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故事》載:一位老盲人去參加親戚的宴席,席間,同桌的人看到他夾菜不方便,就主動將“紅燒肉”等好菜夾到他的碗里。可誰也沒有料到,老盲人吃完飯竟嘆息道:就連我這個瞎子都吃了這么多好吃的,還不知道你們又吃了多少呢!
讀此故事,若不仔細咂摸,會覺得這位老盲人疑心太重,把“好心當成了驢肝肺”,有點兒不知好歹。但凡事都須細琢磨,多想一會兒,就會覺得這種心態(tài)也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難怪的。試想,他兩眼一抹黑,什么也看不著,難免小心眼兒去猜度別人。 “拿人心比自心”,即便自己個兒在那種情況下也難保不是這樣。再說了,倘若他眼睛好使,或者鄰座在夾菜的同時再把桌上菜的品種、數(shù)量乃至特色介紹一下,我看就不至于產(chǎn)生這般誤會了。
“盲人吃肉”是則童話故事,但愚以為,它卻點破了一個“透明度”的問題。即便是現(xiàn)實生活中,類似于這種因“透明度”不夠引起的誤解乃至矛盾,其實是不少的。諸如,有的單位為實現(xiàn)所謂“按勞分配”,就把薪酬檔次拉大,且誰開多少錢不公開,并規(guī)定“都不許說,否則按違規(guī)處理”。但“紙是包不住火的”,無論怎么規(guī)定“不許說”都沒有用,結(jié)果大家還會知道。中央電視臺在今年初就把四大國有銀行行長的年薪披露了,數(shù)目最少的還是130萬元。在我們這里內(nèi)行人都知道,銀行內(nèi)打掃衛(wèi)生的服務員天天蹭呀擦呀一年下來也不過是5040元;儲蓄所里“奉獻青春”的“勞務合同”儲蓄員日日數(shù)呀點呀一年下來也不過是7200元。這時我們就要問問了:這差別是不是太大了點兒?然而,不論回答是“是”是“否”,愚以為,這樣的“按勞分配”作法,把起到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充分體現(xiàn)公平、進而調(diào)動大家積極性的按勞分配制度給特意弄扭曲了,不得已才弄出個“不許說”來當遮羞布,純粹是“貓兒蓋屎”!這種作法實在是散發(fā)著“勞心者冶人,勞力者治于人”、 “官貴民賤”的封建霉味,與馬克思主義 “一切為了群眾”的基本觀點 背離甚遠,真天壤之別!
私下以為,人與人之間利益關(guān)系的平衡,是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核心。在一個單位里,該公開的事不公開,職工該知道的不知道,對此,群眾的心中不可能沒有疑慮。有的嘴上說出來了,有的雖然沒有說,心里未必就不想。久而久之,勢必影響大家的工作積極性和單位的凝聚力。而丑媳婦總歸是要見公婆的,一旦“蓋頭”揭開又有失公允,那就不光是啥“性”啥“力”無從調(diào)動的事了,甚至還會涉及到黨風政風民風是否好轉(zhuǎn)的問題。
古人云:迫人飲,飲者寡;,任人飲,飲者多。這個意思很明白,就是你講的那套道理要是強迫人接受,人們偏偏不接受,而拿出事實來說話,便可令人信服。所以說,身為領(lǐng)導者,為人為事一定要光明磊落,一定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尊重民意,建立起符合和諧社會需要的利益均衡機制;凡事與群眾多溝通、多協(xié)商、多作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工作,把“底”交給群眾,以求得對你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尤其是關(guān)系到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哪怕純粹是為群眾謀福利的好事也要公開辦,切忌“猶抱琵琶半遮面”,弄得“盲人”盡牢騷。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