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頭條時,在我的《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計劃性問題答天涯》一文之后,有位網友(神禾閑草,2024-1-22)提出了以下問題:
“ 請教一下,消費價值(或消費品)的生產,在產品品種和數量豐富度上,在產品創新上,是否能超過剩余價值生產?后者是以商品為手段,以利潤(剩余價值)為目的和動力。前者是以產品為手段,以滿足生活消費需要為目標和動力。在人類現階段現實中,哪個動力更強大?”
在這里,神禾閑草實際上提出了兩個問題:
第一,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相比于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在產品品種和數量的豐富程度與產品創新上,有沒有更大的優勢?
第二,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與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相比,在動力機制上哪個更強大?
在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要了解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與剩余價值生產方式的概念及其區別。
一,什么是剩余價值生產方式和消費價值生產方式?
在著名的《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明確地告訴我們:
“在資產階級社會里,活的勞動只是增殖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的一種手段。在共產主義社會里,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只是擴大、豐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種手段”。對于這里的“共產主義”,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一書中作過說明:“我們今天所說的是這樣的共產主義社會,它不是自身基礎上已經發展了的,恰好相反,是剛剛從資本主義社會中產生出來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經濟、道德和精神方面都還帶著它脫胎出來的那個舊社會的痕跡”。
在這里,馬克思恩格斯為我們明確了作為科學社會主義的生產方式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根本區別: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是生產資料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因此,資本主義生產力發展要求主要表現為資產所有方面的要求,表現為資產受益要求,表現為資產所有者對資產所有權的要求。因此,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即是以資產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資產所有權的生產模式,即資產增殖的模式,或者叫做剩余價值的生產模式?,F在在西方國家最典型的剩余價值生產模式,即是以生產資料私有制為基礎、采用股份制企業制度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我們用一個簡化的公式來表示,就是:
生產資料私有制+產權制度=生產資料私有制+股東大會、董事會領導下的總經理負責制+按資分配制度;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生產勞動居于支配地位起決定作用的生產力,因此,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要求主要表現為生產勞動方面的要求,表現為勞動受益要求,表現為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要求。因此,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即是以勞動所有者為主體的、全面體現勞動所有權的生產模式,即勞動價值化模式,或者叫做消費價值的生產模式。生產隊模式,采用工分制的生產隊公有制經濟模式,就是典型的消費價值生產模式。這種模式我們也可以用一個簡化的公式來表示,就是:
生產資料公有制+勞權制度=社員大會、隊委會領導下的隊長負責制+按勞分配制度。
從十月革命勝利到現在,社會主義實踐已經有了100多年歷史了。除了蘇聯人建立的產權公有制模式之外,在我國農業社會主義實踐中產生了勞權公有制模式。這后一種模式,即是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即消費價值生產方式。
二,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產生兩個途徑
現實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產生有兩個途徑。
第一個途徑是十月革命之后,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制并建立勞權制度而形成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這就是我國農業社會主義實踐中產生的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模式。這種模式是典型的、以體力勞動為基礎的消費價值生產模式。
由于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從而消滅了人格化的資產者,同時也消除了人們在資產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生產力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那就是生產勞動已經居于主導地位而起決定作用,生產資料則處于人性地位。因此,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也由生產資料方面的要求轉變為生產勞動方面的要求,即勞動所有權的要求,社會生產過程也成為滿足勞動者對勞動所有權的要求的過程。于是,社會生產方式由實質上的剩余價值生產轉變為消費價值的生產方式。
第二個途徑是在進入本世紀前后,隨著科技發展,出現了知識經濟形態的企業。這些企業由于科技含量的提高,使得勞動者的作用和地位顯著提高。在高科技為基礎的產業中,智力勞動取代了體力勞動而成為主要形式,充分發揮勞動者的工作重要性和科學性,成為這類產業生產正常進行的關鍵所在。因此,一種“人人為主體,按業績付酬”的勞權制度應運而生,從而產生了消費價值生產方式。
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產生的兩個途徑,前者表現為暴力革命的產物;后者表現為社會生產力自然發展引起的變化。前者是解放生產力產生的必然結果,后者則是生產力自然發展的結果。
三,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兩種類型。
在現代社會中,在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下,周家莊的人民公社模式,可以看作農業和傳統行業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的典型模式;而華為模式可以看作工商業和知識經濟形態的典型模式。
我國人民公社模式,特別是在經過“隊為基礎、三級所有”調整之后的生產隊模式,是社會主義實踐中存在最普遍,且存在時間較長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大家比較熟悉和了解。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模式,它是一種什么樣的生產模式?
1,所謂生產隊就是社員聯合起來,利用公有的土地和生產資料,通過勞動來滿足自己消費需要的生產模式。生產隊模式,從生產資料方面來看,是公共所有制,土地和生產資料歸社員公共所有;生產隊模式,從生產勞動方面來看,它是個體所有制。由于生活消費的個體(家庭)性,因而勞動者的勞動屬于個人所有。
2,作為生產隊生產主體的社員,他是具有身份兩重性的:既是公共的生產資料所有者,又是勞動所有者。但是,由于公有制本身消除了人們在生產資料所有方面的差別,因此,社員的利益要求表現在勞動所有方面,而不是資產所有方面。因此,生產隊所采用的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方式,即在社員參加生產勞動時,生產隊采用工分來計量社員投入的勞動量,并在年終分配時按照勞動者提供的勞動量進行糧食和現金等消費價值或消費品的分配。因此,生產隊本質上一種消費價值(消費品)生產方式。
3,生產隊由于其管理體制一一社員大會、隊委會領導下的隊長負責制和分配體制一一工分分配體現體現的是勞動者的勞動所有權。因此,它本質上是以勞動者為主體的、以工為本、以滿足勞動者利益要求為目的的。
通過以上三點分析,我們得到的結論是:人民公社的生產模式,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提出的社會主義生產模式,即消費價值(消費品)的生產模式。
現在我們來看另一種類型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一一華為模式。
誰擁有華為?面對這一世界之問,華為在2019年初作出清晰回答:“華為是一家100%由員工持有的民營企業。華為通過工會實行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數達到96768人,參與人僅為公司員工,沒有任何政府部門、機構持有華為股權”(《華為的力量》第220頁,趙建飛 蔣國強、聶曉紅 著,中國中信出版集團電子工業出版社2020年3月出版)《華為公司基本法》對于員工持股的說明是:“我們實行員工持股制度。一方面,普惠認同華為的模范員工,結成公司與員工的利益與命運共同體。另一方面,將不斷地使最有責任性與才能的人進入公司的中堅層。華為可分配的價值,主要為組織權力和經濟利益。其分配形式是:機會、職權、工資、資金、安全退休金、醫療保險、股權、紅利,以及其他人事待遇。我們實行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
這里的“按資分配”主要是指華為實行的虛擬股份制和TUP(基于績效的現金激勵計劃)。說到股份制,人們自然想到的是按資分配。但華為的虛擬股份制與一般的股份制又是有本質區別的。那就是它并不是你有錢即可配股的。一個員工能不能配股,能配股的數量是多少,是由這個員工在企業生產經營環節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決定的,說到底,這里的所謂股份是員工的勞動貢獻或職責狀態所決定的。因此,這里的股份制制性質上不是“資產份額制”,而是“勞動份額制”。如果用勞動一元論的觀點看,這里員工的股本購買,性質上只是已經積累起來的勞動投入而已。
我們如果把華為的生產結果模式與生產隊的生產結果分配模式作一個比較,就會發現,同樣可以用“補償消耗的、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余下都是自己的”模式來概括。在這里,用于個人收入分配的、以余額形式出現的生產成果,性質上已經是消費價值,而不是剩余價值了。因此,華為模式事實上是工商企業中的典型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
人民公社的生產隊模式,可以看作是以體力勞動為基礎的典型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而華為模式可以看作是以智力勞動為基礎的典型的消費價值生產方式。
附注:
勞動份額制的概念來自公維山(山東臨沂)先生。這一概念比較明確地說明按勞分配與按資分配的實質區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