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0月14日的第34篇文章為止,“國企改革論叢”系列文章,全部寫完了。
“國企改革論叢”從第一篇文章“國企改革何時才能完成?”的提問開始,然后接著用五篇文章論述和說明了【國企改革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礎上,7、8、9三篇文章對蘇聯模式作了分析,闡明了其性質和特征。在認識蘇聯模式的基礎上,用五篇文章(10-14)文章剖析了國有企業的弊病及改革的必要性和改革的關鍵問題。從第15-21篇,對國有企業改革過程的各個階段進行了分析,之后從22-25四篇文章探討了國企改革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礎上,又對國企的改制理論(國企私有化的主張)、改革理論(勞權公有制理論)和改進理論(保持蘇聯模式的改進理論)進行了評述。然后從28-31,用四篇文章來分析、綜合,說明國企改革為什么要堅持勞權改革的思路。接著是在32、33兩篇文章說明了建立現代勞權制度制度的改革目標、基本要求和步驟。最后一篇文章,用毛澤東的思想方法對國企改革的過程進行了總結。
現在我講講勞權社會主義的國企改革理論的四個特點。
一,勞權社會主義的國企改革理論是一種改革理論,是搞活和搞好國企的理論。
與所有的國企改革理論不同,勞權社會主義的國企改革理論,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理論框架一一經濟實體理論,并以這個理論框架對蘇聯模式、對國有企業弊病,對國有企業改革過程,對國有企業改革相關的不同思路,對完成國企改革的目標、要求、步驟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和說明。
從產權制度與生產資料公有制相結合的國營企業出發,與國有企業改革相關的有三種主張或理論:
一是用勞動者當家做主和按勞分配的勞權制度取代產權制度,以勞權公有制模式為目標的改革理論;這是真正的國企改革理論,即把社會主義國家過渡經濟模式推進到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理論,是完成社會主義革命進程的理論。這也是搞活國有企業、做強做大國有企業的真正理論。這一理論主要以蔣一葦先生的國企改革“三論”和我的勞權改革理論為代表。
二是通過改變公有制,適應產權要求,以私有化和形成產權私有制模式為目標的改制理論;這是從社會主義國家的過渡階段的經濟模式回歸到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理論,也是搞死國有企業的理論。注意,這是國企改制理論,不是改革理論。周其仁的國企理論及改變主張,就是典型的國企改制理論,以《公有制企業的性質》論文為其典型的代表。
還有一種是既不改變公有制,也不更換產權制度,仍然保持產權公有制模式的改進理論,即換湯不換藥的改進理論。這實質上是一種守舊理論。這種理論以厲以寧的股份制引用理論為代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質不過是引用股份制的另一種好聽的說法而已。直接說引用股份制,明顯就是抄作業,而用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初聽起來似乎是在做作業,說起來要好聽一些。
改革開放以來,對原有體制的許多改變,人們習慣于稱為改革。但實質上許多改變的性質是改制,而不是改革。不僅僅是國企改革是這樣。事實上,在國企改革過程中,是改制派占了上風的,絕大部分的公有制企業都私有化了,所剩下的幾個大型國企而已。但是,那些主張改制的學者總喜歡把自己的理論主張叫做改革。因而這在事實上也形成了一個天大的誤區,那就是把實質是改制的理論和行為誤作改革的理論和行為。
讀者可以把國企勞權改革理論作為蔣一葦先生的國企改革三論的發展來看。國企改革三論,提出了企業本位論和職工主體論及經濟民主論,而勞權改革理論是把職工主體論進一步具體為勞動所有者主體論;把企業本位論發展為勞動實體論,把經濟民主論發展為勞權制度論。這種發展,就在理論上和實踐中把按勞分配與勞動者當家做主與生產資料公有制密切相結合,從而形成以勞動者為主體的,滿足勞動者利益需要的生產方式。
二,勞權社會主義的國企改革理論,是以主體勞動者及其利益要求為核心的改革理論。
勞權社會主義的國企改革理論的第二個特點,它是以主體勞動者及其利益要求為核心的改革理論。
勞權,是勞動所有權的簡稱。勞動所有權,是勞動所有者的權利要求。因此,勞權改革理論,它是以勞動者及其作為主體的利益要求為核心的改革理論。勞權,勞動所有權,在具體的企業實踐中,主要表現為勞動管理權和勞動分配權,那就是公有制條件下的企業員工,憑借勞動投入而具有的管理企業和參與生產成果分配的權利要求。
相反,不論是以周其仁為代表的國企私有化的改制理論,還是以厲以寧為代表的引用股份制的改進理論,性質上都是體現產權的改變,稱為“產權改革”。產權,是資產所有權的簡稱,是資產者的權利要求。產權或資產所有權,在具體的企業實踐中,主要表現為資產管理權和資產分配權,那是資產者憑借占有的資產管理企業和參與生產成果分配的權利要求。因此,改制理論和改進理論都屬于產權理論,都是以資產者為主體并滿足其利益要求為核心的理論。
在產權型企業中,勞動者是只是資產者滿足其資產增殖利益要求的手段而已。因此,產權企業的勞動者是沒有權利參與企業生產成果的分配的,同時也沒有權利參與企業企業管理。社會主義所以要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就是為了廣大勞動者能夠成為企業的生產主體,并能夠滿足其按勞分配、多勞多得的利益要求。
勞權改革理論,是體現絕大多數勞動者的利益要求的改革理論。而產權改制理論只是體現少數人利益的理論。勞權改革理論是勞動者賺錢養家的理論。而產權改制或改進理論,是勞動者賺錢養資本家的理論。這是勞權社會主義改革理論與其它理論的第二個性質區別。
三,勞權改革理論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的改革理論。
勞權改革理論與其它的理論的第三個區別,在于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的改革理論。而不論是國企私有化的改制理論還是引用股份制的改進理論,都是以西方經濟學的產權理論為基礎的理論。兩者具有性質上的區別。
馬克思在《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中曾經提到:“圍繞用立法手段限制工時問題而展開的斗爭所以更加激烈,撇開利潤貪求者的驚慌不談,是因為這里的問題涉及一個大的爭論,即構成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實質的供求規律的盲目統治和構成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實質的由社會預見指導社會生產之間的爭論。因此,十小時工作法案不僅是一個重大的實際的成功,而且是一個原則的勝利;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第一次在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面前公開投降了。但是,勞動的政治經濟學對資產的政治經濟學還取得了一個更大的勝利。我們說的是合作運動,特別是少數勇敢的‘手’獨立創辦起來的合作工廠。對這些偉大的社會試驗的意義不論給予多么高的估價都是不算過分的。……”注意這里馬克思兩次提到的政治經濟學的區別:前一次提到的是資產階級政治經濟學與工人階級政治經濟學的區別,這種區別體現在供求規律盲目統治與社會預見指導社會生產的區別。后一次提到的是勞動的政治經濟學與資產的政治經濟學的區別,這種區別在于合作工廠一一即公有制企業的產生。
根據馬克思的論述,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兩個本質區別:
第一是工人階級的經濟學與資產階級經濟學的根本區別: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屬于勞動階級的經濟學范圍,而西方經濟學屬于資產階級經濟學的范圍。
第二是勞動的經濟學與財產的經濟學的區別:即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是以勞動為對象的經濟學,是以活勞動、勞動能力價值化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而西方經濟學是以財產為對象的經濟學,是以生產資料、資產增殖為研究對象的經濟學。
由前面兩個區別,我們自然會由勞動的經濟學必然會過渡到勞動所有權的經濟學,由財產的經濟學必然過渡到資產所有權的經濟學。因此,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的第三個區別是勞權經濟學與產權經濟學的區別。
也就是說,國企改革理論與國企改制理論、國企改進理論,具有以勞動者為主體,以體現勞動所有權為目的與以資產者為主體,以體現資產所有權為目的的根本性的區別。
四,勞權改革是以完整的現代企業理論一一經濟實體理論為指導的改革理論。
勞權社會主義改革理論的第四個特點,在于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基礎的改革理論。勞動所有權的概念,來源于對社會主義生產力基本特點和發展要求的認識。而勞權改革理論的基本理論一一經濟實體理論,源于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的實際應用。
經濟實體理論用有沒有規范的、獨立的價值運動作為經濟實體與單純的生產組織的根本區別,從而把現實的企業區分為非經濟實體的企業和經濟實體的企業兩大類。而又根據企業價值運動的特點,把現實的經濟實體區分為資產實體和勞動實體。
經濟實體理論是一種完整的現代企業理論,它從價值運動的角度區別了企業的性質、特點和客觀規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企業必須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以公有制為基礎的企業必須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這就是現代企業作為經濟實體存在和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基本要求。
在《國企改革論叢(32):推進和完成國企改革的基本目標》一文中,在講到現代勞權企業制度時,有兩個表格:一個是勞權企業與產權企業的區別,分別從形成基礎、經濟實體性質、實體類別,生產目的、企業作為經濟實體存在的先決條件、必要條件和運動特征、價值運動、管理運動、經營機制和起決定作用的基本規律等十一個方面明確了兩個企業的區別;一個是現代勞權企業制度與產權企業制度的區別,分別從確立的生產主體、體現的利益要求、分配制度和分配形式、管理制度及原則、調節體制和所有制基礎等十個方面明確了兩種制度的根本區別。
從周其仁及其它產權經濟學者的有關著作和論文中我們不難知道,他們所依據的企業理論,主要是交易費用理論,企業契約理論和產權理論等。西方經濟學的現代企業理論的核心是交易費用、產權、企業家(實際上是指資本所有者)與合約或契約。他們并不認為國有企業是真正的企業,也認為公有制企業不存在企業家(用資本家來看是成立的)。因此,真正的產權學者,對國有企業來說,他們不是看病的醫生,而只是劊子手而已。這就是國有企業在改革的口號下趨于消亡的原因。
勞權改革理論與產權改制理論不同的是,它認為現代社會的生產主體,可以是資產所有者或資本所有者,也可以是勞動所有者或工本所有者。而企業作為生產主體功能的放大器,從價值運動上來區別,具有資產實體和勞動實體的區別:而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的、體現資產所有權的企業,即勞動力價值處于預定狀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表現為資產價值量波動的企業,就是作為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的企業;而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體現勞動所有權的企業,即公有資產處于保值狀態,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表現為勞動收入或消費價值量波動的企業,就是作為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的企業。私有制企業必須作為獨立的資產實體存在和發展,公有制企業必須而且也只能作為獨立的勞動實體存在和發展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勞權經濟學的企業理論一一經濟實體理論,是從價值運動的角度來區別企業的性質和邊界,說明企業的構成和運動特征,通過價值運動的不同方式來說明企業的經營機制。這種企業理論并不認為現實的經濟實體只有資產實體,只有產權企業,而是有資產實體和勞動實體兩種企業,有產權主體和勞權主體兩種主體。
產權企業理論專注于金字塔頂端的少數企業家(資本家),對億萬勞動者是不屑一顧;而勞權企業理論則是分別研究不同所有制條件下,產權企業和勞權企業的不同特點和運動特征,以及不同的企業制度等等。
附國企改革論叢(目錄)
1,國企改革何時才能完成?
2,國企改革的基本原理-1
3,國企改革的基本原理-2
4,國企改革的基本原理-3
5,國企改革的基本原理-4
6,國企改革的基本原理-5
7,為什么說蘇聯模式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模式?
8,蘇聯模式的錯誤是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
9,從蘇聯模式出發的兩個改革思路和三個方向
10,國營企業為什么要改革?
11,國營企業的主要弊病分析
12,國營企業的要害是計劃經濟還是產權制度?
13,為什么改革前的國營企業只是一個生產組織?
14,政企分開的關鍵是什么?
15,國有企業擴大自主權的改革為什么沒有成功?
16,國有企業推行經營承包制的改革為什么失敗?
17,改革中的國有企業為什么會出現大面積的虧損?
18,引用股份制的改革為什么不能成功?-1
19,引用股份制的改革為什么不能成功?-2
20,引用股份制的改革為什么不能成功?-3
21,引用股份制的改革為什么不能成功?-4
22,談談國有企業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23,國有企業改革長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1
24,國有企業改革長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
25,國有企業改革長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
26,國企改革創新派理論評述
27,國企改革改制派理論評述
28,國企改革改進派理論評述
29,從“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看國企改革目標和行為的模糊性
30,國企認識上的舊誤區和新誤區
31,為什么適合國有企業的改革理論只能是勞權改革理論?
32,推進和完成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目標
33,推進和完成國有企業改革的基本要求和步驟
34,毛澤東思想方法與國企改革的成敗得失考慮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