之間的辯證法原則。
眼睛僅盯到國企壟斷的人們是否該進一步看清問題的本質。是國企壟斷?還是少數人壟斷國企?我們是該賣了國企?還是該輪換掉少數壟斷國企的高管,讓國營企業實現為人民服務的目的?
以孔子為代表的舊儒家思想形成于兩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所以說也就深深打著時代的烙印。現在后人的尊孔與批孔也都反映著時代的訴求。都想在前人思想中找到時代的合理成分或剔除其不和時代的成分。怎樣形成我們這個時代自己的思想呢?就是要超越孔子,從中國人主張的天人合一的根源出發提出: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的思想。人生活與自然界如同魚生活于水中,人人平等就是人人都是天之子的結果。自然界的動物有領地意識。一個種群的領地是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的。人人都是天之子就是要堅持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的原則。對人類社會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對人類社會創造的社會財富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對維持人類社會秩序的社會管理權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
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中,理想的社會是圣人治世。圣人無私。而現實社會中以帝王私有天下而形成天下大公,希望帝王私有天下的同時而行仁義之道就成了緣木求魚。帝王的私有與私有繼承和個人的私有與私有繼承方式的社會邏輯使得人們在反對帝王私有而不行仁義的反抗中團結起來,但是又形成了一個歷史的怪圈:打倒了一個舊皇帝,產生了一個新皇帝。也可以說在斗了帝王之私的時候人們卻沒有斗自己的私。
由于鴉片戰爭的失敗,西方文化的引進,中國人自己的自我否定,現在中國人已經不會用自己的概念理出這個社會發展的邏輯了。
中國人原先的社會邏輯就是天人合一,帝王是天之子。由此社會就是帝王的私有與帝王后代的私有繼承而平民百姓也是私有與私有繼承知識范圍的大小之別。所以中國社會出現歷史的周期規律,一代代,打倒一個就皇帝,出現一個新皇帝。由治到亂,再由亂到治。社會管理權的私有或相對私有制社會,每次社會動蕩都是社會管理權的更迭。
天人合一,人人都是天之子的思想之一就是實現社會管理權公有制或叫相對公有制。因為管理權的行使必須要具體的個人來完成,由此就出現了一個公權力悖論問題。中國人的理想是圣人治世,但相對私有的公權力總被無道的小人竊取。圣人治世的社會不常出現。在一個沒有圣人的時代君子之道亡,小人之道昌。所以就需要實現社會管理權的相對公有,而不再把希望寄托在出現一個圣人身上。社會管理權的相對公有要管理者的相對職業化來實現。實現干部(管理者)的能上能下,能出能進,需要一套制度。人生必架于物,不再是舊的食祿者職業化的管理社會的制度。現今就是公務員的相對職業化.非終身制,公務員的輪換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會需要自然資源公有制和通過社會協作共同創造的財富公有制來實現。舊儒家承認帝王的私有天下既是老子說的大道廢即天下無道,舊儒家承認帝王私有天下合理的同時又寄希望帝王行仁義而不自私而肥就成了緣木求魚。其結果必是假仁假義。仁是什么?如果把人們生存的世界比做一個大屋子,仁的前提是個人不能私自占有這間大屋子。而后才是仁,給別人留出屋子的一部分空間。義是什么?義是利取中道。在這間大屋子中合理的分配每個人使用的空間。原始人類共同圍獵,共同享用圍獵成果,自然資源在一個部族中是公有的。人類的社會化生產也要求社會化生產的財富公有,合理的分配社會化生產的財富用于每個人的生活。
什么是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原則。1.現在農村的土地家庭量產承包制實行中有的地方增人增地,減人減地的調整不同家庭之間的土地擁有數量,即根據不同家庭的人口出生和老人去世的人口變化,減人口的土地歸集體再分配給給曾人口的。土地政策不變但土地家庭擁有量在變動。2.開征遺產稅。遺產稅專款用于全民的醫療.教育.養老保障。這是惠及到親家萬戶,子孫萬代利益的事情(當然現在的教育體制醫療要朝符合人民需要的方向改才行)。3.限制個人財富擁有數量,實行個人財富最高限額制。自然資源是有限的不能無限制的人有個人占有.揮霍。不限制個人財產不就成了少數人成了小皇帝。所以說現在我們和馬克思面臨同一個命題——重建個人所有制。在我看來更好的表述是重建家庭所有制。因為中國的家庭是一個小公有制形式。
自由的理想和追求是人們向往的。絕對的自由主義者就像講童話一樣,勾畫人們的們夢想的自由。世間的自由理想莫過于“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境界了。而這個境界人們達不到。也就沒有那樣的自由。因為人的自由占有的私欲,占有的領地太多了。自由的圈子反而越來越小了。
魚僅以自己的身體占有的空間為私有。所以魚是自由的,可以在水中游來游去。只要在水中,他就可以隨意到他想去的地方。而人不同。人生必架于物,簡單的沒有吃喝就活不了。人們發現了自然生殖的規律,種莊稼,養牛羊。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種下的是本,收獲的比本多出的東西就是利。利者,物之可濟人也。
在自然經濟時代首先私有的是耕地.牛羊。人是聰敏的在利用自然增殖的時候,就發現占為私有的土地出租的增利方式。在一個耕地有限的范圍內,自由私有占有耕地的自由就必然出現了無地可耕者。這些人就成了地主的長工。在最悲慘的年代,這些人就是僅比牛羊幸運點的奴隸。區別就是不被主人吃肉而矣。這個自由私有占有土地的尋租制度一傳就是幾千年。養活少數不勞而獲的食利者。
對于這少數食利者,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中國出了一個政治強人,發明了耕地的集體所有制。大家要共同擁有與共同繼承土地的耕種權.所有權。要共同勞動,共同收獲。這勢必對不勞而獲者感覺到是痛苦的。但是解決里幾千年來因為耕地這個活命基礎的爭奪而起的血腥廝殺問題。你相信那些假慈悲者的話嗎?——要給你土地私有的權力。反正我不信。貪小利而吃大虧。這樣不過是給你一個甜棗后把你往火坑里推。
在人們剛發明了占有土地尋利時,青山是不被私有的。人人都可以去打柴。俗話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當人們對青山的用途不僅是留的燒火的柴,而是工業化的造紙術,青山也別私有瓜分了。當人們發現占有綠水圈個圈子搞旅游掙錢,綠水也被私有了。當人們發現修個收費站收錢,道路也被私有了。總之人們覺得自由是越來越小了,想上哪里去得花錢買通行的自由。人們成了他們發明的貨幣流通信息——金錢的奴隸。
還有一個小故事是根據真實的事改編的:說一群主張占有自由的自由主義者去朋友家坐席吃飯。在吃飯上,這些人主張的是得味。什么意思?就是某一道菜合自己的胃口,對自己的口味。那么這道菜就得味到自己的面前,自己吃。自由主義者們在桌子周圍做好,飯局開始了。菜一道道上來。一個自由主義者看到剛上來的菜說,這個自己得味就端了過去,放在了自己跟前。下一個自由主義者也是如此。菜是一道道上來,又一個一個的被自由主義者們霸占。最后菜沒了。可還有一個自由主義者什么也沒得到。這個人著急了,緊盯上剛端進屋的饅頭。他大喊一聲:“這個我得味”,把饅頭霸占了。自由主義者們面面相覷,啞然失笑。最后大家把自己得味的菜都拿了出來。有一位長者領頭,“來,大家嘗嘗這個,大家嘗嘗那個”把飯吃完。
自由的悖論——占為私有的自由正使得人不自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