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蒙古自治區,人們愛把烏審旗的烏審召人民公社叫做“牧區大寨”。
這個公社在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毛烏素大沙漠中,面積約二百五十多萬畝,其中寸草不長的流動沙丘占一半以上。只占總面積三分之一的天然牧場,被大小沙丘分割成一萬多塊,植被稀疏,牧草不好。這里風沙、干旱、水澇和醉馬草等是牧業生產的主要災害,沙害尤其嚴重。
解放前,烏審召在國民黨反動派和封建王公的統治下,廣大貧下中牧生活極端困苦。解放后,烏審召廣大貧下中牧做了草原的主人,在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積極發展牧業生產,生活越來越好。
一九五八年公社成立后,特別是從深入開展農業學大寨運動以來,他們依靠人民公社集體經濟力量,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平沙丘,墊堿灘,興修水利,栽沙蒿、沙柳和種草,積極建設草原。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勝利開展,使這個公社草原建設的步伐邁得更快。他們每年在草原基本建設上投工三十萬個,長年堅持綠化沙漠。
現在,綠化面積已達十八萬多畝,上萬個沙丘披上了綠裝,其中近八萬畝寸草不長的沙丘變成了草木叢生的牧場。解放前,烏審召只有幾個大廟附近有九十二棵老樹:現在隊隊有林,戶戶有樹,全公社有樹八十多萬棵。
在以牧為主,農林牧相結合,因地制宜,全面發展的方針指導下,基本草牧場的建設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全公社有各種類型的草庫倫(草園)五十七個,另外,各群點還有小型草庫倫一百一十四個,總面積有七萬三千多畝。
由于進行草原建設,有了可靠的飼草飼料基地,烏審召公社就大大改變了過去靠天養畜的那種被動局面。十五年來,這里發生過兩年大澇、六年大旱,但畜牧業生產仍然不斷發展。從一九六九年春到一九七二年夏連續三年遭到嚴重干旱,去年牲畜總頭數仍然達到十萬零三千多頭,比一九五八年增加一倍多。與一九五八年相比,去年全公社交售給國家的牲畜頭數增加兩倍多,交售的絨毛增加四倍半,全公社的總收入增加將近五倍。社員平均收入增加兩倍半。
十五年來,全公社向國家交售了大量的牲畜、皮張和絨毛,價值總額達四百六十七萬多元,為支援國家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貢獻。烏審召公社在沙漠草原上發展畜牧業生產的成就給內蒙古廣大牧區樹立了榜樣,成為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戰線學大寨的一個先進單位。
思想革命推動科學放牧
長期受封建反動統治階級壓迫的烏審召人民,解放后雖然在政治上翻了身,但是在一九五八年以前“神權”仍然像一條無形的繩索束縛著人們的思想。人民公社建立后,廣大干部和社員在進行大規模的草原建設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讓思想沖破“神權”的牢籠。
大規模的草原建設是從鏟除醉馬草開始的。這個公社有很多草灘遍地叢生著醉馬草。這種草耐旱怕澇,一遇大旱,百草枯萎,醉馬草反而長得旺盛,牲畜吃多了,就會出現“醉酒”狀態,日久瘦弱而死。過去,人們把這種草叫做“神草”,沒人敢觸動它。醉馬草多的草場就成了放牧的禁區。
一九五八年,在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鼓舞下,布爾都大隊二十歲的共青團支部書記、貧牧的女兒寶日勒岱挺身而出,組成一個有六十人的青年突擊隊,在草場上帶頭鏟除醉馬草,用實際行動向人們說明“神權”的虛妄。這件事對大家震動很大。黨組織積極支持寶日勒岱的這一革命行動,并且號召廣大群眾鏟除醉馬草。
全烏審召出動一千三百多人,連續奮戰二十四天給四十二萬畝草灘鏟除了醉馬草,大大減輕了醉馬草的危害,這一年牲畜總頭數比上一年增加百分之三十二。鏟除醉馬草的勝利,第一次沉重地打擊了“神權”,革命實踐使廣大群眾看到自己改造沙漠建設草原的巨大力量。
后來,這個公社的貧下中牧年年都堅持鏟除醉馬草,使大面積的天然草場得到充分利用。近兩年來,在批林整風運動中,廣大群眾激起巨大的革命熱情,決心用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精神,多快好省地建設草原,更快地發展牧業生產。有的牧工在精心放牧中發現,馬吃了一定數量的醉馬草后,不但不“醉”,反而能催膘;就是剛剛“醉”了的馬,換吃別的草,還可以解“醉”。這一發現,進一步打開了人們的眼界。公社黨委便立即在布爾都大隊組織有經驗的牧工用醉馬草對牲畜進行分群飼養試驗,探索利用醉馬草的經驗。內蒙古草原科學研究所的一位研究人員說,烏審召人民對醉馬草從怕它到敢于鏟除它,現在又要研究利用它。一旦利用醉馬草問題得到解決,就會打開許多放牧的禁區,增加大面積草場。這是一場思想革命,也是科學放牧的新發展。
向沙漠進軍的新速度
這里的沙害,過去一向被認為是不可抗御的。每年沙隨風動,黃沙滾滾,任其吞噬草場,掩埋房屋。一九五八年鏟除醉馬草的勝利,使烏審召人民解放了思想在風沙面前挺起了胸膛,直起了腰桿。他們響亮地提出:向沙漠要牧草,要林木,要飼料。要改造沙漠,絕不當沙漠的奴隸。
在全公社流沙面積最大的布爾都大隊巴格柴登生產隊,共產黨員桑如布要摸摸沙龍脾氣。他從遠處背來沙蒿,登上了門前的一座大沙梁,挖坑栽沙蒿,幾天工夫栽滿了一坡。可是,一場大風之后,滿坡沙蒿只活了三棵。
有迷信思想的人說:“栽了一坡才活了三棵自古‘神沙’動不得。”桑如布堅定地說:“說沙漠是‘神沙’那是騙人的鬼話。今天能活三棵,將來就能綠滿坡。”公社社長韓朝格拉滿腔熱情地鼓勵和支持群眾:“我們一定要綠化烏審召,制服流沙。舊社會給我們留下沙漠,我們一定要給后代留下草場。”
當時,這個公社人口還不到三千,只有勞動力一千多個。從一九五九年開始,公社針對這里地廣人稀、缺少勞動力的特點,采取集中兵力打殲滅戰的辦法,來綠化沙丘。一九五九年,他們組織七百多人,一鼓作氣,栽了近三千畝沙蒿,使八個白茫茫的沙丘披上了綠裝。
頭一年栽的沙蒿雖然只活了百分之六十,但是,增強了人們征服沙漠的信心。經過幾年的探索、研究,終于總結出一套種草和栽灌木相結合的綠化沙丘的有效辦法。以后,每年都集中一千多人,在沙丘上栽種沙蒿、沙柳,綠化一萬多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激起了烏審召人民更大的革命干勁。
他們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路線指引下,積極探索高速度地綠化沙丘的新辦法。一九七〇年,烏審召公社的科研小組進行了“喬木上沙”的試驗。他們第一次在寸草不長的沙丘上用高桿樹木造林,成活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近三年來,僅僅用了二十人在公社以東公路兩側的大小沙丘上栽了七千多畝高桿柳樹,現在已經枝葉密茂,象是給沙丘打起一把把綠傘,控制流沙面積一萬多畝。這些柳林還提供了大量樹葉作優良飼草,群眾高興地把柳林叫做“空中牧場”。
“沙丘上栽樹”成功的經驗,很快地傳遍了各地。全公社各生產大隊積極推廣用喬木造林的經驗,去年植樹四萬七千多株,相當于一九六五年的八倍,成活率都在百分之九十五左右。過去綠化一個沙丘要花三年多的時間;改用“喬木上沙”的辦法來綠化,要比原來單純以草和灌木固沙的辦法快兩三倍。
建設社會主義新牧區
烏審召公社的牧場是沙漠草原,牧草稀疏,遇到自然災害,牧民就得“走場”(遠走外地放牧)。一九五八年公社建立后,很快就出現了興建草庫倫的高潮。十幾年來,草庫倫的規模越來越大,面積最大的有兩萬多畝。草庫倫的類型也有多種,有“草、料、林”三結合、全面發展的草庫倫,有放牧場草庫倫,有打草場草庫倫,等等。過去建設草庫倫用草坯和柳笆作圍墻,比較費工;近幾年來改用鐵蒺藜(帶刺的鐵絲網),加快了建設的速度。僅去年一年新建的草庫倫面積就有三萬一千多畝,等于過去十幾年基本草牧場建設面積總和的百分之八十一點六。
在建設草庫倫的同時,這個公社還進行了大規模的水利建設。目前,開挖的大型排水渠道總長已達二百多里,使幾個較大的草場的排澇問題基本上得到解決。過去飲水井很少,大部分牲畜飲泡子里的水,容易得寄生蟲病;現在全公社有了五百多眼飲水井,大部分飼料飼草基地有了機井,牲口都飲用清潔的井水。
烏審召公社已經建成的五十七個草庫倫大部分實現了農林牧相結合,近三年來總共種植苜蓿、草木樨等優良牧草六千多畝,建成水澆糧田一千六百多畝。
去年大旱,還打草二百一十多萬斤,收獲糧食和飼料二十二萬斤,收儲樹葉十多萬斤。一九五八年以前這里還不會種糧食,社員的口糧和牲畜的飼料完全靠國家供應,每年要到百里以外去運糧。現在糧食和飼料的自給程度大大提高。過去從來吃不上新鮮蔬菜的蒙古族牧民,現在可以吃上自己生產的白菜、土豆、黃瓜、西紅柿等新鮮蔬菜了。
查汗廟大隊還發展了養蜂業。草牧場的建設,不僅為牧業高產穩產創造了條件,而且也為這里的以牧為主、全面發展創造了條件。
為了更好地發展牧業生產,對國家多作貢獻,烏審召公社一成立,就引進了新疆細毛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一年,改良羊只占全公社羊只總數的百分之七,現在已占百分之六十三。全公社五百多群牲畜都有了棚圈,各個畜群點還為牲畜安全度過風雪嚴寒的冬天,總共建成暖棚四百七十多間。
為了做好牲畜疫病防治工作全公社建立了三級獸醫網,有獸醫和“赤腳獸醫”五十多人。隨著集體經濟的發展,這個公社逐步實行機械化。現在,全公社已經擁有汽車,以及拖拉機、柴油機、剪毛機、打草機等機械八十多臺。
公社集體經濟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也顯著提高。在舊社會,貧下中牧住的是陰暗潮濕的“棚棚”房。現在,他們都住上明亮的平房,平均每戶有三間。公社有一所中心醫院,大隊有了醫療所,生產隊有了“赤腳醫生”和接生員。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這個公社的蒙古族人口比解放初期增加將近一倍。
解放前,廣大貧下中牧無權讀書。現在,公社有中心小學,大隊有民辦小學。由于居住極度分散,國家對住宿上學的兒童的食宿給予補助。十五年以來,烏審召小學畢業生已有五百多人。現在在職的七十一名社隊干部,都是這些學校的畢業生。
目前,烏審召公社的廣大干部和社員,正在認真學習黨的十大文件,落實十大提出的各項戰斗任務。他們決心以批林整風為綱,深入開展學大寨運動,繼續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加快草原建設的步伐,努力把烏審召公社建設得更加繁榮興旺。
新華社記者
(一九七三年十月二十三日新華社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