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網友(今日頭條:近現代史論,2023-12-25 00:15)以《計劃經濟必然失敗的四個原因》為題,介紹了四位經濟學大師對計劃經濟為何必然滅亡的看法。原文如下:
“計劃經濟必然失敗的四個原因
本文探討了四位經濟學大師對計劃經濟為何必然滅亡的看法。他們分別從企業家精神、價格體系、知識分散和官僚角色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其中,熊彼特認為,計劃經濟扼殺了企業家精神,導致創新和增長無從談起;米塞斯認為,沒有私有產權和價格體系,經濟計算和市場交易就無法進行;哈耶克認為,計劃經濟的中央權力強制統籌安排,導致知識的消亡和經濟的崩潰;布坎南則指出,官僚也是人,不是全知全能的天使。這些觀點對于理解和避免計劃經濟的再次出現具有重要意義。”
這里的計劃經濟指的是哪一種經濟呢?
是蘇聯模式的經濟體制嗎?如果是,那所謂的計劃經濟失敗的原因探討完全就是一種無知了。
因為蘇聯模式只是社會主義國家的過渡經濟模式,一種在工業化時期起過渡作用的經濟模式,根本就不是什么計劃經濟。這些經濟學家卻把它當作計劃經濟來探討,豈非無知?
什么叫過渡經濟模式?那就是適應某種特定需要,僅僅在特定時期適用的經濟模式,只是一種起過渡作用的經濟模式。這種模式是由社會主義革命的特殊性所形成的。把這種起過渡性作用的經濟模式當作馬克思提出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來對待,這說明這些經濟學家既不不懂馬克思的計劃經濟概念,更不了解社會主義革命實踐的特殊性。
由于社會主義革命,主要是共產黨領導的、以勞動人民武裝為主體的軍事革命首先在經濟落后的國家取得成功。因此,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在領導人民取得武裝斗爭勝利、建立國家政權之后,由于這些國家不具備直接建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工業基礎。因而這些國家只能建立過渡性質的產權公有制經濟模式,積累資金,快速實現工業化,從而為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建立形成生產力基礎。因此,蘇聯模式只是社會主義國家處于過渡時期的經濟模式,它只是一種適用于社會主義國家這個特殊過渡時期的、暫時性的過渡經濟模式。
把蘇聯模式當作計劃經濟來研究,既沒有必要,也缺乏經典意義。因為它只是適用于社會主義國家的過渡階段的暫時的經濟模式。把這種特殊的過渡階段的經濟模式當作社會主義生產的基本模式來對待,當作社會主義計劃經濟來批判,并由此而否定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否定計劃經濟,只是表明了這些所謂的專家學者完全不懂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及其實踐,表明這些站在產權立場上的西方學者根本理解不了新興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
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必須是在實現按勞分配的公有制的基礎上的經濟模式。而蘇聯模式由于建立的是產權制度,因而它并沒有實現按勞分配,更沒有體現勞動者當家做主的權利要求。因此,蘇聯模式只是一種半社會主義(公有制)和半資本主義(產權制度)的過渡經濟模式。把這種過渡經濟模式當作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蘇聯人的一個誤區。
蘇聯的滅亡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失敗,也并不等于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失敗。蘇聯和東歐等國,在社會主義革命的過程中他們只是走到了過渡階段:即實現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但卻沒有建立體現勞動所有者的勞權制度,因而沒有建立體現勞動者利益要求一一勞動所有權的生產方式。由于陷入了蘇聯模式的誤區,而沒有能夠及時地把過渡經濟模式推進到真正的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這就是蘇聯及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在短短數年內走向滅亡的真實原因(經濟制度上的)。當社會主義國家在實現工業化之后,實際上已經完成了過渡階段,因而蘇聯模式的過渡經濟模式也完成了歷史使命。因此,所有建立這種過渡經濟模式的國家都應該及時地通過改革把這種模式轉變為勞權公有制模式,轉變為實現按勞分配的公有制模式。但由于缺乏相應的觀念上的和理論上的突破,這些國家的改革卻未能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而取得成功。而這些社會主義國家在實現工業化之后,仍然保留這種過渡經濟模式,這種使這種過渡經濟模式變成了一種不適應的經濟模式,因而產生了缺乏動力、活力不足等諸多問題。
蘇聯模式,作為一種過渡時期的經濟模式,它是非常成功的。依靠這種過渡經濟模式,蘇聯在十多年的時間就實現了工業化,并且蘇聯的經濟發展規模曾經達到了世界第二經濟體的水平。在我國,采用蘇聯模式,使一個落后的農業大國在短短的二十多年時間基本實現了工業化,建立了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因此,用所謂的“計劃經濟的失敗”來公有制的不適應,證明社會主義生產方式行不通,既不符合事實,更說明這些人的無知。
要真正認識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是需要有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知識;而要認識蘇聯和東歐國家的滅亡原因,則需要了解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要弄明白社會主義革命的理論并認識社會主義革命實踐的特殊性。如果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知識都不了解,卻在那里信口開河,除了表明你無知而無畏,還能說明什么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