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建國大業》、電視劇《解放》以及相應的《誰主沉浮》、《戰北平》、《北平戰與和》等影視作品相繼推出,形成了紀念建國六十周年的一個隆重熱烈的序幕?! ?/p>
但是也有疑義:有人覺得《建國大業》夸大了國民黨不愿意打內戰、同室操戈(通過李連杰扮演的國民黨海軍司令陳紹寬之口);也有人還認為《建國大業》片還塑造了蔣氏父子的殫精竭慮、一身正氣,實屬美化夸張;還有的對《解放》表現毛澤東等中共最高領導保衛延安時的“打麻將”提出抗議,等等不一而足?! ?/p>
這些影片有沒有欠妥或者是需要斟酌的地方呢?有。比如《建國大業》表現統一戰線可謂重中之重,不僅對于李濟深的猶豫不決,反復表現,而“國母”宋慶齡的驚鴻一瞥更是點睛之筆,然而主戰場呢?除去在東北我軍攻打進錦州的戰斗場面和林彪的幾處出鏡,平津戰役就表現不多,至于淮海戰役更是一個勝利的大全景一掃了之。震撼世界的“三大戰役”就這樣輕描淡寫的帶過去了。更不要說億萬百姓特別是廣大農民對于人民子弟兵的忘我支持了(這點《解放》表現的不錯,陳毅給一位支前失去兒子的農民下跪更是令人感動)。建國大業首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全國廣大人民的支持下,從政治、軍事上戰勝國民黨反動派的的結果,難怪有人說這里的“建國大業成了政協大業”了!
限于各種條件,《建國大業》(包括籌備了五年的《解放》)等片子的拍攝,的確會有不少問題和值得商榷之處,但是我以為如果從整體和主流上看,這些作品的產生在當前還是有著很大的積極意義的。
應當說它還是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二十世紀那個震驚世界的事件——新中國是如何誕生的這段史實的。它首先完整的表現了僅有一百二十萬軍隊的共產風黨人如何在中國人民的支持下,僅僅在三年半的時間里就摧枯拉朽的消滅了國民黨的四百二十萬軍隊的空前戰績,證實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這個歷史規律;再有它對“無可奈何花落去”的蔣家王朝依靠美國主子打內戰、代表四大家族奴役中國人民的本質和最后覆滅逃往臺灣的不可逆轉的歷史命運,也作了如實的反映;還有,片子(特別是《解放》)濃墨重彩的表現了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最大利益的中國共產黨人的艱苦卓絕、浴血奮戰和建立新中國的理想。特別是,血肉飽滿的表現了其最高領導毛澤東的輝煌形象,使人民領袖的喜怒哀樂、音容笑貌再次回到了中國人民中間(在這里,我以為做導演和主演的唐國強同志的功績是絕對不會限于文化領域的),而這,也是毛澤東在中國大地復活的一種方式和體現(影響越來越大“紅歌會”也是其一),是對形形色色、明明暗暗的“反毛派”的一個有力的還擊。或者說,歷史本身的強大力量正在通過文藝手段展示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p>
有了以上幾點,我覺得其余都不必求全責備的或是可以商榷的
多年來在我們的銀幕熒屏烏煙瘴氣:不僅僅充斥著“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而且增添了“尼姑道士,土匪娼妓”,描繪“地主資本家”更是頻頻閃亮登場。這種情況下,歌頌共產黨、歌頌毛澤東的文藝作品,(包括此前的《大決戰》、《大轉折》、《重慶談判》、《風雨下鐘山》、《開國大典》等等)就像是一劑清新劑,給廣大觀眾帶來難得的新鮮空氣和燦爛陽光。這對于中國人民,特別是遠離革命歷史的年輕一代,顯得尤為寶貴。而對于那個藝術上東拼西湊、歷史上胡編亂造、政治上徹底反共的《集結號》一類,更是強有力的消毒劑?! ?/p>
2009.9.20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