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論中國銀行業的危機與出路
中國銀行業的狀況急需改革和調整是必要的,但如何調整,向什么方向調整的問題則始終不明確。由此引發了“銀行上市”、“引進戰略投資者”、“公開市場業務”等等舉措。不能說這些舉措完全錯誤,但在很大程度上這些舉措不能改善銀行業的狀況甚至會使銀行業走向更加深刻的危機。而根本原因則是缺乏必要的銀行和貨幣理論。
1、中國銀行業的理論和觀念錯誤:中國目前的銀行業和貨幣理論是從馬克思的《資本論》中衍生的。
但是馬克思的《資本論》所代表的經濟學屬于西方古典經濟學的李嘉圖一派。而古典經濟學屬于自由主義經濟學的一部分,根本不適合社會主義國家應用。
由此,導致蘇聯和中國沒有可以應用的銀行學和貨幣學理論。致使中國采取了貨幣消亡論和貨幣輔助論。核心觀念是貨幣是對商品流通的必要輔助,不創造任何價值。
在這一觀念影響下,中國銀行業在計劃經濟時代淪為政府的出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則迷失了方向。
另外一個方面,《資本論》頑固地堅持勞動價值論,在貨幣問題上屬于金屬主義者,而中國貨幣從一開始就是紙幣。
這導致了中國貨幣和銀行業理論工作者探討各種十分不可思議的貨幣起源、貨幣價值等學說。對于中國銀行業的指導作用也十分有限。
在與其他產業的關系上,《資本論》堅持一種“積累理論”,認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自動的機制,資本來源在于“積累”,由此灌輸給中國一種錯誤的“原始積累”和“再生積累”的理論。
實際上是按照自由經濟學的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錯誤解讀方向發展。這個方向就是通過積累達到儲蓄,通過儲蓄產生投資,從而推動產業發展。
可以說,不僅馬克思對資本主義作出了錯誤的解讀,整個古典西方經濟學家所作出的解讀幾乎都是錯誤的。而這種錯誤通過中國的社會主義性質的理論家和當代資本主義性質的理論家得到了持續的放大,因為二者的共同理論淵源是西方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
二者唯一的不同是社會主義性質的理論家強調這種積累有利于資本家,是剝削和壓迫,進而論證資本主義必然滅亡;資本主義性質的理論家強調這是天經地義,是“節欲”的結果,是自然法則,從而客觀上論證了資本主義萬古長青。而到此地步,二者都不是科學,而是意識形態的論戰和庸俗社會學的產物。
因此,馬克思理論和自由經濟學理論都對中國銀行業和其他產業發展沒有指導意義。
2、中國本土銀行業的指導作用:
從中央蘇區到陜北根據地,從西柏坡到人民銀行,中國銀行業和貨幣經濟采用的是本土“銀號”的觀念和做法。
第一是把人民幣看作銀票,從而為人民幣找到了一個虛擬的實體;
第二是把經營一個具體企業的觀念引進銀行系統,采用收支平衡、信貸平衡的土財主觀念。
第三是借來觀念,既然人民幣有一個虛擬實體,那么,人民幣就是“借來物”而不是自有物。因此,人民幣就是負債。
毫無疑問,上述三個觀念沒有一個是現代的經濟觀念,唯一的貢獻是經過多年的摸索探究出在“輔助作用”條件下一比八的供給模式。
3、真實的英國銀行實踐
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出版于1776年,1817年,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出版,1820年,馬爾薩斯《政治經濟學原理》出版,1848年,約翰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出版,1867年《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這些著作都沒有把英國當時的銀行業和貨幣狀況恰當地表述出來。
當時的銀行和工商業現實是,英格蘭銀行根據特許享有鑄幣權,也就是發行法定金幣,同時英格蘭銀行還發行銀行券,這是倫敦的情況。
在地方,建立的各種地方銀行發行本票,也就是地方銀行券,這種本票一經請求,既用硬幣和英格蘭券兌付。為此,地方銀行備有不同程度的硬幣或者英格蘭銀行券。
在非銀行區,商業用匯票支付,買主購買產品由商號開具一張匯票,買主簽字承兌,賣主背書,交易完成后,作為賣主的商號既用匯票向另外的交易使用匯票,重復上述過程。
這樣承當通貨的手段就異常之多,有金銀塊,有法定鑄幣,有英格蘭銀行的銀行券,有地方銀行的本票,有商業公司的匯票。構成了1800年左右的英國貨幣通貨體系:金銀—鑄幣——銀行券—本票—匯票。
由此,產生了大量的票據經紀人和倫敦的票據交換所。
而各種票據的交換業務就是公開市場業務,匯兌業務就是各種票據的按比率結算。
英格蘭銀行擔當著實際中央銀行業務。西方據此建立了中央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
在后代的反思中人們才看到不是積累和儲蓄,而是實際工商業的“資本創造”——高量貨幣才使英國的工商業迅猛增長。廣義的貨幣數量增長帶動的是產業的擴張,而不是既有產品的價格上漲。這與經濟學的貨幣數量理論的主張完全相反。
所謂的貨幣流通速度,就是相對于法定鑄幣的貨幣擴大倍數,因為在理論上他相當于法定鑄幣加速進行了流通。
所謂的信用,就是銀行券、本票、匯票對法定鑄幣的請求權力和緊密的聯系。
尤其要注意的是,上述情況是在英國獲得了廣大殖民地的黃金、白銀基礎上發生的,如果說獲得殖民地的黃金白銀是資本積累,那么英國工商業的信用就是資本創造。而貸款業務并不是什么信用業務,而只是一般的債務、債券業務。
此時合伙銀行和股份銀行的存款儲蓄銀行業務尚未廣泛開展,因為儲蓄銀行要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不準發行本票性的銀行券才形成勢力。
4、中國銀行業的狀況:
中國銀行業和相關的理論文章盡管搬弄著“信用”、“流通速度”、“準貨幣”、“公開市場業務”等等詞句,但在根本上,從他們的解釋和操作中可以看出根本沒有理解這些詞句的含義。
第一、銀行沒有貨幣資產:中國在相關報告中宣稱,金融資產約三十萬億,但中國的銀行業根本沒有貨幣資產。所謂的三十萬億實質上是銀行業的固定資產和設備資產。因此,不是銀行資產不足問題,而是根本沒有資產的問題。因此,中國銀行業的放款和借貸都是負債經營,是借用政府、居民、企業的貨幣,風險極大。
當務之急是為國有各商業銀行配發貨幣。
即使是用銀行自有資金放貸,也不是信用業務,而是債權、債務業務,不能混淆視聽,不能濫用科學名詞。
第二、開創信用手段和信用業務:中國的支票是非信用手段,也是非貨幣。因為它沒有對法定貨幣的請求即付職能,實際上等于中國沒有準貨幣。應對企業、個人、政府開放支票業務。如果法律上、社會上不可行,只能關閉,而支付真實的人民幣。
第三、規范公開市場業務:中國號稱已經建立了公開市場業務,實際上不過是銀行間的拆借資金業務。沒有各種準貨幣的交換不能稱為公開市場。
第四、不得擅自動用居民儲蓄、企業存款、國家外匯和政府資金進行放貸。
動用這些存款在正常銀行業是合理的,但沒有自有貨幣資金的銀行貸放這些存款風險極大,因為銀行自己根本沒有償付風險的能力。
第五、銀行業必須整頓行政管理。大批官僚必須裁減,銀行柜員和投資員必須分開。
銀行行政必須與銀行投資分開,取消行政經理對投資權的獨攬。
各投資員到投資經理乃至投資總理的資金額度不能隨意轉讓,任何投資額度的合并和轉讓必須有法律生效的商業合同進行聯合貸款。
第六、停止銀行上市和引進戰略投資:
銀行上市是汲取資金、引進戰略投資也是汲取資金。
如果中國產業能夠容納和需要這些增量資金,為什么我們自己不發行貨幣補充資金?
如果中國產業不能容納和不需要這些增量資金,那么上市和引進戰略投資者更是錯誤的。
如果不是為了獲得獲得增量資金,而僅僅是改變中國銀行系統的利潤分配,那么直接給企業、居民、政府利潤就是了,可以采取直接劃款和送分紅證的形式。
如果是為了和外國友好而必須給外國人送錢,可以采取經濟援助的方式。
5、中國經濟和中國銀行業的根本問題:
中國經濟的根本問題就是缺錢,人民幣沒有印夠,經濟缺乏足夠的鑄幣。因此,農民工欠資、公務員欠薪、工程欠款、教育醫療欠資、銀行系統缺乏資本、重化工業、軍事工業發展緩慢??萍既藛T待遇不足,農村缺乏教師和技術。
中國到目前只印了二點五萬億貨幣,表面上可以通過貸款放大貨幣乘數而產生銀行貨幣,但是各銀行的支票(相當于本票)不能請求貨幣,實際上等于沒有放大,導致大部分經濟在非貨幣狀態下運行,一旦產生實際的貨幣支付,企業和政府立即陷入困境。發展和開發受到嚴重阻礙。
造成這種貨幣短缺的根本原因首先是中古社會的積累觀念,其次是沒有真正明白什么是現代生產方式,沒有理解現代生產的疊加原理,再次是《資本論》積累說和自由經濟理論儲蓄說、節欲說造成的先入之見的嚴重和錯誤影響。
6、現代生產的疊加原理:
現代生產體系是一種疊加體系,我們可以用樓層來比喻。每個樓層的人口相等,產能相等。
第一、現代體系:假設一樓是軍事,二樓是農業、三樓是工業、四樓是科技開發,五樓是教育和衛生。
農業產出使用的是土地,產出的是食品,其他四樓都要用貨幣購買他的食品。二樓的農業產出必須同時足以供給五個樓層。
工業使用的是礦石原料,產出的是各種機具,其他四樓也同時用貨幣購買各自需要的產品。
科技開發主要使用的是智力,產出供其他五樓使用的技術、理論,使用的是用貨幣購買的其他四樓的產品。
教育、衛生主要是產出合格的適當人力,也需要用貨幣購買其他四樓的產品。
第二、中古體系:而古代的中古社會是同在一個單一平房里,大家共同生產食品、基本工具,共同作戰。需要交易的產品就是這個樓里的全部產品。
單單這兩個體系相比,由于中古體系是非專業化的體系,在與現代體系沖突中,首先是軍事的失敗。因為現代體系的一個樓層的全部產能是用在軍事上的,而中古體系只有一部分產能是用在軍事上的。
在進入專業化現代體系中,中古體系首先遇到的困難是人力不足問題,因此,奴隸勞動、移民是必須的,占據了相當的歷史時期。在進行產品生產和交易時,貨幣手段必須創新,因為現實的需求遠遠超過了中古社會的慣例。
中古體系的貨幣交易所需求的僅僅是一層所需的貨幣量,而現代體系每一樓要購買其他五樓的一份產能,每一樓要產出五樓所需產能。在絕對數量上說需要二十五份貨幣量。但從清算角度而言,只需要五份貨幣量。
因此,現代經濟需要信用手段,以滿足每一經濟環節自由的經濟活動和發展。因此有三個產業層就需要九份總貨幣,但從清算角度言只需三份貨幣。n與N的級數關系就是現代的貨幣乘數和流通速度關系。
但中國在運用級數貨幣和信用手段時是倒過來使用,全部貨幣,即級數貨幣僅僅夠中古時代的單一經濟層使用,而對此級數貨幣的基數進行貨幣發行配給,由此造成了中國貨幣的嚴重短缺。
所產生的奇怪現象就是貨幣理論家、銀行家整天都是術語,但貨幣短缺問題就是無法解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