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何時縛住蒼龍!
劉仰
·
2009-12-11
·
來源:烏有之鄉
好久不看電視劇了,朋友推薦我看一下《滄海》,說是《亮劍》的姐妹篇,《亮劍》說的是陸軍,《滄海》說的是中國海軍。很慚愧,《亮劍》我只看了部分,知道個大概,沒有全看完,但還是抽空看了一下《滄海》。一看就收不住,勾起很多回憶。本人大學本科專業是造船,更準確點說,是船舶動力裝置系統,所謂船舶的心臟。這個專業與海軍也有關,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就是在東海艦隊的導彈護衛艦上完成的,因此,看《滄海》這部電視連續劇,讓我想起上個世紀80年代在海軍基地的點點滴滴。如今,離那個時候已經很遠了,但《滄海》告訴我,我離中國的海洋依然很近,甚至永遠不會離開。
《滄海》從金門海戰開始說起,那是一場失敗的海洋登陸作戰,新中國的海軍就在這樣的氛圍中誕生了。尤勇飾演的陸軍營長王本利,外號王瘋子,因為生病,偶然錯過了登陸作戰,結果戰友們全部犧牲在那個島上。王本利將死去的戰友的名字作為自己的名字,改名王山魁,從抗美援朝戰場立功后,來到了海軍。王山魁的這段經歷,確定了中國海軍的一個基調:它幾乎白手起家,但它有一股氣,始終憋著一股氣。從王山魁本人來說,這股氣就是時刻不忘為幾千名犧牲的戰友報仇;對于海軍來說,這股氣就是時刻不忘以勝利來雪恥。正是這股氣,讓拼命的王瘋子率領小噸位的編隊誤打誤撞地戰勝了大噸位的“國軍”驅逐艦。然而,身為海軍指揮員的王山魁很快認識到,光靠勇敢、光靠憋著這股氣是不夠的,沒有真正的實力,勇敢和拼命可以換來一場勝利,但不能保證永遠勝利。這讓我想起另外一段歷史。
法國大革命后,法國出現了拿破侖。拿破侖的軍隊在一個時期內所向無敵,探究其原因,是因為法國大革命激發了法國人普遍的愛國熱情,從唱著《馬賽曲》的志愿者,到歐洲首個全面征兵的國家,一大批普通法國人穿上軍裝扛起槍,打敗了歐洲其他國家的職業軍人,靠的就是熱愛國家、不怕犧牲的熱情。但是,拿破侖的勝利僅僅是在陸地,是陸軍的勝利,拿破侖的海軍并沒有獲得什么勝利。如果拿破侖有一支強大的海軍,他很可能會打敗英國,真正實現在歐洲稱霸。為何在陸地所向披靡的拿破侖在海洋上不得不受制于英國,最終失敗?因為,當年陸軍的技術要求相對簡單,普通人稍加訓練就能成為優秀的陸軍戰士,但是,海軍從誕生那天起,就是一個對技術有很高要求的兵種,它不是短時間可以實現的。
《滄海》中的王山魁可能并不知道拿破侖的故事,但是,他很快懂得了這個道理,發展中國海軍,既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勇氣,同樣需要實實在在的技術。在這個問題上,《滄海》所表達的觀點與我相當一致。對于某些中國人的“諾貝爾獎情結”,我一貫不太熱心。《滄海》劇中人物說,中國現在最需要的不是幾個諾貝爾獎,而是扎扎實實的、有用的技術,這種觀點與本人不謀而合。基于這樣一種認識,一批知識分子不求名、不求利地做出個人犧牲,為我們國家包括海軍在內的軍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也為今天奠定了足以自豪的基礎。并且,《滄海》還體現了這樣一個主題:在學習外來技術的時候,是照搬他人的規范、亦步亦趨踩著先進技術的發展腳印,還是走一條適合中國現實的道路?事實證明,只有后一種方式,對于中國來說,才是真正有效的方式。
《滄海》分幾個階段,上世紀80年代是一個重要階段,那是向經濟建設大力傾斜的年代,發展經濟的口號超越了一切,海軍乃至一切軍人都受到很大的影響。我在東海艦隊做畢業論文時,正處于這個時期,對此也有真實的體會。我當時和一名同學每天與戰士一起上艦,那是一艘導彈護衛艦。我們在塔臺、甲板和機艙之間上來下去,伴著潮漲潮落,與戰士們一起吃飯。然而,安心的戰士并不多,很多戰士都想著早點離開部隊,回到社會去做生意。畢業論文導師和我們兩個大學生的那點知識,對于戰士們來說,沒有多少吸引力。當時導彈護衛艦的技術水平也非常有限,能否保證正常戰備都成問題。因此,在那個年代,當我看到王朔小說中對于海軍所謂浪漫的時候,我因為對于海軍技術的那一點了解而產生的擔憂,實在無法對于王朔式的水兵浪漫產生共鳴。
《滄海》在反映上個世紀80年代那段歷史的時候,借劇中人物之口,喊出了振聾發聵的一句話:如果再這樣下去,中國海軍兵敗太平洋的日子,為期不遠了!說實話,這也是我當時的真實感受。在以經濟建設為重心的那個年代,人們似乎普遍厭倦了“狼來了”的警告,似乎認為我們已經同“狼”成了朋友,狼要么是不會來了,要么是來了也不會咬我們。在那個年代,已經沒有多少人意識到,即便可以像好萊塢電影一樣“與狼共舞”,狼仍然是狼。我就是在這個時期,通過這段經歷才認識到,提高技術是必要的,但是,改變人們的觀念同樣重要。而我自己似乎更適合做后一件事情,因此,我才放棄了船舶科技,為自己選擇了另一條舞文弄墨的道路。
電視連續劇《滄海》的故事開始于慘敗的金門海戰,事實上,這個關于中國海洋故事的源頭還可以向歷史的深處延伸,它開始于甲午海戰、馬尾海戰,開始于鴉片戰爭,開始于與倭寇海盜的戰爭,開始于鄭和下西洋,這就是劇中始終憋著的那股氣。《滄海》的故事結束于21世紀,劇中軍事力量保衛海洋主權與法律手段的談判共同進行,因此,這個關于中國海洋的故事并沒有結束,它必將延續下去。《滄海》完成于新中國海軍建軍60周年之際,它仍然是中國海洋歷史的一部分,只有了解了完整的歷史和未來,才會真正理解60年這個歷史階段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我喜歡劇中表達的一個觀念:我們不想欺負別人,但是,我們絕不允許別人欺負我們。而事實一再提醒我們,被欺負的命運依然可能隨時或正在落在我們的頭上。文的欺負我們可以在談判桌上以文的方式找回來,而對于武力欺負,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回擊的鐵拳。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