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究竟是個什么東東?
趙 磊
(西南財經大學《財經科學》編輯部)
湖南衛視這幾天在做一個很雷人的節目:《快樂女生》。我不知道這些天電視里都放了些什么,但我卻記住了進入前10名的快女,尤其是“曾軼可”的名字。
在當下中國的經濟學界,主流學者們也在不遺余力地做一個節目:“現代經濟學”。在進入前十名的理論當中, “人力資本”理論目前正如日中天,風頭正勁。不論是教授治學,還是博士論文,不論是官方報告,還是民間論壇,舉凡經濟問題,如果缺了“人力資本”這個關鍵詞,幾乎就喪失了發言、講課、作論文的資格。尤其是在解釋收入分配、貧富差距之類的問題時,飽學之士們再也不提馬克思的理論(不屑以提,還是不敢提,我不得而知),而是開口“人力資本”,閉口“人力資源”。
難道“人力資本”理論真的像曾軼可同學那樣,有什么不同凡響的地方嗎?
什么是“人力資本”?“學院派”給出的標準定義是:所謂“人力資本”,是指存在于人體之中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和體力(健康狀況)等質量因素之和。20世紀6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和貝克爾提出了比較系統的人力資本理論,這一理論有兩個核心觀點:(1)在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的作用大于物質資本的作用;(2)人力資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質量,教育投資是人力投資的主要部分。
看看,比起馬克思那些充滿火藥味的理論,“人力資本”理論是不是很“學術”、很“中立”、很“公允”呢?別急,我們接著往下看。
由上述兩個核心觀點引申出的政策含義是:個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源,不在于社會制度,不在于市場經濟,不在于資本對勞動的剝削,而在于人力資本的不同。
瞧瞧,終于按捺不住,開始露出牙齒了。
關注教育、發展教育、提升教育,當然是人類進化的題中之義,中國自古就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祖訓。然而“人力資本”的要害在于,它并不僅僅是要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提供純學術證明,而是千方百計地要顛覆馬克思主義的分配理論。在人力資本理論看來,造成收入差距的責任不在于社會制度,而在于個人自己(在于個人的“素質差別”、“文化差別”),所以,改變收入懸殊的治本辦法只能是投資教育,而決不能接受馬克思改變社會制度的主張。
為資本剝削辯護,歷來是庸俗經濟學的本分。在這之前,為資本剝削辯護的重任,一直是由庸俗經濟學家薩伊的“要素價值論”來承擔著的。不幸的是,馬克思早就將這種庸俗的理論駁得體無完膚了。所以,即使在今天的中國學界,雖然有人還在拿薩伊說事,但是,“要素價值論”畢竟已經聲名狼籍,底氣不足,其為資本剝削的辯護能力實在是勉為其難,以至于在為資本剝削辯護時,“要素價值論”已經不敢亮出自己的真身,不得不做了整容手術,只好以“按貢獻分配”之類的面目示人了。
這種半抱琵琶半遮面的鬼鬼祟祟,畢竟不是個事兒。所以,“人力資本”理論一旦出爐,就如同一根救命稻草,很快就被主流經濟學請上神壇,人人稱頌,時時祭拜,以至于“人力資本”幾乎成了婦孺皆知的名詞;而舒爾茨和貝克爾等一干人馬,也被敕封為一等大主教,并分別授予諾貝爾經濟學獎,以顯其正統地位。正因為對現行制度的這種辯護功能,近幾年來,“人力資本”理論幾乎取代了“要素價值論”,一直名列現代經濟學排行榜的前茅。
如果把歷史上各種分配理論做個比較,我們將不難發現,主流經濟學如此鐘情的“人力資本”,其實并不是他們所標榜的那么價值中立,那么不偏不倚。為了說明這一點,我提一個既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問題:為什么普通勞動者的收入總是這么低下?對此的回答當然是眾說紛紜,不過總結起來,以下三種理論最具代表性:
——封建血統論:因為你的命不好,誰讓你生在草根、賤民、窮光蛋的家里呢?“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打地洞”,天經地義嘛。政策含義:這輩子你就逆來順受、好自為之吧,紅眼病不僅不利于社會和諧,而且有害窮人的身心健康;不服氣嗎?你就死了這條心吧,不服是大逆不道滴,反抗也是徒勞滴;你就認命吧,也許下輩子或有轉機也未可知。
——人力資本理論:要怪就怪你自己的人力資本缺乏(或者投入不足,或者貯存不夠)。至于為什么“缺乏”,那就要看人說話了:如果你是下崗工人,你今日的凄涼景況指定是林彪“四人幫”一手造成的。考慮到他們已經被滅了那么多年了,所以根源還是在于你自己不爭氣。有句話不是說“不找市長,找市場”嗎?誰叫你過去不好好學習來著?如果你是失地農民,那就得換個說法了,因為把你的愚昧無知完全歸咎于你爺爺的DNA,這種腐朽的“封建血統論”確實也太缺德了。所以政府或許也有責任——通常的說辭是“教育投入不足”。政策含義:雖然政府要承擔“教育投入不足”的責任,但那僅僅是政策的問題,而不是制度的問題;個人也不要怨天尤人,不能遷怒于富人,尤其不能責怪神圣的資本主義雇傭制度,難道你個人就沒責任啦?窮人要有自知之明,說一千道一萬,根源還是在于自身素質不高嘛。別整那些沒用的事,別拿階級斗爭和平均主義恐嚇“成功人士”,諸位趕緊回家去加大教育投入吧。
——馬克思的理論:因為舊的社會分工的存在,因為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存在,因為剝削制度的存在。政策含義:在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消滅私有制,消滅剝削制度,建立以自由人聯合體為內涵的公有制,解放勞動階級,最終實現每個人的全面發展。
在“人力資本”已經忽悠了大家很長時間的今天,比較這三種理論之后,想必各位看官對“人力資本”會有一些全新的認識。果如此,在下的這篇短文就沒有白寫。最后我作一個小結:
(1)血統論把貧窮的根源歸結為個人“命運”,其政策含義是:個人的“出身”、“血統”應該對窮光蛋的貧窮負責。可見封建血統論既腐朽,又無恥。
(2)人力資本理論把貧窮的原因歸結為個人“教育”,其政策含義是:個人的文化素質要對貧窮負責。這比起封建血統論把問題歸咎于DNA ,還是有所進步滴。但人力資本理論在“教育”上兜圈子,仍無多大長進——因為“教育”只能解釋個人貧窮的原因,卻不能解釋整個勞動階級貧窮的根源;改善教育也只能改變個人的境遇,不可能改變整個勞動者階級的貧困。
(3)只有馬克思把貧窮的根源明確歸結為社會制度,而不僅僅看作是個人文化素質的結果,其政策含義是:社會制度必須對貧窮負責——尤其是對整個勞動階級而言,社會制度才是貧窮的真正根源。顯然,只有馬克思主義,才真正揭示了“普通勞動者的收入為什么總是低下”的根源。
( 2009-8-3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