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改派的人力觀
大家都知道,新中國成立以前,中國其本上是一個文盲半文盲社會,識字的人不多,能識字的人多數都成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新中國成立以后,在毛主席共產黨的領導下,無論城市鄉村都開展了大規模的掃盲運動,各級各類學校如雨后春筍般立了起來。身為國家主人的工人農民學習文化的熱情空前高漲,到一九七九年改開時,青少年中很少有文盲的,即使沒有讀上大學,但也是高中畢業居多,讀書得少的,也有個小學文化程度。這樣一種被孔夫子稱為“有教無類”的大規模群眾性普及教育產生的結果是什么呢?為改開試驗田——廣深(廣東深圳)地區輸送了大批有一定文化基礎的卻是非常廉價的勞動力。這是“雙贏”。所謂“雙贏”就是外國資本家獲得了比在國內要高得多的利潤,打工者獲得了比內地要高得多的工資收入(那時內地工薪階層的工資約為百元左右,而廣深地區則有六七百元)。是以廣深地區很快就發展起來了,“三天建一層樓”被譽為深圳速度。然而時過境遷,改開二十多年后,內地工資已經達到千元上下,而廣深地區工資亦只一千五六百元,刨去生活費用及離鄉背井所受的屈辱,兩地收入幾乎沒有差別了。能夠在家門口滿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哪個原意跑得遠遠的去受那些苦?是以近兩年廣深常出現用工荒就是這個原因。
為什么資本家就不能提高工資以吸引打工者呢?問題就在這里,不是資本家不愿意,而是資本家也沒得辦法。你可能就會問了,為什么呢?錢在資本家手里,他想給誰就給誰,沒人管得著的呵。這話說得對,資本家有錢,他可以愛給誰就給誰,沒人管得著的,但是資本家的錢是從哪里來你們知道嗎?你可能會說,資本家本來就有錢嘛,不然,啷個叫資本家呢?對,糊涂的人都會象你這么說的,但你說錯了!正確答案是,資本家的錢是打工者為他們掙的!這也就是說,如果資本家提高了打工者的工資,也就提高了產品的成本,在賣出價相同的情況下,那么資本家獲得的利潤就少了,這樣的傻事資本家會干嗎?不會!你會說,資本家可以提高商品的價格撒。說得輕巧,值根燈草。資本家只可能降低價格,以期占有更多的市場份額,哪里還敢提高價格哦。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豈不是沒有辦法了?辦法是有的,可是資本家做不到。
中國被譽為世界工廠,這些工廠大部分都聚集在廣深地區。這些工廠的產品都是些什么呢?小電子產品、紡織品、玩具、衣服……等等沒有什么技術含量的產品。更嚴格來說, 這些產品大多在國外都是地攤貨。有人戲稱;要換一架美國的飛機,須用八億條褲子!二十幾年來,世界工廠就做著這些沒有創新價值的事情!然而,有些因素卻在改變,這就是打工者的知識水平。如果說二十年前,到廣深地區打工的以中學畢業生為主體,那么二十年之后就是以大專畢業生為主體了。知識群體不一樣,他們的訴求當然也就不一樣了。他們這些具備有更高技能與文化的打工者要求獲得更體面的工作與更高的報酬,而這些,顯然是一個世界低級的加工廠所不能辦到的,于是用工荒也就在所難免了。
問題不在這里。
我們知道,自從中國的大學市場化后,那學費就直線上升,到目前為止,可能是世界上最貴的了。那么也就是說,中國的大學畢業生花費了高昂的學費,到頭來,卻是到一點技術含量也沒有的世界低級工廠打工,收獲菲薄的工資,這投入與產出也太不成比例了,簡直是虧本的買賣呵。于是乎,我們看到,一些大學畢業生寧愿在家里啃老,也不愿到薪水低的崗位就業!這不是他們的過錯,這是資改派胡亂搞市場化的結果。
毛主席曾說過,人是最可寶貴的,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是以毛澤東時代人們的創造力幾乎發揮到極致,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造出了飛機、汽車、火車、輪船、兩彈一星等高科技產品。而那時,人力資源的成本是很小的,收獲卻很大,住房免費、醫療免費、上學免費,還有,個人只要做出了成績,那榮譽獎可就頂了天了。
改開之后,在資改派的倡導下,除了人不值錢,其他的都值錢了。
2010-1-1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