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中葉的古巴,桑地亞哥和小男孩吃著破爛罐頭過活,原因是漁民單打獨斗,靠天吃飯,假如長期沒打到魚,就沒有收入維持飯碗。這天,桑地亞哥第85次準備捉到魚,出海了,捉到一條大魚,但是他終于因單打獨斗沒有幫手和食物不充足,不敵途中來搶食的鯊魚,只拖回一副骨架。在故事《老人與海》里,桑地亞哥回到家躺在床上忘卻殘酷的現實,但我們偏要直面,接下來這位漁民要面對什么呢?食物短缺,沒有力氣再出海,即將餓死。
短短幾十年后,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大魚島的一個小漁村,村莊建在山海之間,房屋一棟一棟整整齊齊排布,村莊養老院、操場、醫院、工廠一應俱全,這些都是屬于漁民們的。只見出海時,漁民一艘一艘船列陣前行,大家按照統一的目的地前行。歸來時,岸上早已有人接應,打漁的工人只需要把船拖上岸,接下來的運輸和販賣都有另外分工的人來做。集體出海,集體歸來,集體販賣,仿佛桑地亞哥遇到的一切困難,比如出海打不到魚、打到大魚卻帶不回來等等,在這個集體面前都不是困難了。我國漁民和古巴漁民的素質相差不大,僅僅是因為被組織起來,漁民這個集體就有了移山填海之能,敢于挑戰一切困難,有能量把生活建設得日益美好。
單靠桑地亞哥的吃苦和樂觀精神是不行的,哪怕抓到大魚了,隔天沒抓到又該怎么辦?其他漁民沒抓到該怎么辦?漁民們需要自發地組織起來,漁民自己當家作主,那么桑地亞哥類漁民的苦難才能停止,漁民才能具備愚公移山的巨大能量。
看這部《愚公移山》紀錄片之《漁村》,實在心向往之,我情愿在這個地方當一輩子漁民,我相信日子能過好。很多村子里的百姓都提到了“新社會”,這個詞語現在不常見到了,我們現在也已經不是那個時期。感謝這部紀錄片,留下了歷史的證據,比我想象的還要好!
社會上分工合理,工作平等,人們干活有尊嚴,沒有低人一等的感覺,心態上也活的很輕松,食物也吃的健康,都是頭發烏黑身體扎實的。社會上失業率沒有,人手還不夠用呢,不會有力沒處使,也不會有老板拼命讓你干活而不讓你休息,工作很有干勁,婦女同志們也可以參與更具挑戰性的工作崗位,這種平等民主的工作環境我太羨慕了,因為我經歷了受壓迫的收不到工資的工作,當看到紀錄片中人們笑逐顏開地在海灘上跑動工作的畫面,我也情不自禁的想要一起參加進去。
工作收入差不多,人人平等,革委會主任收入比普通漁民還低,卻能養活四個孩子,醫生的收入也和看病不掛鉤,與漁民持平,漁民們在文化大革命以后消除了收入差距問題,原來漁民也有內卷。各行各業在經濟地位上是平等的。自己上報公分,奇怪,那時候怎么允許自己上報,不把老百姓當破皮無賴呢?怎么現在說要實行免費醫療,就說老百姓是潑皮賴在醫院。
女權問題,放眼世界,風景這邊獨好,外國的女性還在爭取墮胎權,但在我們這早已不是個問題了,女性有充分的自由。提倡計劃生育,也是國家為了婦女的健康著想,但是當時社會太好了,人們不禁想要多生娃兒。以后的社會壓根沒必要計劃生育,因為壓迫太深人們自然不愿生,看歐美日韓。
漁民開會,是一次很好的民主決策現場,沒有排斥開漁民幾個領頭的開會,因為漁民也是主人,也有權利和義務參與決策。少數人擔心安全問題不愿意出行,但是大多數人有勇氣排除困難,于是少數服從多數,大家出海了。我想這次出海一定是勝利的,因為大家已經戰勝過很多類似的苦難了,最關鍵的是大家團結一心。
影片結尾,導演采訪了船長。船長表示婦女參加男性工作的老思想沒那么容易去除,文革以后稍微去除了一點,但是沒那么快。至于毛主席所說的文化大革命以后還要多次進行的問題,船長表示想不明白未來的斗爭,但是覺得應該還有。
真是一部好紀錄片,假如拍攝技術再先進些該多好,假如漁民所擁有的真正人的幸福再長久些該多好,假如那個時候的道路再繼續走下去該多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