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生寶”走了,中石化老總千萬吊燈來了
——也談教材編寫的“刪改”
《南方周末》6。25刊發署名文章:《教科書編寫往事錄:刪得掉的文字刪不掉的秘密》,其后為南方報系并上海《報刊文摘》轉摘,可見也是一篇清算“極左”扭曲教材編寫的重頭文章了。
因為“課文刪改工作在葉老 (葉圣陶)一手主持下完成。 1949年解放后,葉圣陶被毛澤東指定為出版總署副署長兼人教社社長,主持新中國教材編寫大局”,也許是礙于葉圣老的顏面,行文倒還較為客氣,與一般批左的文章棍子飛舞不同,基調大概與批樣板戲不寫愛情差不多。
其宗旨從如下編者按語可見一斑:
“編者按:三任中學教材編選者,首度揭開隱藏在語文課本中的長達半個世紀的‘秘密’,這一秘密伴隨并影響了80后整整一代人的成長與思想,也折射著所謂時代禁忌回歸常識的變遷,以及教育理念的日漸透明和開放。”
當年刪削的原則是什么呢?
“ 葉圣陶定下規矩。 “入選文章要加工,思想內容要加工,語言文字也要加工,” “思想內容是排在第一位的,文章要符合時代標準。當時的首要標準是新民主主義,愛國主義,思想主流。 ”
文章所舉的“刪不掉的秘密”也不無非是:
《口技》中的夫妻房事“搖其夫語猥褻事……二人語漸間雜,床又從中戛戛”、《葫蘆僧判斷葫蘆案》中的“酷愛男風,不好女色”同性戀、朱自清《背影》中父子間的眷戀與愁緒、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當年又是吃蘋果又是和愛人散步” 的請調、《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里 ‘……頭割下來,把尖刀插了,將三個人頭發結做一處’ 的暴力場面,《魯提轄拳打震關西》三拳揍死人場面的血腥、等等,
水至清則無魚,當年的編選方針自然不無可以檢討商酌之處,不過這些“禁忌”是否算是“極左”而須要大張撻伐呢?看看他們如今是怎樣刪削,看看他們視而不見,或諱莫如深,或曲為之辯的“禁忌”,本身就是一篇極為難得的教材。
不是作專題研究,恕未認真統計,信手拈來一些刪削篇目,也就夠了。
多年來,通過不斷批左,如下一些傳統經典性的篇目,已經不見。
現代詩歌如:賀敬之的《回延安》、《三門峽-梳妝臺》 ,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紗帳》,柯巖的《周總理,你在哪里》,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
報告文學如: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夏衍《包身工》,《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為了周總理的囑托》等。
魯迅作品:如《一件小事》、《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費爾潑賴應該緩行》、《祝福》、《藥》等,漸漸退出語文課本。
《狼牙山五壯士》,《馬克思墓前演說》,《制臺見洋人》,《梁生寶買稻種》,《出師表》。
增加:金庸的《雪山飛狐》,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海子的《麥地》、余華的《十八歲出門遠行》
如此刪削的理由,無需學術性的論辯,甚至也無需認真的邏輯思考,從流行的霸權話語中隨便摭拾點“關鍵詞”,諸如 “保守僵化”啦,“左的禁錮”啦,“與時俱進”啦,組合一下就足夠了。
時勢已經“與時俱進”到“指鹿為鹿”階段,回首一瞥,事情的真相也就了然了。
不是不“與時俱進”,恰恰相反,這些被淘汰的傳統教材,大多屬經典性的篇目,而經典是不朽的,本來就且有“與時俱進”的品質,因為它太“與時俱進”——對現實針對性太強——所以,除了“告別”,就不配有更好地命運。
正如魯迅的30年代大許多文章,雖是時評,但就像為今天寫的一樣。
正想談論《梁生寶買稻種》,恰好近日爆出的中石化老總價值1200萬元頂燈的新聞——二者都是“典型”,也可以說是其后兩個30年的“經典”,故對比解讀一下,方不負這時代的厚賜。
《梁生寶買稻種》是從柳青的《創業史》節選的,它反映的1950年代合作化之初,中國農民為改變貧困面貌所進行的可歌可泣的奮斗中其帶頭人物的風貌。
梁生寶肩負著蛤蟆灘窮兄弟爺們的期望,為了坐了幾百里火車,來到這里買稻種的。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出差”。為公花費,他“一支筆”,“吃喝嫖賭”都是可以“報銷”的。我們的梁生寶是怎樣“出差”的呢?
他“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一只胳搏抱著用麻袋包著的被窩卷兒”,“ 他要了五分錢的一碗湯面,喝了兩碗面湯,吃了他媽給他烙的饃”,為了節省兩角錢的旅館費,他鋪著麻袋在不收費的小站候車室里睡了一宿。
自然,看他的內心活動,難免“保守僵化”之譏:
“錢對于那里的貧雇農,該是多么困難啊!莊稼人們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使喚。”“他帶來了多少錢,要買多少稻種,還要運費和他自己來回的車票。他怎能貪圖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錢呢?”
“我哪怕就在房檐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節省下這兩角錢!”
“他覺得: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就是享樂。只有那些時刻盼望領賞的人,才念念不忘自己為群眾吃過苦。而當他想起上火車的時候,看見有人在票房的腳地睡覺的印象,他更高興了——他這一夜要享福了,不需要在房檐底下蹲下。”
這“僵化”破冰解放了30年,梁生寶變成了千千萬萬個陳同海——上一任中石化老總。這位不斷撈不斷升的陳同海,累計受賄1.9573億元,其中一筆就創紀錄為1。4億元。他每月公款消費120萬元,平均每天4萬。陳同海落網后,有關部門從他在北京的兩處住宅抄出52萬美元、48萬加元、65萬歐元、假名存折9本、別名護照5本。錢分散藏在衛生間水箱里、金魚缸底盤、屋頂瓦槽內等處,并且還從一雙皮鞋中查出一把德制手槍和12發子彈。——這與梁生寶為大家省兩毛錢而鋪蓋麻袋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了。梁生寶為花不花兩毛錢而慎重躊躇,而陳同海40分鐘就可拍板向外投入和贊助幾個個億。
雖然,陳同海是落網了,但價值千萬的吊燈則是“××自有后來人”的事。總之,不光陳同海很典型,陳氏的前赴后繼亦已普世。
都是典型,可以比一比、議一議《梁生寶買稻種》為什么要“告別革命”了。
梁生寶去了,陳同海和千萬天價吊燈來了。
梁生寶、任老四們的《創業史》“告別”了,《晉商》《大宅門》《大染坊》《京華第一樓》《闖關東》和《望族》來了——《望族》的導演公開宣示要表現對資本的“感恩主題”。過去是書寫梁生寶、朱老忠們的《紅旗譜》,現在書寫的是資本的“×旗譜”——“白旗譜”,“藍旗譜”,抑或“顏色旗譜”?
更富戲劇性的是夏衍的報告文學《包身工》:形而上的《包身工》去了,形而下的、活生生的包身工來了——而且還有黑窯奴工。
《回延安》去了,那么咱們就回到“百樂門”吧——“原汁原味的百樂門”。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去了,梁先生紅了,周作人紅火了。
《制臺見洋人》去了,“李中堂”來了,今日之“制臺”不光滔滔皆是,而且足愧前人。
《狼牙山五壯士》去了,張愛玲和胡蘭成們來了,焦國標、余杰、熱比婭們紅了,“自由”“人權”“普世”了。
……
對照中石化天價吊燈,看《梁生寶買稻種》的刪除,精英又可以這樣與時俱進地詮釋了:
梁生寶為合作化買稻種,篤定是“普遍貧窮社會主義”、“平均主義烏托邦”,這不能動搖。中石化與“現代企業制度”“先進生產力”還也有距離,天價吊燈是“產權不明確”造成的,不過是“吐痰潤滑劑”,國企必須“攻堅”,產權必須徹底改革,MBO,趕快賣給高管才是唯一出路。
附:
《梁生寶買稻種》
春雨刷刷地下著。透過外面淌著雨水的玻璃車窗,看見秦嶺西部太白山的遠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鄉村和市鎮,百里煙波,都籠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當潼關到寶雞的列車進站的時候,暮色正向郭縣車站和車站旁邊同鐵路垂直相對的小街合攏來。在兩分鐘里頭,列車把一些下車的旅客,倒在被雨淋著的小站上,就只管自己頂著雨毫不遲疑地向西沖去了。
這時間,車站小街兩邊的店鋪,巴經點起了燈火,掛在門口的馬燈照到泥濘的土街上來了。土街兩頭,就像在房脊后邊似的,渭河春汛的嗚哨聲,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增高起來了。聽著像是漲水,其實是夜靜了。在春訊期間,郭縣北關渭河的渡口,暫時取消了每天晚班火車到站后的最后一次擺渡,這次車下來的旅客,不得不在車站旅館宿夜。現在全部旅客,聽了招徠客人的旅館伙計介紹了這個情況,都陸陸續續進了這個旅館或那個旅館了。小街上,霎時間,空寂無人。只有他——一個年輕莊稼人,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一只胳搏抱著用麻袋包著的被窩卷兒,黑幢幢地站在街邊靠墻搭的一個破席棚底下。
你為什么不進旅館去呢?難道所有的旅館都客滿了嗎?不!從渭河下游坐了幾百里火車,來到這里買稻種的梁生寶,現在碰到一個小小的難題。蛤蟆灘的小伙子問過幾家旅館,住一宿都要幾角錢——有的要五角,有的要四角,睡大炕也要兩角。他舍不得花這兩角錢!他從湯河上的家鄉起身的時候,根本沒預備住客店的錢。他想:走到哪里黑了,隨便什么地方不能滾一夜呢?沒想到天時地勢,就把他擱在這個車站上了。他站在破席棚底下,并不十分著急地思量著:
“把它的!這到哪里過一夜呢?……”
他那茁壯的身體,站在這異鄉的陌生車站小街上,他的心這時卻回到渭河下游終南山下的稻地里去了。錢對于那里的貧雇農,該是多么困難啊!莊稼人們恨不得把一分錢,掰成兩半使喚。他起身時收集稻種錢,可不容易來著!有些外互助組的莊稼人,一再表示,要勞駕他捎買些稻種,臨了卻沒弄到錢。本互助組有兩戶,是他組長墊著。要是他不墊,嘿,就很本沒可能全組實現換稻種的計劃。
“生祿!”他在心里恨梁大老漢的兒子梁生祿說,“我這回算把你看透了。整黨學習以前,我對互助合作的意義不明了,以為你地多、牲口強,叫你把組長當上,我從旁幫助。真是笑話!靠你那種自發思想,怎能把貧雇農領到社會主義的路上哩嘛?我朝你借三塊錢,你都不肯。你交夠你用的稻種錢,多連一角也不給!我知道你管錢,你推到老人身上!好!看我離了你,把互助組的稻種買回來不?”
現在離家幾百里的生寶,心里明白:他帶來了多少錢,要買多少稻種,還要運費和他自己來回的車票。他怎能貪圖睡得舒服,多花一角錢呢?從前,湯河上的莊稼人不知道這郭縣地面有一種急稻子,秋滅割倒稻子來得及種麥,夏天割倒麥能趕上泡地插秧;只要有肥料,一年可以稻麥兩熟。他互助組巳經決定:今年秋后不種青稞!那算什么糧食?富農姚士杰、富裕中農郭世富、郭慶喜、梁生祿和中農馮有義他們,只拿青裸喂牲口;一般中農,除非不得已,夾帶著吃幾頓青棵;只有可憐的貧雇農種得稻子,吃不上大米,把青稞和小米、玉米一樣當主糧,往肚里塞哩。生寶對這點,心里總不平服。
“生寶!”任老四曾經彎著水蛇腰,嘴里濺著唾沫星子,感激地對他說,“寶娃子!你這回領著大伙試辦成功了,可就把俺一畝地變成二畝啰!說句心里話,我和你四嬸念你一輩子好!怎說呢?娃們有饃吃了嘛!青稞,娃們吃了肚里難受,愣鬧哄哩。……”
“就說稻地麥一畝只收二百斤吧!全黃堡區五千畝稻地,要增產一百萬斤小麥哩!生寶同志!……”這是區委王書記用鉛筆敲著桌子說的話。這位區委書記敲著桌子,是吸引人們注意他的話,他的眼睛卻深情地盯住生寶。生寶明白:那是希望和信賴的眼光……
“不!我哪怕就在房檐底下蹲一夜哩,也要節省下這兩角錢!”生寶站在席棚底下對自己說,嗅慣了湯河上親切的燒稻草根的炊煙,很不習慣這車站小街上嗆人的煤氣味。
做出這個決定,生寶心里一高興,連煤氣味也就不是那么使他發嘔了。度過了討飯的童年生活,在財東馬房里睡覺的少年,青年時代又在秦嶺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難”!他覺得:照黨的指示給群眾辦事,“受苦”就是享樂。只有那些時刻盼望領賞的人,才念念不忘自己為群眾吃過苦。而當他想起上火車的時候,看見有人在票房的腳地睡覺的印象,他更高興了——他這一夜要享福了,不需要在房檐底下蹲下。嘻嘻……
他頭上頂著一條麻袋,背上披著一條麻袋,抱著被窩卷兒,高興得滿臉笑容,走進一家小飯鋪里。他要了五分錢的一碗湯面,喝了兩碗面湯,吃了他媽給他烙的饃。他打著飽隔,取開棉襖口袋上的鎖針用嘴唇夾住,掏出一個紅布小包來。他在飯桌上很仔細地打開紅布小包,又打開他妹子秀蘭寫過大字的一層紙,才取出那些七湊八湊起來的,用指頭捅雞屁股、錐鞋底子掙來的人民幣來,揀出最破的一張五分票,付了湯面錢。這五分票再裝下去,就要爛在他手里了。……
盡管飯鋪的堂倌和管賬先生一直嘲笑地盯他,他毫不局促地用不花錢的面湯,把風干的饃送進肚里去了。他更不因為人家笑他莊稼人帶錢的方式,顯得匆忙。相反,他在腦子里時刻警惕自己:出了門要拿穩,甭慌,免得差錯和丟失東西。辦不好事情,會失黨的威信哩。
梁生寶是個樸實莊稼人。即使在擔任民兵隊長的那二年里頭,他也不是那號伸胳膊踢腿、鋒芒畢露、咄咄逼人的角色。在一九五二年,中共全黨進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整黨運動中,他被接收人黨的。雄心勃勃地肩負起改造世界的重任以后,這個樸實莊稼人變得更兢兢業業了,舉動言談,看上去比他虛歲二十七的年齡更老成持重。和他同一批入黨的下堡村有個黨員,舉行過入黨儀式從會議室出來,群眾就覺得他派頭大了。梁生寶相反,他因為考慮到不是個人而是黨在群眾里頭的影響,有時候倒不免過分謹價謹慎。……
踏著土街上的泥濘,生寶從飯鋪跑到車站票房了。一九五三年間,渭河平原的隴海沿線,小站還沒電燈哩。夜間,火車一過,車站和旁的地方一樣,陷落在黑暗中去了。沒有火車的時候,這公共場所反而是個寂寞僻陋的去處。生寶劃著一根洋火,觀察了票房的全部情況。他劃第二根洋火,選定他睡覺的地方。劃了第三根洋火,他才把麻袋在磚墁腳地上鋪開來了。
他頭枕著過行李的磅秤底盤,和衣睡下了,底盤上襯著麻袋和他的包頭巾。他掏出他那桿一巴掌長的旱煙鍋,點著一鍋早煙,睡下香噴噴地吸著,獨自一個人笑瞇瞇地說:
“這好地場嘛!又雅靜,又寬敞……”
他想:在這里美美睡上一夜,明日一早過渭河,到太白山下的產稻區買稻種呀!但是,也許是過分的興奮,也許是異鄉的情調,這個遠離家鄉的莊稼人,睡不著覺。
票房的玻璃門窗外頭,是風聲,是雨聲,是渭河的流水聲……
金擊圓弧注:
⑴本文選自柳青的《創業史》,原型地點是陜西省關中地區
⑵梁生寶原型是王家斌,1997年去世
⑶梁生寶引進的日本矮桿粳稻非常成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