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密農民工張海超懷疑在工廠得了塵肺,先后被多家權威醫院診斷為塵肺(塵肺為職業病),但在職業病法定診斷機構——鄭州市職業病防治所卻被診斷為肺結核。多方求助無門后,張海超做出驚人之舉,6月22日,他到鄭大一附院做了開胸手術,以悲壯的方式證明自己確實患上了塵肺,而不是肺結核。
“開胸驗肺事件”后,公眾認為《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存在漏洞。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前日回應稱,他未聽說該辦法會進行修訂。毛群安說,一個辦法或者法律,都是經過了諸多調查論證,包含了很多案例的經驗教訓,“開胸驗肺”事件屬于個案,在個案事件中出現的問題,應該具體地來進行解決。
與毛群安輕描淡寫的“個案”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張海超要“死個明白”的悲壯。張海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第一附屬醫院的醫生告訴我說,這樣的“開胸驗肺”在國內很少,對生命也很危險。即使沒有生命危險,也會對身體傷害很大。但我以為,我如今的身體已經成這樣了,即使死了,也要讓自己死個明白。于是我對醫生說,你就給我做吧,出了危險是我自己的。
在茫茫人海中,為維護自己基本生命健康權利,像張海超走“開胸驗肺”極端的人確實屬于極其個別的。但是,面對《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面對職業病防治所與企業的“同盟”,遭遇把塵肺說成肺結核“權利診斷”的僅僅是張海超一個人嗎?如果衛生部敢下這樣的結論,《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管理辦法》確實沒有必要修訂一下。
是的,“開胸驗肺”不僅在國內是“個案”,恐怕在全世界也屬“個案”。在這個“個案”面前,公眾認為我國的職業病防治的管理體制機制需要,而衛生部卻連“進行修訂”的想法也沒有。
“開胸驗肺”個案不足以讓衛生部震驚,所以才有這般“從容不迫”。人們不禁要問,需要多少“開胸驗肺”的人,才能勞駕衛生部反思、改進,不僅在職業病診斷管理上進一步下點功夫,而且在防和治上拿出更多切實有效的辦法,永遠別忘了百姓“開胸驗肺”是何等的痛苦。
衛生部對“個案”思考與公眾對“個案”的思考,處于冰火兩重天,一冷一熱,從一個側面折射出一些政府部門對百姓利益訴求的巨大冷漠。
2009年7月3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