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唯物史觀的創立,一改前人清一色唯心史觀的狀況,形成了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對立統一。
而隨著唯物史觀的產生,對之認知上的內在矛盾也形成了:即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史觀與非馬克思主義的機械唯物史觀的對立統一。
機械唯物史觀的認知核心是:經濟決定政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反作用于經濟(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
可關鍵是,這里的政治“反作用”被解讀為:沒有任何決定性的服務或影響作用一一反過來就是:“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2]。正是這個細節中隱藏著的大謬,引導走向政治邊緣化歧途。
悲哀的是,形而上學的機械唯物史觀(和精英主義的唯心史觀),后來卻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主流歷史觀。而其所派生出來的唯生產力論或唯經濟決定論【認為:生產力是唯一決定性因素,只要以經濟建設為統帥綱領,埋頭發展生產力,社會就會隨之進步;建立了公有制經濟基礎,就決定了公有思想政治上層建筑會穩定占據統治地位,社會的主要矛盾就不再是階級矛盾,而是落后的生產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矛盾。——如此一來,“落后的生產”就成了社會敗象的主因、主犯了!】,以及唯科技論【漠視科技倫理,把福禍雙刃劍的工具性科學技術奉為第一生產力、第一國防力,顛倒了主人與工具的地位】等錯誤思想政治路線,逐漸將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引向了極端低潮的絕境。
而辯證唯物史觀,經過馬恩列毛的創立發展和通過與謬誤斗爭的淬煉,則放射出更加耀眼的真理光芒。
辯證唯物史觀的神髓應是:經濟決定政治(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統帥經濟(上層建筑統帥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統帥生產力)。或曰:經濟的基礎性決定作用通過政治的正反雙向統帥性決定作用開辟道路。
(一)經濟是第一性的因素—→經濟決定政治。
唯物主義認為,物質是本原,是第一性的因素。因而,唯物史觀自然認為經濟是社會領域第一性的因素,是基礎性決定因素。
經濟(生產和再生產)基礎性決定著社會進步和時代更替的大變局,其真理性為歷史發展的總體大勢(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社會進步大勢)所證實——
石器生產力時代,基礎性決定了以原始人群共同勞動、共同占有資源為基礎的原始共產主義社會的產生。原始社會末期的新石器和青銅器生產力——開始能夠提供剩余產品了,則決定了萌芽的私有制和商品交換的產生。
青銅器生產力時代,基礎性決定了階級、國家的產生和以奴隸主剝削奴隸集體勞動為基礎的奴隸社會的產生。
鐵器(手工工具)生產力時代,基礎性決定了以地主剝削農民家庭個體勞動為基礎的封建社會的產生。
工場手工業和蒸汽機生產力時代,基礎性決定了以資本家剝削雇傭工人集體勞動為基礎的自由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社會的產生。
電機和內燃機生產力時代,基礎性決定了壟斷資本主義(壟斷市場經濟)社會的產生。同時,由于兩極分化和經濟危機的日漸嚴重,也決定了“商品計劃經濟”的社會主義代替“商品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的開始。從此,歷史進入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并存斗爭的時代。
普通網絡化智能化生產力時代,基礎性決定了國際壟斷金融資本主義(國際壟斷金融市場經濟)社會的產生。同時,該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和資本主義總危機的激化,也決定了歷史必然進入——大眾民主社會主義的復興壯大、并奪取國際壟斷金融資本主義的世界統治權的大變局時期。
超高智能化生產力時代,基礎性決定了“產品計劃經濟”的共產主義的必然到來(在本世紀內外開始走向共產主義大同世界的低級階段,并非沒有可能),以及商品經濟、階級和國家的必然消亡。
不過,歷史發展的具體進程,卻並非與歷史發展的總體大勢相一致,而是在復辟與反復辟斗爭的遷回曲折中前進。
(二)政治是第一位的因素—→政治統帥經濟。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精神是物質的最高產物,是第一位的因素。因而,辯證唯物史觀當然認為政治是社會領域第一位的因素,是社會發展、時代變局的統帥性決定因素(科學技術并非第一生產力)。對此,經典作家們有明確的論述。諸如——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于那些根本歪曲包括辯證唯物史觀在內的馬克思主義,而又自詡為“馬克思主義者”的人,曾多次沉痛地說過“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我播下的是龍種,而收獲的卻是跳蚤”之類的話。[1]
恩格斯:“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如果有人在這里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斗爭的進程發生影響并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斗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筑的各種因素”。[2]
毛澤東:“生產力、實踐、經濟基礎,一般地表現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不是唯物論者。然而,生產關系、理論、上層建筑這些方面,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3]
馬克思:“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是革命階級本身。”[4]
列寧:“全人類的第一個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5]
毛澤東:“人不僅是部隊戰斗力的第一位要素,也是生產力諸要素中第一位的要素。”[6]
列寧:“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占首位。”[7]
毛澤東:“政治和業務是對立統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第一位的”。[8]
毛澤東:“思想和政治又是統帥,是靈魂。”[9]
毛澤東:“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正確與否是決定一切的……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10]
毛澤東:“生產關系的革命,是生產力的一定發展所引起的。但是,生產力的大發展,總是在生產關系改變以后……一切革命的歷史都證明,并不是先有充分發展的新生產力,然后才改造落后的生產關系,而是要首先造成輿論,進行革命,奪取政權,才有可能消滅舊的生產關系。消滅了舊的生產關系,確立了新的生產關系,這樣就為新的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道路。”[11]
總之,政治是從正向或反向兩個方面發揮著統帥性決定作用,促進或阻礙扭曲著歷史發展、時代變局的總體大勢:
不管是在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還是在社會主義社會,總是有些國家,往往都是在新生產力有了一定發展但還沒有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就在進步文化政治的正向統帥下,率先開辟了新社會形態的世界歷史新紀元。而等到新生產力大大發展了以后,在量變積累的落后文化政治的反向統帥下,卻往往又復辟到了舊社會形態。但是,隨著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在歷史經過復辟與反復辟的反復階級較量之后,水流千折歸大海,最終還是歸于符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新社會形態上來。這一邏輯的真理性,已為歷史發展、時代變局的具體進程所證實。諸如——
宋朝以來的封建中國,雖然封建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經濟世界領先,但由于封建文化政治的反向統帥統治力特別強大,從而阻礙中國遲遲未能進入資本主義新社會形態。
而同時代的尼德蘭、英國等國家的經濟,雖然與當時的中國相比相對落后,但由于資產階級文化革命(歐洲三大思想解放運動)的文化政治的正向統帥影響力世界領先,從而促進其在工業革命前一個半世紀左右的工場手工業時期就率先開辟了資本主義的世界歷史新紀元。之后,這些國家又不同程度地經過了封建王朝復辟與反復辟的反復階級較量,直到工業革命促進了大機器生產力的大大發展以后,資本主義制度才取得了反復辟斗爭的根本勝利。
與封建中國的發展邏輯相似,英美等西方國家,在工業革命之后,資本主義經濟世界領先,但由于資本主義文化政治的反向統帥統治力特別強大,從而阻礙這些發達國家直到當今智能化時代仍未進入社會主義新社會形態。
而二十世紀初葉的俄羅斯,雖然資本主義經濟相對落后,但由于社會矛盾嚴重,馬列主義文化政治的正向統帥影響力世界領先,從而促進其率先開辟了社會主義的世界歷史新紀元。
到了二十世紀末,蘇東等社會主義國家,生產力經濟比建國初期有了舉世震驚的發展。但是,新生的社會主義陣營,卻沒有像新生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了數世紀的資產階級文化革命那樣,也抓緊進行無產階級文化革命【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更加需要長期進行堅苦地改造私有觀念、限制資產階級法權的文化革命。東方的教員率先領導演習了十年,開辟了大眾民主政治(“大人民民主專政”)代替精英民主政治的世界歷史新紀元。可是老人家走后就被否定了近五十年還未停止】,而是執著于政治邊緣化的以經濟建設(利潤掛帥金錢至上)為綱,造成了“打天下坐天下享天下”的特權官僚主義、修正主義和資本主義思想文化的日漸泛濫【這說明:并非建立了公有制經濟基礎,就決定了公有思想政治上層建筑會穩定占據統治地位】,以及官僚集權政治日漸強大的反向統帥統治力,結果釀成了朝野新生資產階級的強勢崛起,社會主義陣營的轟然崩塌【西方的“和平演變”只是外因條件,因大眾民主政治很不發育而無以遏制的自我和平演變才是內因根據!】,以及資本主義雇傭勞動生產方式的卷土重來——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中的首次復辟倒退大潮!
但是,社會主義必然代替資本主義的鐵律,絕不會因此而改變。因為,極端揮霍浪費的資本主義生產消費方式使得世界資源日趨枯竭,并且在資本統治下的智能化生產力越是發展,世界性失業大潮和貧富兩極分化就越是嚴重,這使得歷史墮入了精英階級發動消滅絕大多數人口和將剩余人口(包括中下層官員和精英)“牲口化”的生物戰末法時期。也就是說,在資本綁架下排斥科技倫理的人工智能技術、基因技術和核技術等越是加速發展,人類就越是加速走向自我毀滅!
因而,在國際壟斷資本統治下的智能化生產力階段,歷史擺在人類面前的只有“生存還是毀滅”的二選一抉擇:要么繼續維護資本統治世界的秩序,加速走向人類毀滅;要么推翻資本的世界統治地位,加速走向共產主義一一即推翻資本當家作主的“商品市場經濟”【資本是統帥,政府是小二,使為社會創造小效益的同時,積累著無解的大危機】的世界統治地位;逐步確立人民真正當家作主的“商品計劃經濟”【大眾民主政治是統帥,使為社會創造大效益的同時,能隨時化解產生的小危機】的世界統治地位,最后在全球實現“產品計劃經濟”的共產主義。
而世界99%是絕不會坐以待斃的!所以,歷史必然進入——大眾民主運動的99%與國際壟斷金融資本主義聯合勢力的1%的大決戰、大變局的時期。
總之,如果說,電機內燃機生產力,是世界開始進入社會主義的時代大變局的物質文明基礎,那么,普通網絡化智能化生產力,就是世界必然或慢或快地進入大眾民主社會主義占據世界統治地位的時代大變局的物質文明基礎!
注釋: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81頁;第35卷第385頁;第37卷第432頁、第446頁。
[2]恩格斯:《恩格斯致約·布洛赫》,《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477頁。
[3]毛澤東:《矛盾論》,《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322—325頁。
[4]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197頁。
[5]列寧:《列寧全集》第29卷第327頁。
[6]《毛主席談科學技術[修訂版]》(作者毛遠新)
[7]列寧:《再論工會、目前局勢及托洛茨基和布哈林的錯誤》,《列寧選集》第四卷。
[8]毛澤東:《做革命的促進派》,《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471頁。
[9]《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毛澤東文集》第七卷第351頁。
[10]《毛主席在外地巡視期間同沿途各地負責同志的談話紀要》中共中央文件中發[1972]12號。
[11]毛澤東:《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毛澤東文集》第八卷第131—132頁。
2024-2-2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