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辛亥革命可不可以理解為簡單的排滿運動?
我們都知道,辛亥革命有一個綱領性的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其實就是三民主義的口號。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是民族主義;
“創立民國”——是民主主義;
“平均地權”——是民生主義。
這里面提得最早,影響最深的,首先就是民族主義。在孫中山最早成立興中會的時候,提出的口號里面,就只有一個“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這個意思從表面去看,好像是可以理解為排滿運動,因為當時孫中山所說的“驅逐韃虜”,意思就是驅逐滿清貴族,打倒清政府。
但如果我們觸及本質,就會很容易知道,孫中山之所以提出“驅逐韃虜”,不是因為他們是滿族,所以要“驅逐韃虜”,要排滿,而是因為代表著滿清貴族的清政府,已經把腐朽、不平等、壓迫發展到了極致,為了反抗這種腐朽和不平等,所以才要“驅逐韃虜”。
孫中山對這一點有過很清楚的解釋,民族革命的目的不是“排滿復漢”。推翻清政府的原因在于它“是君主專制之政府,非國民公意之政府”。其實行的壓制政策,不僅漢族人民不能容忍,就是一般的滿族人民亦不能容忍。
也就是說,革命是因為大家不平等,你們奴役其他民族,所以大家才要革你的命,而不能狹隘的理解為你是滿人,所以要排滿。因此,孫中山又強調:“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歸于平等。”
1905年,孫中山在東京成立同盟會,就有人說,是不是應該在同盟會前面加上“對滿”二字?意思咱這是專門針對滿清的革命組織。孫中山強烈重申了革命的目的,是實現各民族的平等,而不是種族式的排滿。為此,孫中山還提出,如果有“滿人同情于我,亦可許入黨”。
孫中山先生的民族思想,以及這種思想指導下的辛亥革命,在當時絕對是有極大進步意義的,不能簡單把它理解為狹隘、反動的民族排滿思想和排滿運動。
二、
但是辛亥革命時期的民族主義思想,主要還是反清,并不反帝。
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以后,孫中山認為三民主義里面,民族、民權都已經實現了,接下來只需要致力于民生建設就好了。
因為當時的三民主義里,民族主義的任務就是推翻清政府,民權主義的任務就是建立中華民國,而民生主義的任務則是“平均地權”,現在看起來就差一個平均地權了。
但是現實的打擊來得很快,在經歷了幾年的復辟與反復辟之后,中國實際上變成了一個軍閥林立、四分五裂的中國。
而每一個軍閥的背后,“莫不與列強之帝國主義發生關系”。
帝國主義不僅妨礙中國的統一,而且毫無顧忌的瓜分在中國的權益,直接引發了五四運動。這個時候,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里面,反帝思想才越來越明晰起來。
所以到他晚年的時候,他已經提出:辛亥革命后,清政府的宰割政策雖被國民運動摧毀,列強的帝國主義卻依然存在,中國民族仍處于無獨立、無自由的地位。民族解放斗爭對于中國民眾,“目標旨不外反帝國主義而已”。
如果說反清,是追求一個國家內部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平等,那么反帝,追求的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民族平等。從這個角度上說,不管是侵略我們的外帝國主義,還是壓榨我國人民的國內滿清貴族,又或者是后來的本國軍閥,本質上是沒有什么不同的,都可視作“韃虜”。
三、
從反清到反帝,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有了新的進步,但是這種進步并沒有跳出他的局限。
這種局限在現實實踐中陷入了完全無法克服的困境之中。
這種困境就是,資產階級的政黨,不可能帶領無產階級和廣大群眾起來反對帝國主義,也就是說,他們的反帝是有限度的,超出了這個限度就不行了。這個限度的衡量準則,就是資產階級的利益,其中又主要是大資產階級、買辦階級和地主階級的利益。
對于這些階級群體來說,他們也有統一的愿望,也有反帝的愿望,但是這一切都是圍繞著階級利益展開的。所以后來蔣介石北伐,要掃蕩軍閥,完成統一,但是當整個北伐一旦發展到群眾起來斗地主、工人起來反對老板的時候,也就是發展到群眾起來反帝、反封的時候,就超出了他們的容忍限度了。于是他們就顧不得反帝的任務,槍口立刻調轉過來,對準了發動群眾的共產黨人。
買辦階級、大資產階級,本身就與外帝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他們受到帝國主義的欺虐的時候,當然也想著反帝,想要從帝國手里爭取更多的權益。但是一旦群眾的運動,讓他們感受到更大的威脅的時候,他們就會和帝國主義聯合起來,鎮壓國內的群眾,四一二本質上就是這種利益界限的分水嶺。
所以,他們的局限就在于,他們是不可能依靠群眾來反帝的。
這種局限是由這個階級的階級本性決定的,是不可能由這個階級本身去跨越的。
于是,歷史的使命才落到了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人的身上。
四、
在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里面,已經看得很清楚的是:不管是國外壓迫我的民族,還是國內壓迫我的民族,本質上并沒有區別,都是要革命的對象。反清是反國內壓迫我之民族,反帝是反國際壓迫我之民族。
但是,整個資產階級的世界觀里面,是不可能把民族問題進一步深入到階級問題中去的,他們所說的民族利益,實際上指的就是國內資產階級的利益,而不是所有中國人民的利益。
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里,所謂的民族壓迫本質上是階級壓迫,不管是國外帝國主義階級,還是國內封建主義階級,他們都一起壓在中國人民群眾的頭上。誰受壓迫,誰反抗嘛,所以從階級關系去看,中國人民就不僅要反帝,而且要反封。同樣的,因為反對的是階級對階級的壓迫,因此這又決定了你不能反了地主以后,自己來當地主,反了資本家以后,自己來當資本家,歸根結底共產黨人要消滅階級,這就是為什么毛主席把中國革命分為兩步走,在第一步實現了新民主主革命以后,第二步還要實現社會主義革命。
只不過后來,有人走完第一步,就不想走第二步了,當然,這些都是后話。回到當時的民族主義思想上來,在毛澤東的民族主義思想里面,反帝和反封性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反對階級的壓迫,這是其一;其二,反帝與反封的任務,必然要靠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群眾來完成,靠資產階級是不行的,因為他們所說的民族利益,根本上是資產階級的利益,而當時的資產階級利益又與帝國主義是深度綁定的,誰會自己革自己的命呢?
這就從理論上徹底突破了三民主義的反帝思想的局限性,使得反帝任務有了徹底實現的可能性。
實際的情況當然要復雜得多,尤其是與國民黨結成統一戰線,一起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時候。
你又要跟國民黨代表的階級搞好統一戰線,一致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但是從根本上看,你又要發動群眾,依靠群眾的力量來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務。怎么辦?
既要結成統一戰線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又要發動群眾起來,才能根本上完成這一任務,而要發動群眾,又不可避免的要“打土豪、分田地”,所以當時就需要在這兩個任務中尋找一種相對的平衡狀態,這就有了經濟上的“農民交租交息、地主減租減息”的原則,軍事上的“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政治上的“以斗爭求團結則團結存,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的原則。
所以,到了毛主席這里的民族主義,與資產階級世界觀里的民族主義思想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他是把所有受到階級壓迫的全體中國人民群眾,視作我們民族的主體,因此民族解放的任務,根本上是反對一切階級對階級的壓迫,是反對剝削制度,是維護全體中國人民的利益。而資產階級世界觀里的民族,表面上也是全體人民,但是本質上完全不是,他們所說的民族的實質,只不過是他們自己那個階級群體,他們才是民族的主體,只是他們嘴上不會那么去說,而是把他們群體的利益,包裝成所謂的民族利益。
正因為如此,當國民黨把反帝作為三民主義里的民族主義任務提出來以后,這個任務的實質,就只能圍繞著資產階級的利益而展開,一旦超出資產階級利益的界限,就必然遭到反對。
所以才有斯大林所說:“在上升的資本主義的條件下,民族的斗爭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相互之間的斗爭。”
五、
因此,我們至少可以把當時的民族主義思想劃分為四種:
第一種:類似于西方的“種族主義”,把滿漢這樣的身份、族別之分,用來當做劃分民族的依據。沒有看到滿漢之爭的實質是背后的不平等,革命的目的是破除這種民族間的不平等關系,而不是消滅哪一個民族。單純把身份、族別,或者國別作為劃分依據,是最反動、最狹隘的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放到帝國主義身上,就是法西斯。
第二種:追求平等的民族關系,主張民族與民族之間的共和。不僅是本國之內的民族之間平等,而且是國際關系上的國與國之間的平等。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他一開始提出的民族主義里的反清,到后來他又賦予了民族主義以反帝的內容,本質上都是追求這種平等關系。
這種民族主義是較為進步的民族主義,但是它有很大的局限性,本質上是資產階級的民族主義。這種思想,實際上只把資產階級看作是一個民族的主體,因為他們主張的民族主義所維護和爭取的一切利益,都是圍繞著他們階級的利益的,只不過他們將其包裝成民族利益,因此,一旦民族主義的實際要求超出他們利益范圍,就不可能被他們所接受。
這種民族主義,放到舊中國那樣的落后國家里,它的局限和困境就在于,不敢發動群眾,因為這會有損他們的利益,于是自然的也就不敢徹底的反帝,更不要提反封了。而這樣的民族主義,一旦放到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國家里面,他們將自己階級的利益完全偽裝成所謂的民族利益,其結果就必然是一邊極力壓榨本國的無產階級,一邊鼓吹著要去收刮其他民族、國家的利益,還以此欺騙本國人民,說這都是為了國家的整體利益。更進一步,當這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國家逐漸走向壟斷,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則有走向法西斯的危險,他們鼓吹著為了自己民族的利益,而去侵略其他國家,實際上是號召無產階級群眾充當帝國的炮灰,以便維持垂死的統治。
當然,這里不是說孫中山先生有這樣的思想,而是指的資產階級世界觀里的民族主義思想,以及這種思想隨著歷史發展變化而可能出現的不同形式,只需要簡單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應該就能明白這一點。
第三種,當然就是一種無產階級的民族主義,嚴格意義上說,它實際上已經跳出了民族主義的范疇,而深入到了階級的本質。它把整個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視作民族的真正主體,把民族爭取獨立的運動,同時看作人民群眾爭取自身解放的運動。正因如此,所以它完成了反帝、反封、反官僚資本主義的任務以后,還要繼續革命,要消滅階級,要消除剝削關系。
雖然在某個階段上去看,大家都反帝,反帝的任務是一樣的,但是本質和出發點不同。一個是反對別的帝國來打我,但是不反對我去打別人,同樣的,也不反對我欺負自己國內的民眾。另一個則是反對一切的帝國主義,也反對自己成為帝國主義,不僅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而且反對自己本國內的地主階級,資產階級欺負本國民眾。因此,在它完成了反帝、反封、反官僚資本的歷史任務以后,是一定會繼續推進到反對剝削關系本身,消滅階級本身的道路上去的。
只可惜,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同路人里,很多人只愿意走完第一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