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氣節
作者:陳 然
氣節,是中國知識分子優良的傳統精神。
什么是氣節?
就是孟子所說的“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這種磅礴天地的精神。
也就是《禮記》上所提出的“臨財勿茍得,臨難勿茍免”;“見利不虧其義,見死不更其守”的這種擇善固執的精神。
中國知識分子憑著這種精神,在四千多年的歷史中,盡了他所應盡,所能盡的責任。
文天祥在《正氣歌》里這樣地歌頌著: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錐,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
這一連串的史實告訴我們:在我們的歷史上,有許多先賢用頭顱、熱血、齒、舌,在是與非、黑與白、真理與狂妄、正義與罪惡、善良與暴戾之間,筑起一座崇高的界碑!
這界碑指引著歷史走向進步的一邊!
氣節,是個人修養的最高一級,也是最后的考驗。
許多人在平時,盡管修身修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地步;盡管如何標榜“為圣人立言,為天地立心”的大志;盡管如何養性、敦品、慎行、守信……,但是一遇到“富貴”就癱瘓了;只好閉起眼,昧著良心去升官發財了。
許多人在平時都是英雄、志士,談道理口若懸河,愛國愛民,一片菩薩心腸,但到了“威武”面前,低頭了,屈膝了,不惜出賣朋友,出賣人民以求個人的茍安;再不然做一個縮頭烏龜“閉門讀書”去了。
叛國事敵的漢奸和那些賣身投靠的政客們,不都是些“修養有素”的一時俊杰嗎?到了是非黑白的斗爭最尖銳的時候,到了生死存亡的決定關頭,他們變了,他們抖著雙手,厚著面皮,裝著貓哭耗子的慈悲,向盛滿血污的盆里去分一杯羹了,汪精衛就是這類“英雄”們的典型代表。
他們也是知識分子,但,卻是知識分子里的敗類……
利欲熏心的曾國藩,替這些敗類留下一條格言:“大丈夫能屈能伸”。是的,見利忘義,屈伸自如,正是這類士大夫們講究修心養性的成就!
氣節,有幾種不同性質的說法:
諸葛亮對昏庸的阿斗“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是被稱為氣節的。然而這種氣節只是為了某一個人,為了某一個家族而已,可說是一種“奴才主義”的氣節。在今天,應該堅決地否定它!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而折腰,也被稱為氣節;這種氣節只是孤芳自賞,超人傲世,賣弄自已的清高,可說是一種“個人主義”的氣節。在今天,我們沒有必要來宣揚它!
只有那種“舍已為人”、“舍生取義”、為萬民、為真理與正義的氣節,才是值得我們宣揚和繼承的。這種例子在古今中外太多了。——象《正氣歌》里面所歌頌的先賢們,象辛亥革命時慷慨就義的烈士們,象為科學真理而犧牲的哥伯尼、伽利略、白魯納;為“不自由毋寧死”而上斷頭臺的羅曼夫人……,我們試螟目想想,一部社會斗爭史有多少這類可歌可泣的光輝例子!
在災難降臨的時候,他們不妥協,不退縮、不茍免、不更其守!固執著真理去接受歷史的考驗!
這種氣節是值得我們學取的。
在平時能安貧樂道,堅守自已的崗位;在富貴榮華的誘惑之下能不動心志;在狂風暴雨襲擊之下能堅定信念,而不驚惶失措,以致于“臨難毋茍免”,以身殉真理。
這種精神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它需要培養!然而這培養又不是“修心養性”,用主觀的“毅力”、“決心”之類來駕馭自己的行為所能辦到。因為氣節并不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礎上,而是建立在高度的理性上。
人總不免有個人的生活欲望、生存欲望。情感是傾向欲望的,當財色炫耀在你的面前,刑刀架在你頸上,這時你的情感會變得脆弱無比,這時只有高度的理性,才能承擔得起考驗的重擔。
歐洲文藝復興的前夕,羅馬教皇把伽利略召到“宗教異端裁判所”嚴刑審訊,要伽利略承認“哥伯尼的地動說是錯誤的。地球是如《圣經》所說,不動的”。然而伽利略忍受了刑笞和終身監禁,卻始終堅持地說:“地球還動著呵!”
伽利略的倔強,并不由于他的性格使然。在他被審訊的時候,已是一位六十多歲、心意平和、氣力微弱的老頭兒了。他那堅強而執拗的意志,完全產生在高度理性的基礎上的。
是什么高度的理性呢?
——那就是對世界、對人生的一種正確、堅定而深徹的認識。不讓自己的行為違悖自己這種認識,而且能堅持到最后,這就是值得崇尚的,一種真正偉大的氣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