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縱世界的黑手,作 者:[美]H•保羅•杰弗斯,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定 價:39元,出版日期:2010-07,ISBN: 9787508620879
《操縱世界的黑手: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陰謀》將告訴你關于這個組織的陰謀手段,還有其影響未來全球的走向。對于每一位對世界大事感興趣的讀者來講,《操縱世界的黑手》一書都不容錯過,讀來驚心動魄。雖然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所上演的種種陰謀,但我們需要知道世界上的哪些事情“被陰謀”了。一個由全球政治領袖、跨國企業總裁、國際銀行董事及金融專家、媒體大亨及掌握權勢的精英等所建立的組織“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左右操縱著幾乎所有國家的政策和未來走向,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新世界秩序”。
根據陰謀論,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每年的會員不同,以歐美知名人士組成,近期成員包括亨利•基辛格、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婦、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婦、銀行家戴維•洛克菲勒、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和托尼•布萊爾等,這些成員做出的決策,影響到各個國家種種利害關系。
傳說中這些精英是要想用種種手段廢除所有主權國家的統治權,企圖建立全新的世界金融體系,簡單的說就是要想組織一個世界政府。
誰在操縱世界?誰是幕后黑手?
亨利•基辛格、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婦、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婦、撒切爾夫人、銀行家戴維•洛克菲勒、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和托尼•布萊爾……
他們的幕后究竟隱藏著多少秘密?
目錄
引言“嘿,你們在搞什么”
1 源起:愛國者與親王
2 誠摯地邀請您加入陰謀俱樂部
3 秘密會議
4 基辛格:彼爾德伯格的左右手
5 控制世界的彼爾德伯格計劃
6 窺探者:誰發現了彼爾德伯格的密謀
7 撒切爾夫人:老男孩俱樂部的女性
8 彼爾德伯格與罪惡帝國
9 克林頓: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鐵桿會員
10 現代戰爭的幕后推手
11 染指全球金融
12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新千年藍圖
13 依舊在絕密活動
14 對外關系委員會與三邊委員會
15 北美聯盟與美元的消失
16 陰謀抑或老男孩俱樂部?
17 彼爾德伯格與世界新秩序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
它能夠主宰世界!
它是陰謀論的始作俑者!
它是一個能夠玩轉地球的陰謀組織!
它被譽為世界上最有權力的精英俱樂部!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
亨利•基辛格?托尼•布萊爾?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婦?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婦?銀行家戴維•洛克菲勒?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
了解黑幕背后的黑手,你會發現原來整個世界都是陰謀
你相信嗎?
一個由全球政治領袖、跨國企業總裁、國際銀行董事及金融專家、媒體大亨及掌握權勢的精英等所建立的組織“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左右操縱著幾乎所有國家的政策和未來走向,他們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新世界秩序”。
你震驚嗎?
根據陰謀論,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每年的會員不同,以歐?知??士組成,近期成員包括亨利•基辛格、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夫婦、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夫婦、銀行家戴維•洛克菲勒、唐納德•拉姆斯菲爾德和托尼•布萊爾等,這些成員做出的決策,影響到各個國家種種利害關系。
傳說中這些精英是要想用種種手段廢除所有主權國家的統治權,企圖建立全新的世界金融體系,簡單的說就是要想組織一個世界政府。
這部書可以讓你看到《貨幣戰爭》的影子……
自從1954年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在歐洲成立以來,人們便開始懷疑它通過將“西方世界政治領袖”、跨國公司掌門人、國際銀行家和金融家、知名記?、媒大亨以及那些能夠影響大眾觀點的人們聚集在一起,從而建立“一種世界新秩序”。據說,俱樂部的目標是“擯除國家主權、建立一套全球貨幣體系、成立一個由他們謀劃、控制并從中獲利的世界政府”。
——《操縱世界的黑手》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名字取自荷蘭一家旅館,由荷蘭的伯恩哈德親王于1954年一手創立。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美國外交協會的“國際版”,由美國和歐洲的銀行家、政治家、商業領袖、媒體巨擘和著名學者所組成。他們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由??柴爾德和洛克菲勒逐一挑選出來的,這些人很多同時又是美國外交協會、朝圣協會、圓桌協會和三邊委員會的成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包括歐盟在內的幾乎所有歐洲聯合機構的策源地,他們最終的目的就是建立一個世界政府。
——《貨幣戰爭》
源起:愛國者與親王
這一定義完全適用于一位被流放的波蘭愛國知識分子的不平凡經歷,他就是公認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創始人。
1888年4月17日,約瑟夫•希羅穆斯•瑞廷格誕生于奧匈帝國加利西亞省的克拉科夫,加利西亞省便是后來歐洲版圖上的波蘭。瑞廷格誕生前的兩個月,發生了一系列的事件。
1888年2月6日,在對德國議會的一次講話中,俾斯麥親王宣稱:“除了上帝,我們德國人無所畏懼。”
這一豪言壯語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德國、意大利和奧匈帝國之間簽署的一份協定。這一協定旨在形成三國同盟,如果任何一國與俄國、英國、法國中的一國或幾國交戰,其他兩國應予以協助。威廉一世簽署這一協定時已接近91歲,已統治德國27年。1888年3月9日,威廉一世去世之后,皇位傳給了他57歲的兒?弗里德里希•威廉。不久,弗里德里希患上了晚期喉癌,不能講話,6月15日便去世了,皇位由他29歲的兒子接替,這就是威廉二世。
瑞廷格出生的這一年一共出現了三位皇帝。24年之后,凱澤•威廉啟用了協定條款,幫助奧匈帝國與俄國交戰。由于俄國與英國和法國是共同防御聯盟,由此引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約瑟夫•希羅尼穆斯•瑞廷格的父親約瑟夫•斯坦尼斯洛•瑞廷格有4個孩子,希羅尼穆斯排行最末。老瑞廷格是波蘭聲名顯赫的貴族伏拉基斯洛•扎姆耶斯基(Wladyslaw Zamoyski)伯爵的私人法律顧問。瑞廷格年輕時聰明好學,很有希?成為一名神父。父親去世以后,他也開始為扎姆耶斯基伯爵家族效力,并加入了一個學會。
在伯爵的財力支持之下,1906年,瑞廷格來到巴黎索邦大學學習。
18歲的瑞廷格就讀于政治學院,他英俊瀟灑,難掩貴族之氣。漸漸地,他便融入了巴黎上流社會,結交了一大批年輕的藝術家、畫家、音樂家和作家。每天他不是與法國權貴們在酒吧里暢談,便是聆聽名家新曲或是拜讀名家新作。他向自己的贊助人證明,他的這些興趣愛好并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學業。1908年,他自豪地向扎姆耶斯基伯爵報告說,他以20歲的年紀獲得了政治科學博士學位,從而成?索邦大學歷史上最年輕的博士學位獲得者。后來,他又赴慕尼黑大學深造,攻讀比較心理學。1912年,他回到了克拉科夫,創辦了一份文藝月刊,并娶了漂亮的波蘭女子奧蒂利亞•祖布麗絲卡。
隨著戰爭的陰云密布,瑞廷格受一些支持波蘭獨立的激進分子之邀,在倫敦設立超國家委員會分處宣揚波蘭獨立事業。愛國者、理想主義者和夢想者們早已預見到戰爭將會導致奧匈帝國解體。這意味著歐洲版圖必將重新劃分,此前隸屬于奧匈帝國的各省都將以獨立國家的姿態出現。然而,對瑞廷格來講,波蘭獨立的夢想還包含一個希望,即戰后歐洲的新興國家應形成?個新體系,在這一新體系之下,各國之間不會再發起戰爭。
像在巴黎一樣,瑞廷格在倫敦不但有政治圈子里的朋友,還結交了很多藝術家和文學家。與他交往最密切的是波蘭著名作家約瑟夫•康拉德(《黑暗的心》和《吉姆老爺》的作者)。1914年夏天,就在瑞廷格夫婦與康拉德夫婦在西班牙加利西亞度假時,奧匈帝國與俄羅斯及其盟國德國發生了戰爭。受三方同盟的約束,英國與法國對德國與俄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對瑞廷格來講,正好可以借此機會利用其在英國與法國的政治關系說服奧地利脫離奧匈帝國,從而打開波蘭獨立之門。后來,瑞廷格被奧地利宣布為不受歡迎的人,被德國打上了死囚犯的烙印,在英國也不受人們的擁護。身無分文的瑞廷格逃往西班牙,后來又去了墨西哥。
在墨西哥,30多歲的瑞廷格延續了其在巴黎和倫敦的做法,繼續結交藝術家、作家、知識分子和政界人士。他結交的朋友中包括墨西哥工人地區協會領導人路易斯•拿破侖•莫羅內斯和后來成為墨西哥總統的埃利亞斯•卡列斯。由于這層關系,瑞廷格受墨西哥政府之托就美國與墨西哥在阿莫科石油公司權利上的爭議進行斡旋。在代表墨西哥赴美國談判的旅途中,他與美國一些領袖人物建立了友誼,包括后來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費利克斯•弗蘭克福特,正是他幫助瑞廷格獲得了新的波蘭護照。
重新得以赴歐洲旅行之后,瑞廷格于1939年9月1日來到了倫敦,此時正值德國入侵波蘭。波蘭流亡政府在倫敦成立后,瑞廷格成為波蘭總理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將軍的主要政治顧問。
1941年秋天,瑞廷格陪同西科爾斯基來到北非,慰問在托布魯克與英軍及其他部隊一起抵抗德國隆美爾將軍非洲軍的波蘭軍隊。
3年之后,56歲的瑞廷格乘降落傘回到了自己被占領的家鄉。在薩拉曼德行動中,他成為在戰斗任務中乘降落傘的年齡最大的人。他身穿英軍制服,身上帶著名為佩斯利上尉的身份證件。根據一則關于這次行動的報道,波蘭家鄉軍曾經懷疑瑞廷格,搶走了他的證件,并阻止他登上一架飛機。他們命令一名扮做護士的女殺手伊莎貝拉•霍羅德卡給瑞廷格注射一種致命藥劑,?于她只注射了一半的劑量,瑞廷格才沒有被毒死,但他因此而癱瘓。后來,瑞廷格回到了倫敦,在多切斯特酒店逐漸康復。
由于不用離開倫敦執行任務,瑞廷格將流亡在英國的一些國家的外長們組織在一起,并開始籌劃在戰后成立歐洲聯盟。關于此項計劃的很多討論都是在克拉瑞奇酒店的午餐桌上進行的,并由荷蘭親王伯恩哈德主持。1944年,他們在沙威酒店的一次討論達成了一致意見,建立了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三國經濟聯盟(Benelux)。
戰爭結束后,瑞廷格參加了一場由查塔姆研究所舉辦的題為“一個歐洲人的大陸”的會議。1946年5月初,瑞廷格來到布魯塞爾,與比利時首相保羅•范?蘭一道參加了歐洲經濟合作聯盟會議,會議也邀請了美國代表參加。1947年,瑞廷格著手準備將于1948年5月在海牙舉行的歐洲議會,參加者有溫斯頓•丘吉爾、聯邦德國的康拉德•阿登納、英國首相安東尼•艾登以及哲學家伯特蘭•羅素。1948年5月7日~11日,來自全歐洲的代表以及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觀察家們齊聚荷蘭,總人數高達800人。會議由丘吉爾主持,對歐盟的未來發展議題進行了討論。與會代表呼吁建立一個政治、經濟和貨幣一體化的歐洲聯盟。這次會議對歐洲一體化進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并最終于1948年10月25日成立了歐洲運動委員會(European Movement)。這次會議被一些參與者稱為 “瑞廷格的個人杰作”。以此為基礎,9個月后歐洲委員會成立,從而為成立歐洲議會打下了基礎。
握有索邦大學政治科學博士學位的瑞廷格深知,成立歐洲聯盟并不是什么新奇的設想。
“18世紀,哲學家孟德斯鳩說,‘過去,無論何時歐洲被武力統一,其時間都沒有超過一個任期……’
“1871年,法國小說家維克多•雨果呼吁,‘讓我們成立歐洲合眾國吧,讓我們成立大陸聯盟吧,讓我們在歐洲擁有自由吧。’
“1922年,理查德•庫登霍夫•卡勒吉伯爵成立了泛歐聯盟。
“1941年,安?烈•馬爾羅號召實施‘歐洲新政’,計劃成立除蘇聯之外的歐洲聯邦。
“1942年10月,在致英國戰時內閣的一封信中,丘吉爾寫道:‘盡管難以實現,但我堅信,歐洲大家庭能夠以歐洲聯盟的姿態出現。我希望看到一個歐洲合眾國的出現?!?/p>
“1946年9月19日,在蘇黎世大學的一次演講中,丘吉爾斷言:‘我們必須建立一個歐洲合眾國?!?/p>
得益于瑞廷格的努力,在荷蘭海牙舉行的這次歐洲會議上,有來自16個國家的近千位知名人士號召成立歐洲聯盟。1948年7月,瑞廷格與丘吉爾、外交官鄧肯•桑迪斯以及比利時前首相保羅•亨利•斯巴克一?來到美國為成立歐洲聯盟籌款。由此,1949年3月29日,統一歐洲美國委員會成立。委員會第一任主席威廉•多諾萬也是美國戰略情報局的第一任主任,副主席艾倫•杜勒斯后來成為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局長。
瑞廷格注意到,“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將軍喬治•C•馬歇爾在一次歷史性的講話中建議對歐洲進行援助”,這就是眾所周知的“馬歇爾計劃”?同時,這一計劃也支持歐洲的統一。
“1948年3月17日,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在布魯塞爾簽署了一項為期50年的條約,致力于‘經濟、社會、文化和國防方面的合作’?!?/p>
“1949年5月5日,來自10個歐洲國家的外長在倫敦簽署條約,致力于‘建立范圍更廣的歐洲聯盟,改善歐洲人民的生活條件,提升歐洲人民的人文價值,并堅持議會民主原則和法律與人權標準’。這一條約的目標在于從社會與經濟上促進統一?!边@一聯盟的成員包括比利時(1949)、丹麥(1949)、法國(1949)、愛爾蘭(1949)、意大利(1949)、盧森堡(1949)、荷蘭(1949)、挪威(1949)、瑞典(1949)、英國(1949)、希臘(1949)、土耳其(1949)、愛爾蘭(1949)和聯邦德國(1951)?!皻W洲委員會對所有歐洲國家開放,只要它們認可‘有關法律規則與人權及基本自由方面的原則’?!蔽瘑T會的總部設在法國的斯特拉斯堡,各國首相每兩年會晤一次,首相代表們每年會晤10次,大會有154名各國代表參加。
1949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立,這一防御聯盟旨在實施北大西洋公約,并聯合向日漸強大的蘇維埃政府施加壓力”。
“1952年5月27日,《歐洲防務集團條約》在巴黎簽署,從而將英國軍隊與聯邦德國、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的軍隊組成了聯盟?!?/p>
在瑞廷格致力于歐洲聯盟事業的幾年時間里,由于冷戰的升級,歐洲的分裂日益嚴重。1946年,丘吉爾發表關于“鐵幕”的講話,他說:“在鐵幕的背后,是中歐和東歐古老國家的都城,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p>
在沿著歐洲權力走廊前行并致力于實現幾個世紀以來互相爭戰不休的國家的統一大業的過程中,這位來自波蘭的愛國者被朋友們稱為幕后操縱者,就連他自己也承認這一點。但是,瑞廷格卻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即波蘭及所有東歐國家都投入了蘇聯的懷抱。
當時正值冷戰最冷的時期。正如克里姆林宮的花崗巖柱子一樣,約瑟夫•斯大林對蘇聯及其東歐盟國的統治堅不可摧。面對蘇維埃世界進攻的危險,德國宣布重整軍備,從而在整個歐洲引發了緊張情緒。
瑞廷格一貫認為,公眾的思想會傾向于有影響力的個人,因此他在1952年初便與他的一些朋友展開了討論,他們都認為歐洲的未來取決于國家間統一的目標。通過與時任聯合利華董事局主席保羅•范澤蘭的討論,他們一致認為,要實現歐洲聯盟,必須尋找一位合適的人選將有影響力的領導人組織到一起。瑞廷格心目中的最佳人選是荷蘭的伯恩哈德親王。瑞廷格與伯恩哈德親王在海牙會議上見過面,他知道伯恩哈德親王對政治頗感興趣,并且支持歐洲聯盟。盡管由于荷蘭皇室的身份限制了其政治行動的自由,但伯恩哈德親王卻樂于推進這樣的正當事業。對于歐洲統一大業,有了伯恩哈德親王的支持,其價值是無可估量的。
“伯恩哈德親王來自一個巴伐利亞家庭,從小在靠近波蘭邊境的布蘭登堡長大,與弟弟一起接受私人教師的教育。在柏林讀完中學之后,他來到洛桑大學研習法語(英語是其第一語言),然后又先后赴慕尼黑大學和柏林大學學習了國際商法。隨著德國納粹主義興起,伯恩哈德受到了希特勒主義的感召,在柏林加入了黨衛隊?!?/p>
“1935年,在父親去世一年后,伯恩哈德離開黨衛隊,來到了德國法本公司駐法國巴黎分部?!碑敃r,正在里斯本的荷蘭首相建議伯恩哈德前去拜會荷蘭女王威廉明娜和她的女兒——朱莉安娜公主,當時她們正在德國加米施–帕騰基興參加冬奧會。有資料記載,當時伯恩哈德發現公主“儀態萬方,略帶羞澀,冰雪聰明,深受其母親女王的影響”。與公主交往約一年以后,他們于1936年9?8日宣布訂婚,成為當時荷蘭轟動一時的新聞。當時伯恩哈德25歲,朱莉安娜27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的荷蘭,此刻對德國也保持著不偏不倚的態度。然而,伯恩哈德放棄德國國籍之后,希特勒卻對其冷眼相待。后來,伯恩哈德在這件事情上的處理方式贏得了荷蘭人民的尊敬。
“婚禮于1937年1月7日在海牙舉行,伯恩哈德從此加入了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奧蘭治王朝的皇室。威廉明娜女王同意,她丈夫——梅克倫堡–什未林公國的海因里希親王的爵位將由其承襲。
“伯恩哈德親王的第一項任務是參軍,但由于他在1937年11月遭遇嚴重車禍,因此參軍被迫推遲。然而,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后,當時僅為上尉軍銜的伯恩哈德被威廉明娜女王委以重任,負責直接向她匯報當時仍處于中立地位的荷蘭的國家防務情況。
“1940年5月10日,德國入侵荷蘭。兩天之后,威廉明娜女王命令伯恩哈德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貝婭特克麗絲和伊蕾妮逃往英國?!本o接著,威廉明娜女王也流亡到英國。但一個星期后,伯恩哈德違背了女王的旨意,又回到了荷蘭??伤l現,德軍的侵略已經難以抵抗,因此他又乘坐一艘英國巡邏船第二次流亡到英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伯恩哈德“成了英軍與荷軍之間的首席聯絡官。在英國、加拿大和美國受訓期間,他訪問并激勵荷蘭陸軍和海軍以及在英國皇家空軍服役的荷蘭空軍人員。他因為設立戰爭武器基金而為英國公眾所熟知。這一基金由荷蘭海外人士資助,用于為英國皇家空軍和荷蘭皇家空軍購買轟炸機和戰斗機”。后來,他又成為英國皇家空軍的一名戰斗機飛行員,徹底贏得了英國人的好感。
“1944年9月,戰事進展順利,伯恩哈德被任命為荷蘭軍隊最高司令。雖然他不掌管荷蘭海軍,但卻參與指揮荷蘭抵抗行動?!辈鞴屡c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將軍關系很好,但他卻批評過英軍司令伯納德•L•蒙哥馬利,原因是蒙哥馬利在1944年荷蘭阿納姆的一次叫做“市場花園行動”的傘兵襲擊戰役中損失慘重。
威廉明娜女王辭去王位之后,朱莉安娜繼承了王位。作為女王的丈夫,伯恩哈德繼續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并且逐漸將注意力放在了發展荷蘭工業與海外貿易上。后來,瑞廷格提議召開一次由歐洲與美國政界、商界和學術界參加的大會,這引起了有國外經歷的伯恩哈德的濃厚興趣。在他們兩人的第一次會談中,伯恩哈德被這一項目深深地吸引了。他要好好考慮這件事情,并咨詢了自己的顧問和朋友。后來,經過幾次會議以及方咨詢,很快一組人選便產生了。
1952年9月25日的巴黎會議上,所有人都一致認為,當前迫切需要改善與美國的關系。
根據傳記作家凱•伯德的記載,1952年末,“瑞廷格來到美國,嘗試著向美國人兜售自己的觀點。同時,他還見到了外交家艾夫里爾•哈里曼、銀行家大衛•洛克菲勒以及時任中央情報局局長的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將軍等老朋友。在瑞廷格說明來意之后,史密斯說,‘你怎么不早點來找我呢?’隨后,他建議瑞廷格去找即將成為艾森豪威爾總統戰事特別助理的C•D•杰克遜。很快,杰克遜便組織起了幾名美國人”。新任總統艾森豪威爾及其幾名幕僚都有過在歐洲生活的經歷,也深刻認識到了這一問題。他們都很熟悉伯恩哈德,并非常看重他。就這樣,隨著美國人的加入,世界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世界領導人大會的道路鋪平了。
基辛格:彼爾德伯格的左右手
基辛格的外交政策促進了中美兩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兩國分別在對方的首都建立了聯絡處。對此,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深感滿意。
在約瑟夫•瑞廷格提出建議,組織一個由世界領導人組成的大會討論如何應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所面臨的問題時,被邀請人名單上赫然寫著大衛•洛克菲勒的名字。
大衛•洛克菲勒出生于1915年,是百萬富翁約翰•D•洛克菲勒最小的兒子。大衛1936年畢業于哈佛大學,擁有英國歷史與文化學士學位。后來,他又獲得了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并繼續在哈佛大學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深造。1940年,他與幾個哥哥成立了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1940~1941年,大衛擔任過紐約市長菲奧雷洛•亨利•拉瓜迪亞的秘書;1941~1942年,還擔任過美國國防、健康與福利事?辦公室的地區主管助理;1942年,大衛加入美國軍隊,擔任駐北非和南部法國軍事情報官員,并在阿爾及爾設立了一處情報網絡。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后7個月,大衛擔任駐巴黎助理軍事參贊。戰爭結束后,他回到家鄉,加入了大通銀行(1955年被兼并,成為大通曼哈頓銀行),擔任經理助理。后來,他成為大通銀行的高級副總裁,負責經濟調研和紐約地區的客戶關系工作。
1954年,受伯恩哈德親王邀請,洛克菲勒參加了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第一次會議,成為俱樂部創始人之一以及領導委員會委員。伯恩哈德親王辭職之后,洛克菲勒主持俱樂部的工作,推行美國國際主義。關于這一點,他在一本回憶錄中寫道:“一個多世紀以來,意識形態極端主義者抓住一些公眾熟知的事件攻擊洛克菲勒家族,指責我們左右美國政治和經濟。有些人甚至認為,我們是一撮旨在破壞美國根本利益的陰謀分子,把我們家族和我本人稱為‘國際主義分子’,并懷疑我們與世界其他地區一些人圖謀建立一個集權制的政治和經濟體,甚至要建立一個新世界。”
《洛克菲勒回憶錄》于2002年發表之后,《標準周刊》資深編輯、《新聞周刊》特約編輯戴維•布魯克斯在《紐約時報》上發表長篇文章,不但詳細剖析了大衛•洛克菲勒本人,而且披露了一些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鮮為人知的消息。(在該報社120多年的全部檔案資料中,“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字眼僅出現過10次左右,對其歷史和宗旨的介紹更是少之又少。)布魯克斯注意到,洛克菲勒是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因此他寫道:“他具有莫扎特般的節奏感,從不發火,只是偶爾‘生氣’;對他來講,沒有糟糕的事情,只有‘不圓滿’的事情。”
在談到洛克菲勒參與諸如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之類的論壇時,布魯克斯一語雙關地說:“在人類歷史上,忍受枯燥的能力無人能出其右?!?/p>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美國會員中,影響力堪比洛克菲勒的只有洛克菲勒的一名門徒。
1923年5月27日,亨利•基辛格出生于德國的菲爾?。1938年,為了逃避納粹的迫害,基辛格一家首先來到英國,然后又去了美國。他們在紐約安了家,基辛格在那里讀完了高中,并進入城市大學的夜校,希望將來成為一名會計。讀夜校時,基辛格白天在一家工廠打工。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基辛格參軍,在駐德國軍事情報部門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他留在德國,在歐洲司令部情報學校任教。1947年,他回到美國,考入哈佛大學,1950年畢業。1952年他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1954年又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并在哈佛大學任教。1952~1969年,他領導了哈佛大學國際研討會。加入研討會的都是品學兼優的學生,在教授悉心指導下作研究,然后一起研討。作為對外關系委員會(由洛克菲勒成立)的顧問,基辛格在國際關系和國防政策方面樹立了自己的顯赫名聲。
從1956年開始,基辛格擔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一個特別研究項目的主任,項目旨在調查可能出現的國內國際問題。1957年,基辛格成為哈佛大學講師,1962年被提升為教授。同時,他還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軍控署和蘭德公司的顧問。1962~1965年,他在哈佛大學擔任全職工作。1965年,他擔任美國國務院越南事務顧問,并于1965~1967年數次訪問越南。
1968年的大部分時間,基辛格都在幫助紐約州州長納爾遜•洛克菲勒(大衛•洛克菲勒的哥哥)競選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盡管最終洛克菲勒敗給了理查德•尼克松,但洛克菲勒卻敦促尼克松任命基辛格總領國家安全委員會。一些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觀察家認為,基辛格是受俱樂部的命令才籌劃了尼克松總統赴中國秘密會見中國總理周恩來。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訪問中國,進行前期準備工作。這次訪問的結果便是1972年尼克松訪華,會見了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和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從而使兩國關系正?;?,結束了兩國長達23年之久的外交隔離和敵對狀態。
基辛格的外交政策促進了中美兩國的經濟和文?交流,兩國分別在對方的首都建立了聯絡處。對此,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深感滿意。然而,尼克松的這一勝利很快便被水門事件所沖淡。有些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批評家們認為,水門事件是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排擠尼克松的結果,因為尼克松曾公開宣布他不同意關貿總協定(GATT)”。
這一做法的積極建議者之一丹尼爾•伊斯圖林在其《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一書中寫道:“在羞辱尼克松并將其趕下臺之后,基辛格的權力更大了。尼克松辭職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又看中了一位‘他們’的總統——杰拉爾德•福特,并將他帶進了白宮?!?/p>
福特總統將“接?亨利•基辛格的直接命令,而基辛格是大衛•洛克菲勒的代理,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奴仆”。
尼克松提拔基辛格擔任國務卿之后,基辛格通過努力停止了越南戰爭,并因此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伯恩哈德離開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之后,大衛•洛克菲勒成為俱樂部中最具影響力的美國人,而亨利•基辛格成為最受世界關注的會員。如果說洛克菲勒真如戴維•布魯克斯所描寫的那樣有莫扎特般的節奏感的話,那么基辛格則表明,他作為一名外交家,不會總表現得如同他在與越南共產黨談判時那般冷靜。
當瑞典首相奧洛夫•帕爾梅嚴厲批評美國轟炸越南,并通過外交渠道聲明基辛格為1973年瑞典薩爾特舍巴登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不受歡迎的人時,美國國務院在媒體上表示了反對態度。
伯恩哈德聽說此事之后,威脅要改變這次俱樂部會議的地點。瑞典首相說,事情有些誤會,基辛格當然是這次會議受歡迎的人。
這次會議著重討論的是世界石油供應問題以及歐洲與北美對低價石油和持續供應的依賴性。美國認為,中東石油出產國不斷要求提價、石油供應渠道受到威脅以及將石油用于政治目的使能源問題雪上加霜。1973年4月在法國梅杰夫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上,美國的擔憂變成了現實。
1973年10月,主要阿拉伯石油出產國受“六日戰爭”戰敗于以色列的影響,決定切斷向西方的石油運輸。為此,基辛格實施了“穿梭外交”。
由于1973年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核心議題是石油問題,因此有人懷疑,俱樂部中的銀行家?石油公司總裁和政治家們密謀支持石油禁運,以便從中獲利。持這一懷疑態度的人包括一些自由記者和“陰謀論者”,他們認為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核心成員及其秘密會議完全是為了達到控制世界事務的險惡目的。
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一書中,丹尼爾•伊斯圖林寫道:“1954年以來,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代表的是各界精英,代表的是所有西方國家金融家、工業家、銀行家、政治家、商業領袖或跨國公司、總統、首相、財長、國務卿、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媒體大亨以及軍事首領們的財富?!?/p>
英國記者和彼爾德伯格觀察家托尼•戈斯林認為,?們會談的目的就是要統治全世界。他寫道:“當這些手握大權的富人們秘密開會時,會有軍事情報部門負責安保工作,這不能不引起人們的猜疑?!?/p>
戈斯林將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描述為一個具有極端影響力的組織,他認為,俱樂部領袖們的真正目的是要通過“全球化”將財富和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俱樂部每年會議上提出的思想便是“只要對金融和大企業有利,就會對人類世界有利”。
窺探者:誰發現了彼爾德伯格的密謀
在這次會議休會期間,塔克還遇到了大衛•洛克菲勒,當時洛克菲勒正在大廳用餐。塔克寫道,洛克菲勒的笑容冰冷,眼珠滴溜溜直轉。
華盛頓的一個叫做自由游說團的右翼政治行動組織的衍生組織十分關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按照其創始人威利斯•卡托的觀點,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全球精英人士以犧牲國家主權和人們的憲法權利為代價建立一個世界政府的陰謀。他寫道:“在國際貿易者團體之中,產生出了一個強大的游說組織。他們所信仰的只有金錢,不管通過何種渠道、從何而來。這些資本主義者們是自由貿易的最堅定倡導者,是國家主權的最大敵人?!?/p>
自由游說團將世界新秩序描繪成一種“世界莊園”,這些不勞而獲的精英們是在坐享世界勞動者的血汗。在卡托看來,“目前,這一計劃正一步一步實施,最終將通過國際超級資本主義者聯盟實現控制和擁有所有自然資源和每一寸土地的目的”。
卡托的批評者們認為,他是一名反猶太者,自由游說團是卡托用于煽動對猶太人的仇恨及傳播猶太人將統治世界這一觀點的工具。自由游說團的周報《聚光燈》的發行量已達到20萬份,這份報紙宣揚右翼觀點,對自由大政府和國際主義持懷疑態度?!度A盛頓郵報》稱《聚光燈》發表的文章“政治觀點正統而保守,熱衷于反猶太復國主義、3K黨T恤衫、帶有納粹標志的德國硬幣和納粹進行曲盒帶”。2001年,自由游說團因惹上官司而被迫破產?《聚光燈》停辦,其職員又創辦了一份類似的新報紙,叫做《美國自由言論報》。
兩家報紙對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報道者都是詹姆斯•P•塔克。他曾先后擔任過美聯社、國際合眾社和多家報社的編輯,后來為《聚光燈》撰寫關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文章。1999年,他曾試圖進入在葡萄牙辛特拉鎮舉行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會場,這一努力被羅恩•羅森寫在了他的《深入虎穴》(Them: Adventures with Extremists)一書中。羅森、塔克和一名攝影師在酒店等候了幾個小時之后,幾個人乘坐黑色豪華轎車和大巴到達。羅森開始懷疑是不是會發生什么事情。塔克說他們被彼爾德伯格的保安跟蹤了。羅森大為吃驚,給英國大使館打了求救電話。
2005年,塔克出版了《吉姆•塔克的彼爾德伯格日記》一書,書中記載了他30多年來“揭露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歷史。在前言中,《美國自由言論報》中西部地區主管克里斯托夫•鮑林敘述了幾次與塔克一起報道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經歷?!霸谀?年里,”他寫道,“我是美國記者中唯一能夠深入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行使記者權利的人,為此我感到自豪。我所做的事情是一個職業記者應該做的,即披露重要消息,為美國大眾當好監督人?!?/p>
鮑林與塔克的第一次行動是在2000年5月31日。那天是星期三,鮑林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之前到達比利時布魯塞爾附近格瓦爾的城堡湖酒店(Chateau du Lac)。酒店告訴鮑林他只能住一個晚上,因為其后的4個晚上已經被“一些大人物”包下了。鮑林看到,酒店已經開始準備會議室。他還注意到,酒店員工也被告知嚴守有關下周出席會議人員的秘密。第二天早上,他透過窗戶,看到“酒店前面有一隊特別安保人員在走路”。
隨著當地人盛傳在城堡湖酒店將有重要事件發生,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了酒店門前的路上要看個究竟。鮑林發現,彼爾德伯格的安保人員對此感到非常棘手。這些人突然聚集過來是他們事先沒有料到的,這會徹底打亂他們保證彼爾德伯格會議出席人員秘密入住酒店的?劃。面對人群,安保隊幾乎毫無辦法,因為一旦他們采取行動,就會引起人們更大的關注。鮑林說:“有幾名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跟蹤報道者,比如英國人托尼•戈斯林,已經到達了現場。甚至還有一個年輕小伙子早已手持攝像機守候在酒店門前,就等那些富佬和權貴們出現。”
第二天,鮑林很早便來到酒店,發現酒店門前已經搭起了兩個帳篷。汽車開進酒店之前,必須首先開進其中一個帳篷,這樣車內乘客便能在不被人發現的情況下進入酒店。鮑林回憶說:“我忙著跑來跑去,試圖在他們走近湖邊的時候拍上幾張這些人的照片。只要我不妨礙他們走路,?保人員也不能把我怎么樣,因為道路是公共財產。可會議剛一開始,安保人員便打定主意要我離開?!?/p>
在酒店門前的公共道路上,安保人員的頭兒走向鮑林,在他面前站住。這個頭目兩只胳膊交叉抱在胸前,皺著眉頭說:“如果你還繼續跟在別人屁股后面拍照片,我就要不客氣了?!滨U林于是帶著相機躲進了附近一家飯店,并且給塔克打電話問到底出了什么事情。塔克建議他盡快離開那里。大街上,有兩名安保人員在監視他。鮑林打電話叫了一輛出租車。一段漫長的等待之后,出租車來了,將鮑林帶到了布魯塞爾火車站。他火速跑到一列火車旁,在火車即?啟動的一刻跳了上去?;疖囆煨祚傠x布魯塞爾,鮑林長出了一口氣。
2001年6月,鮑林與塔克一起報道在瑞典哥德堡附近的斯泰農松德酒店(Stenungsbaden)舉行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第一天,經過酒店允許,鮑林在酒店附近拍照。但是,瑞典警察還是抓住了他,用汽車將他帶到了6英里之外一個農場旁邊的路上。鮑林回憶說:“當時我就覺得,瑞典方面出動了這么多警察,這次要比上次在比利時困難多了。不過,由于我們的努力,這次在瑞典的會議有了更多的媒體報道。”
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員必經的酒店門口,聚集著一幫好事者。瑞典愛國者們聽說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在開會,便來到這里想看個究竟?!@后3天時間里,鮑林要么躲在一棵樹上,要么藏在一座小橋上,俯瞰酒店,等待彼爾德伯格人士出現在鏡頭里。
鮑林注意到,相對于在瑞典舉行的這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2002年在弗吉尼亞州尚蒂伊的韋斯特菲爾德萬豪酒店舉行的會議則顯得十分冷清。鮑林寫道:“與在歐洲的情況完全不同,韋斯特菲爾德萬豪酒店綠樹環繞,并沒有多少安保人員出現。因為除了我們,似乎沒有人對西方世界最有權勢的精英們匯聚于此秘密召開3天會議有多大興趣。在這里,我們只看到了從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坐大巴來見證這次會議的一名小伙子。他一直是《美國自由言?報》和《聚光燈》的忠實讀者,他很清楚這次在萬豪酒店召開的會議的重要性?!?/p>
在這次會議休會期間,塔克還遇到了大衛•洛克菲勒,當時洛克菲勒正在大廳用餐。塔克寫道,洛克菲勒的笑容冰冷,眼珠滴溜溜直轉。
晚上7點,塔克守在酒店門口,等待黑色加長豪華轎車的出現。一個身影下車之后,塔克笑著打招呼說:“您也是來開會的嗎?”
“是的?!甭蹇朔评招χf。
這時,一名保安對塔克說:“你是哪里的?”
塔克被趕了出去。他抗議說:“我就是這里的,因為我是一名納稅人,不能容忍他們在這里秘密討論公共事務?!?/p>
“對不起,塔克先生,我是在執行公務?!北0财届o地說。
第二天,塔克受到了保安人員全天陪同的“待遇”。他眼睜睜看著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人從一間會議室走出來,走向走廊另一頭的會議室。塔克跟在他們后面,直到保安攔住他。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另外一名窺探者叫做亞歷克斯•瓊斯,他出生于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是一家辛迪加電臺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還是一名電影制片人和陰謀論者,并且參加過奧斯汀社區學院。他的職業生涯始于奧斯汀社區學院一檔有線電視電話交談直播節目。1997年,他發行了其第一部紀錄片風格的影片《被創意毀掉的美國》(America Destroyed by Design)。2000年初,他成為得克薩斯州48選區的共和黨州代表候選人,但卻在3月份的初選中退出了。2006年6月8日,他在去往加拿大渥太華報道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的路上被加拿大當局的人攔住并扣留在渥太華機場。他的護照、攝像設備及隨身行李被沒收。后來,他又被釋放。
對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最執著的報道者莫過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一書的作者丹尼爾•伊斯圖林。他這樣描述自己:“我1980年被驅逐出蘇聯,我的父親是一名持不同政見者。這些人對我們失去興趣之后,便將我們趕了出去。我們去了加拿大,12年前又去了西班牙。我的祖父在20世紀50年代擔任過克格勃的上校和蘇聯反情報人員,因此我有更多的渠道獲得更多的消息。不管是克格勃、軍情六處(英國情報機構)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他們的情報人員都是愛國者,他們的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國家的利益,因此他們往往是第一個對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計劃感到恐懼的?!?/p>
伊斯圖林稱,1992年在加拿大多倫多的一家西班牙飯店,一個名叫弗拉基米爾的據說曾經擔任過蘇聯情報特工(或者在其他間諜組織任?)的人向他透露了一些關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事情。伊斯圖林寫道,弗拉基米爾將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描述為一個“世界政府”,這一組織使他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另外一名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觀察家托尼•戈斯林1962年出生于英國肯特的格拉維森,獲得了布拉德福德大學的人類學學位。在從事家族事業幾年之后,他轉行成了一名電臺記者。搬到布里斯托爾之后,他便開始了新聞調查工作,專職跟蹤報道彼爾德伯格俱樂部?,F在,戈斯林將自己稱為英國布里斯托爾國家記者聯盟的副主席。
在近30年的時間里,這些人以跟蹤彼爾德伯格俱樂?會員為生計。他們尾隨會員們開會,冒險出入酒店和旅館,采用一切手段確定與會者的身份,并竭力探聽秘密會談的內容。
自1954年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誕生以來,它并沒有引起太大的公眾關注。然而突然之間,俱樂部引起了記者們的興趣,因此俱樂部加強了保安工作,并且不情愿地以新聞稿的方式承認了俱樂部的存在。新聞稿在俱樂部會議開始之前發布,但并沒有向那些吉姆•塔克所謂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獵奇者”們提供任何有價值的信息。
像往常一樣,關于2006年1月8日會議的新聞稿只是說,“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是一個規模小、形式靈活的非?式國際論壇,在這里,人們可以聽到各種不同的觀點,從而促進相互間的理解?!毙侣劯暹€宣稱,所有的參與者“都同意在會上或會后不接受媒體采訪”,“對會議內容不發表任何實質性講話已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矩”。新聞稿中還按照字母順序列出了與會者的姓名、國籍、職務及隸屬政府或組織。有1/3的人來自政府和政界,其余的人來自金融、工業、勞工、教育及媒體等行業。
丹尼爾•伊斯圖林說:“我們可以想象,在這個私人俱樂部中,無論總統、首相還是國際金融家,都有皇室成員確保他們順利交流。在這里,人們可以說出自己平時不敢當眾講出的話。這就是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它是世界上最秘密的組織?!?/p>
有時候,人們也會透過神秘的面紗窺探到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身影。目前,人們所知道的關于它的事情最初都是來自其創始人瑞廷格和伯恩哈德親王的傳記。阿爾頓•哈奇在一本關于伯恩哈德親王的傳記中寫道,伯恩哈德親王表達過對首屆會議的想法,他說他從一開始便感到擔心的是,如果有關鍵人物缺席,會議泡湯怎么辦。
伯恩哈德親王特別擔心的是在佐治亞州圣西蒙斯島上舉行的那次會議。當時,美國參議員J•威廉•富布賴特及其他幾名美國眾議員都是第一次參加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伯恩哈德親王的一位美國朋友問他:“對這些美國政客,你打算怎么辦?你總不能堵住這些美國議員的嘴吧?他們可不吃這一套。”
哈奇說:“誰知,在會議之前,伯恩哈德親王走向這幾位美國政客,很有風度地告訴他們:‘先生們,我的一些美國朋友不方便告訴你們這一點,但我們的會議必須遵守這一規則,發言不能超過5分鐘。因此,請各位幫幫忙,給我個面子,按規則進行,否則如果你們講得過長,我這個主席也就當不下去了?!?/p>
伯恩哈德回憶說:“當時他們都欣然答應,并且果真沒有破壞這一規矩。倒是有一位歐洲人使我感到了麻煩。”
哈奇寫道:“盡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越來越‘像是一個兄弟會’,但俱樂部會議的氣氛從來沒有死氣沉沉過,每個人的積極性都被激發了出來。當時的熱點問題是共同市場以及英國和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人們有了討論的熱點,會議氣氛便像晴空里出現的閃電那樣,使與會者始終保持著高昂的情緒?!?/p>
哈奇說:“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的性質和目標使得人們很難對其起到的作用進行評價,但實際上不可否認的是,會議取得的無形的結果是不可估量的。”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艾森豪威爾總統執政期間的美國。當被問及艾森豪威爾總統是否受到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討論結果的影響時,伯恩哈?親王說:“我不知道。當?,當我需要Ike(艾森豪威爾的昵稱)的幫助邀請美國官員來開會時,我會去找他。盡管C•D•杰克遜和比德爾•史密斯支持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但美國政府有很多人一開始并不愿意來。后來,在開過首屆會議之后,他們沖破了這一局限,任何人都可以來。至于Ike是否注意到了我們的討論報告,我不得而知?!?/p>
艾森豪威爾說:“我總會派一個人(加布里埃爾•豪格)去參加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對于能夠促進國際間理解的舉動,我都會支持。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使我受到了很多啟發,因為我能從中獲得很多非官方渠道的信息?我倒并不是贊成他們所說的一切,因為我們不能苛求每個人的所有觀點都正確。但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需要知道不同人的不同觀點,不管對錯。”
肯尼迪總統執政時,美國政府對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有了進一步的好感,因為肯尼迪此前曾主持過C•D•杰克遜所謂的“彼爾德伯格校友會”式的美國國會的工作。這一“校友會”包括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副國務卿喬治•W•鮑爾和顧問喬治•麥吉、瓦爾特•羅斯托、麥克喬治•邦迪、亞瑟•迪安和保羅•H•尼茨。喬治•鮑爾說:“我認為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最好的一點是它為各行業的精英們提供了一個坦誠?談的機會,他們的談話不會?公共媒體引用,并且他們的談話僅代表個人觀點,沒有人會將其看做官方觀點?!?/p>
喬治•鮑爾1909年12月19日出生于艾奧瓦州得梅因市,在得梅因市和伊利諾伊州的埃文斯頓市長大。1922年,鮑爾的父親職位升遷,調入位于芝加哥的標準石油公司總部,于是他們舉家遷到了埃文斯頓市。1930年,鮑爾畢業于美國西北大學之后又進入西北法學院,并于1933年以優異成績畢業。畢業時,法學院院長提名他到農業信貸委員會擔任咨詢工作,但他卻在1933年5月份來到了華盛頓,并于當年11月份進入了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貿易和稅法工作。
“在參與‘新政’的過程中,鮑爾深感自己的法律知識面太窄,因此他又于1935年返回美國中西部地區‘進修法律’。他加入了一家芝加哥的律師事務所,擔任稅務律師。1939年,他加入了著名的Sidley,McPherson,Austin & Harper律師事務所。在這段時間里,他對外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加入了芝加哥外事委員會主辦的星期五午宴活動?!?/p>
在外事委員會掌管援助供給事務的過程中,鮑爾遇到了讓•莫內。在鮑爾成為空軍評估委員會成員,專門研究和評價在歐洲的戰略行動之后,他又被任命為戰略轟炸調查團主任,負責對整個空中進攻體系作評估。1944年,鮑爾與莫內一道,在倫敦對發起針對德國的空襲進行了評估。鮑爾被莫內的歐洲政治經濟一體化、構筑西方世界堅固壁壘的思想所吸引,支持歐洲的統一事業,并在戰后擔任了法國供應委員會的總顧問,并進一步成為這一委員會在華盛頓的代表。
同時,鮑爾還與莫內一道為促進法國的復蘇而努力。1946年7月,在鮑爾重新從事司法工作以后,“莫內便設法使他的公司代表法國政府。很快,鮑爾開始與莫內的代理人討論起了歐洲經濟合作組織的建立。同時,鮑爾還繼續與莫內一道,致力于編制1949年的歐洲經濟計劃。正是這些初步的工作,奠定了歐洲煤鋼共同體(ECSC)的基礎。盡管鮑爾與莫內關系匪淺,但鮑爾并沒有參與決策‘舒曼計劃’,建立一個有獨立決策權的煤鋼歐洲共同市場”。
“1952年8月,《巴黎條約》被批準之后,鮑爾仍擔任歐洲煤鋼共同體的顧問,并且后來還成為歐洲原子能委員會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顧問。”他對歐洲事務的興趣并沒有妨礙他對美國政治產生興趣。1952年,鮑爾在總統競選中支持阿德萊•史蒂文?。1956年,在史蒂文森第二次總統競選中,鮑爾擔任公關組主任,致力于擊敗艾森豪威爾。1960年,史蒂文森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中面對支持約翰•F•肯尼迪的壓力,鮑爾敦促史蒂文森不要支持肯尼迪。
肯尼迪贏得選舉之后,鮑爾以史蒂文森的名義撰寫了一份外交政策分析報告。這份報告給肯尼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他任命鮑爾為負責經濟事務的副國務卿。在新的位置上,鮑爾主要負責貿易和關稅、經濟、剛果和歐洲一體化等事務。
1963年1月22日,在紐約的一次歡迎讓•莫內的宴會上,鮑爾讀了一封肯尼迪總統寫來的信,信上說:“幾?世紀以來,皇帝、國王和獨裁者們都希望能夠通過武力來統一歐洲。然而出于各種原因,他們都失敗了。但是,在你們的努力之下,在不到20年的時間里,歐洲已經比過去1 000年中更接近統一。你們和你們的合作者們已經用理性和政治經濟利益構筑起了堅固的工事。你們正在用建設性的思想改變著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的政策旨在促成歐洲的戰后重建與團結一致,因為我們都已經認識到,統一才能強大。同時,我們大家都認識到,一個強大的歐洲不僅有利于歐洲,也有利于全世界。美國和一個統一的歐洲建立起有效的伙伴關系,諸多問題便會得以解決?!?/p>
伯恩哈德說:“這也許說得有些過于簡單,但我認為,只要雙方都有誠意,就能夠找到一個實際的解決方法?!?/p>
對于歐洲自身來講,伯恩哈德認為,要做的應當不僅限于經濟上的統一。
蘇聯解體的5年之后,在1996年6月24日接受《聚光燈》記者特麗莎•凱特森的采訪時,加拿大銀行董事局主席杰克•塞克曼說,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在多倫多會議上的議題是“俄羅斯與中國的發展”、美國大選以及“在歐洲建立統一貨幣和共同市場”,亨利•基辛格主持了一個關于以色列形勢以及美國外交政策的研討會。
塞克曼曾經參加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并且是領導委員會成員。他說,每年一度的俱樂部會議“絕不是隨便坐下來閑聊的”。他自豪地宣稱:“有時候,討論的確會產生巨大影響,并形成政策。統一貨幣的思想在經過幾年的討論之后才上升為政策。在中美建立正式外交關系這一問題上,我們甚至比理查德•尼克松總統討論得還要早。”
對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已經影響到了政府政策的觀點,丹尼斯•希利認為,如果一名官員在俱樂部會議上聽到人們討論某項政策并在回國后立即實施,我們不應感到奇怪。
盡管希利、喬治•鮑爾以及其他人認為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沒有絲毫的險惡用心,但諸如塔克和伊斯圖林等圈外人士卻懷疑俱樂部圖謀不軌。2002年8月11日,《美國年鑒》發表了記者威廉•香農的文章《毀滅美國計劃大揭秘》。文章稱:“彼爾德伯格正在追求一個后自然主義時代,那時將沒有國家存在,而只有不同的地區,全世界共同擁有一種價值觀。也就是說,我們將擁有全球經濟、單一世界政府(這一政府是選擇而不是選舉出來的)和共同的信仰。為了確保實現這幾個目標,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致力于更先進的技術方法,而很少考慮大眾的想法?!?/p>
他們認為,作為這項計劃的一部分,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首先要選出國家領導人。
撒切爾夫人:老男孩俱樂部的女性
1975年4月,撒切爾接受邀請,參加了在土耳其伊茲密爾豪華的金海豚酒店舉行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
從1954年成立以來,彼爾德伯格俱?部便是一個由?性主宰的組織,唯一的女性成員是荷蘭的貝婭特麗克絲女王。成員們的妻子與情人也不允許加入這一組織?!霸蚴窃诰銟凡砍闪⒁院笞畛醯?0年,女性在歐洲和美國的政府中沒有顯著的地位?!币幻浾邔懙?,“因此俱樂部就像是一個‘老男孩的組織’,會員名單好幾年都保持不變。”
1975年,這一情況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作為領導委員會的創始人和成員之一,丹尼斯•希利建議向一名英國保守黨(托利黨)的女性議員發出邀請。他認為此人雖然經驗不夠老到,但卻值得關注,因為她是托利黨的領袖,并且很有希望成為未來的英國首相。
?時年50歲?瑪格麗特•撒切爾出生于一個英國平民家庭,畢業于牛津大學薩莫維爾學院。盡管她在大學里學習的是化學專業,但她卻對政治和法律有著濃厚的興趣。1950年,撒切爾競選議員失敗,于是繼續其化學研究的工作。第二年,她嫁給了富商丹尼斯•撒切爾。這使她得以更好地投身政治事業。盡管1951年她在議會選舉中再次失敗,但她在1959年10月贏得了保守黨芬利奇選區。一開始,撒切爾在愛德華•希斯政府中擔任養老及國民保險部和教育與科學部的秘書(1970~1974年)。保守黨經過兩次選舉失利之后,撒切爾得到了右翼保守黨的支持。她曾經批評過希斯的經濟政??為此在1975年2月贏得了選舉?!边@意味著,如果托利黨能夠贏得下次選舉,那么撒切爾就將成為英國歷史上首位女首相。
1975年4月,撒切爾接受邀請,參加了在土耳其伊茲密爾豪華的金海豚酒店舉行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希利回憶說:“在頭兩天里,她坐在那里,沒有發表任何言論??墒牵瑫T在一起開會是需要講話的。星期五晚上,一位來自于馬里蘭州民主黨的參議員查爾斯•馬蒂亞斯走過來對我說:‘你邀請的那位女士一句話都不說,你該說說她了。’”
然后,晚餐時,這位參議員便與撒切爾夫人“大談特談起來”。希利看到,“她?些尷尬。也許她深深思考了一夜,因為第二天她便在會上發表了一段具有撒切爾風格的演講。我已經記不起她演講的題目,但當時整個會場都震驚了。她的演講一結束,大衛•洛克菲勒、亨利•基辛格及很多美國人都喜歡上了她。他們將她帶到了美國,用豪華轎車載著她,將她介紹給每個人認識。”
4年之后,撒切爾成為英國首相。陰謀論者們認為,撒切爾加入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很好地證明,俱樂部的確能夠將好運帶給它的會員,并且?他們扶植到政府的相關職位上去。一些前蘇聯媒體與英國國內的反對者稱撒切爾為“鐵娘子”,對此,撒切爾夫人欣然接受。在撒切爾的第一個任期內,她的主要目標是整頓經濟、解除工業國有化和排擠社會主義。1982年,由于馬爾維納斯群島的問題,英國與阿根廷開戰,但這并沒有影響人們對她的經濟政策的擁護。
丹尼斯•希利將英國成功獲得國際支持的部分原因歸結為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他回憶說:“阿根廷控制馬爾維納斯群島之后,英國政府提出國際社會制裁阿根廷,這一要求沒有得到國際社會太多的支持。但在挪威的一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上?英國外相戴維•歐文發表了一段言辭激烈的講話,要求國際社會制裁阿根廷,從而改變了很多人的觀點。我相信,各國外長們回到本國,都向本國首腦傳達了戴維•歐文的話……然后,阿根廷便遭到了制裁?!?/p>
1983年,攜戰爭勝利之余威,撒切爾夫人再次當選英國首相。1987年,由于經濟形勢好轉,撒切爾夫人更是破天荒地第三次當選英國首相。在撒切爾夫人的三屆任期中,她不斷致力于經濟政策的改革,削弱工會的影響力,節省公共開支,增加減稅力度,促進公共資源的私有化,放開工業。她遏制了通貨膨脹,降低了公共開支,削弱了英國工會的勢力,些舉動被人稱為“撒切爾主義”。她與美國總統羅納德•里根結成了反蘇聯聯盟,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
撒切爾與里根的緊密關系使得美國與英國交好,在諸多事務上展開了合作,其中有一項便是蘇聯問題。1984年12月,即將上任蘇共中央總書記的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訪問倫敦,與撒切爾會面。在談話中,撒切爾夫人對戈爾巴喬夫說:“我們可以一起做生意?!?/p>
1987年,撒切爾除了成功連任英國首相,還有報告稱她反對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創立歐盟的計劃,并拒絕英國加入歐盟。后來,她在保守黨的領導地位受到了挑戰,于1990年11月辭去?相職務。但是,她仍然保留芬奇利地區地方議會代表的職務。1992年,她沒有再次參選,她被封為女男爵,并進入了英國上院。
有人將撒切爾的突然下臺歸因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對其拒絕英國加入歐盟的不滿。彼爾德伯格批評家吉姆•塔克寫道,1989年在西班牙拉托哈島舉行的會議上,撒切爾的地方主義和民族主義遭到了批判,因為她拒絕接受超國家護照,反對將國家主權服從于歐洲超級聯盟。塔克甚至聲稱,1989年5月的那個周末,一場針對撒切爾夫人的“政治暗殺”正在醞釀之中。
撒切爾夫人政治生涯的跌宕起伏,到底是不是由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主宰,人們已無從考證。
克林頓: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鐵桿會員
1993年1月20日,克林頓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在此之前的1992年12月,據說是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敦促之下,總統喬治•H•W•布什?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
1991年德國巴登巴登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的美國會員包括大衛•洛克菲勒、亨利•基辛格、美國財政部長尼古拉斯•F•布拉迪、羅得島參議員約翰•查非、圣弗朗西斯科前市長并即將擔任美國參議員的戴安娜•范斯坦、《華盛頓郵報》的凱瑟琳•格拉漢姆、路易斯安那州參議員J•本尼特•約翰遜、前駐蘇聯大使杰克•F•馬特洛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小威廉•B•奎恩德、花旗銀行首席執行官約翰•S•里德、弗吉尼亞州州長道格拉斯•懷爾德、聯合鋼鐵工人工會主席琳•R•威廉姆斯以及來自華盛頓的律師弗農•喬丹(《華盛頓郵報》稱之為“沒有職稱、不拿薪水的總統顧問”,“極少走進法庭,甚至極少撰寫動議” ,“一位從不游說的游說家,至少不是官方意義上的游說”)。
弗農•喬丹是一名黑人,他積極維護公民權利,為自己謀得了政府公職,并成為華盛頓最有名的政治掮客。喬丹的爺爺是一位佃農,喬丹則住在華盛頓特區的一座大廈,與政府官員和大公司高管來往密切。執掌美國城市聯盟10年之后,他加入了華盛頓最有名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并擔任了11家公司的董事。正因為如此,他才放棄了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黑人首席檢察官的機會。他說,他不喜歡向?眾公開自己的財務狀況。
拋開種族因素,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確希望吸納他加入。1991年,喬丹帶著一位客人參加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一開始,這位新人似乎并沒有表現出與會者期待的潛質。1946年8月19日,比爾•克林頓出生于阿肯色州的霍普鎮。父親在一場車禍中喪生,母親改嫁。后來,克林頓畢業于喬治敦大學,并獲得羅茲獎學金赴牛津大學深造,1973年畢業于耶魯大學法律系。畢業后,他回到阿肯色州,在阿肯色大學教授法律,后從政。1974年,克林頓競選議員失敗,但兩年之后,他當選為阿肯色州首席檢察官。
1975年,他與在耶魯大學學習法律時相識的希拉里•羅德姆結婚。1978年,克林頓當選阿肯色州州長,1980年競選連任失敗。但兩年之后,他又再度成功當選阿肯色州州長,并一直擔任州長至1993年。1989年,民主黨領袖委員會執行主管阿爾•弗羅姆訪問阿肯色州小石城,邀請克林頓擔任民主黨領袖委員會主席。民主黨領袖委員會于1984年由一些南方政治家創立,委員會宣稱其目標是將民主黨推向政治舞臺的中心。加入這一委員會,使得克林頓的政治目標直指美國總統的寶座。
盡管1991年克林頓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上3分鐘的發言并沒有正式記錄,但彼爾德伯格觀察家們普遍?為,他的受歡迎程度絕不亞于瑪格麗特•撒切爾,因此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愿意為1992年克林頓與喬治•H•W•布什的總統競選鋪平道路。那些相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旨在控制整個世界的人們認為,盡管喬治•H•W•布什曾向美國人民發誓,在他擔任總統期間不會增加稅收,但由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壓力,他違背了自己的諾言,通過加稅籌集資金向國際銀行還款。很快,加稅政策導致布什連任失敗,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利用自身的影響力為克林頓贏得了民主黨總統競選的候選人。
那些相信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旨在創立一個世界新秩序的人們認為,俱樂部能夠將?個來自于南方小州的名不見經傳的州長推上總統寶座,充分說明了其勢力非同尋常。在他們看來,克林頓更像是一個“老好人”,而不像是什么嚴謹的羅茲獎學金獲得者和耶魯大學法律系畢業的高才生,更不像是精明的政治思想家。
1993年1月20日,克林頓正式就任美國總統。在此之前的1992年12月,據說是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敦促之下,總統喬治•H•W•布什?署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簽署這一協定的還有加拿大總理布萊恩•馬爾羅尼和墨西哥總統卡洛斯•薩利納斯•德戈塔里。這一協定取消了貿易壁壘。盡管三個國家都極力反對,但克林頓總統仍在1993年通過立法將這一協定合法化。經過激烈的政治辯論,這一協定由眾議院于1993年11月17日通過,繼而于11月20日由參議院通過。
1994年1月1日,協定開始實施。此協定將取消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之間大多數的貿易與投資壁壘。美國與墨西哥之間在農業貿易方面的所有非關稅壁壘將全部被取消。同時,許多關稅也隨即取締,其余的關稅將在5~15年內逐步取消。這使美國與墨西哥之間的自由貿易得到有序的調整,并將于2008年1月1日全部完成。
歷任美國總統所達成的國際協定中,從未有過像《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這樣引起如此大爭議的。一方面,美國工會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鼓勵美國工業將生產從美國轉移至低工資國家,因此將導致美國工人失業;另一方面也有人警告說墨西哥將掀起非法入境潮。彼爾德伯格觀察家們認為,在覆蓋面更廣的關貿總協定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前提下,《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邁向全球化的重要一步。
澳大利亞《世紀報》的一篇文章認為,關貿總協定、《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都是以自由貿易為出發點,旨在建立一個世界性的經濟體系。這篇文章說:“隨著116個國家代表的同意,包括澳大利亞政府的大力支持,關貿總協定致力于取締國家的自力更生。用美國業內人士斯特羅布•塔爾博特的話說,關貿總協定將決定一個統一世界的貿易、金融與發展機制?!?/p>
在《時代》雜志《全球化國家的誕生》這篇文章中,塔爾博特說:“我敢打賭,在未來的100年內,國家將成為一個過時的字眼兒,屆時所有國家都將只承認一個單一的全球性政府?!?/p>
《世紀報》的那篇文章還說:“塔爾博特體現的是一種資本主義和全球主義辯證者(比如澳大利亞外長加雷斯•埃文斯)的思想。”塔爾博特認為:“實際上,任何國家都只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不管它們看上去多么有生命力和神圣,從本質上講它們都是暫時的。”
克林頓的貿易談判代表米基•坎特在布魯塞爾的一次關貿總協定會議結束后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如何與關貿總協定相適應仍有待確定。他還補充說:“只通過一個協定便解決一切問題是不可能的。”
克林頓在西雅圖的一次關貿總協定會議上講話說:“亞太地區應該統一,而不是分立?!表n國總統金泳三同意這一觀點,并說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國家應當“逐步發展成為一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關貿總協定與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的批評者們將這三個協定稱為歷史上最好高騖遠的協定,并聲稱它們將會摧毀國家經濟,從而將國家命脈拱手交給世界貿易與大財團來控制。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10多年以來,一直是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2006年2月8日,在支持全球化的《華盛頓郵報》上,哈羅德•梅爾森撰文寫道:“公眾對全球化所能帶來的好處心存疑慮,這無可厚非。然而,如果因此而阻礙全球化的發展并出臺相關措施則是難以想象的。在許多美國人看來,全球化就意味著失控……隨著美國國內非法移民數量上升到了1 100萬,美國與墨西哥的關系日益緊張,特別是兩國的工人階級之間。大量墨西哥人合法或非法移民美國,還有更多的移民甚至沒有相關的出入境記錄。1995年,沒有相關記錄的移民數量估計為250萬,其后又出現了800萬這樣的移民。”
梅爾森說:“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因為我們放松了邊界控制,相反,我們的邊境軍事化控制比以往?何時候都更嚴格。實際上答案很簡單,主要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造成的。這一協定的賣點就是為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國的國民謀福利,并宣稱國民收入會提高,物價會降低。實際上這一好處并不會遍及整個大陸?!?/p>
在一篇關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成效的題為“全球階級斗爭”的報告中,梅爾森援引經濟學家杰夫•??怂沟脑捳f:“墨西哥的農業生產歷代以來一直很落后,盡管墨西哥政府采取了谷類與豆類作物價格補貼措施,但由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出現,墨西哥農民將不得不直接面對來自高效率的美國農業的競爭。1993~2002年,至少有200萬墨西哥農民被迫離開他們的土地。同時,《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也并沒有給墨西哥工人帶來什么好處。1975年,墨西哥人的工資是美國人的23%;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訂之前的1993~1994年,這一比例為15%;截至2002年,這一比例更是縮小到了12%?!庇腥苏f是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一手打造了這一協定,參加談判的就有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并在克林頓時代由國會通過。
其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不僅受到了喬治•W•布什的歡迎,并且被當做可以消除所有地區與全球貿易壁壘的法寶。因此,在2008年的選舉年,小布什向民主黨控制的國會提交了一份與哥倫比亞的自由貿易協定。后來,眾議院發言人南希•佩洛西將此提案擱置,引發了公眾對全球化,特別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憤怒。2008年4月9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再次成為國家經濟困難的替罪羊,因為人們指責它使就業機會外流,大大降低了工人工資。隨著經濟的持續惡化,失業率創造了5年內新高,人們的這一情緒日益嚴重?!?/p>
2008年4月22日,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與巴拉克•奧巴馬在賓夕法尼亞州民主黨初選的一場較量中,反對自由貿易成了重中之重。自2001年以來,賓夕法尼亞州已減少了20萬個工作崗位,奧巴馬在面對選舉人的講話中聲稱,盡管克林頓總統過去支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但他承諾將反對奪去了美國工人工作崗位的自由貿易。
希拉里聲稱她一貫反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盡管她的丈夫親自簽署了這一協定。她說:“我認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并沒有給美國帶來多少好處。”
在分析了有關事實之后,《華盛頓郵報》發現,許多知名的經濟學家并不同意希拉里與奧巴馬的觀點?!暗拇_,自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開始實施以來,美國的制造業崗位減少了約400萬個,盡管它消除了美國、墨西哥與加拿大之間的許多貿易和投資壁壘,”梅爾森寫道,“不僅越來越多的服裝、玩具和電視在海外制造,而且一些高科技的軍用產品也是如此。很多經濟學家將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歸結為技術進步和中國制造業的強勢增長,而不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這些經濟學家認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總體上對美國經濟起到了推進作用。盡管工廠的工作崗位數量下降,但1993~2006年,美國的制造業產量上升了58%,這意味著美國工廠用更少的工人生產出了更多的產品。出口創造了新高,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協議伙伴國家的貿易額是1994年的3倍。同時,美國總體用工數量增加了24%,平均失業率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生效以來也有所降低。隨著美墨邊境城市的興起,農產品出口數量增加。”
“關于自由貿易協定未來日趨白熱化的爭論是極端錯誤的。”梅爾森寫道。同時,他還提到共和黨總統候選人、亞利桑那州參議員約翰•麥凱恩是一名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者。
梅爾森寫道:“盡管他們都反對這些貿易協議,奧巴馬與希拉里對攻擊《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場合和時機卻是慎之又慎。在工人深受失業困擾的賓夕法尼亞州和俄亥俄州,他們聲稱如果不能通過重新談判加強勞工和環保標準,美國將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然而,他們在得克薩斯州卻閉口不提此事,因為有經濟學家說,得克薩斯州向墨西哥、加拿大甚至歐洲、拉丁美洲和亞洲的出口都有所增加。有些高級民主黨眾議員曾經說,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總統候選人應當專注于將工人納入新經濟體系?!?/p>
分析家們在回顧《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歷史時指出,將《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影響與其他發生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實施前后的經濟變化(包括其他自由貿易協議和來自于東歐、印度尤其是中國制造業的持續升溫的競爭)孤立起來是不可能的。
曾在克林頓政府擔任財政部長的哈佛大學教授勞倫斯•H•薩默斯說,他為自己曾經支持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而感到自豪。他認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促進了經濟發展,改善了國家安全,并緩解了美國的非法入境問題。
薩默斯說:“引起工人失業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貿易,而是技術進步、發展中國家生產能力的提高以及能夠促進全球一體化的科學技術。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開始實施時曾承諾將會給北美經濟帶來好處。支持者們認為,通過取消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三國之間的關稅以及放開在墨西哥的外資投資,北美民眾將受益于低物價和高工資待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非法移民的經濟機制將會消失,世界最大自由貿易區帶來的出口增長將為美國帶來20萬個新工作?位。支持者們預計,這一協定將使墨西哥和加拿大實現從貿易逆差到貿易順差的轉變?!?/p>
批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人們認為:“14年之后,通過美國南部邊境進入的非法移民數量激增。同時,美國和墨西哥工人工資停滯不前,美國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貿易赤字急劇增加。由于墨西哥生產的服裝被允許免稅進口,數百家美國紡織工廠倒閉。許多工廠受到來自于中國的強大競爭壓力。受到傷害的還有美國中西部及其他地區的制造業工人。許多人眼睜睜看著高薪職位外流,自己的工資下降?!薄兑泼瘢耗愕膰倚枰麄儭罚↖mmigrants:Your Country Needs Them?一書的作者菲利普•勒格雷因是《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擁護者,他寫道:“參議員希拉里•羅德姆•克林頓因其丈夫擔任總統期間所取得的成績而深受裨益。1994年《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簽署時,她本可以出席,但她要讓人們知道,這并不是她的功勞?,F在,她建議‘修改’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從而使貿易‘為廣大民眾服務’?!?/p>
對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改變了美國經濟”的說法,勒格雷因回應說:“這一點很難做到。批評家指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所能帶來的經濟益處被夸大了?!彼f,盡管《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將現有的美加自由貿易區擴大到了墨西哥,但對美國經濟的總體影響甚微。的確,自1993年以來,美國向墨西哥的出口增加了兩倍,但1 610億美元的貿易額仍只占經濟總量的1.1%。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否是無數美國人失業的罪魁禍首呢?
“并不是這樣?!崩崭窭滓驅懙?。奧巴馬聲稱《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使100萬美國人失業,即便奧巴馬說得對,但1993~2007年,美國的總就業人數仍增加了2 700萬,達到1.376億。勒格雷因說,我們只能說,《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只是使極少數美國人失去了工作。
2008年春天,在賓夕法尼亞州的伊利,克林頓在為支持妻子希?里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發表演說時遇到了一位言辭激烈的反對者,他聲稱克林頓在1991年參加了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并暗示那次會議的討論直接導致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產生和美國就業情況的惡化。對此,克林頓發起了反擊。他回答說:“好的,我現在就給你答案。當時我正在歐洲,并且正在去往俄羅斯的路上,因此弗農•喬丹邀請我參加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喬丹是我的朋友,并且是民權運動的極力倡導者。我可以告訴你,我在場的時候并沒有任何人談到過《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事情。并且,我曾極力想在協定中加入勞工和環境標準,但這些他?事先都已談判完畢。另外,我在擔任總統期間曾5次強制執行《貿易法》,與布什政府相當。”
關于參加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的事情,“當時我與歐洲人討論歐洲事務和俄羅斯前景時談得非常愉快,但我無論如何都不會因此而犧牲美國的任何經濟利益。今天的美國遠遠不如我擔任總統期間表現出色。事實的確就是這樣”。
現代戰爭的幕后推手
1991年6月7日,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成員在德國巴登巴登的Badishcer酒店聚集,討論喬治•H•W•布什在1月份作出的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1990年夏天由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發動,目的是為了奪取對油田的控制)實施軍事打擊的決定。與布什史無前例的軍事反應、快刀斬亂麻的作戰步驟以及徹底摧毀伊拉克軍隊同樣令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高興的是,布什打擊伊拉克的決定獲得了聯合國安理會的批準。
幾名發言人注意到,自從1950年朝鮮戰爭以來,美國軍隊第一次以聯合國軍隊的身份參戰。他們推測,如果美國能被說服允許其軍隊成為國際部隊,那么“狹隘的民族主義”便有望壽終正寢 。一名參與者說:“這場波斯灣行動將這項事業提前了好幾年。”
提到美軍極低的傷亡率,以及美國民眾急切地?過電視新聞了解最新戰況,另一名發言人說,他們“像看一場國際體育賽事一樣關注這場戰事”。
據報道,亨利•基辛格曾在一個論壇上就彼爾德伯格俱樂部希望成立一支由聯合國控制的國際軍隊的想法發表過意見。他說:“聯合國軍隊必須能夠在世界任何地方采取快速行動,不會因為有關國家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對是否參戰猶豫不決而受到影響?!蓖瑫r,布什總統在按照《美國憲法》要求獲得國會許可之前首先征求了聯合國的同意,這是“美國在遠離國家主義”上邁出的標志性一步。
蘇聯解體之后,南斯拉夫分裂為基于不同民族、宗教和歷史的地?,每一個地區都爭相獨立。1998年2月,塞爾維亞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派軍隊入侵科索沃地區,這次行動造成80人死亡,針對平民的暴力引發了暴亂,并升級為戰爭,最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參戰。在這次戰爭中,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打的是維護和平、打擊罪惡的正義旗號。1999年3月2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采取了軍事行動,發動了空襲。
兩個月之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在葡萄牙辛特拉舉行。6月3日~6日,來自24個國家的111名代表齊聚一堂,此時正值米洛舍維奇準備向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投降。盡管俱樂部仍遵循會議內容保密的慣例,但一份包含會議議題的報告復印件卻流失在外,使人們得以知道這次會議就科索沃問題進行了討論。
有與會者宣稱,科索沃戰爭是一個勝利。有人將這場戰爭稱為第一場“后國家主義戰爭”,認為這場戰爭使歐盟更加團結,并且基于全球價值而不是國家利益重新調整了外交政策。多數發言人則擔心,這場沖突使巴爾干地區遭到了重創,并且惡化了與俄羅斯和中國的關系。
一位分析人士指出:“關于科索沃戰爭的一個基本事實是:我們獲勝,米洛舍維奇失敗了。然而,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結果并不理想。我們以適當的理由做了正確的事情,但卻采取了錯誤的方式,從而引發了一個令人困擾的問題:有沒有值得我們去殺戮卻不值得我們犧牲的事業?這場戰爭標志著我們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時代里國家主權已不再是政治生活的最終目的??扑魑謶馉幈l正好與英國上院對皮諾切特將軍的裁決發生在同一時間,其中頗有深意。同時,這場戰爭給‘歐洲’一詞賦予了新意:就在戰爭爆發之前3個月,歐元啟動。歐洲拒絕接受種族清洗?!?/p>
在一份匿名的關于科索沃形勢的總結中,一位分析人士指出,這場戰爭提出了幾個關于美國與俄羅斯的問題?!耙3质澜绲谝怀壌髧牡匚?,美國愿意付出多大的犧牲?科索沃戰爭遠遠不能回答這一問題,雖然美國愿意部署其‘軟實力’,但卻不愿意展示其‘硬實力’……至于俄羅斯,它是在其余國家進入人道主義時代時走向了干涉主義的帝國主義?!?/p>
第二位分析人士指出:“科索沃是奧斯曼帝國長久以來的遺留問題,它始終未能建立起一個適當的政治體系。
“科索沃戰爭存在三個嚴重的問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使用武力代替了民主,未能看到這場沖突的實質:這并不是一個權宜之計,而是一次長期的遏制。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通過武力方式使自己的危險最小化,但卻在最大限度上使它要保護的人們受到了威脅?!?/p>
“科索沃目前已是百廢待興,”一位分析人士說,“其周邊地區的穩定受到了極大威脅,塞爾維亞局勢也是一觸即發。如果沒有塞爾維亞的幫助,我們難以平息巴爾干局勢,塞爾維亞之于這一地區就如德國之于歐洲。然而,塞爾維亞領導人卻被當做戰犯起訴,這個國家很可能會受到社會問題的困擾。從時間上講,我們即將進入21世紀;而從政治上講,我們卻越來越接近19世紀?!?/p>
第三位分析人士說:“科索沃戰爭的根源是波斯尼亞問題沒有得到解決,人們的安全問題沒有解決好。如果我們從波斯尼亞撤軍,沖突還會立即重新燃起。在科索沃,西方國家使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方式在別人看來不合理:它干涉的區域不屬于自己的職責范圍,而且它并沒有得到聯合國的支持?!?/p>
會議調解人說:“發動科索沃戰爭是一個錯誤(盡管一旦戰爭打響,我們就別無選擇,只能取勝)。我們已將這塊一心要拯救的土地搞得兵荒馬亂。我們采取的一個原則是世界其他國家所不能接受的。一場以拯救為初衷的戰爭最終卻將戰爭地區摧毀,這場戰爭便不能被稱為一次外交勝利??扑魑謶馉幣c當年的越南戰爭可謂異曲同工,它使社會分崩離析。同時,巴爾干地區局勢看上去仍然難以穩定下來?!?/p>
在一次公開討論中,“幾名與會者認為,分析人士的話有些過于悲觀。一位丹麥人指出,按照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標準,這次軍事行動獲得了很大成功,并且在公眾看來有充分的合理性。抱怨其士兵陣亡數量不夠多是極不正當的。一位英國政治家也認為,這一勝利值得慶祝。科索沃戰爭牽扯到了民族利益和人道主義。他堅持認為,很明顯,盟國的一個目標就是要除掉米洛舍維奇”。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一位希臘會員警告說,這一地區將會出現人口數量下降。一位奧地利會員敦促國際社會介入難民問題。一位俄羅斯人警告說,雖然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插手的初衷是好的,但這會在長時間內引起很多棘手的問題,包括引起俄羅斯的憎恨。
重建科索沃和塞爾維亞的巨大開支使許多發言人深感焦慮。一位發言人指出,70%的開支主要用于基礎設施的建設,并預計重建成本將令人吃驚。另一位發言人說,要使這一地區恢復穩定,必須有足夠的投資,投資額也許會高達500億美元。一位英國政治家懷疑科索沃戰爭之后盟國聯盟是否還能團結在一起,他警告說,耗費大量的資源去解決這一地區諸多的棘手問題很難激起人們的熱情。
科索沃戰爭是第一場后國家主義戰爭的觀點——以及推進歐洲統一理想的觀點——受到了猛烈的抨擊。一位德國人認為,現在就慶祝一個新歐洲的誕生還為時太早。他說,如果科索沃戰爭持續下去,是否派遣地面部隊作戰的決定便會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內部產生分歧。一位加拿大人指出,如果沒有美國,那么一切將形同虛設。一位俄羅斯人認為,他們看到的并不是一個世界新秩序的誕生,而更像是一個舊秩序的崩潰。
第一位分析人士反對權力政治學派?!懊總€人都反對大屠殺,并且認為當務之急是要阻止大屠殺的發生。諸如中國、俄羅斯及印度等國家如何才能相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新做法并不是一種新形式的殖民主義呢?對外政策出現了新的動向,人們應當學會在傳統的框架內審視它。”
1999年6月22日,克林頓總統在一次關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講話中說:“如果有人跟在一群無辜的市民后面,然后將他們全部殺掉,原因只是因為他們?種族或宗教信仰,那么只要力所能及,我們將會阻止他們?!边@段話被一些彼爾德伯格批評家們解讀為對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作為世界警察的世界政府的認可。
彼爾德伯格觀察家吉姆•塔克注意到,一周之后,《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與彼爾德伯格與會者詹姆斯•霍格蘭寫道,克林頓向世人承諾了“一個世界新秩序”。
1999年11月4日,克林頓的國家安全顧問薩繆爾•R•博格在彼爾德伯格領導委員會會議上談到“美國的國際計劃”問題時說:“少數人的哲學認為國際支出與美國利益沒有內在關系,對大多數跨國公司持懷疑態度,并認為大多數的國?努力(從支持俄羅斯的民主到巴爾干地區的和平及貧窮國家的經濟增長)很可能會以失敗告終,并且不值得嘗試。這一觀點已在美國存在了相當長的時間。20世紀50年代,參議員羅伯特•塔夫特向共和黨的國際主義勢力發起了挑戰,認為我們應當盡量少依賴同盟,而更多地依賴自己的防御。我們發現,20世紀70年代,國會中的民主黨人投票支持將我們的軍隊從歐洲撤回。”
博格在一次講話中說:“美國及其盟國仍然面臨諸多危險,包括由來已久的種族沖突,也包括近年來新出現的網絡恐怖主義。經濟混亂與政治沖突會使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時代一去不返。?此,當務之急是國際主義者應當為我們尋找一個屬于大家的共同基礎。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的信仰已受到威脅,我們必須全力去維護它們……我們相信,只要不同民族聯合起來抵御侵略、解決爭端、促進民主、開放市場、提高生活水平、阻止危險武器蔓延以及一起面對空前的困難,美國人民也會從中受益?!边@段話被彼爾德伯格批評家們解讀為對“一個世界政府”觀點的支持,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世界政府”中將像其在科索沃那樣干預國家事務。
1999年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與會人員(來源:互聯網)
烏伯托•阿涅利,伊菲爾(IFIL)總裁(意?利)
阿吉雷•希爾•德別德馬,西班牙參議長(西班牙)
保羅•阿萊爾,施樂公司總裁(美國)
費雷拉•德•亞馬留,國會議員(葡萄牙)
安德斯•阿斯倫德,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資深助理(瑞典)
弗朗西斯科•平托•巴爾塞芒,里斯本大學通信科學教授(葡萄牙)
珀西•巴內維克,銀瑞達集團主席(瑞典)
伊萬•拜伊,參議員(美國)
弗朗哥•貝納博,意大利電信公司常務董事與首席執行官(意大利)
康拉德•布萊克,加拿大電信公司董事長(加拿大)
艾瑞克•勒•布歇?《世界報》主編(法國)
查爾斯•G•伯伊德,國家安全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美國)
約翰•德•沙特蘭,獨立國際解除武裝委員會主席
肯尼斯•克拉克,國會議員(英國)
克里斯汀•克萊門特,商業與工業聯盟副主管(挪威)
波特蘭•科倫博,拉法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法國)
喬恩•科賽因,高盛公司資深合伙人(美國)
若昂•克拉維尼奧,葡萄牙基礎設施、規劃和領土管理部部長(葡萄牙)
喬治•A•戴維,希臘瓶裝公司董事長(希臘)
克里斯托夫•多德,參議員(美國)
? 托馬斯•E•多尼隆,美邁斯律師事務所律師(美國)
Gazi Ercel,土耳其中央銀行行長(土耳其)
Sedat Ergin,土耳其《自由報》安卡拉局主管(土耳其)
馬丁•S•菲爾德斯坦,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美國)
斯坦利•費舍爾,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國際)
保羅•弗萊斯科,菲亞特公司董事長(意大利)
弗朗西斯科•克吉亞瓦茲,米蘭博科尼大學經濟學教授(意大利)
彼得•C•戈德索,豐業銀行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加拿大)
唐納德•E•格拉漢姆,《華盛頓郵報》發行人(美國)
弗蘭克•德赫拉夫,國防大臣(荷蘭)
Grilo Eduardo Marcal,教育部長(葡萄牙)
查克•海格爾,參議員(美國)
湯姆•C•海德列斯,瑞典商業銀行董事長(瑞典)
Per Egil Hegge,《挪威晚報》編輯(挪威)
彼得•A•赫恩朵夫,安大略電視臺前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多倫多大學資深教授(加拿大)
吉姆•霍格蘭,《華盛頓郵報》副主編(美國)
Westye Hoegh,禮諾航運有限公司董事長(挪威)
理查德•C•霍爾布魯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美國)
簡•于格赫巴埃爾,比利時銀行董事長(比利時)
沃爾夫岡•伊申格爾,外交部大臣(德國)
奧特馬•伊興,歐洲中央銀行執行委員會委員(國際)
弗農•E•喬丹,艾金•崗波律師事務所資深合伙人(美國)
Nilolai Kamov,國會議員(保加利亞)
蘇納•基拉克,KOC控股公司副董事長(土耳其)
亨利•基辛格,基辛格咨詢公司主席(美國)
希爾馬德•考珀爾,德意志銀行監事會主席(德國)
Yannos Kranidiotis,希臘外交部副部長(希臘)
Marie-Josee Kravis,哈德遜學院資深合伙人(美國)
Erkki Leekanen, FC公司(國際)
羅伊•麥克拉倫,加拿大駐英國專員(加拿大)
瑪格麗特•O•麥克米蘭,《國際雜志》編輯(加拿大)
彼得•曼德爾森,國會議員(英國)
杰西卡•T•馬修斯,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總裁(美國)
威廉•J•麥克多諾,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總裁(美國)
理查德•A•麥克金,朗訊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美國)
瓦斯科•德•梅洛,Grupo Jose de Mello副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葡萄牙)
熱拉爾•A•梅斯特雷,蘇伊士里昂水務集團副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法國)
約翰•A•米可斯維特,《經濟學人》商業編輯(英國)
Ihor Mityukov,財政部長(烏克蘭)
多米尼克•莫伊西,法國國際關系研究所主任(法國)
馬蒂亞斯•納斯,德國《時代周報》副主編(德國)
貝婭特麗克絲,荷蘭女王(荷蘭)
戴維•奧德森,冰島總理(冰島)
安杰伊•奧萊霍夫斯基,中歐信托公司主席(波蘭)
約瑪•奧利拉,諾基亞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芬蘭)
Tommaso Padoa-Schiopaa,歐洲中央銀行執行董事(國際)
維爾納•A?佩格,德國《時代周報》政治記者(德國)
喬納森•波利特,未來論壇項目主管(英國)
亞歷山德羅•普羅法莫,意大利聯合信貸銀行首席執行官(意大利)
大衛•德•布里,De Pury Pictet Turrettini公司董事長(瑞士)
比爾•理查森,能源部長(美國)
大衛•洛克菲勒,大通銀行主席(美國)
馬提亞斯•羅德里格斯•因西亞,西班牙國際銀行集團執行副總裁(西班牙)
毛里西奧•羅杰斯,隆德大學經濟歷史學副教授,迪博福利改革研究中心主任(瑞典)
艾瑞克•羅爾,瑞銀華寶資深顧問(英國)
比約恩•羅森格林,瑞典工業、就業與通訊大臣(瑞典)
里卡爾多•E•S•薩爾加多,圣精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葡萄牙)
若熱•桑帕約,葡萄牙總統(葡萄牙)
尼古勞•桑托斯,《快報》總編(葡萄牙)
魯道夫•沙爾平,國防部長(德國)
埃德•舍普鮑爾,荷蘭郵政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荷蘭)
理查德•申茨,奧地利控管銀行首席執行官兼常務董事長(奧地利)
于爾根•E•施侖普,戴姆勒–克萊斯勒公司理事會主席(德國)
托格•賽登法登,《政治報》總編輯(丹麥)
羅伯特•B•夏皮羅,孟山都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美國)
莉莉婭•舍維特索娃,卡內基莫斯科研究中心(俄羅斯)
阿圖爾•桑托斯•席爾瓦,葡萄牙投資銀行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葡萄牙)
佩德羅•索爾韋斯•米拉,國會議員(西班牙)
捷爾吉•舒拉尼,匈牙利中央銀行總裁(匈牙利)
馬丁•J•泰勒,英國巴克萊銀行前首席執行官(英國)
理查德•G•托曼,施樂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美國)
約翰•L•桑頓,高盛集團總裁兼聯席首席執行官(美國)
德米特里•特列寧,卡內基莫斯科中心副主?(俄羅斯)
讓–克洛德•特里謝,法蘭西銀行行長(法國)
勞拉•德•安德烈•泰森,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美國)
馬蒂•萬哈拉,芬蘭銀行董事長(芬蘭)
佩恩提•瓦提亞,芬蘭經濟研究院常務董事(芬蘭)
丹尼爾•L•瓦塞拉,諾華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瑞士)
薩諾斯•維萊米斯,雅典大學政治歷史教授(希臘)
弗朗茨•弗拉里茨基,奧地利聯邦總理(奧地利)
Lodewijk J. de Waal,荷蘭貿易聯盟主席(荷蘭)
馬丁•沃爾夫,《金融時報》副主編和經濟評論員(英?)
詹姆斯•D•沃爾芬森,世界銀行行長(國際/美國)
奧托•沃爾夫•馮•阿梅龍根,奧托•沃爾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德國)
阿德里安•D•伍德里奇,《經濟學人》外事記者(英國)
Erkut Y?caoglu,土耳其工業家和商業協會主席(土耳其)
邁克爾•贊托夫斯基,外事、國防和安全委員會主席(捷克)
諾爾伯特•齊默曼,百得福公司董事長(奧地利)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新千年藍圖
2001年3月24日,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第47次會議在瑞典哥德堡市郊的斯泰農松德酒店舉行。令人感到驚訝的是,瑪格麗特•撒切爾再次出席會議。
丹尼斯•希利告訴撒切爾,接到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邀請就意味著她要在會上發表講話。撒切爾作出了承諾。此時,撒切爾已經成為女男爵,并被人尊稱為撒切爾夫人。
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開始之前3天,英國開始了一場由工黨首相托尼•布萊爾發起的選舉。撒切爾夫人在普利茅斯對英國工黨講話時說:“此次選舉,也是當前我們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是決定英國是否應當保持自由和獨立,或者說英國是否要融入歐洲聯盟。我們沒有折中的辦法,沒有第三種方式,也沒有第二次機會。許多國家已經向布魯塞爾的歐盟權貴們投懷送抱了。我們必須阻止他?。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將英鎊保留下去。一個國家放棄了發行獨立貨幣的機會就意味著它放棄了管理自己國家的權力。這樣的國家不會再有自由,也不會再有民主,因為它們的國民已無法通過國家選舉來決定自己的未來。放棄英鎊,放棄自我管理的權力,就意味著對祖先浴血奮戰得來的祖國的背叛。對于美國,歐洲也欠它一個自由。”
這番講話被那些反對她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人士稱為“撒切爾的復仇”。同時,該講話對托利黨領袖威廉•黑格向工黨首相托尼•布萊爾作出的在預定于6月7日舉行的大選中不談歐元的保證,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作為對這次?話的回應,托尼•布萊爾也發表了講話,支持歐元取代英鎊以及英國與其他歐盟國家“共享主權”,并認為這是一種“愛國義舉”。
托利黨領袖黑格說,“英國人越來越多的權利被出賣給了歐盟”。對此,工黨領袖們稱其為“杞人憂天”。
與撒切爾講話同樣令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感到震驚的是,意大利的一場選舉使保守派聯盟首領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執掌了政府大權。貝盧斯科尼被《華盛頓郵報》稱為“新生歐元貨幣最大的敵人”。20世紀60年代,貝盧斯科尼靠房地產發家,然后成立了商業電視網,從而成為一名傳媒大亨,其業務范圍覆蓋電視、告、電影和出版業?!斑M入政界之后,他極力宣揚市場經濟。1994年,他成立了意大利力量黨。通過對其他黨派腐敗事實的抨擊及頻繁與公眾接觸,貝盧斯科尼逐漸成為意大利的風云人物。在1994年議會選舉中,貝盧斯科尼的三方右翼聯盟獲得多數選票,使他當選總理。然而,當年年底他的聯盟解散,貝盧斯科尼辭職?!?997年和1998年,他被告發實施經濟犯罪,但后來被駁回。2001年,貝盧斯科尼再次當選總理,并成立了一個右翼聯盟,向民眾承諾提供新的就業崗位,提高養老金,實施公共項目和打擊犯罪。同時,他還承諾大幅度減稅,這一點被彼爾德伯格俱樂?視為對歐元政策實施的阻礙。有人認為他的“反移民觀點”是對歐盟國家公民自由出入各國邊境理念的公開挑戰。
路透社記者彼得•斯塔克指出,2001年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議程有可能包括歐盟擴張、歐盟的軍事地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未來及俄羅斯與中國的發展等。他寫道,當地的《哥德堡郵報》刊登了一幅“酒店周圍架設一道900米長的籬笆”的照片。他還寫道,反全球化示威者將進行抗議活動,“當地警察將這一事件看做將于6月中旬在哥德堡舉行的歐盟峰會之前的一次演習”。
注意到瑞典人對豪華酒店內的神秘安排頗有興趣,“彼爾德?格俱樂部會員、瑞典北歐斯安銀行(SEB)董事長、業務范圍遍及瑞典各大行業的瓦倫博格家族首領雅各布•瓦倫博格卻說這個俱樂部并不重要”。他在接受《每日新聞》日報采訪時說:“這只是決策者們每年開的眾多會議中的一次。”在瑞典電視臺第四頻道的一檔關于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采訪節目中,瑞典《民主報》總編格蘭•格萊德說:“盡管在俱樂部會議上并沒有正式作出決定,但這個俱樂部與其他俱樂部一起致力于塑造我們現有的資本主義,并且將世界各界精英聚集到了一起。”哥德堡大學政治科學教授烏爾夫•比杰雷爾德承認,“保密性的確值得關注”,但他又解釋說,這實際上就是“實權人物閉門討論政治熱點問題”。
由于2000年的總統選舉將喬治•W•布什推向了白宮,因此5月26日,康涅狄格州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托弗•多德和報業大亨康拉德•布萊克就“美國新政府”進行了一場長達90分鐘的討論。布什推進自由貿易的做法獲得了好評,但他們對布什拒絕《京都議定書》中關于控制“全球變暖”的做法深感失望。他們相信,布什總統將會“被迫支持有關全球變暖的協議”。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理查德•珀爾主持了一次關于“歐洲安全防衛形勢與泛大西洋安全”的討論。1941年,珀爾出生于紐約。1964年,他畢業于南加利福尼亞大學,獲得英語學士學位。他曾赴哥本哈根參加一個丹麥的國際研究項目。1967年,他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科學碩士學位。1987年,他加入美國企業研究所,負責“未來防御”項目,并擔任國防政策委員會委員,后于2001年擔任委員會主席。珀爾是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的??停c康拉德•布萊克有著密切的商業關系,后者擁有的霍林格國際公司曾在加拿大、美國、英國、以色列和澳大利亞擁有400多家日報和周報,包括倫敦的《每日電訊報》、《芝加哥太陽時報》、《悉尼晨鋒報》和《耶路撒冷郵報》。自1994年6月起,珀爾擔任霍林格公司的董事和霍林格數碼(霍林格的媒體與投資部門)的聯席主席,還擔任過《耶路撒冷郵報》的董事。有人說,他認為如果需要,應當通過美國軍隊推翻伊拉克獨裁者薩達姆•侯賽因的統治,實現伊拉克的“政權更替”。
星期六,會員們在艾瑞克號游輪上吃過午飯之后,大會繼續進行。亨利•基辛格主持討論“中國的崛起對亞洲及世界的影響”。會議強調“?放中國市場”及促進中國?入WTO的重要性。5月27日會議閉幕的那一天,大會就政府對食品質量應采取的措施進行了討論,由奧地利駐歐盟代表弗朗茲•費舍爾主持。大會一致認為,應當成立一個聯合國機構確保全球人民都能吃上健康食品。
與會者各自回國之后,“一名內部人士”向《聚光燈》記者吉姆•塔克透露:“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確有些過分了,他們現在認為,歐盟已成為一個超級大國,原來的國家概念已經過時?!?/p>
誕生于冷戰時期的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親眼見證了約瑟夫•瑞廷格歐洲聯盟的夢想幾乎實現。而在2002年俱樂部開會時,它卻?到了困難:歐洲統一面臨威脅,西方社會幾千年的歷史和2 000年的基督文明受到了挑戰??植乐髁x分子摧毀紐約世貿中心并重創五角大樓,奪去近3 000名美國人的生命之后7個月,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弗吉尼亞州尚蒂伊郊外的萬豪酒店舉行。當時,美國軍隊已與阿富汗開戰,目標是廢除塔利班政府,徹底消滅本•拉登的恐怖主義“基地”組織。2001年9月11日對紐約世貿雙子座的襲擊就是“基地”組織策劃的,劫機恐怖分子也是在這里接受訓練的。
2002年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的官方新聞稿說,會議將討論恐怖主義、貿易、后危機時代的重建、中東、國民自由?美國外交政策、“極右”、世界經濟和公司管理問題。
2003年5月中旬,俱樂部會議在法國凡爾賽特里亞農宮酒店舉行,法國總統雅克•希拉克致歡迎辭。按照慣例,酒店不向公眾開放,所有非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與會人員的客人都必須結賬離開。酒店工作人員也被臨時遣散。留下的工作人員被告知嚴守有關會議的秘密,否則將被辭退。保安人員聚集在了酒店四周。
根據《亞洲時報》記者佩佩•埃斯科巴的報道,由于以中東為中心的全球新危機已取代了冷戰危機,因此美國與歐洲與會者之間慣常的親密關系受到了威脅。埃?科巴援引“一個與凡爾賽有?的倫敦銀行”的消息寫道,美國和歐洲“并未能完全在美國侵占伊拉克問題及以色列總理阿里埃勒•沙龍對巴勒斯坦的強硬派路線問題上達成一致意見”。
文章繼續寫道:“美國的帝國歷險通常會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里進行操練。自2002年弗吉尼亞尚蒂伊彼爾德伯格會議以來,歐洲精英們便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根據那些了解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人士的說法,歐洲精英們懷疑,美國不需要甚至不希望伊拉克擁有一個穩定合法的政府。如果是這樣,美國沒有理由留在伊拉克。歐洲精英們發現,美國長期駐兵,從而將石油大權掌握?了自己的手中。”
同時,俱樂部還努力就歐盟軍隊完全獨立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必要性達成了一致。一些歐洲人建議建立一支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控制下的單獨的軍隊,而美國人認為,一支單獨的歐洲軍隊將取代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因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已不限于歐洲的防御而走得更遠,不管是否通過聯合國安理會。
有彼爾德伯格觀察家認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最終將會轉變成為一支聯合國的軍事力量,但是會以一種瞞過美國人的方式,因為美國人對聯合國心存芥蒂。在此,必須使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彼爾德伯格俱樂部認為,美國公眾早已“?歡上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多數美國人對聯合國卻持不信任和蔑視態度。通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美國人可允許外國司令指揮美國軍隊。實際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會成為聯合國的執行部隊,從而在本質上成為世界政府的警察機構。這也是彼爾德伯格俱樂部的最終目的。
盡管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立的初衷是借用美國的軍事力量使西歐免于蘇聯的進攻,但冷戰結束之后,它在科索沃戰爭中卻扮演了干預的角色。哈維爾•索拉納在《外交》雜志上寫道,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科索沃采取的行動在大西洋聯盟歷史上開了先例。一個防御性的聯盟為了避免人道主災難而發起了軍事戰爭,這是?一次;主權國家聯盟不是為了爭疆奪土,而是為了保護聯盟建立的價值,這也是第一次。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已逐漸將觸角伸出了歐洲,向阿富汗派駐5 200名軍人協助巴基斯坦政府“行使其權力并在全國形成控制力,為穩定和重建創造條件”。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秘書長亞普•德霍普•斯海費說:“這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執行的最具挑戰性的任務之一,對維護國際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一份刊物指出,聯盟的目的是為了“幫助阿富汗在經歷幾十年的戰亂與貧窮之后創造令他們滿意的條件,成立政府以及實現和平與安全自治”。有人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這些貢獻稱為“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未來使命的合法性測試”。
美國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大使維多利亞•努蘭德稱:“如果我們不能解決阿富汗的問題,那么我們將一事無成?!?/p>
美國專欄作家約翰•F•麥克馬納斯寫道:“阿富汗與北大西洋地區相隔萬里之遙,而美國及其他盟國在阿富汗的軍隊卻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名義行動。由于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附屬于聯合國,因此這一權力的移交也將我們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轉移到了聯合國的指揮之下。”
2005年2月13日,在德國慕尼黑舉行的一次會議上,美國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說:“在冷戰之后的世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及其他多國部隊能夠并且應當在聯合國維和行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币虼?,我們再次看到,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聯合國的一支軍事力量。
1993年12月,《洛杉磯時報》提出疑問:“美國應當按照聯合國的要求使用武力,還是應當拋開聯合國,基于我們自身的國家利益使用武力?”59%的人認為,美國應當僅在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使用武力,31%的人認為美國可以為維護國家利益而使用武力。1992年12月,《新聞周刊》的一份民意測驗表明,87%的人認為“美國僅應當在統一的聯合國軍事行動中動用自己?武力”。
據說,1992年5月21日,在法國的依云小鎮,亨利•基辛格在彼爾德伯格俱樂部會議上說:“今天,如果聯合國軍隊進入洛杉磯維持秩序,那么美國人一定會出離憤怒,但明天他們就會感激涕零。如果他們知道我們的生存受到了外界的威脅,那么我們就會經歷這樣一個從憤怒到感激的過程。人們所擔心的是未知因素。只要世界政府能夠保證我們的生計,個人的權利可以放棄?!?/p>
相關鏈接:
本書在烏有之鄉淘寶網店鏈接:》》》
烏有之鄉書店客服:
咨詢電話:010-62760856-11/0
郵 箱: [email protected]
書店Q Q: 951172898
2010年烏有之鄉往期“新書推薦”: 1月 2-3月 4月 5-6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