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以沖突之后,以色列的殘忍和狂妄刷新了世界的認知。以色列不僅沒日沒夜轟炸加沙,還將巴勒斯坦人救命的人道主義救援物資阻擋在外,“美其名曰”救援物資只有在接受以色列“檢查”后才能放行。
如果救援加沙的物資要先接受以色列的“檢查”才能放行,那西方援助以色列的物資為什么不先接受巴勒斯坦的檢查呢?這不雙標嗎?
以色列的雙標無處不在。以色列聲稱去年10月7日哈馬斯的阿克薩洪水行動是“大屠殺”,那去年10月7日以來,以色列炸死炸傷十多萬巴勒斯坦平民又是什么呢?
以色列對加沙的巴勒斯坦人趕盡殺絕,面對外界的質疑,以色列人聲稱加沙人可以去埃及的西奈半島(沙漠),如果西奈半島那么好,那為啥以色列人不去呢?
以色列夠雙標了吧,但與公知的雙標相比,只能說小巫見大巫了。
對俄烏沖突,公知說,“麻木的中國人對烏克蘭人的苦難視而不見,遲早遭報應”,但對巴以沖突,公知說,“巴勒斯坦人死了多少,和你月薪三千有關系嗎?”
如果巴勒斯坦人死了多少與我們“月薪三千”沒關系,那為什么烏克蘭人的苦難就與我們“月薪三千”有關系呢?
俄烏沖突之后,公知說,中國要“站在‘文明’一邊”“站在勝利者一邊”,但巴以沖突之后,公知說,“以色列代表文明,巴勒斯坦代表野蠻”“巴勒斯坦人的傷亡數字是夸大的”。
公知懷疑巴勒斯坦人的傷亡數字的真實性,但澤連斯基說烏克蘭戰死3.1萬人,他們馬上就信了,而且深信不疑,烏克蘭參謀部說俄羅斯戰死40多萬,他們同樣馬上就信了,同樣深信不疑。他們也不想想,要是真那樣,莫斯科保衛戰早就該打響了吧。
俄烏沖突之后,公知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巴以沖突之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突然從公知的字典里消失了。
俄烏沖突,烏克蘭抓壯丁,公知說,烏克蘭是“人民戰爭”;巴以沖突,巴勒斯坦全民皆兵,公知說,巴勒斯坦人是“肉盾”。
俄烏沖突,俄羅斯盡量避免波及到平民,公知說,俄羅斯軍隊犯了戰爭罪;巴以沖突,以色列對著平民狂轟濫炸,公知說,以色列軍隊是“文明的軍隊”。
公知說,上前線為西方賣命的烏克蘭人是“烏克蘭的英雄”;公知還說,上前線為民族解放的巴勒斯坦人是“巴勒斯坦的罪人”。
這樣的雙標就連公知自己都看不下去了。他們說,“二戰之后的所有沖突,都是文明與野蠻的沖突”,言外之意,他們維護烏克蘭也好,維護以色列也好,本質上都是為了維護“文明”。至于這“文明”到底是什么貨色,去看看以色列就知道了。
公知說,“美國人說拜登是煞筆,加拿大人說特魯多是煞筆,法國人說馬克龍是煞筆”。恕我直言,為什么西方人總愛和煞筆較勁,非要選個煞筆去代表他們呢?還是說,公知心目中的“文明”本身就是煞筆?
還有,魯迅先生竟然對二戰之后的世界有如何深刻的認識,我是沒想到的,這是魯迅先生向天又借了五百年嗎?
無知、無恥、無德!這就是公知雙標最好的寫照。
對公知來說,美國芯片領先,那就是美國“領先一百年”;中國新能源領先,那就是新能源“無用論”,中國高鐵領先,那就是高鐵“無用論”,中國地鐵安檢,那就是安檢“無用論”,直到美國開始安檢……
順著公知“文明與野蠻的沖突”的邏輯,如果美國代表公知心目中的“文明世界”,那中國又代表什么呢?公知未必敢說,但他們的答案已經呼之欲出了。
我就在想,要是哪天中美開戰了,你說他們會支持“文明”的美國,還是支持中國呢?事實上,之前的貿易戰、科技戰,他們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所以,他們壓根不是什么公知,公害才是他們的真實面目,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