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在左派和右派激烈交鋒的夾縫中,我們必須左右開弓,才能為已經奄奄一息的社會主義,尋找到一條新的生路。
關于社會主義的推理(一)
——生產資料決定論——
關鍵詞:奴隸經濟;土地經濟;機械經濟;生產資料特殊性;價值原理。
內容提要
本篇想要說明的是:使奴隸經濟、土地經濟、和現代商品經濟(機械經濟)──這三大經濟體系得以構成,并相互區別開來的物質基礎,分別是奴隸,土地,和勞動產品(機械)——這三種不同形態的生產資料。從而為我們重新認識社會主義,提供一個新的理論基礎。
1 生產資料的特殊性
需要先行注明的一點是:這里說到的“商品經濟”(一個模糊不清的概念)的時候,乃是特指近代社會以來的制造業經濟;從而也就是特指反映了制造業本質的——機械經濟。
人們通常以為:有了分工,才有了交換;有了交換,才有了價值;有了價值,才有了商品;而有了商品,才有了商品經濟。從而商品經濟歸根到底乃是取決于分工和交換(例如恩格斯說:“要成為商品,這個生產物必須由交換轉移到把它當做使用價值來使用的人手里。”[1])。
但事實上,真正使商品經濟得以成為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那個決定性的原因,既不在于分工,也不在于交換,又不在于價值和商品;而僅僅在于早已被所有這些現象形態重重籠罩起來的,一個極為單純的因素——生產資料的特殊性。
為了要能夠表明這一點,我們現在就需要來做一個簡單的比較。而能夠與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相比較的,當然是走在它的前面的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都是些什么東西呢?
很明白!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有服各種勞役的充當奴隸的──人;還有可供種植和養殖各種農牧產品的──土地;如此而已。但不論是充當奴隸的“人”,還是可供種植和養殖的“土地”,它們顯然都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
于是我們知道: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向去看),還不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而只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來構成的。而正是因為如此,自然經濟才會名副其實地成其為“自然經濟”。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又是些什么東西呢?
也很明白,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有刀、剪、鋸、錘、斧、銼、錐、鉗,以及杠桿、滑輪、螺旋……等等人力器械;有水輪機、風輪機、蒸汽機、內燃機、電動機……等等動力機械;還有鍛壓機、切割機、紡織機、印刷機、注塑機……等等加工機械;如此等等。但不論這些東西是如何地千變萬化和千差萬別,它們顯然都是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
于是我們又知道: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不再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而已經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來構成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商品經濟才會不可避免地成其為“商品經濟”(機械經濟)。
可以說,使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區別于自然經濟的其他一切特征所由以發生的根源,全在這里了。例如:
2 使擴大再生產成為必然
自然經濟通常是一種簡單再生產的生產方式,而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則通常是一種擴大再生產的生產方式。之所以會有如此的差別,那其實并不在于人們在主觀上是否滿足于自給自足,而完全要歸因于客觀上生產資料的特殊性。
先來看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還不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而只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來構成的。
從而就使得已開始生產勞動產品的自然經濟的生產過程,主要是一個生產消費資料以用來滿足生活消費的生產過程;而不是一個生產生產資料以用來擴大再生產的生產過程。
例如奴隸經濟的生產過程,主要是一個生產各種山珍海味,木材礦產、亭臺樓閣、工藝美術……,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服務性勞役等等的生產過程;而不是一個生產“人”(奴隸)的生產過程。例如土地經濟的生產過程,主要是一個生產各種糧食、棉花、蔬菜、瓜果……,以及各種畜牧產品等等的生產過程;而不是一個生產“土地”的生產過程。
所以自然經濟,不論人們在主觀上是否滿足于自給自足,就其自身的生產過程來講,必然是一種簡單再生產的生產方式。
再來看商品經濟(機械經濟)。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了。因為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不再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而已經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來構成的。
從而就使得進一步生產勞動產品的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過程,不僅是一個生產消費資料(諸如各種服裝鞋帽、鐘表眼鏡、電燈電話、冰柜空調、乃至轎車游艇……等等)以用來滿足生活消費的生產過程;而且是一個生產生產資料(諸如各種人力器械,各種動力機械,以及各種加工機械……等等)以用來擴大再生產的生產過程。
所以商品經濟(機械經濟),不論人們在主觀上是否滿足于自給自足,就其自身的生產過程來講,必然是一種擴大再生產的生產方式。
3 使分工和交換更加發達
分工和交換并不能成為使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區別于自然經濟的基本特征。因為在自然經濟中,也早已存在著諸如百奴、百仆、百役、百夫、百伎、百農、百姓、以至于百官之類的比較發展的分工,以及他們之間的比較發展的交換了。……盡管如此,分工和交換的更加發達,卻仍然不失為使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區別于自然經濟的重要標志。之所以如此,還是要歸因于生產資料的特殊性。
先來看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還不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而只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自然物品來構成的。
因而就使得已開始生產勞動產品的自然經濟的生產過程,只能夠不斷地生產出由這各種不同形態的勞動產品來構成的,各種不同形態的消費資料(或勞務);卻不能夠不斷地生產出,并非由這各種不同形態的勞動產品,而是由那某種特定形態的自然物品(奴隸或者土地)來構成的,特定形態的生產資料。
從而就使得自然經濟中的分工(從主要的方面去看),只能有消費資料范圍內,根據所生產的不同形態的消費資料(或勞務)來劃分的,比較發展的分工;諸如奴隸經濟中的伙夫、屠夫、挑夫、馬夫、船夫、漁夫、樵夫、歌伎、舞伎、樂伎、畫伎、差役、苦役、兵役、門童、婢女、以及商人、和獵人……,或者土地經濟中的糧農、棉農、菜農、果農、花農、茶農、煙農、桑農、以及蜂農、和牧農……等等。卻不能有生產資料范圍內,根據所生產的不同形態的生產資料來劃分的,更加發達的分工。
進而也就使得自然經濟中的交換(從主要的方面去看),只能有消費資料范圍內,這各種不同形態消費資料(或勞務)之間的,比較發展的交換。卻不能有生產資料范圍內,那各種不同形態生產資料之間的,更加發達的交換。
再來看商品經濟(機械經濟)。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了。因為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不再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而已經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來構成的。
因而就使得進一步生產勞動產品的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過程;不僅能夠不斷地生產出,乃是由這各種不同形態的勞動產品來構成的,各種不同形態的消費資料。而且還能夠不斷地生產出,也是由這各種不同形態的勞動產品,諸如從木工機械直到鐵工機械,從紡織機械直到鐘表機械,從建筑機械直到運輸機械,從化工機械直到電子機械……等等來構成的,各種不同形態的生產資料。
從而就使得商品經濟(機械經濟)中的分工(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不僅能有消費資料范圍內,根據所生產的不同形態的消費資料來劃分的,比較發展分工,諸如鐵匠、木匠、皮匠、鞋匠、裁縫匠、鐘表匠、首飾匠、玻璃匠……等等。而且還能有生產資料范圍內,根據所生產的不同形態的生產資料來劃分的,更加發達的分工,諸如食品機械廠、紡織機械廠、木工機械廠、化工機械廠、鑄造機械廠、建筑機械廠、電子機械廠,一直到火車、輪船、汽車、飛機制造廠……等等。
進而也就使得商品經濟(機械經濟)中的交換(從主要方面去看),不僅能有消費資料范圍內,這各種不同形態消費資料之間的,比較發展的交換。而且還能有生產資料范圍內,那各種不同形態生產資料之間的,更加發達的交換。
4 使(勞動)價值成為必然
(1)生產資料占有方式
我們終于要來面對這個政治經濟學中最困難的問題。
價值(勞動價值!)是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所特有的東西,而分工和交換卻不是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所特有的東西。所以,使價值(勞動價值)成為必然的那個決定性的原因,也就不能是存在于分工和交換之中,而只能是存在于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它所特有的生產資料的特殊性之中。特別當我們首先是把考察的重點,放在生產資料占有者身上的時候,情況就更明顯地是這樣。
先來看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還不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而只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來構成的。
從而就使得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占有者——奴隸主或者地主,還不能夠在一系列再生產過程之中,通過對一定量勞動產品(諸如各種自然資源或者各種農牧產品等等)的扣除,來實現自己對于一定量自然物品形態生產資料的逐步擴大的占有;而只能夠在一系列再生產過程之外,通過對一定量自然物品(人口或者土地)的爭奪(戰爭),來實現自己對于一定量自然物品形態生產資料(奴隸或者土地)的逐步擴大的占有。
這樣一來。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占有者──奴隸主或者地主,他們當時也就無須按照一種乃是通行在勞動產品中的同一性的的原則;將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各種自然資源或者各種農牧產品等等),和自然物品形態的生產資料(奴隸或者土地),這不僅在具體形態上已是各不相同,而且在一般形態上也并非同樣都是勞動產品的兩種東西,看成是同一形態的一種東西。以求是在一個同一性的基礎上,通過對一定量前者(勞動產品)的扣除,來實現自己對于一定量后者(自然物品)的逐步擴大的占有。
或者即使這里實際上也需經歷一個“扣除”的過程。那也只須按照一種還只是通行在自然物品中的同一性的原則;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人口或者土地),和自然物品形態的生產資料(奴隸或者土地),這雖然在具體形態上也是有所不同,但在一般形態上卻同樣都是自然物品的兩種東西,看成是同一形態的一種東西(例如同樣都是一定數量的“奴隸”,或者同樣都是一定面積的“土地”)。以求是在這個同一性的基礎上,通過對一定量前者(自然物品)的爭奪(戰爭),來實現自己對于一定量后者(自然物品)的逐步擴大的占有。
再來看商品經濟(機械經濟)。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了。因為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不再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而已經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來構成的。
從而就使得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占有者——資本家,已能夠在一系列再生產過程之中,通過對一定量勞動產品(例如棉布)的扣除和交換,來實現自己對于一定量勞動產品形態生產資料(例如紡織機械)的逐步擴大的占有。
這樣一來。商品經濟的生產資料占有者──資本家,他現在也就必須按照一種乃是通行在勞動產品中的同一性的原則;將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棉布),和勞動產品形態的生產資料(紡織機械),這雖然在具體形態上也是各不相同,但在一般形態上卻同樣都是勞動產品的兩種東西,看成是同一形態的一種東西。以求是在這個同一性的基礎上,通過對一定量前者(勞動產品)的扣除,來實現自己對于一定量后者(勞動產品)的逐步擴大的占有。
但這個已經是通行在勞動產品中的同一性的原則,究竟是個什么東西呢?……面對如此艱深奧妙的重大難題,我們的這位從未深入研究過經濟學的資本家居然并不為之而發愁。因為他顯然早已是從最普通,最簡單的生活實踐中知道:通行在勞動產品中的這個同一性的原則,那其實就是“勞動”的原則,并且是時間意義上的“勞動”的原則。而這個時間意義上的“勞動”的原則,正是——價值(勞動價值)的原則。
而正是因為有了價值(勞動價值)的原則。我們的這位紡織行業的資本家,他才得以把生產出來的勞動產品──棉布,和勞動產品形態的生產資料──紡織機械,這雖然在具體形態上也是各不相同,但在一般形態上卻同樣都是勞動產品的兩種東西,看成是同一形態的一種東西;即同樣都是體現了一定量勞動時間的,一定量的——價值 。
并且又正是在這樣一種同一性的基礎上。我們的這位紡織行業的資本家,他才得以是在一系列再生產過程之中;通過對已經是一定量價值的,一定量棉布的扣除,來實現自己對于也已經是一定量價值的,一定量紡織機械的逐步擴大的占有。
(2)消費資料占有方式
其實,即使我們又把考察的重點,放在生產資料使用者(或者消費資料占有者)的身上,也將可以看到:使價值(勞動價值)成為必然的那個決定性的原因,只能是存在于生產資料的特殊性之中。
先來看自然經濟。
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還不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而只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來構成的。
從而就使得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使用者,他們各自所生產的不同形態的消費資料(及勞務),可以統統成為——自然物品形態生產資料的產物。
例如使用奴隸形態生產資料(即服勞役)的奴隸們,他們各自所生產的不同形態的消費資料,諸如各種山珍海味、木材礦產,以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服務性勞役……等等,可以統統成為——奴隸的產物。
例如使用土地形態生產資料的農奴們,他們各自所生產的不同形態的消費資料,諸如各種糧食、棉花、蔬菜、瓜果、以及各種畜牧產品……等等,可以統統成為──土地的產物。
這樣一來,當他們相互之間已開始發生對于消費資料的占有關系(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交換關系),從而需要在一個同一性的基礎上做量的比較時。就可以借助于這種自然物品形態生產資料自身的一般形態,即數量意義上的“奴隸”,或者面積意義上的“土地”;將所有這些“自然物品”的產物,都看成是一定數量的“奴隸”,或者一定面積的“土地”。
例如:在一個樵夫一年的木材產量平均是10方,而一個漁夫一年的黃魚產量平均是2噸的情況下。一位采伐木材的樵夫,就可以用自己所生產的10方木材,通過交換去占有另一位捕撈黃魚的漁夫,所生產的2噸黃魚。因為現在對于他們來說,10方木材已不再是10方木材,而是—— 1個“奴隸”;而2噸黃魚也不再是2噸黃魚,而也是—— 1個“奴隸”。
例如:在 一公頃 土地一年的稻米產量平均是2噸,而 一公頃 土地一年的肉牛產量平均是1頭的情況下。一位種植稻米的糧農,就可以用自己所生產的2噸稻米,通過交換去占有另一位養殖肉牛的牧農,所生產的1頭肉牛。因為現在對于他們來說,2噸稻米已不再是2噸稻米,而是—— 1公頃 “土地”;而1頭肉牛也不再是1頭肉牛,而也是—— 1公頃 “土地”。
(從這里已經可以窺見到一向通行在自然經濟中的,各種貴金屬貨幣的真實含義!)
再來看商品經濟(機械經濟)。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了。因為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不再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而已經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諸如木工器械,或者鐵工器械……等等來構成的。
從而就使得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使用者,諸如各行各業的工匠們,他們各自所生產的不同形態的消費資料諸如方桌,或者水桶……等等,統統成為——勞動產品形態生產資料的產物。
這樣一來,當他們相互之間進一步發生對于消費資料的占有關系(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交換關系),從而需要在一個同一性的基礎上做量的比較時。就只能借助于這種勞動產品形態生產資料自身的一般形態,即時間意義上的“勞動”;將所有這些“勞動產品”的產物,都看成是一定時間的“勞動”,從而也就是都看成是一定量的價值。
例如:在100小時勞動的方桌(凈)產量平均是1張,而100小時勞動的水桶(凈)產量平均是4只的情況下。一位制造方桌的木匠,就可以用自己所生產的1張方桌,通過交換去占有另一位制造水桶的鐵匠,所生產的4只水桶。因為現在對于他們來說,1張方桌已不再是1張方桌,而是——100小時“勞動”,從而是100元價值;而4只水桶也不再是4只水桶,而是——100小時“勞動”,從而也是100元價值。
(從這里又已經可以窺見到通行在商品經濟中的各種紙幣,與通行在自然經濟中的各種貴金屬貨幣之間的內在差別!)
(3)占有價值
事情的確是到了有些不可思議的地步!
價值(勞動價值)──這個雖然已知是以時間意義上的“勞動”為自然內容,卻還是常常使人感到困惑的極奇妙、極深奧的東西;就其還應該具有的社會本質來講,它原來終于又是一種對于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所特有的,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生產資料(及消費資料)的占有方式。
這就象“土地”(價值)和“奴隸”(價值)──這兩個雖然早已分別是以面積意義上的“土地”,和數量意義上的“奴隸”為自然內容,卻從來不曾引人注目的極平常、極簡單的東西;就其也應該具有的社會本質來講,它們則原來終于又是一種對于自然經濟所特有的,自然物品(土地或者奴隸)形態生產資料(及消費資料)的占有方式一樣。
于是我們終于是看到了一個從未看到過的,三位一體的價值系列:作為價值,它原來并非只能是一種“勞動”價值。在此之前,它原來還可以是一種“土地”價值,和一種“奴隸”價值。
于是我們終于是看到了一個從未看到過的,絕對工整的對應關系:
與奴隸、土地、和勞動產品(機械)──這三種不同形態的生產資料,它們的具體的、特殊的形態,即質量意義上的“奴隸”、體積意義上的“土地”、和空間意義上的“勞動”,分別構成了奴隸經濟、土地經濟、和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方式正相對應。
奴隸、土地、和勞動產品(機械)──這三種不同形態的生產資料,它們的抽象的、一般的形態,即數量意義上的“奴隸”、面積意義上的“土地”、和時間意義上的“勞動”,則分別構成了奴隸經濟、土地經濟、和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占有方式。
于是我們終于又可以進一步地聯想到:就象人們早已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把那個乃是由以空間意義上的“勞動”為自然內容,又以“生產方式”即生產資料使用方式為社會本質的,具體的、特殊的“勞動”所表現的價值,稱之為——使用價值一樣。
我們現在也應該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把這個則是由以時間意義上的“勞動”為自然內容,又以“生產關系”即生產資料占有方式為社會本質的,抽象的、一般的“勞動”所表現的價值,稱之為——占有價值。
所以,價值:一方面是——使用價值,另一方面是——占有價值。
而不應該是,價值:一方面是——使用價值,另一方面是——交換價值。
不知道是出于怎樣的巧合,馬克思也曾經再三地強調:
“…依照普通的說法,說商品是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嚴格說,這種說法是錯誤的。”[2]
“商品,一方面是使用價值,另一方面是價值——不是交換價值,因為這只是現象形態,不是它的真正的內容。”[3]
“…交換價值只是價值的現象形態,不是價值。”[4]
……不過眼下我們最好還是暫時繞開這個政治經濟學的無底洞,繼續往下討論我們的問題。
5 使資產階級成為必然
階級是隨著生產資料的發展而產生出來的。因為講到階級,那只能是生產資料的使用者階級,和生產資料的占有者階級。
但同樣是生產資料的使用者階級,為什么會有奴隸階級、農奴階級、和工人階級之分?而同樣是生產資料的占有者階級,又為什么會有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之分呢?……在經歷了前面幾個難關之后,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應該不會是很因難了。因為很明白:
所謂奴隸階級,那無非就是(主要)使用奴隸形態生產資料(即服勞役)的使用者階級(那種以為只有失去人身自由的勞動者階級才是奴隸階級的,極為流行的看法,顯然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
所謂農奴階級,那無非就是(主要)使用土地形態生產資料的使用者階級(不論他是自由的,不自由的,還是半自由的!)。
而所謂工人階級,則無非就是(主要)使用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生產資料的使用者階級(也不論他是自由的,不自由的,還是半自由的!)。
與此同時。
所謂奴隸主階級,那無非就是(主要)占有奴隸形態生產資料的占有者階級(那種以為只有不講人道的占有者階級才是奴隸主階級的,極為流行的看法,顯然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原則!)。
所謂地主階級,那無非就是(主要)占有土地形態生產資料的占有者階級(不論他是人道的,不人道的,還是半人道的!)。
(順便提一下:由于上述兩種生產資料同屬自然經濟范疇,且對這兩者的集中占有后來又已經是兼而為之;所以上述兩個占有者階級,他們以往也被統稱為——貴族階級。)
而所謂資產階級,則無非就是(主要)占有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生產資料的占有者階級(也不論他是人道的,不人道的,還是半人道的!)。
這就是說:各個使用者階級的特殊性,和各個占有者階級的特殊性,與他們彼此在人性、人格、人品、人道、人權、以及人種等等方面的差別毫無關系;而完全是取決于與之發生關系的生產資料,這個“物”的特殊性。
為了免去后面的許多麻煩,對于資產階級這個一向是比較敏感的問題,我們在這里還要更加堅決地來強調一下:
不論是什么樣的人,也不論是什么樣的集團,乃至什么樣的國家;即不論它的出身經歷、性格習慣、文化教養、道德品質、思想作風、政治態度、以及組織結構如何;而且又不論它是處在什么樣的歷史時期,和什么樣的社會制度之中;甚至也不論它是否在主觀上愿意代表全體人民,并在客觀上努力為全體人民服務。……只要它所占有(并且是集中占有)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乃是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的生產資料;
那它就必然要成為并且已經是成為資產階級。
必然要成為并且已經是成為資產階級性質的集團。
必然要成為并且已經是成為資產階級性質的國家。
——這是不以人們自己的意志為轉移的!
6 使戰爭不再成為必然
軍事家們說:戰爭就是戰爭。
政治家們說:戰爭是政治的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哲學家們說:戰爭是一種自然現象。
道德家們說:戰爭是使人類互相殘殺的怪物。
而我們現在卻要說:戰爭是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生產方式!
前面講到,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不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而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來構成的。從而就使得已開始生產勞動產品的自然經濟的生產過程,不能夠不斷地生產出自身所要求的生產資料,以用來進行擴大再生產。……但我們分明是從以往的歷史進程中看到,自然經濟的生產過程,實際上也還是呈現出一種逐步擴大的趨勢。于是我們要問:這種逐步擴大的趨勢究竟是通過什么來實現的呢?
我們先來看一位原始部落的成員。
他正坐在一棵大樹底下冥思苦想:象現在這樣又要上山狩獵,又要下水捕撈,又要遠出采集,還要削制弓箭長矛,打磨石器骨器,編織漁網筐簍,修建茅屋棚廈,并且一直到儲備糧草,看家護院,燒火做飯,養兒育女,以及抵御天災人禍……等等,這愈來愈多的勞務負擔,如果還是僅僅依靠家族中十分有限的人口,又將如何忙得過來呢?
于是他決意變革!召集起家族中年富力強的父老兄弟,象以往圍捕野獸一樣,對那些常常會流竄到附近來爭搶食物的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們,發動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場旨在征服奴隸的戰爭;并由此而開創了奴隸經濟的新紀元。
經過一場又一場規模逐漸擴大的奴隸爭奪戰(例如從最初的家族式戰爭直到古代希臘的伊利亞特之戰),可供驅使的奴隸的數量是逐漸增多了,但賴以維持的土地的面積卻又不夠了。
于是他現在只有一不做,二不休,進一步聯合起更多的力量,對周圍地區發動了不僅是旨在征服奴隸,而且又進一步是旨在征服土地的,規模更加擴大的土地爭奪戰(例如從最初的家族式戰爭直到古代中國的春秋戰國之戰);并由此又開創了土地經濟的新紀元。
就這樣,要不斷地擴大已有的奴隸經濟和土地經濟,就必須不斷地征服更多的奴隸和土地。而要不斷地征服更多的奴隸和土地,又必須不斷地進行更大規模的戰爭。……這位從前的部落成員,現在在貴族首領,他之所以在那個古老的年代里,曾經是那樣狂熱,那樣勇猛,那樣奮不顧身地投身于戰爭;那其實并不是因為他的本性一定比現代的人們更殘暴、更兇狠、更加不講人道。而只是因為自然物品形態的生產資料,必須通過戰爭去爭奪;從而他們那種自然經濟的生產資料生產方式,必然是戰爭。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情況則大不相同了。因為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不是由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自然物品,而是由人類社會自己生產的勞動產品來構成的。從而就使得進一步生產勞動產品的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過程,已能夠不斷地生產出自身所要求的生產資料,以用來進行擴大再生產。
我們再來看一位小商品生產者。
他現在的生產資料(從主要的方面去看),已經既不是奴隸,也不是土地,而是諸如手工織布機這樣的勞動產品了。從而現在只須憑借著他獨運匠心而不斷加以推進的技術革新,就足以使他的還只是個體勞動的生產過程本身,開始成為生產資料的積累過程(即表現在與周圍個體勞動者們相比較,已經是多生產出來的那一部分勞動產品上的,生產資料的生產過程)。
經過一次又一次再生產的過程,他現在又可以運用已經獲得的積累,通過雇傭較多的工人來擴大并改進以往的勞動組織。再憑著集中勞動對個體勞動的優勢,使自己的生產過程,更加成為生產資料的積累過程(即表現在與周圍個體勞動者們相比較,已經是更加多生產出來的那一部分勞動產品上的,生產資料的生產過程)。
就這樣,在提高機械化程度的基礎上,擴大并改進以往的勞動組織;又在擴大并改進勞動組織的基礎上,提高機械化程度。……這位從前的織布匠,現在的資本巨頭,他之所以在這個當今的時代里,已不再是那樣狂熱、那樣勇猛、那樣奮不顧身地投身于戰爭;這其實也并不是因為他的本性一定比古代的人們更仁慈、更寬厚、更加講究人道。而只是因為勞動產品形態的生產資料,只須通過勞動來生產;從而他們這種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生產資料生產方式,已經不再必然是戰爭,而可以并且應該是生產過程本身了。
※
圍繞著生產資料這個主題,如此尋根究底地講述了如許多經院式的道理,總該能夠被用來解決一些比較重大的現實問題才好。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開足馬力,在這個已經是全新的基礎上,一往無前地來重新確定社會主義的歷史地位。
只是我們現在所要面對的社會主義,首先還只是一種狹義社會主義,但卻朝著廣義社會主義的方向,開始發生了變化。
注釋
[1]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 1953年中文版 P.13
[2]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 1953年中文版 P.38
[3]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 1953年中文版 附錄 p.1018
[4]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 1953年中文版 附錄 P.1019
關于社會主義的推理(二)
——歷史地位新探——
關鍵詞:奴隸經濟;土地經濟;機械經濟;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歷史地位。
內容提要
本篇想要說明的是:已經是建立在奴隸、土地、和勞動產品——這三種不同形態生產資料基礎上的當今的社會主義,它不僅首先是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最高階段;不僅其次是全部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總合;而且終于又是把機械經濟,土地經濟,和奴隸經濟統統包含在其中的,以往一切經濟的總和。
1“商品經濟”的最高階段
(1)三大經濟的三個發展階段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自然經濟的歷史過程,并且是從它的前導——奴隸經濟開始。
縱觀奴隸經濟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奴隸經濟本身所經歷的三個特定的發展階段。
奴隸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正在萌芽的最低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奴隸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即征服),還僅僅是以最低的戰爭形式,即各個部落成員的各自為戰的形式,而剛剛開始。這就使得加入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只能夠分別擁有與這種戰爭形式的效果相適應的,很少量的奴隸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最低階段的奴隸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大約是與舊石器時代相對應的父系氏族的時代,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小奴隸經濟。
奴隸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二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迅速成長的中間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奴隸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已經是以較高的戰爭形式,即把各個部落成員的各自為戰集中起來的形式,而加速進行。這就進一步地使得組織集中作戰的少數部落首領們,又能夠集中占有與這兩種戰爭形式的效果的差額相適應的,較大量的奴隸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中間階段的奴隸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大約是與新石器時代相對應的,諸如中國古代歷史上燧人氏、有巢氏、盤古氏、女媧氏、伏羲氏、神農氏……等等的時代,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各自為政的)奴隸主貴族的奴隸經濟。
奴隸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三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發育成熟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奴隸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終于是以最高的戰爭形式,即把各個部落首領的集中作戰又聯合起來的形式,而達到高潮。這就再進一步地使得體現在部落聯盟上的,戰爭的最高組織者──國家,得以壟斷又與這兩種戰爭形式的效果的差額相適應的,更大量的奴隸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最高階段的奴隸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炎帝、黃帝,經過堯、舜、禹,直到夏、商、周的時代,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國家干預(或者國民一體)的奴隸經濟。
※
緊跟在奴隸經濟后面的,乃是土地經濟。
縱觀土地經濟的發展歷史,我們也可以看到土地經濟本身所經歷的三個特定的發展階段。
土地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正在萌芽的最低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土地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即征服),還僅僅是以最低的戰爭形式,即各個部落成員的各自為戰的形式,而剛剛開始。這就使得加入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只能夠分別擁有與這種戰爭形式的效果相適應的,很少量的土地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最低階段的土地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伏羲氏、神農氏,直到周文王的時代,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小土地經濟。
土地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二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迅速成長的中間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土地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已經是以較高的戰爭形式,即把各個部落成員的各自為戰集中起來的形式,而加速進行。這就進一步地使得組織集中作戰少數部落首領們,又能夠集中占有與這兩種戰爭形式的效果的差額相適應的,較大量的土地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中間階段的土地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東周列國以至春秋戰國的時代,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各自為政的)土地貴族的莊園經濟。
土地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三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發育成熟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土地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終于是以最高的戰爭形式,即把各個部落首領的集中作戰又聯合起來的形式,而達到高潮。這就再進一步地使得體現在部落聯盟上的,戰爭的最高組織者──國家,得以壟斷又與這兩種戰爭形式的效果的差額相適應的,更大量的土地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最高階段的土地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從秦、漢,直到唐、宋、元、明、清的時代,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國家干預(或者國民一體)的土地經濟。
※
緊跟在土地經濟后面的,又是商品經濟(機械經濟)。
縱觀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發展歷史,我們又同樣可以看到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本身所經歷的三個特定的發展階段。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正在萌芽的最低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還僅僅是以最低的勞動形式,即各個手工業者的個體勞動的形式,而剛剛開始。這就使得加入其中的每一個人,都只能夠分別擁有與這種勞動形式的效果(即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適應的,很少量的勞動產品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最低階段的“商品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西方世界古代威尼斯的時代,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小商品經濟。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二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迅速成長的中間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已經是以較高的勞動形式,即把各個手工業者的個體勞動集中起來的形式,而加速進行。這就進一步地使得組織集中勞動的少數資本家們,又能夠集中占有與這兩種勞動形式的效果(即兩種勞動生產率)的差額相適應的,較大量的勞動產品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中間階段的“商品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以蒸汽機時代為中心的歐美各國的近代史上,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的“商品經濟”。而這個還只是以個體勞動的集中為主要標志的,(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的“商品經濟”,則正是──資本主義經濟。
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本身所經歷的第三個發展階段,顯然是一個發育成熟的最高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人們對于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生產資料的生產,終于以最高的勞動形式,即把各個資本家的集中勞動又聯合起來的形式,而達到高潮。這就再進一步地使得體現在資本聯合上的,勞動的最高組織者——國家,得以壟斷又與這兩種勞動形式的效果(即兩種勞動生產率)的差額相適應的,更大量的勞動產品形態的生產資料。
而具有如此特征的這個最高階段的“商品經濟”(我們應該能夠在兩次世界大戰以來的,已經是以電氣化時代為中心的,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現代史上,尋找到它的蹤跡),正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國家干預(或者國民一體)的“商品經濟”。而這個又已經是以集中勞動的聯合為主要標志的,國家干預(或者國民一體)的“商品經濟”,則正是——社會主義經濟。
(2)對傳統理論的反思Ⅰ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現今的社會主義,它原來并非是“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不能比擬”[1]的歷史怪物。作為國家干預(或國民一體)的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它原來是既可以和國家干預(或國民一體)的土地經濟相比擬,也可以和國家干預(或國民一體)的奴隸經濟相比擬的。更徹底一點來講,現今的社會主義,它不過是不論在土地經濟中還是在奴隸經濟中,都曾經反復出現過的以往的“社會主義”,在商品經濟(機械經濟)中的重演罷了。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以往的資本主義,和現今的社會主義,它們原來并非是“根本不同”的兩種經濟。由于同樣都主要是建立在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生產資料基礎上,只不過前者是先將工人們的個體勞動集中起來,而后者是再將資本家們的集中勞動又聯合起來;所以它們不過是同一種經濟,即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兩個依次漸進的發展階段而已。
這就象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封建制”,和秦、漢時期的“郡縣制”,它們原來并非是“根本不同”的兩種經濟。由于同樣都主要是建立在土地形態生產資料基礎上,只不過前者是先將農奴們的各自為戰集中起來,而后者是再將地主們的集中作戰又聯合起來;所以它們不過是同一種經濟,即土地經濟的兩個依次漸進的發展階段而已一樣!
這就象歐洲歷史上古代希臘的“民主制”,和古代羅馬的“集權制”,它們原來并非是“根本不同”的兩種經濟。由于同樣都主要是建立在奴隸形態生產資料基礎上,只不過前者是先將奴隸們的各自為戰集中起來,而后者是再將奴隸主們的集中作戰又聯合起來;所以它們不過是同一種經濟,即奴隸經濟的兩個依次漸進的發展階段而已一樣!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雖然是經歷了轟轟烈烈大革命的洗禮,卻仍然是主要建立在勞動產品(機械)形態生產資料基礎上的,現今的社會主義;
它原來并非是一種突然使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僅僅成為從舊社會遺留下來的“殘余”和“痕跡”的經濟體制[2] 。
又并非是一種只是因為還要和農民們交換農產品,還要為工人們分配消費品,還要對工商企業實行經濟核算,還要與國外資本家們發展國際貿易等等,才不得不使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做為“補充形式”而暫時保留下來的經濟體制[3] 。
也并非是一種由于有了“計劃第一”,而只好使商品經濟(機械經濟)退居到第二位的經濟體制[4] 。
甚至還并非是一種由于社會主義尚未發展到“高級階段”,所以在“初級階段”尚需把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擺在第一位的經濟體制(且戰且退,步步為營!)。
作為國家干預(或國民一體)的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它原來乃是一種終于使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發展到最高階段的經濟體制。從而它已經是最高階段的商品經濟(機械經濟),或者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最高階段。
2 全部“商品經濟”的總合
(1)三個發展階段相互融合
我們再來回顧一下上述三大經濟的歷史過程,以求能有較多的收獲。
走在自然經濟前列的,乃是奴隸經濟。
縱觀奴隸經濟的發展歷史,我們除了可以看到它所經歷的那三個特定的發展階段之外;還可以看到這三個特定發展階段之間的,不僅是逐步進化,不僅是首尾相聯,不僅是互相滲透,而且是依次迭加在一起的相互關系。這就是說:
在具有較高效率的奴隸主貴族經濟,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作為其原始基礎的那個小奴隸經濟,它實際上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例如燧人氏,有巢氏、盤古氏、女媧氏、伏羲氏、以及神農氏……等等新石器時代的小奴隸經濟的數量,當不會比舊石器時代的更少);只不過是因為與前者相比較而言,它才會越來越退居次要地位,愈來愈降為從屬部分,以至于乍一看去,它似乎是正在趨于消亡罷了。
而在具有更高效率的國家干預(或者國民一體)的奴隸經濟,又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作為其原始基礎的那個奴隸主貴族經濟,它實際上也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也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也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例如夏、商、周時代的奴隸主貴族的數量,當不會比燧人氏,有巢氏、盤古氏、女媧氏、伏羲氏、以及神農氏……等等時代的更少);只不過也是因為與前者相比較而言,它才會愈來愈退居次要地位,愈來愈降為從屬部分,以至于乍一看去,它也似乎是正在趨于消亡罷了。
※
走在奴隸經濟后面的,則是土地經濟。
縱觀土地經濟的發展歷史,我們除了可以看到它所經歷的那三個特定的發展階段之外;也還可以看到這三個特定發展階段之間的,不僅是逐步進化,不僅是首尾相聯,不僅是互相滲透,而且是依次迭加在一起的相互關系。這就是說:
在具有較高效率的地主莊園經濟,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作為其原始基礎的那個小土地經濟,它實際上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例如東周列國以至春秋戰國時代的小農經濟的數量,當不會比伏羲氏、神農氏、以及周文王時代的更少);只不過是因為與前者相比較而言,它才會愈來愈退居次要地位,愈來愈降為從屬部分,以至于乍一看去,它似乎是正在趨于消亡罷了。
而在具有更高效率的國家干預(或者國民一體)的土地經濟,又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作為其原始基礎的那個地主莊園經濟,它實際上也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也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也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例如秦、漢,以至唐、宋、元、明、清時代的地主莊園的數量,當不會比東周列國以至春秋戰國時代的更少);只不過也是因為與前者相比較而言,它才會愈來愈退居次要地位,愈來愈降為從屬部分,以至于乍一看去,它也似乎是正在趨于消亡罷了。
※
走在土地經濟后面的,又是商品經濟(機械經濟)。
縱觀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發展歷史,我們除了可以看到它所經歷的那三個特定的發展階段之外;又同樣可以看到這三個特定發展階段之間的,不僅是逐步進化,不僅是首尾相聯,不僅是互相滲透,而且是依次迭加在一起的相互關系。這就是說:
在具有較高效率的資本家經濟,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作為其原始基礎的那個小商品經濟,它實際上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例如蒸汽機時代的小商品經濟的數量,當不會比古代威尼斯時代的更少);只不過是因為與前者相比較而言,它才會愈來愈退居次要地位,愈來愈降為從屬部分,以至于乍一看去,它似乎是正在趨于消亡罷了。
……既然如此。在具有更高效率的國家干預(或者國民一體)的“商品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又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作為其原始基礎的那個(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資本主義經濟,它的命運又應該如何呢?
(2)對傳統理論的反思Ⅱ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在具有更高效率的國家干預(或者國民一體)的“商品經濟”──社會主義經濟,又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作為其原始基礎的那個資本家經濟,它實際上也并非是要趨于消亡,它實際上也并非不能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也并非不能繼續向前發展(例如當今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資本家的數量,都不會比蒸汽機時代的更少);只要因為與前者相比較而言,它將愈來愈退居次要地位,愈來愈降為從屬部分,以至于乍一看去,它將似乎是正在趨于消亡,就可以了。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現今的社會主義,它原來并非只有在以往資本主義的“廢墟”上,才能夠建立起來。作為一個特定的經濟體系,它原來不僅已經是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最高階段;而且還應該是一個又要把中間階段的資本家經濟,以及最低階段的小商品經濟統統包含在其中,并以最高階段的國家經濟為主導的,全部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總和。
這就象奴隸經濟的“社會主義”(例如西方世界的古代羅馬)、或者土地經濟的“社會主義”(例如東方世界的漢、唐帝國),它們原來并非只有在以往奴隸主貴族經濟、或者地主莊園經濟的“廢墟”上,才能夠建立起來。作為一個特定的經濟體系,它們原來不僅已經是奴隸經濟、或者土地經濟的最高階段;而且還應該是一個又要把中間階段的奴隸主貴族經濟、或者地主莊園經濟,以及最低階段的小奴隸經濟、或者小土地經濟統統包含在其中,并以最高階段的國家經濟為主導的,全部奴隸經濟、或者全部土地經濟的總和一樣!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那些曾經是按照全部工廠企業國有化──這個十月革命的原則建立起來的,許多“正統”的社會主義國家,它們之所以終于未能發揮出當時以為能夠發揮出的,“比任何資本主義都要大得多的生產力”[5] 。除了確有一些歷史客觀原因之外,恐怕主要還是和其中有許多人在主觀上,
非要使之與以往幾千年的歷史傳統“徹底絕裂”。
非要使之成為以往任何一個歷史時期都“不能比擬”的歷史怪物。
非要用“繼續革命”來使之純粹而又純粹。
從而非要把本來是可以,并且是應該,進而是必須包含在其中的那些“資本主義因素”、乃至“小商品因素”統統掃除干凈。……結果使集中勞動的聯合,失去了許多得以聯合的基礎。又使個體勞動的集中,失去了許多得以集中的內容。直至將社會主義這個本該是匯集了一切江河的汪洋大海,清理成為拒絕了許多江河的枯源之水。——這一點有關的。
3 以往一切經濟的總和
(1)三大經濟相互融合
我們還要來回顧一下上述三大經濟的歷史過程,以求能有更多的收獲。
縱觀乃是由奴隸經濟、土地經濟、和商品經濟(機械經濟)來組成的,整個人類文明社會的發展歷史;我們終于又看到了這三大經濟體系之間的,不僅是逐步進化,不僅是首尾相聯,不僅是互相滲透,而且是依次迭加在一起的相互關系。這就是說:
在高于奴隸經濟的土地經濟,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由于作為奴隸經濟物質基礎的東西——奴隸形態的生產資料(也就是服勞役的人),它實際上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例如春秋戰國以至秦、漢、唐、宋、元、明、清時代的奴隸的數量,當不會比夏、商、周時代的更少)。
所以這個低于土地經濟的奴隸經濟,它實際上也就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也就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也就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只不過是因為與前者相比較而言,它才會愈來愈退居次要地位,愈來愈降為從屬部分,以至于一看去,它似乎是正在趨于消亡罷了。
而在高于土地經濟的商品經濟(機械經濟),又已經成長壯大起來的時候;由于作為土地經濟物質基礎的東西——土地形態的生產資料,它實際上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例如當今世界的農田面積,當不會比中世紀時代的更少)。
所以這個低于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土地經濟,它實際上也就并非已經趨于消亡,它實際上也就幾乎還是保持原有水平,它實際上也就甚至還在繼續向前發展;只不過也是因為與前者相比較而言,它才會愈來愈退居次要地位,愈來愈降為從屬部分,以至于乍一看去,它也似乎是正在趨于消亡罷了。
(2)對傳統理論的反思Ⅲ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那種以為舊的經濟基礎已經滅亡之后,反映這個舊的經濟基礎的舊的思想觀念,還會長期存在的見解[6] ,是完全不正確的。因為,被這個還會長期存在的舊的思想觀念所反映的,那個舊的經濟基礎,它實際上并沒有滅亡。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無數革命先烈,通過無數次旨在“推翻舊世界”、“砸碎舊世界”、“埋葬舊世界”的浴血的戰斗,才得以建立起來的現今的社會主義,作為一個完整的經濟體系,它原來不僅已經是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最高階段;不僅還應該是全部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總和;而且終于又必然是一個再把從古到今的奴隸經濟(其實就是各種服務業!),土地經濟(其實就是各種農牧業!),和商品經濟(其實就是各種制造業!)統統包含在其中,并以這三者的國家經濟部分的結合為主導的,以往一切經濟的總和。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那些連現今的社會主義,差不多是一個“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這樣一種已經是很保守的觀點,都不能容忍的人們的心胸,顯然是有些狹窄了。因為現今的社會主義,如果單就其中的國家經濟部分而言,那它原來就不僅差不多是一個“沒有資本家的資產階級國家”;而且還差不多是一個“沒有地主的地主階級國家”,和一個“沒有奴隸主的奴隸主階級國家”。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到: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歷史過程,原來并不是一個不斷地用新的、較為高級的經濟形態,去“取代”舊的、較為低級的經濟形態(例如用農牧業去取代服務業,再用制造業去取代農牧業,進而還要用資本家經濟去取代小商品經濟,最后又用國家經濟去取代資本家經濟……等等)的,有限循環的歷史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地用新的、更為廣闊的經濟體系,去“包含”舊的、較為狹窄的經濟體系的,無限擴展的歷史過程。
這就象生物世界不斷向前發展的歷史過程,實際上并不是一個不斷地用新的、較為高級的生物物種,去“取代”舊的、較為低級的生物物種(例如用多細胞生物去取代單細胞生物,用節肢動物去取代腔腸動物,用脊椎動物去取代節肢動物,進而還要用哺乳動物去取代爬行動物,最后又用食肉動物去取代食草動物……等等)的,有限循環的歷史過程。而是一個不斷地用新的、更為廣闊的生物體系,去“包含”舊的、較為狹窄的生物體系的,無限擴展的歷史過程一樣。
于是我們非常不情愿地領悟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句至理名言:“人類永遠不會放棄他們已經得到的東西!”[7]
注釋
[1]毛澤東《文化大革命期間最高指示》
[2]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
[3]列寧
[4]毛澤東
[5]列寧
[6]毛澤東《文化大革命期間最高指示》
[7]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的信
總序
在左派和右派激烈交鋒的夾縫中,我們必須左右開弓,才能為已經奄奄一息的社會主
義,尋找到一條新的生路。
關于社會主義的推理(三)
——分配原則新探——
關鍵詞:工資;利潤;所得稅;股份經濟;廣義社會主義;鐵的所得稅規律。
內容提要
本篇想要說明的是:只有在一個乃是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廣義社會主義”的意義上;我們才可以相信,由社會主義(國民一體的股份經濟)代替資本主義(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乃是一個不可避免的歷史趨勢。
引言
商品經濟的發展,必然要導致社會主義(先別著急!)。但它所要導致的社會主義,不應該是一種排斥了資本主義的——狹義社會主義,而應該是一種包含了資本主義的——廣義社會主義。
在當今世界上社會主義的前途已顯得有些渺然的情況下,倘若我們果真能夠通過一個邏輯的過程,較為系統地來證實上述的論點;那我們或許竟可以使這個曾經有過光榮歷史,后來卻又多災多難的“社會主義”,在以往“兩大陣營”的最后一戰中,即便已不能占據上風,也要力爭打個平手。
但社會主義究竟是如何來包含資本主義的呢?……為了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又要在側重于生產資料的角度之后,再一次從側重于分配原理的角度,重新來回顧一下整個商品經濟〔機械經濟〕的歷史過程。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要順便來探究一下價值、產品、和價格——這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先來設立一個小小的前提,那就是:每個勞動者一天8小時的勞動,始終是表現為——8元的勞動日價值。
1 原始積累
〔1〕原始的個體手工業
我們假設:在原始的小商品經濟的社會里,有一位從事個體勞動的小小織布匠。他現在所使用的生產資料,乃是一架單憑個體勞動就能夠制造出來的,極為簡單的手工織布機。和所在地區其他的個體勞動者們一樣,他一天勞動8小時,扣除原材物料的消耗,可以凈生產出 1米 棉布。從而按照一種微觀(即個人范圍)的價值原理,這 一米 棉布價值8元。并且按照一種宏觀(即市場范圍)的價值原理,這 一米 棉布也正好是表現為8元錢的市場價格。
【說明Ⅰ:當同一地區各個勞動者的生產勞動,由于還沒有較低的個體勞動和較高的
個體勞動之分,而統統處在一種大體均衡的原始狀態中的時候;用來反映個人實際勞動的
微觀的價值,和用來反映市場基準勞動的宏觀的價格之間,也就不會有多大的差別。這是因為,微觀的價值所反映的個人實際勞動,和宏觀的價格所反映的市場基準勞動,現在同樣是所在地區中,那個處在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懶人和笨人的勞動當然除外!)。】
這 一米 棉布所包含的8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8元錢的價格,應該被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由于在這種僅僅使用人力器械的個體勞動中,勞動力乃是唯一的生產動力;而作為生產資料的人力器械,現在還只是勞動力的從屬物。所以在這位一向主要是依靠埋頭苦干,才能有所收獲的小小織布匠看來,這 1米 棉布,也就很顯然地是在他的勞動力的作用下生產出來的;從而它所包含的8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8元錢的價格,也就很自然地要被全部用來維持這個勞動力的生活消費。
〔2〕分化的個體手工業
就這樣過了一年又一年……。終于有一天,這位織布匠在不勝勞苦之中突然靈機一動,將這架手工織布機加以適當地改進;結果同樣地一天勞動8小時,卻已經可以凈生產出 2米 棉布。從而按照一種微觀的價值原理,這 2米 棉布價值8元(價值總額保持不變,產品單價開始遞減!)。但按照一種宏觀的價值原理,這 2米 棉布則已經是表現為16元錢的市場價格(產品單價保持不變,價格總額開始遞增!)。
【 說明Ⅱ:當同一地區各個勞動者的生產勞動,由于已有了較低的個體勞動和較高的
個體勞動之分,而開始出現如上較大差別的時候;用來反映個人實際勞動的微觀的價值 ,
和用來反映市場基準勞動的宏觀的價格之間,也就要隨之而發生如上較大的背離。這是因為,微觀的價值所反映的個人實際勞動,已經可以是一種較高等級的個體勞動;而宏觀的價格所反映的市場基準勞動,現在仍然是所在地區中,那個處在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
這 2米 棉布所包含的8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16元錢的價格,又應該被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于是這位織布匠開始表現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困惑。因為雖然從比較單純的“力”〈F〉的角度來看,現在的 2米 棉布,仍然還是在他的勞動力的作用下生產出來的;但是從比較完整的“功”〈W = FS〉的角度來看,這增加的 1米 棉布(由于并非要增加勞動力的投入),則是在比以往顯著增大的程度上,要歸功于他的得到改進的生產資料的作用〈S〉。
面對這種愈來愈發人深省的局面。我們的這位織布匠,他現在究竟是應該繼續堅持從“力”的角度看問題,一如既往地將他所生產出來的全部 2米 棉布所包含的8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16元錢的價格,統統用于自己的生活消費,使之比所在地區的個體勞動者們高出一倍呢?
還是應該逐步改從“功”的角度看問題,從而不再忽視生產資料的作用,及其隨之所要求的利益;一反往常地將這增加的 1米 棉布所包含的4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8元錢的價格分離出來,用于進一步發展自己的生產資料,以求從中獲取某種更大的好處呢?
在這個雖然僅僅是人力器械的改良(參見近代英國個體手工紡織行業中,各種人力紡織器械競相改良時期的情況。),卻已經是在一種模棱兩可的程度上,可以引起某種變革的歷史關頭;我們的這位不再甘于平庸的織布匠毅然決然地做出了比較客觀,從而也比較有利的第二種選擇。他咬緊牙關,堅定信心,日復一日地將這增加的 1米 棉布所包含的4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8元錢的價格分離出來,積累起來。……整整十個三百六十天,總共積累起14400元價值,并且表現為28800元錢的價格。
他計算了一下:用積累起來的這筆資金,如果不是投入到消費資料的領域里去,而是投入到生產資料的領域里去,將可以開辦起一個更高效率的手工工場。于是他打起包裹,整好衣裝,痛痛快快地告別了原始的小商品經濟的社會,高高興興地跨入到新興的資本主義社會里去了。
(順便提一下:勤勞刻苦加智慧——這雖然并不是原始積累的唯一源泉,但卻的確是原始積累的第一源泉!)。
2 資本主義積累
〔1〕工場手工業
我們的這位個體手工業時代的小小織布匠,現在已經成長為一個工場手工業時代的小小資本家了。他充分地運用自己以往的個人積累,很及時地開辦起一個,已經是裝有十架經過改良的手工織布機的手工工場;并且雇用了十名左右的工人進行集中勞動。
由于這里不僅已經有了由這種較高效率的手工織布機,所帶來的技術優勢;同時又加上了由這種集中勞動所帶來的,可以大大降低人力物力消耗的組織優勢(本質上仍然是一種體現在諸如廠房、工作臺、流水線、照明、配料、以及倉庫……等等各項共用設施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
所以在這個織布工場里,平均每個工人同樣地一天勞動8小時,已經可以凈生產出 4米 棉布。從而按照一種微觀的價值原理,這 4米 棉布價值8元(價值總額保持不變,產品單價繼續遞減!)。但按照一種宏觀的價值原理,這 4米 棉布則已經是表現為32元錢的市場價格(產品單價保持不變,價格總額繼續遞增!)。
【說明Ⅲ:當同一地區各個勞動者的生產勞動,由于又有了較低的個體勞動和更高的集中勞動之分,而進一步出現如上更大差別的時候;用來反映個人實際勞動的微觀的價值,和用來反映市場基準勞動的宏觀的價格之間,就又要隨之而發生如上更大的背離。這是因為,微觀的價值所反映的個人實際勞動,已經可以是一種更高等級的集中勞動;而宏觀的價格所反映的市場基準勞動,現在仍然是所在地區中,那個處在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
這 4米 棉布所包含的8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32元錢的價值,又應該被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由于這 4米 棉布,已經顯然是在每個工人的勞動力,和平均分攤在每個工人身上的資本家的生產資料,這兩個方面的共同作用下生產出來的。所以自然就要在分別確定了這兩個作用各自的大小之后,將它分配給這兩個方面;并因此而將它所包含的8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32元錢的價格,分配給這兩個方面。
每個工人的勞動力的作用,它的大小〔從宏觀上看〕乃是用所在地區的(由于處在最低等級而成為“基準”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來測定的。而此時此地,這個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還只是表現為全部 4米 棉布中的 1米 棉布;從而只包含有2 元價值,并且表現為8元錢的價格。
平均分攤在每個工人身上的資本家的生產資料的作用(含技術優勢和組織優勢兩部分),它的大小〔從宏觀上看〕則是用每個工人的集中勞動生產率,與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的差額來測定的。而此時此地,這個與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已經是表現為全部 4米 棉布中的 3米 棉布;從而已包含有6元價值,并且表現為24元錢的價格。
這樣一來,在這個織布工場里,每經過一個再生產過程:
貢獻了勞動力作用的每個工人,現在就只能夠依照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 1米 棉布),從中分配到2 元價值,并且表現為8元錢的價格(與以往分別從事個體勞動時的勞動報酬相比,現有工資收入并未降低);以用來不斷維持自己的生活消費。
而貢獻了生產資料作用的這位資本家,現在則可以依照與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 3米 棉布),從這十名工人身上,總共積累起60元價值,并且表現為240元錢的價格;以用來繼續發展自己的生產資料。
又是日復一日,……整整十個三百六十天,這位資本家已經可以積累起216000元價值,并且表現為864000元錢的價格。正當他滿心歡喜的時候,不幸的事情開始發生了。
因為他這種較高效率的手工織布機,畢竟還只是一種個體勞動的產物。所以用不了多久,所在地區的個體勞動者們就會紛紛起而效之,將他們自己的手工織布機也都加以同樣的改進;結果就會使得此時此地,這個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也終于是要從 1米 棉布的水平,提高到 2米 棉布的水平上來。
這樣一來,在這個織布工廠里,每經過一個再生產過程:
貢獻了勞動力作用的每個工人,現在就可以依照已經增長起來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 2米 棉布),從中分配到4元價值,并且表現為16元錢的價格;以用來不斷維持自己的生活消費(與以往相比,工資收入和生活消費得以提高)。
而貢獻了生產資料作用的這位資本家,現在則只能依照,與已經增長起來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 2米 棉布),從這十名工人身上,總共積累起40元價值,并且表現為160元錢的價格;以用來繼續發展自己的生產資料。
又是一個、二個、三個……三百六十天,盡管這位資本家依靠著尚存的組織優勢,每年還是可以積累起14400元價值,并且表現為57600元錢的價格;但他努力追求到的更高的積累速度,卻總是要隨著技術優勢的得而復失而一次又一次地降低下去。………如何才能夠使得正在興起的集中勞動,不再受到乃是由個體勞動所造成的這種威脅呢?
在這個不進則退的艱難時刻,使集中勞動最后戰勝個體勞動的,以蒸汽機為代表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鐘聲,終于敲響了。
〔2〕機器大工業
我們的這位勇于進取的資本家又計算了一下:用他這十幾年來依靠集中勞動所積累起來的,大約25萬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大約100萬元錢的價格;已經可以興建起一個主要是用蒸汽機來驅動的,機械化的織布工廠。于是他破釜沉舟,乘勢而上;從而使自己又從一個工場手工業時代的小資本家,成長為一個蒸汽機時代的大資本家了。
由于這里再加上了乃是由集中勞動所帶來的機械化優勢;所以在這個又進一步雇傭了上百人的織布工廠里,平均每個工人同樣地一天勞動8小時,已經可以凈生產出 8米 棉布。從而按照一種微觀的價值原理,這 8米 棉布價值8元(價值總額保持不變,產品單價繼續遞減!);但按照一種宏觀的價值原理,這 8米 棉布則已經是表現為64元錢的市場價格(產品單價保持不變,價格總額繼續遞增!)。
【說明IV:當同一地區各個勞動者的生產勞動,由于又有了使用人力器械的個體勞動,和使用動力機械的集中勞動之分,而繼續出現如上更大差別的時候;用來反映個人實際勞動的微觀的價值,和用來反映市場基準勞動的宏觀的價格之間,就還要隨之而發生如上更大的背離。這是因為,微觀的價值所反映的個人實際勞動,已經可以是一種使用動力機械的更高等級的集中勞動;而宏觀的價格所反映的市場基準勞動,現在仍然是所在地區中那個使用人力器械的,處在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
這 8米 棉布所包含的8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64元錢的價格,又應該被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由于此時此地,這個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已經是表現為全部 8米 棉布中的 2米 棉布;從而只包含有2元價值,并且表現為16元錢的價格。
由于此時此地,這個與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已經是表現為全部 8米 棉布中的 6米 棉布;從而已包含有6元價值,并且表現為48元錢的價格。
所以這樣一來,在這個織布工廠里,每經過一個再生產過程:
貢獻了勞動力作用的每個工人,現在就只能依照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 2米 棉布),從中分配到2元價值,并且表現為16元錢的價格;以用來不斷維持自己的生活消費(與以往相比,工資收入和生活消費繼續保持原有水平)。
而貢獻了生產資料作用的這位資本家,現在則可以依照,與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 6米 棉布),從這一百名工人身上,總共積累起600元價值,并且表現為4800元錢的價格;以用來繼續發展自己的生產資料。
又是日復一日,……僅僅一個三百六十天,這位資本家就已經是突飛猛進地積累起216000元價值,并且表現為1728000元錢的價格。正當他滿心歡喜的時候,不幸的事情又開始發生了。
因為,當著這種還只是有了初步的機械化,就已經是財源滾滾的資本主義經濟,終于還要在愈來愈大的范圍內,普遍而又迅速地發展起來的時候:
如果他已經滿足于現有的積累速度和規模,不再繼續不斷地擴大他的織布廠(例如將不斷積累起來的大筆資金,不是用于擴大生產,而是用于侈奢消費);那就難免有一天,要被正在急起直追的其他資本家們所淘汰。
但如果他并不滿足于現有的積累速度和規模,而是要繼續不斷地擴大他的織布廠(例如將他的一百臺機械化織布機,不斷地擴大到二百臺、三百臺……);那用不了多久,就勢必要因為同樣野心勃勃的其他資本家們在這方面的無限止的競爭,而使自己(并使大家統統)受阻于,那一向是限制在人口自然增長率上的——勞動力的不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勞動力價格的上漲)。
而如果他既不滿足于現有的積累速度和規模,又要避免受阻于勞動力的不足,就只有繼續不斷地去提高織布廠的機械化程度(例如將他的第一代機械化織布機,不斷地提高到第二代、第三代……);結果也用不了多久,就又勢必要因為同樣野心勃勃的其他資本家們在這方面的無限止的競爭,而使自己(并使大家統統)受阻于,那一向是限制在資本家個人積累上的——資金的不足。
……怎么辦呢?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喪鐘真的是已經敲響,“剝奪者要被剝奪”了嗎?
在這個同樣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史關頭,我們的這位已經幾度涉險過關,所以并未驚惶失措的資本家思慮再三;終于再一次打起包裹,整好衣裝,痛痛快快地告別了昨天的資本主義社會,高高興興地跨入到今天的社會主義社會中來了。
只是他所跨入的社會主義,并非是(如列寧所建立的)一種排斥了資本主義的——狹義社會主義;而已是(如羅斯福所建立的)一種包含了資本主義的——廣義社會主義。
3 社會主義積累
〔1〕股份經濟
隨著使聯合勞動最后又戰勝集中勞動的,以電氣化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鐘聲又已經敲響。我們的這位以往只是局限在某一地區獨立經營的資本家,迫于要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已經勞動力不足,而要進一步提高機械化程度卻又資金不足的雙重壓力;現在終于要和不同地區,也曾經是獨立經營的許多資本家們聯合起來。他們不再象以往那樣閉關自守,各自為政;而是紛紛拿出以往的個人積累作為股份,共同組建起一個又一個的——股份公司。
在這些比以往任何單獨一位資本家都要大得多的股份公司里,他們聯起手來,將已經很多倍于個人積累的大量股份,投入到終于不再是局限在資本家個人積累上的,更高水平和更大規模的機械制造工業中去;從而可以生產出與其各自為政時相比,具有更高效率的電氣化的織布機。
這位因此而進入股份經濟行列的資本家,現在將可以用他進一步的積累,來購置乃是作為股份經濟產物的新一代織布機——已不再受阻于資金的不足!并且可以繼續雇用一百名左右的工人進行集中勞動——也不再受阻于勞動力的不足!
由于這里再加上了又是由股份濟所帶來的電氣化優勢;所以在這個織布廠里,平均每個工人同樣地一天勞動8小時,已經可以凈生產出 12米 棉布。從而按照一種微觀的價值原理,這 12米 棉布價值8元(價值總額保持不變,產品單價繼續遞減!);但按照一種宏觀的價值原理,這 12米 棉布則已經是表現為96元錢的市場價格(產品單價保持不變,價格總額繼續遞增!)。
【說明V:當不同地區(!)各個勞動者的生產勞動,由于再有了最低的個體勞動和最高的聯合勞動之分,而再進一步出現如上更大差別的時候;用來反映個人實際勞動的微觀的價值,和用來反映市場基準勞動的宏觀的價格之間,就又要隨之而發生如上更大的背離。這是因為,微觀的價值所反映的個人實際勞動,已經可以是一種最高等級的聯合勞動;而宏觀的價格所反映的市場基準勞動,現在仍然是所在地區中那個處在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
這 12米 棉布所包含的8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96元錢的價格,又應該被用到什么地方去呢?
由于此時此地,在聯合條件下進一步提高起來的,這個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現在已經是表現為全部 12米 棉布中的 3米 棉布;從而是包含有2元價值,并且是表現為24元錢的價格。
由于此時此地,在聯合條件下進一步擴大起來的,這個與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現在已經是表現為全部 12米 棉布中的 9米 棉布;從而是包含有6元價值,并且是表現為72元錢的價格。
所以根據以往的慣例,在這個織布廠里,每經過一個再生產過程:
貢獻了勞動力作用的每個工人,現在就可以依照進一步提高起來的,這個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3米棉布〕,從中分配到2元價值,并且表現為24元錢的價格;以用來不斷維持自己的生活消費。
而貢獻了生產資料作用的這位資本家,現在則可以依照進一步擴大起來的,這個與所在地區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9米棉布〕,從這一百名工人身上,總共積累起600元價值,并且表現為7200元錢的價格;以用來繼續發展自己的生產資料。
可是,就在工人們和資本家正是要根據以往的慣例各得其所,皆大歡喜的時候;恰好就是通過這種股份經濟的形式,而將資本家們的集中勞動又聯合起來,同時也將工人們的個體勞動又聯合起來的——國家,終于伸出了一雙巨手。……
大惑不解的工人們,和惱羞成怒的資本家,他們現在居然摒棄前嫌,攜起手來,異口同聲地發出了尖刻的詰難:“在我們這個織布廠里,工人們為它提供了自己的勞動力,資本家為它提供了自己的生產資料;請問國家,您又為它提供了什么呢?”
國家卻是和藹可親地笑了笑,回答說:“其實你們資本家所提供的,始終是一種只能將同一地區工人們的個體勞動集中起來的,體現在諸如棉紡廠、毛紡廠、繅絲廠、織布廠、制線廠、印染廠、以及紡織機械廠、化工原料廠……等等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
“但要組成這種終于還要將不同地區資本家們的集中勞動,又聯合起來的股份經濟;則必然還需要在這不同地區的各個工廠企業之間,不斷地加入一種使之在特定物質基礎上相互聯結起來的,體現在諸如公路、鐵路、航道、隧道、橋梁、車站、機場、港口、以及供電系統、供熱系統、供水系統、排污系統、通訊系統……等等各項公共設施上的生產資料。
“而所有這些已逐步將不同地區的各個工廠企業,在特定物質基礎上相互聯結起來;從而才使得更大范圍的股份經濟得以建立起來,從而才使得更高效率的生產機械得以生產出來,從而才使得更高水平的勞動生產率得以開發出來的,體現在各項公共設施上的生產資料,它們正是由國家來提供的。
“所以:
既然工人們可以從自己的,客觀上已經是加入到股份經濟里去的,(體現在各種人力器械上的)勞動力的作用中,獲取——工資。
既然資本家們可以從自己的,客觀上已經是加入到股份經濟里去的,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中,獲取——利潤。
那國家為什么就不可以從自己的,客觀上也已經是加入到股份經濟里去的,體現在各項公共設施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中,獲取——所得稅呢?”
(注意:現在講到的“所得稅”,乃是一種跟隨在奴隸經濟的所得稅——人頭稅,和土地經濟的所得稅——土地稅之后的,機械經濟的所得稅;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制造業經濟的——增值稅。)
〔2〕股份經濟的分配原理
面對這些雖然并非通俗易懂卻還是顯而易見的道理,工人們終于是無話可說,而資本家們當然也只有善罷甘休。但國家則還需要進一步闡述自己的經濟學觀點:
“現在來看在整個分配過程中始終作為基準線的,乃是由所在地區中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來組成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
“雖然從你們這個織布廠的,還只是由同一地區來組成的所在地區去看:由所在地區中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來組成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現在已先行達到 3米 棉布的水平。
“但是從我們這個股份經濟的,已經是由不同地區來組成的所在地區去看:必然是由這不同地區中最不發達地區的,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來組成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現在卻仍然保持在、或者是剛剛達到了 2米 棉布的水平。
“從而雖然從你們這個織布廠的,還只是由同一地區來組成的所在地區去看:用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來衡量的,平均每個工人的勞動力的作用,它的大小已經是先行地表現為 3米 棉布。
“但是從我們這個股份經濟的,已經是由不同地區來組成的所在地區去看:用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來衡量的,平均每個工人的勞動力的作用,它的大小卻應該是繼續地表現為 2米 棉布。
“進而雖然從你們這個織布廠的,還只是由同一地區來組成的所在地區去看:用與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來衡量的,平均分攤在每個工人身上的資本家的生產資料的作用,它的大小已經是先行地表現為,三倍于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的 9米 棉布。
“但是從我們這個股份經濟的,已經是由不同地區來組成的所的地區去看:用與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來衡量的,平均分攤在每個工人身上的資本家的生產資料的作用,它的大小卻應該是繼續地表現為,三倍于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的 6米 棉布。
“而既然我們大家已經是共同地組成了現在的股份經濟。所以,本著一種對于所有不同地區的工人們和資本家們,都要一視同仁的原則;國家就勢必要以股份經濟中,最不發達地區的最低等級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來作為整個股份經濟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
“從而實際上也就是要按照,由這個股份經濟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來衡量的,上述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差額,從每一個已經超額出來的部分中,征收與這個差額相適應的,一定比例的所得稅。”
正是根據國家用它那盡可能簡單的方式,所闡述的這樣一個并非很簡單的道理;所以從此以后,在我們這個客觀上已經被納入股份經濟行列的織布廠里,每經過一個再生產過程:
平均每個工人,在按照同一地區同一級別勞動(個體勞動)的勞動生產率的大小,分配到包含在 3米 棉布中的2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24元錢的價格之后;還要按照由股份經濟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來衡量的,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個體勞動和個體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向國家繳納包含在 1米 棉布中的2/3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8元錢價格的所得稅。
而這位資本家,在按照同一地區不同級別勞動(集中勞動和個體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從每一個工人身上,分配到包含在 9米 棉布中的6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72元錢的價格之后;也還要按照由股份經濟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來衡量的,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集中勞動和集中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向國家繳納包含在 3米 棉布中的2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24元錢價格的所得稅。
從而在我們這個客觀上已經被納入股份經濟行列的織布廠里,每經過一個再生產過程,在它所生產出來的,包含在 1200米 棉布中的總共800元價值,及其所表現的9600元錢的價格中:
貢獻了勞動力作用的這一百名工人,實際上將只能夠按照股份經濟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總共分配到價值133 1/3元,并且表現為1600元錢價格的工資(與以往相比,工資收入和生活消費繼續保持原有水平);所占比例為16.6%。
貢獻了工廠企業形態生產資料作用的這位資本家,實際上將只能夠按照與股份經濟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相關的差額,總共分配到價值400元,并且表現為4800元錢價格的利潤(與以往相比,利潤總額繼續保持原有水平);所占比例為50%。
而貢獻了公共設施形態生產資料作用的國家,現在則可以按照由股份經濟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來衡量的,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總共分配到價值266 2/3元,并且表現為3200元錢價格的所得稅;所占比例為33.3%.
而這一定比例的所得稅率,則正是使(無非由國家來代表的)社會主義,在無須剝奪資本家們私有財產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不斷成長壯大起來的生命的源泉。就象當年那一定比例的利潤率,曾經是使(無非由資本家們來代表的)資本主義,在無須剝奪工人們個人財產的情況下,仍然能夠不斷成長壯大起來的生命的源泉一樣。
并且當著由股份經濟(真正的社會主義經濟!),這種更高形式的聯合勞動所能夠創造出來的,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終于還要超過由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真正的資本主義經濟!),這種較低形式的集中勞動所能夠創造出來的,同一地區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并因此而使得國家的所得稅率(所得稅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超過了資本家們的利潤率(利潤占國民生產總值的百分比)的時候。
我們就終于是有了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已經上升到第一位,而全體資本家們的經濟實力則已經退居到第二位的——廣義的社會主義社會。
4 補充說明
剛才講到,國家為股份經濟所制定的所得稅率,實際上乃是按照由股份經濟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來衡量的,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確定的。可是在股份經濟的不同地區中,由此來衡量的差額又是不盡相同的。這樣一來,宏觀上只能是為股份經濟制定并實施某種統一稅率的國家,又將如何來解決不同地區之間這種不盡相同的矛盾呢?
對于這個細分起來勢必要包含無窮層次的重大難題,我們現在所能夠做出的一個最簡單的回答是:正是因為不同地區之間有這種不盡相同的矛盾;所以國家在基本上確立了一個統一的中央(或者聯邦〕稅率之后,還需要有一系列用來在不同地區〔以及不同行業〕之間拾遺補缺的,主要是作為地方稅種的各類名目繁多的——調節稅。
※
剛才又講到,資本家們在股份經濟里的所得,實際上乃是按照股份經濟中最不發達地區——這個基準地區的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確定的。而這個基準地區的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又差不多是與作為股份經濟起點的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它所能夠造成的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大體相當的。從而歸根到底,資本家們在股份經濟里的所得,實際上并不能超出他們在各自為政條件下的所得。
于是人們或許要問:既然資本家們在股份經濟里的所得,實際上并不能超出他們在各自為政條件下的所得;那他們又怎么會心甘情愿地加入到股份經濟中去,從而使資本主義“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呢?
這里也有一個很簡單的回答是:這與雖然工人們在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里的所得,實際上并不能超出他們在個體勞動條件下的所得(可是出于在諸如更加簡易、更加及時、更加穩定、以及更加安全……等等其它方面的許多好處);他們也還是會心甘情愿地加入到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中去,從而使小商品經濟“和平過渡”到資本主義的道理,是一樣的。
但如果這樣的回答仍然是不夠的,那就讓我們再來看一段近代英國的歷史。
當著近代英國的資本主義已經率先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即各自為政的資本家們若要進一步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已經開始受阻于那一向是限制在人口自然增長率上的,勞動力的不足(所以就有了充滿血腥的圈地運動和反流浪法),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勞動力價格的上漲(所以就有了蓬勃興起的工會組織和勞工運動);但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機械化程度,又勢必要受阻于那一向是限制在資本家們個人積累上的,資金的不足(所以就有了居高不下的高利貸利率)的時候。
倘若他們不肯走一條乃是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社會主義道路,以求由此來解決資金的不足;那就只有走一條則是以對外擴張為內容的殖民主義道路,以求由此來解決勞動力的不足。
可是,當著德國的,意大利的,日本的資本主義也已經陸續發展到這樣的階段(且不論后面還要有世界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并且也紛紛要走一條殖民主義道路的時候,那又應該怎么辦呢?……對于世界各國的資本家們來說,他們究竟是要心甘情愿地投入到兩敗俱傷的世界大戰中去?還是要心甘情愿地和平過渡到社會主義中去呢?
※
這里還有一個引起關注的問題是:倘若有人以為可以依仗某種比較主觀的因素(例如國家權利或者國家意志…等等),來使得一個國家的所得稅率,在一定時期內普遍地高于、或者是普遍地低于本國股份經濟中,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這個唯一可以尋找到的比較客觀的標準;那又會出現怎樣的后果呢?
有史為鑒!
一旦一個國家的所得稅率,因為某種比較主觀的因素,而在某個時期內已經是普遍地高于本國股份經濟中,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從而使得客觀上只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正常的利益分配,發生了(主要是)不利于資本家,而有利于國家的傾斜(這里正好可以有二十世紀末東南亞各國所發生的金融危機為例)。那我們將會看到:
已經是持續不斷地侵犯到資本家們利益的,國家的各項公共設施;就會在一個加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進入一種需求過剩的狀態。而已經是持續不斷地受到國家利益侵犯的,資本家們的各個工廠企業,則會在一個減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進入一種生產不足的狀態。
從而除非這個國家的資本家們能夠通過持續不斷的資本輸入,持續不斷地來抵銷他們所受到的這個侵犯〔從而勢必面臨很大的金融風險〕。否則的話,要想渡過這場已經是需求過剩,而生產不足的經濟危機,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及時減稅!
而一旦一個國家的所得稅率,因為某種比較主觀的因素,而在某個時期內又已經是普遍地低于本國股份經濟中,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從而使得客觀上只能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正常的利益分配,發生了(主要是)有利于資本家,而不利于國家的傾斜(這里也正好可以有二十世紀初歐美各國所發生的經濟危機為例)。那我們又將會看到:
已經是持續不斷地受到資本家們利益侵犯的,國家的各項公共設施;就會在一個減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進入一種需求不足的狀態。而已經是持續不斷地侵犯到國家利益的,資本家們的各個工廠企業,則會在一個加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步進入一種生產過剩的狀態。
從而除非這個國家的資本家們能夠通過持續不斷的資本輸出,持續不斷地來抵銷他們所獲得的這個侵犯〔從而也勢必面臨很大的金融風險〕。否則的話,要想渡過這場又已經是需求不足,而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唯一的出路就只有——及時增稅!
于是在“鐵的工資規律”,和“鐵的利潤規律”之后,我們現在又看到了一個“鐵的所得稅規律”。
總序
在左派和右派激烈交鋒的夾縫中,我們必須左右開弓,才能為已經奄奄一息的社會主義,尋找到一條新的生路。
關于社會主義的推理(四)
——條條道路通羅馬——
關鍵詞:工資;利潤;所得稅;股份經濟;廣義社會主義;私有化的意義。
內容提要
從以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為內容的資本主義出發,不論走的是一條殖民經濟的道路,還是一條國營經濟的道路;不論走的是一條世界大戰的道路,還是一條經濟改革的道路……這條條道路都是通向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廣義社會主義的道路。
1 廣義社會主義的經濟結構
廣義社會主義的生產結構,從表面形態上看,仍然是一種集中勞動的大商品生產的生產方式。只是這里的“集中”,本質上已不再僅僅是對于同一地區的個體勞動的集中,而是進一步對于不同地區的集中勞動的聯合了。它以股份經濟的形式表現出來,并通過這種形式,將工人、資本家、和國家這三者結合在一起。
在這種股份經濟的生產結構中:
工人們所貢獻的,乃是使他們的個體勞動得以進行的,仍然是體現在各種人力器械(因為即便是在最現代化的機械設備上,也還是具有著諸如操作杠桿、調節螺栓、移動滑輪、管道閥門、檢測和維修工具,一直到各種電器開關、以及電腦鍵盤……等等的人力操作的部分)上的勞動力的作用。
資本家們所貢獻的,則是分別使同一地區各個工人的個體勞動得以集中起來的,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
而國家所貢獻的,卻是進一步使不同地區各個資本家的集中勞動(及其所包含的個體勞動),又得以聯合起來的,體現在各項公共設施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
由于這種股份經濟的生產結構,具有上述三個方面的作用。所以自然就要在分別確定了這三個作用各自的大小之后,將它所生產出來的一定量勞動日產品,分配給這三個方面;并因此而將包含在其中的一定量勞動日價值,及其所表現的一定量勞動日價格,分配給這三個方面。
工人們的,體現在各種人力器械上的勞動力的作用,它的大小:從個別上看,乃是用每個工人自己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來測定的。從局部上看,則是用所在地區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來測定的。但是從全局上看,卻是用股份經濟中最不發達地區——這個基準地區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來測定的。
從而貢獻了這個作用的工人們,最后就只能分配到,乃是與這個基準地區的個體勞動生產率相當的,那一部分勞動產品;并因此而分配到包含在其中的那一部分價值,及其所表現的那一部分價格。
資本家們的,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它的大小:從個別上看,乃是用每個工人自己的,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測定的。從局部上看,則是用所在地區的,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測定的。但是從全局上看,卻是用股份經濟中最不發達地區——這個基準地區的,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測定的。
從而貢獻了這個作用的資本家們,最后就只能分配到,乃是與這個基準地區的,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相當的,那一部分勞動產品;并因此而分配到包含在其中的那一部分價值,及其所表現的那一部分價格。
而國家的,體現在各項公共設施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它的大小:從個別上看,乃是用每個工人自己的,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測定的。從局部上看,則是用所在地區的,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測定的。但是從全局上看,卻是用由股份經濟中最不發達地區——這個基準地區來衡量的,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測定的。
從而貢獻了這個作用的國家,最后就可以分配到,乃是與由這個基準地區來衡量的,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相當的,那一部分勞動產品;并因此而分配到包含在其中的那一部分價值,及其所表現的那一部分價格。
工人們所分配到的那一部分價值,及其所表現的那一部分價格,組成了一定量的——工資。由于它歸根到底乃是來源于,用消費資料來維持的勞動力的作用;所以自然就應該重新流回到消費資料的領域里去,以用來不斷維持這個勞動力的生活消費。
資本家們所分配到那一部分價值,及其所表現的那一部分價格,組成了一定量的——利潤。由于它歸根到底乃是來源于,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所以自然就應該重新流回到工廠企業的領域里去,從用來繼續發展這種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
而國家所分配到的那一部分價值,及其所表現的那一部分價格,則組成了一定量的——所得稅。由于它歸根到底乃是來源于,體現在各項公共設施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所以也自然就應該重新流回到公共設施的領域里去,以用來繼續發展這種體現在各項公共設施上的生產資料。
然而,我們的這個已經是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廣義的社會主義社會,它在勢必要充滿著各種矛盾,各種變化,以及各種不測風云的實際運行中,究竟是如何來保證參與三方的利益,都能夠得到比較恰如其分的體現呢?
2 廣義社會主義的市場調節
有一件現代的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的事情,深入去想,實在算得上是人類社會的一大奇觀!
由于不斷流回到消費資料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工資,其主體通常是以消費市場為中轉站;并且一旦因為要應付長遠需求而有所節余,這有所節余的部分,就會以儲蓄資金這個分體的形式,進入乃是作為儲蓄資金市場的銀行。
由于不斷流回到工廠企業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利潤,其主體通常是以股票市場為中轉站;并且一旦因為要追加流動資金而有所不足,這有所不足的部分,就會以抵押股票這個分體的形式,取自也是作為流動資金市場的銀行。
由于不斷流回到公共設施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所得稅,其主體通常是以債券市場為中轉站;并且一旦因為要追加貼現資金而有所不足,這有所不足的部分,就會以貼現債券這個分體的形式,取自又是作為貼現資金市場的銀行。
(現在不妨假定這三大部分資金,其主體與分體的比例大約都是十比一。)
所以:
倘若流回到消費資料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工資,其主體已開始受到工廠企業領域,和公共設施領域的侵犯(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儲蓄資金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而抵押股票和貼現債券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的銀行,就會通過提高抵押貸款利率和降低貼現率,來導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下跌;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消費資料的領域里去。
倘若流回到工廠企業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利潤,其主體已開始受到消費資料領域,和公共設施領域的侵犯(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抵押股票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而儲蓄資金和貼現債券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的銀行,就會通過降低抵押貸款利率和降低貼現率,來導致股票市場的上漲;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工廠企業的領域里去。
倘若流回到公共設施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所得稅,其主體已開始受到消費資料領域,和工廠企業領域的侵犯(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貼現債券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而儲蓄資金和抵押股票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的銀行,就會通過提高貼現率,來導致債券市場的上漲;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公共設施的領域里去。
倘若流回到消費資料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工資,其主體已開始反過來侵犯了工廠企業的領域,和公共設施的領域(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儲蓄資金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而抵押股票和貼現債券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的銀行,就會通過降低抵押貸款利率和提高貼現率,來導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上漲;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工廠企業的領域,和公共設施的領域里去。
倘若流回到工廠企業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利潤,其主體已開始反過來侵犯了消費資料的領域,和公共設施的領域(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抵押股票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而儲蓄資金和貼現債券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的銀行,就會通過提高抵押貸款利率和提高貼現率,來導致股票市場的下跌;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消費資料的領域,和公共設施的領域里去。
倘若流回到公共設施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所得稅,其主體已開始反過來侵犯了消費資料的領域,和工廠企業的領域(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貼現債券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而儲蓄資金和抵押股票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的銀行,就會通過降低貼現率,來導致債券市場的下跌;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消費資料的領域、和工廠企業的領域里去。
倘若流回到消費資料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工資,其主體已開始受到工廠企業領域,或者公共設施領域的侵犯(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儲蓄資金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而抵押股票或者貼現債券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的銀行,就會或者通過提高抵押貸款利率來導致股票市場的下跌,或者通過降低貼現率來導致債券市場的下跌。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消費資料的領域里去。
倘若流回到工廠企業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利潤,其主體已開始受到消費資料領域,或者公共設施領域的侵犯(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抵押股票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而儲蓄資金或者貼現債券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的銀行,就會或者通過降低抵押貸款利率來導致股票市場的上漲,或者通過降低貼現率來導致債券市場的下跌;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工廠企業的領域里去。
倘若流回到公共設施領域里去的那一部分資金——所得稅,其主體已開始受到消費資料領域,或者工廠企業領域的侵犯(哪怕只有1%)。從分體上看,貼現債券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減少,而儲蓄資金或者抵押股票則開始(以放大十倍的比例)顯著增多的銀行,就會或者通過提高貼現率并降低抵押貸款利率,來導致債券市場的上漲;或者通過提高貼現率并提高抵押貸款利率,來導致股票市場的下跌。以促使受到侵犯的那一部分資金,重新流回到工廠企業的領域里去。
……如此等等。
于是我們看到,在保證參與三方的利益,都能夠得到比較恰如其分體現的實際運行中,銀行系統充當了一個行之有效的微調機構。
而所有這一系列資金流動所要達到的目標(必然會有一個特定的、內在的、客觀的、明確的目標!)無非是:
工人們在股份經濟里的所得,不能夠超出他們在各自獨立條件下所能夠實現的,通常是由股份經濟中最不發達地區——這個基準地區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來限定的所得。
資本家們在股份經濟里的所得,不能夠超出他們在各自為政條件下所能夠實現的,通常是由股份經濟中最不發達地區——這個基準地區的,不同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限定的所得。
而國家在股份經濟里的所得,則不能夠超出它在聯合勞動條件下所能夠實現的,通常是由用股份經濟中最不發達地區——這個基準地區來衡量的,不同地區同一級別勞動的勞動生產率之間的差額,來限定的所得。
3 廣義社會主義的結構簡圖
從上述這一系列的資金流動中,我們當然也已經注意到:人們通常所說的“市場經濟”,原來還可以進一步分解出組成了聯合市場的——消費市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
在這三個“市場”的上面,分別是組成了國民生產總量的——消費資料,工廠企業形態生產資料,和公共設施形態生產資料。
在這三個“市場”的下面,分別是組成了國民生產總值的——消費資金,工廠企業資金,和公共設施資金。
在這三個“資金”的下面,分別是組成了勞動日價格的——工資價格,利潤價格,和所得稅價格。
在這三個“價格”的下面,分別是組成了勞動日價值的——勞動力價值,剩余價值Ⅰ,和剩余價值Ⅱ。
在這三個“價值”的下面,分別是組成了勞動日產品的——必要產品,剩余產品Ⅰ,和剩余產品Ⅱ。
在這三個“產品”的下面,分別是組成了聯合勞動生產率的——〈基準〉個體勞動生產率,集中勞動生產率差額Ⅰ,和聯合勞動生產率差額Ⅱ。
在這三個“生產率”的下面,分別是組成了聯合勞動的——勞動力的作用,工廠企業形態生產資料的作用,和公共設施形態生產資料的作用。
在這三個“作用”的下面,分別是組成了股份經濟的——勞動力要素,工廠企業要素,和公共設施要素。
而在這三個“要素”的下面,以及最初那三個“資料”的上面,則分別站立著組成了經濟“人”的——工人,資本家,和國家。
從而現在可以用一個并不十分嚴格的簡圖的形式,將它們相互聯結起來:
工人 + 資本家 + 國家 = “人”
↑ ↑ ↑ ↑
消費資料 + 工廠企業 + 公共設施 =國民生產總量 ┓
↑ ↑ ↑ ↑ 占
消費市場 + 股票市場 + 債券市場 = 聯合市場
↑ ↑ ↑ ↑ 有
消費資金 + 企業資金 + 公共資金 =國民生產總值 ┛
↑ ↑ ↑ ↑
工資價格 + 利潤價格 + 所得稅價格 = 勞動日價格 ┓
↑ ↑ ↑ ↑ 分
勞動力價值 + 剩余價值Ⅰ + 剩余價值Ⅱ = 勞動日價值
↑ ↑ ↑ ↑ 配
必要產品 + 剩余產品Ⅰ+ 剩余產品Ⅱ = 勞動日產品 ┛
↑ ↑ ↑ ↑
基準生產率 + 生產率差額Ⅰ+ 生產率差額Ⅱ= 聯合生產率 ┓
↑ ↑ ↑ ↑ 生
勞動力作用 + 工廠企業作用+ 公共設施作用= 聯合勞動
↑ ↑ ↑ ↑ 產
勞動力要素 + 工廠企業要素+ 公共設施要素= 股份經濟 ┛
↑ ↑ ↑ ↑
工人 + 資本家 + 國家 = “人”
而所有的這一切,不論人們是把它稱之為“市場經濟”也好,稱之為“股份經濟”也好,或者是稱之為“后資本主義”,“現代資本主義”,“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的資本主義”,甚至于稱之為“寄生的、腐朽的、垂死的資本主義”……等等也好;它們都正好是構成了一個已經是超越了資本主義的——廣義的社會主義。
而又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們才得以確信:即便是在當今世界上許多“正統”的社會主義國家已經紛紛落難,從而使得社會主義的前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顯得緲然的情況下;只須摘掉那配戴已久的有色眼鏡,……它其實早已是在當今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中,以其更加真實,更加典型,
更加完善,從而更加正統的形式,占據了主導的地位。
※
可是突然有一天,在股份經濟中本該是彼此依存,相互制約,和平共處,協調發展的資本家和國家,竟會為了想要奪取對方的一部分利益,而鬧到了反目成仇的地步。
4 工廠企業國有化的后果
首先是雖然位高權重,卻還是免不了常常要受到資本家們利益侵犯的國家宣稱:“私有制是和社會主義的原則不能相容的!”于是它竟一夜之間,將所有的工廠企業統統國有化。從而將一個包含了資本主義的——廣義的社會主義,轉變成一個排斥了資本主義的——狹義的社會主義。
不過用不了多久,已經失去資本家們制約的國家就會發現:
倘若它除了要用它本來就可以獲得的那一部分所得稅,去發展國家的各項公共設施之外;不再以種種理由,額外地將一定量本該是用來發展各個廠企業的利潤,也抽取出來,一并用來發展國家的各項公共設施(從而國家現在的所得,實際上并未超出它在股份經濟條件下所能夠實現的所得)。那它辛辛苦苦所實行的國有化,就顯然是一種毫無實際意義之舉。
而倘若它除此之外,還要以種種理由(諸如企業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等等),額外地將一定量本該是用來發展各個工廠企業的利潤,也抽取出來,一并用來發展國家的各項公共設施(從而國家現在的所得,實際上已經超出了它在股份經濟條件下所能夠實現的所得)。那又勢必要因為已經受到侵害的各個工廠企業的發展的不足,而造成生產的不足。用一句比較時髦的話來講,也就是造成了一種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的經濟危機(恰好是狹義社會主義的通病!)。
倘若它又要以種種理由(諸如個人利益要服從國家利益等等),通過抑制工人們的生活消費,來求得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的平衡(從而工人們現在的所得,實際上并未到達他們在個體勞動條件下所能夠實現的所得)。就又勢必要因為已經受到侵害的工人們的生活消費的不足,而導致工人們的較高水平的個體勞動生產率,下降為較低水平的個體勞動生產率(鐵的工資規律!)。并因此而使得建立在它上面的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也跟著下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從而又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總需求大于社會總供給的經濟危機。
但倘若它終于不得不通過諸如“減稅讓利”等等一系列經濟改革的措施,而將已被侵占的,那一定量本該是用來發展各個工廠企業的利潤,統統退還出來。那未請問,應該依靠誰來捍衛這一定量的利潤,不再受到侵犯呢?
依靠由國家來委派的國家官吏們嗎?……但這種乃是受命于國家的國家官吏們,憑什么能夠保證這一定量的利潤,不受國家的侵犯呢?
依靠由工人們來選舉的工會官吏們嗎?……但這種乃是受命于工人們的工會官吏們,憑什么能夠保證這一定量的利潤,不受工人們的侵犯呢?
依靠既要經由國家委派,又要經由工人們選舉的一種“相結合”官吏們嗎?……但這種乃是受命于這兩個方面的“相結合”官吏們,又憑什么能夠保證這一定量的利潤,既不受國家的侵犯,又不受工人們的侵犯呢?
在這個終于還需要再退讓一步,以求得經濟的三個層次,能夠與階級的三個層次正相對應的關鍵時刻;已經是愈來愈力不從心的“國家”竟然再一次宣稱:“我不能放棄原則!”……于是我們就只有再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看一看在不放棄這個“原則”的情況下,是否真的會有什么奇跡會發生。
5 公共設施私有化的后果
然后是雖然人多勢眾,卻還是免不了常常要受到國家利益侵犯的資本家們宣稱:“國有化是和資本主義的原則不能相容的!”于是他們也一夜之間,不僅將所有的國營企業,而且將所有的公共設施統統私有化(盡管公共設施全盤私有化的事情好像并沒有發生過。不過只要資本家們已能夠諸如通過國會施加種種額外的限制,使得國家已不能隨著股份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及時增稅;其后果與公共設施全盤私有化的后果其實是一樣的!)。從而將一個包含了資本主義的──廣義的社會主義,轉變成一個侵吞了社會主義的——“過度”的資本主義。
不過用不了多久,已經失去國家制約的資本家們就會發現:
倘若他們除了要用他們本來就可以獲得的那一部分利潤,去發展資本家們的各個工廠企業之外;不再以種種理由,額外地將一定量本該是用來發展各項公共設施的所得稅,也抽取出來,一并用來發展資本家們的各個工廠企業(從而資本家們現在的所得,實際上并未超出他們在各自為政條件下所能夠實現的所得)。那他們辛辛苦苦所實行的私有化,就顯然是一種毫無實際意義之舉。
但倘若他們除此之外,還要以種種理由(諸如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等),額外地將一定量本該是用來發展各項公共設施的所得稅,也抽取也來,一并用來發展資本家們的各個工廠企業(從而資本家們現在的所得,實際上已經超出了他們在各自為政條件下所能夠實現的所得)。那又勢必要因為已經受到侵害的各項公共設施的發展的不足,而造成需求的不足。用一句比較時髦的話來講,也就是造成了一種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即──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恰好是“過度”資本主義的通病!)。
倘若他們又要以種種理由(諸如超前消費和讓利于民等等),通過刺激工人們的生活消費,來求得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從而資本家們現在的所得,實際上并未達到他們在較高等級的集中勞動中所能夠實現的所得)。就又勢必要因為已經受到侵害的積累率的不足,而導致資本家們的較高等級的集中勞動,下降為較低等級的集中勞動(鐵的利潤規律!);并因此而使得體現在它上面的整個社會的勞動生產率,也跟著下降到一個較低的水平上。從而在經歷了一個社會總供給大于社會總需求即——生產過剩的經濟危機之后,勢必還要再經歷一個經濟蕭條的時期。
但倘若他們終于不得不通過諸如“增稅減利”等等一系列經濟改革的措施,而將已被侵占的,那一定量本該是用來發展各項公共設施的所得稅,統統退還出來。那未請問,應該依靠誰來捍衛這一定量的所得稅,不再受到侵犯呢?
依靠由資本家們來舉薦的資方議員們嗎?……但這種乃是受命于資本家們的資方議員們,憑什么能夠保證這一定量的所得稅,不受資本家們的侵犯呢?
依靠由工人們來選舉的工會議員們嗎?……但這種乃是受命于工人們的工會議員們,憑什么能夠保證這一定量的所得稅,不受工人們的侵犯呢?
依靠既要經由資本家們舉薦,又要經由工人們選舉的一種“ 相結合” 議員們嗎?……但這種乃是受命于這兩個方面的“相結合”議員們,又憑什么能夠保證這一定量的所得稅,既不受資本家們的侵犯,又不受工人們的侵犯呢?
在這個終于也需要再退讓一步,以求得經濟的三個層次,能夠與階級的三個層次正相對應的關鍵時刻;也已經是愈來愈力不從心的資本家們也竟然再一次宣稱:“我們不能放棄原則!”……于是我們也就只有再耐心地等待一段時間,看一看在不放棄這個“原則”的情況下,是否也真的會有什么奇跡會發生。
6 國營企業私有化的意義
⑴ 歷史原因
接下來我們所要討論的,已不再是對于各項公共設施的私有化(一個逐步發育完善起來的債券市場,應該足以解決這一方面的問題),而只是對于國營企業——這種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的私有化。
進入二十世紀以來,我們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例如歐美各國)里所看到的,主要是股份制企業的成長壯大。而在經濟比較不發達的國家(例如第三世界各國)里所看到的,則主要是國營企業的成長壯大。但不論是發達國家里的股份制企業,還是不發達國家里的國營企業,它們顯然都是迅速提高起來的機械化程度(例如從蒸汽機的水平提高到電氣化的水平),終于已經超出了資本家們個人積累限制(也就是資本主義限制)時的產物。
只不過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里,經歷了很長時期的資本家們的個人積累,已先行發展到較大的規模。所以它們對于這種相形之下,還只是比較“有限”地超出資本家們個人積累限制的,機械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就比較傾向于通過一種,分別是由“有限”數量的較大資本之間的相互聯合(并以此為核心)來組成的,比較“有限”的經濟實體──股份制企業(也稱股份“有限”公司)來實現。
而在經濟比較不發達的國家里,經歷了很短時期的資本家們的個人積累,還只是發展到較小的規模。所以它們對于這種相形之下,已經是比較“無限”地超出資本家們個人積累限制的,機械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則比較傾向于通過一種,主要是由足以將“無限”眾多的中小財力統統集合起來的“國家”來組織的,比較“無限”的經濟實體──國營企業(也稱股份“無限”公司)來實現。
并且即使是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例如西歐各國)里,為了能夠集合更多的中小財力,以求加快這種已超出資本家們個人積累限制的,機械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也有或多或少的一部分是通過這種國營企業來實現的。
由于所有這些國營企業,顯然是一種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
由于所有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按照廣義社會主義的原則,顯然是屬于資本家們的勢力范圍。
又由于它們之所以會從資本家們的勢力范圍,跑到國家的勢力范圍里去;主要是因為與已經迅速提高起來的機械化程度相比較,多數不發達國家中資本家們的個人積累,還來不及發展到能夠在比較有限的范圍內,與之相適應的較大的規模(從而勢必要面臨殖民地化——這個更加不幸的結局!);所以不得不暫時由“國家”來充當代理人。
再由于這種“代理制”(特別當它所代理的工廠企業已經數量愈來愈多,規模愈來愈大的時候),如前所述,不能夠保證企業利益不受國家利益的侵犯。
所以,只要不發達國家里始終是在奮發向上的資本家們的個人積累,一方面是在深入持久的經濟改革的扶持下,另一方面也是在加速發展的機械化進程的帶動下;終于能夠加速發展到較大的規模,直至使得與之相適應的比較“有限”的聯合成為可能。所有這些國營企業,它們自然就應該通過種種私有化(其實也是一種專業化)的途徑,分期分批且循序漸進地重新返回到資本家們的勢力范圍中去。
從而使得一個不發達國家,在原來是“民窮而國窮”的基礎上,經歷一段(與發達國家曾經經歷過的“民富而國窮”相比)已經是“民窮而國富”的艱難過渡之后,終于可以走上一條“民富而國強”的道路。
⑵ 現實意義
倘若這些國營企業(例如發達國家里的某些國營企業),實際上乃是國家動用了它本該征收到的一定量所得稅投資建成的。那對這些國營企業的私有化,就可以采取有償轉讓(諸如出售私有化股票等等)的形式來進行。以便將已被束縛的那一定量所得稅抽取出來,用于彌補國家對于各項公共設施的投資的不足;并因此而使得已經形成的生產的過剩,得到緩解。
倘若這些國營企業(例如不發達國家里的某些國營企業),實際上乃是國家動用了它額外征收到的一定量利潤投資建成的。那對這些國營企業的私有化,就可以采取無償轉讓(諸如發行私有化證券等等)的形式來進行。以便將已被侵占的那一定量利潤退讓出來,用于彌補資本家們對于各個工廠企業的投資的不足;并因此而使得已經形成的生產的不足,得到緩解。
但由于不論是采取了有償轉讓的形式,還是采取了無償轉讓的形式;在上述兩種情況下,國家所放棄的,都并不是用來發展各項公共設施的所得稅。所以國營企業私有化之后的國家,也就并沒有放棄本該由它承擔的,對于體現在各項公共設施上的,那一部分生產資料的權力和義務;并且還會因為已經輕裝上陣,而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但由于不論是采取了有償轉讓的形式,還是采取了無償轉讓的形式;在上述兩種情況下,資本家們所得到的,都只能是用來發展各個工廠企業的利潤。所以國營企業私有化之后的資本家們,也就只能是得到本該由他們承擔的,對于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那一部分生產資料的權力和義務;并且還會因為已經重任在肩,而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在頗有些艱難地經歷了如此重大的一個波折之后,我們終于又重新看到了這樣一種生產的結構。在這樣的生產結構中:
工人們所貢獻的,乃是使他們的個體勞動得以進行的,體現在各種人力器械上的勞動力的作用。從而工人們所獲得的,就只能是由包含在與這個作用相當的那一部分勞動產品里的,那一部分價值及其價格來組成的,一定量的工資。而這一定量的工資,再通過消費市場,以各種消費資料的形式返回到它所發源的地方去,以用來不斷滿足工人們的生活消費。
資本家們所貢獻的,則是使工人們的個體勞動得以集中起來的,體現在各個工廠企業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從而資本家們所得到的,則可以是由包含在與這個作用相當的那一部分勞動產品里的,那一部分價值及其價格來組成的,一定量的利潤。而這一定量的利潤,再通過股票市場,以各種機械設備的形式返回到它所發源的地方去,以用來繼續發展資本家們的各個工廠企業。
而國家所貢獻的,卻是使資本家們的集中勞動(及其所包含的個體勞動)又得以聯合起來的,體現在各項公共設施上的生產資料的作用。從而國家所獲得的,又可以是由包含在與這個作用相當的那一部分勞動產品里的,那一部分價值及其價格來組成的,一定量的所得稅。而這一定量的所得稅,再通過債券市場,以各種基礎工程的形式返回到它所發源的地方去,以用來繼續發展國家的各項公共設施。
而這樣一種乃是由工人、資本家、和國家共同參與來組成,并且各盡所能,各得其所,各司其責,進而還要通過消費市場、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來進行市場調節的,三位一體的經濟結構;正好就是典型的廣義社會主義的經濟結構。
于是我們應該能夠斷言:
國營企業私有化的過程,實際上并不是一個背離社會主義而回復資本主義的過程。全然相反!
對于只有部分工廠企業國有化的國家(例如英國和法國)來說,國營企業私有化的過程,實際上乃是一個使它在加速超越資本主義的時候,經過一定程度狹義社會主義的過渡,而到達廣義社會主義的過程。
而對于已經全部工廠企業國有化的國家(例如俄國和中國)來說,國營企業私有化的道路,實際上則是一條使它們超越狹義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而達到廣義社會主義——這個社會主義“高級階段”的必由之路。
7 條條道路通羅馬
和歐洲歷史上從古代希臘,過渡到古代羅馬的歷史時期中,曾經發生過的情況一樣;
或者說,和中國歷史上從春秋戰國,過渡到秦漢唐宋的歷史時期中,曾經發生過的情況一樣;
也就是說,和古代歷史上從各自為政的諸候經濟,過渡到國民一體的聯合經濟的歷史時期中,曾經發生過的情況一樣;
從近代的資本主義,過渡到現代的社會主義;
也就是說,從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過渡到國民一體的股份經濟;
——雖然它們都已經是大勢所趨,卻還是免不了要走過許多曲折反復的道路,經歷各種艱辛困苦的磨難。
例如當時是走在前面的英國和法國。為了要沖破本國資本主義內在的局限,它們寧可首先選擇一條當時是更加有利可圖的殖民主義道路。直至是在愈演愈烈的殖民地爭奪戰中已成強弩之末之后,才會心甘情愿地踏上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社會主義道路。
例如當時是急起直追的德國和日本。為了要沖破本國資本主義內在的局限,它們寧可首先發動重新爭奪殖民地的世界大戰。直至是在愈演愈烈的殖民地爭奪戰中不幸戰敗之后,才會心甘情愿地踏上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社會主義道路。
例如當時是落在后面的俄國和中國。雖然并非到了要沖破本國資本主義內在局限的時候,卻為了不在弱肉強食的殖民地爭奪戰中淪為殖民地;它們寧可首先建立起一種畢竟是可以抗拒列強的全面的國營經濟。直至已經運行到愈來愈難以為繼的時候,才會心甘情愿地踏上以股份經濟為目標的經濟改革的道路。
例如當時是更加落在后面的,由于無力抗衡而已經淪為殖民地的第三世界各國。它們則不幸是要經歷殖民地經濟和國營經濟的雙重過渡之后,才能有機會踏上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社會主義道路。
例如當時是介于前兩者和后兩者之間的其它一些歐洲國家。為了要沖破本國資本主義內在的局限,它們也只有在發展殖民主義已經力所難及,而發展國營經濟又已經難有成效之后,才會心甘情愿的踏上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社會主義道路。
大概只有美國,才得以有幸既不經過殖民主義的過渡,又不經過國營經濟的過渡,而直接了當地踏上了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社會主義道路。……不過話又說回來,美國當年其實也是一個殖民地國家!
……如此等等。
從而現在也可以用一個簡圖的形式,將上面的過程表示出來:
┄┄┄┄┄┄┄┄┄┄→ 殖民主義 ┄┄┄┄┄┄┄┄┄→
↑ ↓
┆ 廣
資 各資 ──→ 殖民經濟 → 世界大戰 ──→ 股 義
本 → 自本 份 → 社
主 → 為家 經 → 會
義 政經 ──→ 國營經濟 → 經濟改革 ──→ 濟 主
┆ 的濟 義
↓ ↑
┄┄┄┄┄┄┄┄┄→ 狹義社會主義 ┄┄┄┄┄┄┄┄→
從這個很簡單的圖表中(雖然未必精確),我們可以看出:從以各自為政的資本家經濟為內容的資本主義出發,不論走的是一條殖民經濟的道路,還是一條國營經濟的道路;不論走的是一條世界大戰的道路,還是一條經濟改革的道路;……這條條道路都是通向以股份經濟為內容的廣義社會主義的道路。
就象當年在古代羅馬時期:從地中海各國的首都出發,不論走的是一條希臘雅典的道路,還是一條埃及開羅的道路;不論走的是一條西班牙馬德里的道路,還是一條敘利亞大馬士革的道路;……這條條道路都是通向羅馬的道路一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