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思潮碰撞

馬克思的內生貨幣理論解析

王璐 · 2008-11-01 · 來源:中國政治經濟學科研教育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馬克思的內生貨幣理論解析  

王璐

   

一、引 言  

著名學者哈里斯在《貨幣理論》開篇曾寫到,“在貨幣理論中總是不斷地提出兩個基本問題,而且,實際上在貨幣理論許多高深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這兩個問題。什么是貨幣,為什么要用貨幣?”[1](P1) 在經濟學說史上,各種主流和非主流思想對貨幣問題的討論幾乎都與上述問題有關,可以說歷經復雜爭論但至今仍未有平息。從根本上講,這些爭論均來自于經濟學一貫強調實物經濟的兩分法傳統。比如,在以生產函數的實物分析為基礎的主流新古典經濟學中,一直存在著實際領域與貨幣領域的劃分;由于外生貨幣供給的假設,只能將貨幣作為“面紗”加入到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中,從而導致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劍橋資本爭論”的邏輯批判。1936年,經濟學家凱恩斯發表了《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以下簡稱《通論》)一書。與新古典理論不同,凱恩斯經濟學強調了貨幣的重要性,其目的正是要沖破新古典貨幣與實物的兩分法,而試圖把價值、分配理論與貨幣理論聯系起來建立一種“生產的貨幣經濟理論”。但凱恩斯沒有表明這一命題的邏輯基礎,即提出一種新的價值分配理論來表明其貨幣理論,或者說無法回答市場經濟中相對價格和分配的決定及其與宏觀變量之間的聯系,從而使得長期支配人們思想的新古典實物分析又淹沒了凱恩斯革命?! ?/p>

實際上,在以貨幣經濟為基本特征的現代社會中,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為了賺取貨幣利潤。由此,市場經濟中最基本的經濟活動就是資本家通過預付貨幣資本進行投資和生產活動,而貨幣即是令這種投資和生產順利進行必不可少的工具。因此,這里的貨幣不僅作為交易媒介潤滑經濟,重要的是作為一種契約和競爭的手段進入社會經濟生活,從而使得貨幣供給與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緊密聯系起來,并由此影響國民收入與價格水平的變化甚至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運行。其實,這也正是馬克思內生貨幣理論的扼要解釋。比如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價值理論與貨幣理論的結合,不但系統描述了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之發生發展及周期與危機的運行規律,而且也強調了現代貨幣經濟的本質正是基于社會關系及其利益沖突之上的資本主義競爭與積累。其中,由國民收入核算體系表明的所有統計量值都來自于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而這種關系正是建立在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貨幣量值的成本收益計算基礎上。  

顯然,與《通論》缺少價值與分配理論基礎這一弱點相比,馬克思經濟學具有明確的價值論基礎——勞動價值論。通過抽象掉技術關系而把價值歸之于勞動時間,馬克思表明剩余價值是利潤的基礎或來源;該抽象法明確表述了人們之間的利益沖突,這正是今天理解市場經濟的重要因素。因而馬克思和凱恩斯的區別在于,他不是要描述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貨幣現象,而是探求隱藏在現象背后的東西;即這里的決定因素不是新古典描述實物的技術關系而是一種價值體系,即由價值表示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所以在馬克思那里,商品的價格最終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只要它能夠實現商品到貨幣的“驚險一跳”。無疑在現實資本主義經濟中,貨幣不僅是重要的、內生的,而且也是決定所有經濟關系的本質所在,整個宏觀經濟只有通過貨幣的總量關系才可以形成一個整體、進而決定所有的價值和分配變量。也就是說,當討論的問題是現實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均衡和效率時,必須把貨幣經濟或資本主義經濟的性質作為理論分析的基本假設,這也是我們今天分析各種經濟問題的重要理論背景?! ?/p>

   

二、馬克思貨幣理論的基礎:勞動價值論  

1867年《資本論》第1卷問世,在批判以斯密、李嘉圖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基礎上,馬克思建立了一種新的總量理論體系來解釋現實資本主義經濟。從歷史的邏輯出發,馬克思認為貨幣是一般等價物形式的發展、本質上代表著一種社會關系,從而在勞動價值論的基礎上向人們展示了其用以表明現實資本主義貨幣經濟關系及其運行規律的貨幣理論體系。

馬克思認為,作為資本主義社會財富的表現形式,商品具有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因素;同時,這兩者又同生產商品的勞動所具有的兩重性,即創造使用價值的具體勞動和創造價值的抽象勞動相對應。一方面,貨幣源于商品,是商品經濟內在矛盾發展的產物,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矛盾運動中價值形式發展的必然結果。正如馬克思指出的,貨幣本身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殊商品,并在此基礎上將勞動價值論與貨幣理論聯系在一起。[1] 其中,商品的使用價值是與生具有的,即本身的自然形態;但其價值形態只有通過迂回道路、在和別種商品的交換中才能獲得,也就是商品的交換價值。由此,通過簡單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一般的價值形式→貨幣形式的歷史發展過程,馬克思論證了貨幣的產生。這個貨幣與實物存在根本區別,它聯系到與使用價值或技術無關的價值形式。馬克思指出,變成貨幣的商品在進入流通前的價值由生產貨幣所需勞動時間決定。貨幣一旦形成,商品交換過程就成為商品流通公式“W—G—W”,即簡單商品經濟形式。當出現雇傭勞動和資本主義商品生產以后,即當資本家用一筆預付貨幣雇傭勞動和購買生產資料時,由于所支付的不是勞動的價值而是勞動力的價值,目的是獲取剩余價值(貨幣的增殖),從而商品交換公式就成為“G—W—G′”的資本流通形態。由此作為生產的目的,使用價值的轉化就為交換價值的量的擴大所代替。換句話說,只有資本家能夠從中得到一筆數目更大的貨幣,他才有理由投資于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這個增加的貨幣即G與G′的差額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剩余價值,其貨幣表現即為利潤,它為資本家提供“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決定動機?!蓖瑫r,也正因為貨幣增殖的出現( G′﹥G),使得這個形態中的貨幣不再是單純的貨幣而成為資本形態的貨幣即貨幣資本。在這里,貨幣的增殖即利潤的獲得作為資本流通的推動力,也是整個資本主義經濟體系得以運轉的動力。

顯然在馬克思的理論中,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用于表示商品的價值是產生于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通過貨幣流通公式,馬克思區分了簡單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商品經濟,表明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特征在于貨幣的增殖,而資本家也是使用貨幣購買資本品和支付工資、并通過出售商品來得到這個增加的貨幣。由此,馬克思強調了貨幣對商品生產尤其是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重要意義。馬克思認為,貨幣不僅是財富的一般的物質代表,也是資本主義生產中所進行的各種勞動活動的一切產品的形式。換句話說,貨幣的普遍性使得一切不同的勞動活動彼此發生聯系。比如在現實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所有的統計資料都是廠商按照以貨幣為基礎的成本收益得到的;由此廠商的行為目標和行為基礎都是以貨幣為導向,即為了追求貨幣利潤的最大化。其實,當貨幣成為對勞動的支配權和企業成本—收益計算的價值尺度,而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就在于獲取按貨幣價值計算的利潤或貨幣增值時,這種總量貨幣價值的決定將聯系到貨幣經濟背景下由貨幣引起的市場競爭博弈規則。比如在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經濟的分析中,貨幣不僅是價值轉化為資本的起點,而且也是資本主義生產的最終目的。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的生產并不是追求以使用價值表現的財富,而是追求以貨幣價值所表現的社會權力;如果商品的價值和剩余價值不能實現為貨幣,那么它對資本來講就一文不值,從而追求不斷增加的貨幣量也就成為資本主義生產的唯一目的。  

當然從一般意義上講,任何具有價值的商品都可以用來充當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交換媒介);因而在純粹的經濟分析中,也可以抽象掉貨幣來分析商品間的交換價值并得出一般均衡條件,但這種分析與資本主義追求貨幣價值的貨幣經濟本質并不相容。馬克思認為,貨幣在資本主義經濟中最主要的功能在于它的貯藏功能和支付功能(及其所延伸的信用功能)。其中,前者不僅產生了人們對作為一般財富代表的貨幣的追求和凱恩斯由靈活偏好決定的利息,而且決定了資本主義經濟中的買與賣之間不能同時完成,從而形式上的財富分配與實際財富分配是不一致的;后者則產生了資本主義的信用關系,它同樣會導致價值分配、價值交換與價值實現之間的不一致。這兩種功能在馬克思貨幣理論中具有核心作用,也是其價值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凱恩斯之前卻一直被忽視。雖然凱恩斯在《通論》中重新發掘了貨幣的這兩種功能并引起了“凱恩斯革命”,但在此后以新古典綜合學派為代表的反革命中,貨幣的這兩種功能卻又基本被拋棄了。實際上,正是貨幣的這兩種功能使資本主義經濟不同于其他經濟;抽象或拋棄了貨幣的這兩種功能,自然也就無法正確地認識馬克思的經濟理論。

其實,上述對市場經濟競爭博弈的分析也聯系到一個重要的游戲規則,即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經濟的生產目的不是為了消費,而是為了利潤和資本積累,這也是馬克思經濟學所表明的資本主義經濟性質的核心命題。不過,這里的資本積累并不是新古典理論的技術和實物,而是純粹的貨幣價值符號的增加,即競爭的目的是為了純粹的價值符號——貨幣,它構成了整個市場經濟競爭的核心。顯然,許多傳統貨幣理論都沒有從這種資本主義的貨幣經濟特征中認識貨幣。比如,為什么是貨幣而不是其他別的物質可以承擔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一般功能呢?這只有在貨幣對人與社會關系的作用中得到合理解釋。就像馬克思指出的,西方學者總是習慣于從擴展了的物物交換過程所遇到的外部困難中尋求貨幣的起源,卻忘記這些困難是從交換價值的發展、因而是從作為一般勞動的社會實踐發展中產生的。因而只是把貨幣產生的根源歸結為純粹意識的作用,即為了消除物物交換行為在技術上的不便而“被巧妙地設計出來”,并認定貨幣的本質“實際上只是買賣活動的工具”。[2](P34) 但事實上,貨幣作為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和一般勞動時間的對象化,其本質正是以物的形式所表現的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在馬克思看來,貨幣的本質就是人們的社會關系而不是某種脫離了社會關系的獨立事物,在貨幣與人和社會之間始終存在著內在的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就像哈里斯在《貨幣理論》中總結的,“貨幣的最基本特征:事實上貨幣是一種社會現象。這就是說,貨幣之所以存在不僅是因為人是社會生物以及人的一切活動(包括經濟活動)都在一個社會框架中進行,更重要的是因為貨幣只存在于一個特定的社會與經濟框架之中?!?[1](P2)  

在此基礎上,馬克思把貨幣的本質聯系到社會關系。他強調只有貨幣才能表示勞動時間的價值,即貨幣是具體化在商品中的勞動的衡量標準;而當只有貨幣能夠作為價值尺度來計量價值總量時,將與只有相對價格意義的一般商品相區別。由此,馬克思抽象掉所有其他因素(如使用價值和勞動生產率)而把價值和剩余價值歸之于抽象勞動時間,以此表明資本家雇用工人生產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即剩余價值來源于剩余勞動的資本主義關系。而且,在馬克思剖析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家以此進行的資本主義積累也是源于這種對純粹貨幣價值符號的追加,即資本主義競爭的目的是為了貨幣的增殖。這實際上也就是馬克思所說“貨幣拜物教”的真正意義,即在于競爭和支配他人的權力與金錢所帶來的社會地位。比如在資本主義發展初期,資本家追求金錢所帶來的貨幣拜物教和對人的異化、以及資本對勞動者的支配是極端殘酷和不人道的;特別是1825年的經濟大危機造成了大量工人的失業與貧困化,收入分配的嚴重兩極分化更是激發出大量的社會矛盾。因此,當時的資本主義并不是市場經濟中平等競爭的游戲規則,而是真正的階級斗爭,即由剩余價值即增殖的貨幣利潤所代表的資本家與雇傭勞動者之間不可調和的資本主義經濟關系;而推動這一生產目的或不斷加劇這種對立關系的,正是資本主義積累。由此推論出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經濟的一個重要性質,即資本家獲取利潤和進行積累的目的是表明成就和社會地位。一方面財富或資本積累成為資本主義競爭的目的和標準;另一方面資本也是競爭的手段、即可以支配他人的勞動。比如在資本主義經濟中,商品交換是獲取貨幣增殖的手段,但這種貨幣的增殖并不聯系到使用價值或實物,而是聯系到基于資本積累與社會競爭之上的價值或貨幣價值。顯然,這一點恰恰來自于人類的社會性質;或者用馬克思的話講,人的本質即在于他的社會性,而貨幣亦然?! ?BR>   
三、馬克思貨幣理論的核心:內生貨幣供給  

在資本主義生產體系中,貨幣不僅是資本的前提條件,而且是資本追逐的唯一目標??梢哉f,現代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特征即是建立在資本主義再生產基礎上的貨幣經濟。然而,建立在生產函數基礎上的主流經濟學的核心——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作為一個實物交換經濟模型,不但抽象掉了生產過程,也抽象掉了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這樣,其中的貨幣在長期是中性的,即相對價格、收入、產出等均與貨幣數量無關。但在現實中,貨幣供給量并不是由政府貨幣當局(中央銀行)決定和控制的外生變量,而是由社會經濟活動主體共同決定而內生于經濟運行過程中的,由此決定了現實資本主義以貨幣競爭為核心的特定市場經濟的游戲規則。顯然,這正是馬克思貨幣理論的研究目的區別于主流新古典理論的根本所在?! ?/p>

按照馬克思經濟學的理解,如果貨幣能夠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擺脫面紗命運而成為強大的工具,那就決不能僅僅停留在流通領域而必須進入生產過程,并與人類的勞動和物質財富創造相結合。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貨幣向資本的轉化,從而使得貨幣與生產以及整個社會經濟運行相聯系。馬克思認為,貨幣作為價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統一,重要的是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外取得“獨立的存在”,即作為資本家預付的一筆貨幣。馬克思稱之為貨幣的“第三種規定”,即“作為資本的貨幣是超出了作為貨幣的貨幣的簡單規定的一種貨幣規定。這可以看作是更高的實現。”[3](P206) 因此,雖然流通領域中的貨幣表現為個體的一般財富,但在經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特別是勞動力轉化為商品后,貨幣本身就具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的特定含義,即資本家通過預付的貨幣資本雇傭勞動工人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不斷創造出增殖的貨幣利潤即剩余價值。這樣,馬克思就從交換價值和貨幣的流通出發,通過創造交換價值的勞動力進入到生產領域,從而在貨幣與資本及貨幣與生產之間建立起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這也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下貨幣供給的本性所在。正如馬克思所說,“貨幣資本的積累,大部分不外是對生產的索取權的積累,是這種索取權的市場價格即幻想資本價值的積累。”[4](P531)  

在這里,貨幣資本的出現是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在資本主義初期,貨幣資本通常只為部分資本家所有;當缺乏自有資本支付工資和購買資本品時,資本主義經濟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隨著資本主義信用制度的發展,一部分閑置貨幣資本開始由銀行家(貨幣資本家) 貸給企業家(職能資本家) 經營,從而產生了近代形式的生息資本即借貸資本。馬克思認為,生息資本具有一種特殊的使用價值,即貸給職能資本家使用能產生利潤。如生息資本的循環形式“G—G′ ”,起點是貸出的貨幣資本G、回歸的是連本帶利的貨幣資本G′。這一運動形式不同于產業資本運動中的商品交換“G—W—G′ ”,即未借助于任何中間運動就實現了價值增殖。在此,馬克思強調了信用制度的重要作用。“信用,在它的最簡單的表現上…… 使一個人把一定的資本額,以貨幣形式或以估計為一定貨幣價值的商品形式,委托給另一個人,這個資本額到期后一定要償還。如果資本是用貨幣貸放的,那么,就會在還款額上加上百分之幾,作為使用資本的報酬?!盵4](P452)馬克思認為,由信用引起的價值運動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因為在一系列借款、償還、支付過程中貨幣或商品的所有權并未發生轉移而只是使用權的變化,但使用權的運動作為市場主體間的交換關系即代表著一種社會關系。因此在一個競爭的市場經濟體系中,當資本主義發展已主要是圍繞貨幣資本借貸關系發生運轉來獲取增殖利潤時,信用制度就成為一切經濟活動存在的基礎?! ?/p>

實際上,處于現實市場經濟中的貨幣本身即是一種信用關系,而這種信用關系的基礎也就是現代商業銀行貨幣供給的基礎,即在于資產抵押。如當貨幣供應量穩定增長時,收入流量或貨幣供給與資本存量的比率是不變的;換句話說,如果商業銀行按照作為抵押品的資本存量價值的穩定比率提供信貸時,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將是穩定的。不過,當商業銀行的貨幣供給超出穩定狀態的增長率并以累積的比率增長時,資本存量對收入流量的比率就會發生變動而導致信用關系的不穩定。顯然,現實中發生的經濟危機正是與這種不穩定的信用關系聯系在一起,這也有助于解釋20世紀30年代席卷西方世界的經濟大蕭條。因為這里的貨幣利息率是調節存量與流量均衡的關鍵,其作用在于通過調節資本存量價值進而調節投資或貨幣需求與商業銀行的貨幣供給,而這一點在主流經濟學有關外生貨幣供給的單純流量模型中是無法得到說明的。相反在馬克思的貨幣理論中,他正是在闡述以信用媒介貸出貨幣資本時提出了經由貨幣利息率實現資本化的機制?!叭藗儼衙恳粋€有規則的會反復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來計算,把它算作是按這個利息率貸出的資本會提供的收入,這樣就會把這個收入資本化了”。[4](P529) 馬克思舉例說明了這一收入資本化的含義。例如在年收入R =  100 磅 、利息率i = 5 %時, 100 磅 是2 000 磅的年利息,而2 000 磅就是每年有權取得 100 磅 法律文書的資本價值,即公式K= R/i 。這里的關鍵是,在資本價值K和年收入R 之間存在著一個表明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重要因素,即貨幣利息率i,正是這個貨幣利息率決定著現實經濟中資本存量與收入流量的同時均衡。而且,馬克思也以這個利息率為基礎獲得了虛擬資本的定價原則?!吧①Y本的形成造成這樣的結果:每一個確定的和有規則的貨幣收入都表現為資本的利息,而不論這種收入是不是由資本生出?!盵4](P526) 依據該原則,現實生活中包括股票、債券在內的各種有價證券及后來逐漸發展的期貨、期權等大量金融衍生工具,都可以視為這種收入資本化的表現形式?! ?/p>

在現實經濟中,當這些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動不斷普及和日益頻繁時,也就出現了真正意義的經濟貨幣化過程。在激烈競爭的社會背景下,這種貨幣化過程不但導致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方式的變化,也導致了資本謀取利潤和積聚財富方式的變化。比如,本來只是契約關系的憑證卻獲得了財富代表的性質,使得擁有這些憑證的所有者就像擁有貨幣財富一樣象征著資本家或企業家的聲望與社會地位,從而與資本主義的競爭和資本積累聯系在一起。因此,在現實市場經濟或資本主義的貨幣經濟中,國民收入核算的所有統計指標、包括企業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成本—收益核算等都是以貨幣量值計量的,它們只取決于特定的貨幣金融體系而與實物無關。實際上,這也是馬克思的貨幣理論拋開實物經濟的兩分法而強調現實貨幣經濟的本質所在。由此,一旦遇到金融危機或信用緊縮而導致虛擬財富大幅縮水時,人們會立刻感覺到這些財富憑證本身的虛擬性質。正如馬克思描述的,虛擬資本的膨脹意味著資本對社會財富和社會資源支配力和控制力的擴大,而在危機中的貶值則會作為貨幣財產集中的一個有力的手段發生作用。比如“危機所引起的資本的破壞意味著資本量的貶低,這種貶值妨礙價值量以后按同一規模作為資本更新自己的再生產過程”, [5](P565) 從而導致大量資本家和企業的破產。馬克思認為,這正是在貨幣現象背后隱藏的人與人之間基于利益沖突和競爭之上的現實經濟關系,同時也是現代經濟用于財富再分配和生產關系調整的重要方式,它在一定意義上有利于市場經濟的自身發展?!疤摂M資本(公債券、股票等) 的跌價,只要它不導致國家和股份公司的破產,不因此而動搖持有這類證券的產業資本家的信用,從而不阻礙再生產,那么這種跌價就只是財富從一些人的手里轉到另一些人的手里,總的來說對再生產起著有利的影響?!?[5](P566) 需要強調的是,這里的關鍵在于資本存量價值的變動進入了企業以貨幣量值計量的成本—收益核算。實際上,這也就為現實經濟中的有效需求問題提供了一個有力解釋。例如在一個健全的貨幣經濟體系下,虧損企業通過破產可以很快使資本存量價值K降低或資本貶值,從而減少下一期的折舊成本D 和利息成本r ,即:D = d K,r = I K (d 為折舊率,i為利息率);同時,成本的降低又會使經濟重新出現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而使企業扭虧為盈,從而令經濟及時進入下一個周期。相反,如果沒有一個健全的貨幣金融體系支撐,正如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體制轉軌的階段,完善的金融體制改革和金融體系還有待逐步確立。這樣,經濟高漲時的虧損企業不能及時破產而導致資本存量價值大幅上漲,與此相伴隨的是折舊和利息成本的進一步攀升,由此導致的經濟衰退就會持續較長時間且愈發嚴重;同時,資本存量價值的上升又會使工人工資在收入中的比重減少而引起消費傾向下降,從而使得有效需求問題難以解決。所以,在以利潤為核心的現實貨幣經濟關系下,只有通過各種手段逐步建立和完善健全的貨幣金融體系,才能更為有效地解決現實中的有效需求問題?! ?/p>

可以看到,作為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馬克思的內生貨幣理論系統描述了現實資本主義經濟或市場經濟之發生發展及周期與危機的運行規律。然而,居于現代主流經濟學的新古典理論卻往往宥于實物經濟的兩分法而在貨幣理論發展上無法真正推進。比如在信用貨幣創造這一重要問題上,他們總是脫離不開實物分析的束縛而把銀行理解為閑散貨幣與貨幣使用者的中介人,卻把真正的放款者理解為公眾。這樣,其眼中的信用就在本質上與銀行無關,即銀行只是擴展現有流動資金的用途而不會增加總額。然而在現實中,銀行信用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具有存款創造功能。正像馬克思指出的,銀行作為貨幣資本集中者、其資本是由公眾存款轉化的。實際上,銀行的大部分存款除了少量銀行準備金外,或者由存款人互相提供的貸款相抵消而作為賬面項目起作用,或者作為生息資本貸放出去,其本身不會留在銀行保險柜里;相反,要通過貼現與貸款流到企業并通過購買公債流到政府,或者通過買賣有價證券流到私人及證券交易人手中。也就是說,銀行家資本的最大部分是由債權、國家證券和股票構成,雖然存款可能被銀行變成貸款、但存款者的貨幣提取權未消失,所以人們既可以通過銀行轉賬又可以通過現金支付而將其作為實際貨幣使用。這樣,銀行就具備了創造貨幣和擴大貨幣流通總量的功能,即“同一些貨幣可以充當不知多少次存款的工具”;由此,出現馬克思所說的“貨幣流通額從來不超過300萬鎊,但存款卻有2 700萬鎊”的例子也就不足為奇。 [4](P535) 顯然,這對于正確理解資本主義貨幣經濟的本質特征具有很大的啟發意義。正如經濟史學家熊彼特所說,信用創造理論清楚“顯示了成熟的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儲蓄投資機制和銀行在資本主義進化過程中所起的作用,…… 是實實在在分析上的進步?!盵6](P521—525) 當然,熊彼特這里所說的貨幣創造機制,其實也就是馬克思用于描繪現實資本主義經濟關系的內生貨幣供給理論體系的核心,可以說它是一個關于現代貨幣經濟或市場經濟的真正的貨幣理論。

   

參考文獻:  

[1] 哈里斯.貨幣理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89.  

[2]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3] 馬克思.資本論[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30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5] 馬克思.資本論[M].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26卷.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 熊彼特.經濟分析史[M].第3卷.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8] Blaug, M.  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M].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9] Fred Moseley. Marx’s Theory of Money: Modern Appraisals[M]. Palgrave Macmillan Ltd. ,2005.  

[10] Wood, J.C. Karl Marx’s Economics: Critical Assessments,[M].Croom Helm in Association with Methuen, Inc. ,1988.  

[11] Kaldor, N., The Scourge of Monetarism[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2.  

[12] Visser, H. Marx on Money[J]. Kredit and Kapital, 1977,10(2).  

[13] King,R.G. On the Economics of Private Money[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83,( l12).  

[14] 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15] 凱恩斯.貨幣論[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16] 帕廷金.貨幣、利息與價格[M].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17] 史密斯.貨幣經濟學前沿:論爭與反思[M].上海: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  

[18] 柳欣.資本理論——有效需求與貨幣理論[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1] 美國學者莫斯利對此評論說,“馬克思的貨幣理論優于新古典貨幣理論的主要原因在于:馬克思是在價值理論的基礎上解釋了貨幣的必要性,并由此得到一個能夠將價值理論與貨幣理論結合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整體?!?Fred Moseley, 2005: Marx’s Theory of Money: Modern Appraisals, Palgrave Macmillan Ltd., p. 2.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yewn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鄧論學習 (十二) 是四人幫搞的“血統論”嗎?
  2. 星話大白|越南
  3.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是右就必須反,必須批
  6. 譚吉坷德|決戰,或許正在悄然開始
  7. 胡錫進為什么總改不了陰陽怪氣的老毛病
  8.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9. 到底是誰在夸《新聞女王》?
  10.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5. 這是一股妖風
  6.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7.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8.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9.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