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發表于《人民日報》1974年10月22日第2版,作者是方鍔。
紅星,象征著黨的光輝的紅星,閃閃發光。紅星由去參加長征的父親珍重地交到孩子手心;紅星緊貼在孩子胸口,伴隨主人公經過了一個艱苦斗爭的歷程;紅星終于在迎接紅軍勝利歸來的春天,戴到孩子軍帽上。孩子笑了,笑得那樣幸福;觀眾也笑了,笑得那樣激動。
——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閃閃的紅星》塑造的小英雄潘冬子,使我們感到多么親切啊!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一無例外地都是在特定的歷史和社會關系中,特定的階級和路線斗爭的形勢中度過的;但是,他們所處的位置并不相同:有的屬于這個陣營,有的屬于那個陣營,有的暫時動搖于兩者之間。
自從世界進入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以來,身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殘酷壓迫的我國億萬勞動人民,就有著大致相同的命運,也有著大致相同的童年。
生長在社會主義陽光下的廣大青少年,也永遠不會忘記父輩曾經有過的命運和童年。這就是潘冬子的形象之所以使我們(包括青少年和中老年)都感到如此親切的原因。
誠然,文藝作品的特點是通過個別反映一般,通過特殊表現普遍。小冬子是一個典型。他學習、戰斗在一個典型環境之中。蒼翠欲滴的山巒,亭亭挺立的竹橋,隆隆作響的水輪舂米房,這是特點分明的江南風物。
在一片歡騰的鑼鼓聲中,披著彩球、寫著“柳溪鄉工農民主政府”幾個大字的標牌,被掛到一只桃形的大鐵釘上。不久,同在這只鐵釘上,卻在風雨飄搖中出現了一塊寫著“柳溪鄉靖衛團”字樣的木片。又是在群眾的歡呼聲中,“靖衛團”的木片被摔成兩半,小冬子用穿著草鞋的雙腳跺著、跺著。
這些前后貫連的鏡頭,說明這是中國革命中兩個階級、兩條路線斗爭的一個特定時期,即光明與黑暗兩個中國命運激烈搏斗的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
父親跟著毛主席率領的紅軍為了北上抗日進行長征,母親為著保護群眾在烈火中英勇犧牲,則是小冬子特殊的個人身世。所有這一切歷史和社會關系的綜和,構成了任何別個無法替代、唯有小冬子獨具的典型。
毛主席說:“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關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個性的關系。”矛盾的普遍性是絕對的,所以它是共性。“然而這種共性,即包含于一切個性之中,無個性即無共性。”
對文藝創作來說,單從普遍的、共性的某些概念出發去創造人物,往往事與愿違。只有在黨的基本路線指引下,長期深入到火熱的群眾斗爭中去,掌握大量的原始材料,經過概括和提煉,深刻地揭示帶有本質意義的典型,才能形象地、生動地反映普遍的、共性的要求。
正因為潘冬子是個典型,所以具有比較深刻的普遍意義。革命的人們,與潘冬子有過大致相同的童年的人們,當與這個小英雄的形象見面時,很自然地會激起對自己童年的追憶,永遠不忘黨和人民的培養教育,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廣大革命青少年則從小冬子的經歷中懂得勝利的來之不易,努力繼承革命前輩的光榮傳統,學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修正主義文藝黑線,曾經竭力鼓吹所謂“童心論”。這種地主、資產階級人性論的破爛貨,是從蘇聯修正主義那里揀得來的。近年來,蘇修還在刊物上吵吵嚷嚷地大搞“討論”,竟然胡謅什么兒童文學是作家“天賦”的兒童特性的“自我表現”。通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出現的電影《閃閃的紅星》,是對這種反馬克思主義的謬論的有力批判。
潘冬子的性格特征難道可以從“童心論”中得到解釋嗎?不,這個小英雄所以那樣吸引我們,引起我們興奮、激動、深思,恰恰是他對毛主席、對黨、對紅軍那種深厚、強烈的階級感情。
兒童的心理當然帶有他自己的特點,我們在創作中不應忽略;但這種特點只能是從屬的,是受他的正在成熟中的階級性支配的。小冬子是個孩子,特別是當他開始與我們見面的時候,還處處帶著稚氣。
但是,你聽:“這一槍準是我爸爸放的!——媽媽,你聽見沒有?多脆!”“爸爸,你走了以后,我就使勁地長”,“等我長大了,也去打白狗子,叫他們也淌血,淌好多血!”這種孩子氣,難道不是更鮮明地反映了深刻的階級性嗎?對親人愛得深,對敵人恨得狠,這就是我們的小冬子。
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告訴我們,愛和恨都是觀念的東西,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客觀社會實踐的產物。影片根據主題的要求和電影藝術的特點,對小說提供的材料作了較大的剪裁,補充了若干重要情節,重新作了較好的組織,使我們形象地看到了小冬子的革命思想和英雄性格是怎樣在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的大風大浪中形成的。
影片中的小冬子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一、迎紅軍,參加兒童團,歡慶鄉工農民主政府的成立;二、跟隨母親轉入地下斗爭,在母親犧牲后,又跟隨紅軍干部吳修竹打游擊;三、以學徒身分單獨去茂源米店進行配合武裝斗爭的地下斗爭。
如果我們把一、三兩個階段中小冬子與大土豪胡漢三兩次面對面的斗爭作一番比較,就可以明顯地看出這個小英雄的成長。
影片開頭,小冬子從遠處望見胡漢三時,活潑的臉上頓時升起憎惡、蔑視的神情。他同小伙伴略一計議,立即主動向敵人走去。胡漢三揚起皮鞭,氣勢洶洶地喝問;小冬子毫不畏懼,略一側身,猛地把柴捆砸到胡漢三臉上。我們一下子愛上了這個腰插柴刀的小英雄,同時清楚地看到,他畢竟還那樣幼稚,不懂得對付豺狼一樣兇殘、狐貍一樣狡猾的敵人需要有革命的策略。
由于王明的“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破壞,柳溪鄉出現了以胡漢三為代表的反革命勢力的復辟。正如列寧所指出的:“戰敗的軍隊善于學習。”
中國共產黨及其所代表的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正是從挫折和失敗中,“上了真正大有教益的一課,上了歷史辯證法的一課,上了使它們懂得如何進行、善于進行和巧妙地進行政治斗爭的一課”。
這時,小冬子也從“列寧小學”轉到了艱苦的革命實踐的新課堂。在這里,他經受了親人生離死別的考驗,親眼看到、并且跟隨長輩親身參加了反對復辟、奪回紅色政權的血與火的斗爭,學懂了許多在普通課堂里無法學到、在通常情況下象他這樣的年齡也還不能理解得那么深切的革命道理。
經過土樓突圍、夜襲柳溪到智闖敵關,小冬子終于在這所實踐的“列寧小學”里畢業了!黨,決定送他去一所新的學校——茂源米店。影片在這里特意安排了一個意境深遠的過渡。
竹林,青山,綠水;一只竹排輕快地順流而下。代表根據地革命老一輩的宋大爹在撐篙,小冬子平靜地坐在竹排上。充滿著激情的音樂,翱翔在藍天的雄鷹。小冬子激動地凝視著手心里的紅星,紅星在初春的朝陽下閃光。
紅星的閃光,激起了他對毛主席、對黨、對紅軍的無比熱愛。水流轉為湍急,卷起堆堆雪浪,預示著主人公不平坦的前程。高昂的歌聲:“紅星閃閃亮,照我去戰斗;革命代代如潮涌,前赴后繼跟黨走。……”??!我們的小冬子,他是如此充滿著革命的激情和必勝的信念,去迎接新的斗爭,學習新的功課!
果然,小小的茂源米店,卻為小冬子打開了人吃人的舊中國的又一個側面,而且就在米店里,又碰上了階級仇人胡漢三。小冬子第一次與胡漢三面對面斗爭時是七歲,現在是十二歲,但在黨的紅星照耀下,他成長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年齡的遞增。這次面對面斗爭有四個回合。
第一次,小冬子捧著菜盤從容地走到桌前,胡漢三抬頭一愣,一雙狼眼死盯住小冬子,小冬子回掃了他一眼,又看一看手中的菜盤,望一望座上的老板,態度不卑不亢。
第二次,小冬子上來斟酒,胡漢三一把抓住他的手,冷不防喝問他的姓名,小冬子鎮靜地回答了一個假名“郭震山”,又不慌不忙地逐個斟酒。
第三次,小冬子端著水盆走進已經喝得醉熏熏的胡漢三的客房。他放好水盆正要回身走出,這個狡猾的敵人突然叫喊:“潘冬子!”早有思想準備的小冬子,依然裝作若無其事地輕步走著,愚蠢的敵人在我們的小英雄面前又失敗了!
沉著、機智的小冬子在接連取得三個回合的勝利中,同時孕育了一個更大的戰斗計劃:就在這天晚上,他一面叫小伙伴去通報游擊隊,一面帶著煤油,只身上樓。熊熊烈火起處,正在睡夢中的胡漢三滾到床下。他一仰臉,猛然看到小冬子,驚懼地:“是你……”小冬子高舉起那把我們已經十分熟悉的柴刀,莊嚴、自豪地宣布:“是我!紅軍戰士潘冬子!”
電影在反映小冬子成長的上述三個階段、特別是頭兩個階段中,不是過分渲染情節的緊張和驚險,而是著力表現小主人公思想覺悟的不斷提高,這一點非??少F。
影片多次運用近景和特寫,以突出顯示小冬子對一些重大事件或革命長輩含義深刻的話所作出的反應,讓觀眾清晰地看到:紅星的光輝,即黨的思想,毛主席的思想,如何化作陽光雨露,細密地灑進了這個“細伢嫩崽”的心田,長出新芽,結出蓓蕾,發出光華!
革命戰士與艱苦的考驗。影片所反映的是中國革命最為艱苦的一段時期。但是,無論柳溪鄉的革命群眾,還是吳修竹為代表的紅軍指戰員,都充滿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小冬子樂于迎接艱苦斗爭考驗、充滿著美好的革命理想的性格,正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形成的。
當他剛看到父親被鮮血浸透的褲腿時,銀幕上出現一個熱淚滿眶的近景;但當他聽父親說“兒童團員還興哭鼻子?打仗嘛,哪能不流血”時,立即用手擦干了眼淚。
小冬子第一次學習以一個革命戰士的姿態來思考問題了:爸爸為什么要把麻藥讓給別的傷員叔叔呢?對,當一個紅軍戰士就得這樣!這時,銀幕上小冬子的嘴角冉冉揚起,浮現了那么動人的微笑。
可貴的是影片沒有滿足于此,而是更推進一步:一個革命戰士為什么那樣樂于迎接任何苦難的考驗?當父親忍著劇痛,讓醫生取出白狗子打的子彈時,小冬子激動地表示長大后要為父親報仇。吳修竹和父親卻告訴他,當一個紅軍戰士絕不是只為哪一個人報仇,而是要消滅天下所有的白狗子,使受苦受難的人民永遠得到解放。
這里特別強調“所有的白狗子”,這就是說,必須打倒整個地球上的帝、修、反,消滅整個地球上人剝削人的制度;特別強調“永遠得到解放”,這就是說,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解放的道路是曲折的,即使解放了也還有復辟回去的可能。
為著使天下所有受苦受難的人民都永遠得到解放,中國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同全世界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一起,曾經經歷并將繼續經歷多少艱難困苦的路程啊!一個革命戰士應當從小就培養起一輩子艱苦奮斗的決心。
我們在銀幕上欣喜地看到,小冬子的一只幼小的、但卻已經相當結實的手,緊緊地握住了那顆子彈,作為第一個熱淚滿眶的近景的對比,這時出現了一個沉思著的孩子的臉,那么認真,那么嚴肅。無疑地,現在小冬子所思考的是他出生以來最大的問題:是呀,為了實現解放全人類這個偉大理想,我也應當象爸爸一樣,“爸爸不怕,我也不怕”,不怕苦,不怕死,什么都不怕!
革命戰士與人民群眾。漆黑的夜,“靖衛團”匪兵們在嚎叫。母親為了保護群眾,毅然點亮了土樓的油燈,把敵人引向自己。兇殘的敵人點燃了土樓,紅紅的火光映照著轉移在山坡上灌木叢中鄉親們的憤怒的臉龐。
人們紛紛涌來,青年農民拔出了篾刀。這時我們看到小冬子一躍而起,拉著宋大爹,攔住群眾,滾著熱淚說出了那樣激動人心的話:“媽媽是黨的人,決不能讓群眾吃虧——這是我媽媽說的!”
小冬子是多么愛他的媽媽呀!正因為這樣,他一生也不會忘記媽媽在宣誓入黨那個深夜緊緊抱著他激動地說過的話:“我已經把自己全部交給了黨。黨需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這時候,在他幼小的心田里,黨和媽媽已經溶為一體。黨就是媽媽,媽媽是黨的血肉的一部分,愛黨和愛媽媽是完全一致的。黨教育每個黨員必須把群眾的安危放在第一位,那么他,一個黨的孩子,盡管眼看著媽媽將要英勇犧牲,也必須不讓群眾受到損害。他相信,這是黨,也是媽媽要求他這樣做的。
用這樣一種崇高的共產主義思想武裝起來的人,即使是一個孩子,你也可以相信,他不僅能夠創造出偉大的奇跡,而且能夠正確地評價這些奇跡。
小冬子機智勇敢地斗敗了關卡上的敵人,為游擊隊搞來了鹽。但當同志們贊揚時,他立即鄭重地糾正“不,不是我。是爺爺、奶奶、叔叔、嬸嬸干的。”這個簡單的回答,說出了歷史唯物主義的一條基本原理。是的,小小一個竹筒,裝的不是普通的食鹽,而是千家萬戶工農群眾的深情厚意。
用食鹽表示人民與軍隊的聯系,又很能發人深思。它潔白晶瑩,樸實無華,人們日常生活卻是那樣需要它。歷史反復向我們證明,任何個人或組織,一但離開人民群眾,必然寸步難行。我們的人民解放軍之所以無敵于天下,就因為它來自人民,為著人民,依靠人民。小冬子的話給了我們多么深刻的啟示啊!
革命成敗與黨的路線。當時的小冬子,當然還不可能懂得黨內兩條路線斗爭的道理,但是作為電影《閃閃的紅星》的綱,卻是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斗爭。路線的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和影響一切的。
影片開始于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偉大勝利的一九三一年。陽光照滿了柳溪鄉。爸爸、媽媽和鄉親們都歡欣鼓舞,小冬子和小伙伴背著書包、戴著“兒童團”的紅袖章去上學。
但不久,王明的機會主義路線奪了毛主席對紅軍的指揮權,在第五次反“圍剿”中,由于錯誤路線鼓吹消極防御,“在虎頭垴頂了三天”,小冬子的爸爸受了傷。接著,中央根據地的主力紅軍又都撤走。在一個風雨交加的黑夜,胡漢三帶著“靖衛團”匪徒開始反攻倒算。
這一切,在小冬子的心坎上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啊!電影特意安排了這樣一個鏡頭:金黃的油燈光,從一側射來,畫面明暗參半,象征光明與黑暗正在進行著殊死的搏斗。穿著紅背心的小冬子,通過窗格子肅穆地凝視著在蒼茫的暮色中打著紅旗從橋上向遠處走去的紅軍隊伍。小冬子沉思著:紅軍戰士和鄉親們戰斗得多么英勇?。】墒钦淘酱蛟嚼щy,根據地越打越小,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毛主席說:“我們的實踐證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
童年時代潘冬子的這些親身體驗,對他以后從理論上認識路線問題的重要性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但如果讓小冬子當時就上升到這樣的認識顯然違反真實。
影片配合小冬子、母親、宋大爹三雙腳在泥濘的道路艱苦跋涉的畫面,用潘冬子成年后的旁白對他童年時提出的問題作了回答,說明正是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破壞,把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所得來的勝利成果斷送了。
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審判。長夜漫漫,小冬子在吳修竹的啟發下,不是用等待,而是用斗爭來迎接黎明。終于在母親宣誓入黨的那個早晨,吳修竹傳來了毛主席革命路線戰勝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振奮人心的消息,一輪氣勢磅礴的紅日從東方升起,小冬子和母親同時激動地呼出了心聲:“毛主席!”
在這一組鏡頭中,影片的主題和小冬子的思想一起得到了升華。以后,在茂源米店的一個夜晚,小冬子和他的小伙伴,仰望著晴空的北斗星,那么神往地想望著奪回紅色天下,戴著紅星去見毛主席。
直到小冬子將與我們告別時,他父親說:“孩子,記?。菏屈h把你拉扯大的。你前面的路還很長很長。以后你每走一步,都要看一看是不是走在毛主席的革命路線上。”觀眾相信,我們的潘冬子,一定會一輩子走在毛主席革命路線上的!
成長中的潘冬子,有一個包括我們成年人也值得認真學習的優點,那就是他的主動、自覺的革命精神,就象吳修竹說的那樣:“是他自己把這顆紅星戴到了心頭上!”
在爸爸要去參加長征的那個難忘的夜晚,小冬子激動地聽著爸爸媽媽的對話,爸爸撩開帳子來撫摸他,他裝作睡著閉上了眼睛,但熱淚禁不住滾出了眼角:這是一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在游擊隊溫暖的革命集體里,從指揮員到戰斗員都無微不至地關懷著小冬子,小冬子則主動地把戰士蓋在他身上的大衣,又送回到戰士肩上;把吳修竹暗暗為他多撒了一點鹽粉的野菜湯,又倒進了大鍋:這一切,又表現得多么自覺呀!
看完全片,我們眼前還久久留著這樣一個動人的畫面:吳修竹舉起一只手,領著母親在黨旗前宣誓。忽然在兩人中間出現了小冬子稚氣的臉。原來,剛才他是睡在床上的,現在卻半跪著。慢慢地,他也學著緊握拳頭,舉起一只手,表情是那么莊重。
“媽媽是黨的人,我也就是黨的孩子啦!”小英雄潘冬子的這句名言,同時也是他自己的行動綱領。在茂源米店里,當小伙伴惋惜地說在米店里不能玩“打土豪”,希望能夠跟著吳大叔一塊兒去打白狗時,小冬子立即回答:“看你說的。咱們在這兒也是打仗啊!”
說得真好!今天,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鍛煉的我國廣大青少年,不僅會完全同意小冬子的回答,而且會加上一句:“咱們現在也是在打仗啊!”批判美帝、蘇修是打仗,批判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都是打仗,更何況,我們還必須隨時做好反擊帝國主義、社會帝國主義對我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準備。只要帝、修、反還沒有徹底完蛋,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還沒有最后消滅,這個仗我們就一直要打下去!
小冬子的成長,是黨,是多少個革命長輩熱心培育的結果。吳修竹說小冬子是自己把紅星戴到心上去的,這除了充分肯定小冬子的主動、自覺精神以外,同時包含著他自己對于培養革命接班人應當成為每個共產黨員自覺承擔的革命職責的深刻理解。
事實上,正是這位黨和紅軍的代表,利用各種機會,熱情地啟發小冬子的思想覺悟,幫助他學文化,學打仗;寒夜,用粗糙的手指拿起針線,為他縫制棉衣……真象宋大爹稱贊的那樣:“又當爹又當娘”,為著這棵革命幼苗的成長,從刀砍吊繩到紅星戴上軍帽,花費了他多少心血呀!
吳修竹說:“人,總得從兒童團時候過呀!”這是一個樸素但卻深刻的真理。今天四、五十歲的人,其中有大批工農兵的骨干和我們黨的各級干部,昨天大都曾經同小冬子一樣當過兒童團團員。從這個意義上說,兒童團是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第一所大學校??床黄?ldquo;兒童團”就是不懂得辯證法。
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現在正領導著全國各族人民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奮勇前進。黨的十大充分體現了我們黨的興旺發達、后繼有人。
我們要努力學習吳修竹,滿腔熱情地關懷千百萬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的成長。要相信和支持新生力量,“鋼在火中煉,刀在石上磨”,不能老把他們“窩在翅膀底下”,更不能象《三字經》、《弟子規》等反動讀物所鼓吹的那樣搞唯心主義“修養”,應當讓他們在階級斗爭和路線斗爭的大風大浪中經受鍛煉,象雄鷹一樣在廣闊的天宇里翱翔!
末了,想對電影藝術的創作說幾句話?!堕W閃的紅星》總的看來比較完整,編劇、導演、演員、攝影等在統一的目標下,各自下了一番功夫,完成了一部充滿著革命激情的優秀影片,塑造了潘冬子這樣一個可愛的革命小英雄的形象。
盡管還存在某些缺點,例如有些過程的交代還缺少層次,母親的犧牲處理得不夠壯烈,有幾處音響效果和音樂配合得不夠好,包括吳修竹縫棉衣的畫面由于油燈位置太低而容易造成燒著了棉衣的錯覺這種明顯的疏漏等等,但這些缺點都是不難改正的。
這部優秀影片的出現,是學習革命樣板戲創作經驗的新收獲,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新成就,是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的新勝利。
《閃閃的紅星》的創作經驗同我們已經積累的經驗一樣,是很可寶貴的,但是,首先值得我們學習的應當是攝制組同志們在毛主席革命文藝路線指引下,那種既善于吸取已有的經驗,又敢于從特定的主題、題材、人物出發進行創造的革命精神。
古人和外國人創造的好的藝術形式,都可以作為我們借鑒,但是,“文學藝術中對于古人和外國人的毫無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沒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學教條主義和藝術教條主義。”重要的是善于總結我們自己的經驗。而且,即使我們自己的經驗,在具體應用時也還有個從實際出發的問題。革命的創造精神是革命藝術的生命。——這就是我們看了《閃閃的紅星》以后,在電影藝術創作上得到的一點啟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