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戰后日本崛起的啟示——《刷盤子,還是讀書》讀后感

童言無忌 · 2006-05-19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根據西方經濟學“比較優勢”理論,中國擁有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資本和技術資源缺乏,應該開放市場引進外資,學習發達國家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縮短中國工業化的進程,即所謂“以市場換技術”。

事與愿違,時至今日,我們讓出了市場卻沒有獲得技術的提升,大量外商直接投資的結果是核心技術缺乏癥,中國企業面臨的尷尬局面是:上不能突破——開發不出先進技術,外國投資者也不轉讓(早期轉讓的也都是在本國被淘汰的技術);下面臨斷裂——大量的勞動力不能向工業人口迅速轉化,大多數人只能從事簡單的勞動。此外,還要面臨其他人口大國的競爭,“比較優勢”正受到后發國家的挑戰,因為這些國家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比中國更低。

痛定思痛,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來說,企圖簡單地靠讓渡市場來獲取建立完備的工業體系所必需的全部科技簡直是幻想!中國的科技進步只能靠自己,我們必須自強!本文通過對戰后日本產業發展路徑的分析,指出市場在一國產業結構中應有適當的“度”,只有把握好計劃和市場的關系,才能促進核心技術迅速發展,才能推動產業結構的不斷升級。

一、日本的“技術立國”

戰后初期的日本幾乎進入“石器時代”,民生凋敝,物資極度匱乏。但在二十年后,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力資本的積累,靠的就是“技術立國”這四個字。

日本政府注意到,要使國家經濟迅速恢復,躋身強國之列,必須集中全國的資源優先發展重工業。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派有澤廣巳在主持“日本復興計劃”過程中,推行“傾斜生產方式”,不計收益得失,將有限的物質資源集中投入在煤炭、鋼鐵、電力、化工四大重工行業,嚴格限制輕工業發展,部分輕工業由于無法從內循環的重工業體系獲得資源而被迫停產。日本人的生活水平被壓到極低,只能靠本土殘存的農業生存。農地改革又使農民被迫承受很低的糧食收購價格和高的稅收,糧食和極少量生活必需品均采取統購統銷,按人頭配給,自由市場則被取締,每個日本人每天只有四只火柴的定額,一年才能得到一塊肥皂。

由于重工業在初級發展階段具有內循環的特點,很少提供最終產品,自然也就沒有利潤,日本政府用發行貨幣的方式彌補帳面虧空,現金、存款、國債都在劇烈的通貨膨脹中化為廢紙,日本上層與人民同甘共苦,絕不先富。經過數年的艱苦努力,日本再次重建了獨立自主的核心產業,最終能夠做到出口成套設備,進口原材料。

戰敗雖然使日本喪失了無法估量的社會財富,但人才猶在,希望猶在。大和戰艦雖然沉沒,但曾經建造了大和戰艦的大量熟練技術工人,鋼鐵、航空、機械、電子、光學、化學等各門類的技術及技術人才完整地保存了下來。物質財富可以被摧毀,但近百年工業化歷程積攢的人力資源是任何國家都無法剝奪的。飛機工廠改造汽車,造艦工廠改造輪船,造瞄準鏡的工廠改造照相機。工程技術人員日以繼夜、以廠為家、不計報酬、默默奉獻,在基本的食品配給都無法充分保障的條件下,使日本渡過了戰后最艱難的歲月,工業重新運轉起來,產業大軍又成建制地回到崗位,并將日本逐步推入“黃金時代”。

日本產業結構的升級有一個重要特點,不論市場需求有多大,不管外國商品是多么的物美價廉,在本國沒有突破技術瓶頸的時候,在本國相應的重工業體系還未完善的時候,堅決保護民族工業,限制外國產品進入;堅決壓制國內需求,讓人民耐心等待。在把資源投向重工業的發展、組織人員攻關的同時向外國敲詐:“你現在如果不低價賣,以后就沒得賣了?!比毡镜募夹g精華在“產經聯”,產經聯的一條鐵律就是:如果基干工業沒有發育好,沒有準備好相應的技術,改善生活是對民族的犯罪,再大的市場需求也得等待。誰敢破壞基干工業,求得暫時的生活改善也是對民族的犯罪?;晒I出問題,政府必須出錢修補,人民必須等待。就是這一種“挺”的精神,使戰后日本的基干產業快速完善,產能逐步增長,最后一飛沖天,由蛹化蝶!

相比之下,我國的產業升級和市場開放都顯得很急躁,甚至缺乏理性。比如說彩電業,從圓角球面到直角平面,從高清晰到背投,再到液晶、等離子,彩電業的每次升級都會留下中國的腳印。而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大多數居民看得仍舊是圓角球面彩電,并不是它們生產不出來,而是它們的國民在等待彩電業技術真正革命性的突破。為什么我們總是在“低水平、重復建設泛濫”的時候,才會明白產業內部浪費是多么的嚴重可怕?為什么我們總是在彩電業“集體自殺”式降價競爭的時候,才會重視關鍵技術受制于人,將導致我們的行業利潤是多么的微薄有限?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加快發展速度,不斷地用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引進技術,一時間合資合作浪潮此起彼伏。遺憾的是,我們奉上了市場,引進了外資,核心技術卻沒有換回來,民族產業提前“入世”,大多數企業在技術準備不足的條件下,被迫陷入異常激烈的競爭。柳傳志深有感觸地說:“中國IT業1992年、1993年已經進入了全球化競爭?!?/p>

盲目的求富心理滋生了“以市場換技術”的幼稚想法,坐享其成的小聰明人人都有,但我們不能陶醉于組裝電腦、組裝汽車、組裝手機、組裝彩電、組裝DVD等一系列小聰明。要知道,一旦我們被外國封鎖,一旦外商紛紛撤資,那些組裝廠不過是一堆廢鐵而已。我們以前有過這樣的教訓,20世紀初,中國已經能組裝出世界大型戰艦,但義和團運動不還是拿著大刀長矛來對抗外來侵略?缺乏核心技術力就如大樹爛腐了根莖,葉茂又還能持續多久呢?

二、日本的工業發展模式

前面提到過,日本的“產經聯”是其技術的精華,事實上,日本的工業發展模式幾乎就是產經聯的運作模式。

產經聯的運作核心包括三塊:一塊是三菱重工、住友化學、三井物產等大財團,主要生產和提供各門類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這些財團負責研發和提供關鍵工業物資,如芯片、數控機床的核心部件、精密儀器、高質量化工原料、特種鋼材等,是日本的基干企業。我們所熟知的幾個日本品牌,如東芝、索尼、松下等其實都隸屬于這些財團,它們實際只是裝配工的角色,是下游企業,把那些基本材料、部件和元器件等買來,裝配成各種消費品。這些財團在世界也舉足輕重,因為上述關鍵工業物資在世界范圍內也基本由少數幾個寡頭壟斷經營,前些年,住友化工廠爆炸,世界芯片價格暴漲就說明了這一點。

這里要說明的是,因為研發和大型設備投資的周期長、風險大,所以上游的基干企業往往是賠錢的,雖然其提供的基礎原料和先進技術有利于國家長期的戰略發展,但持續虧損豈是理性經濟人所圖?為什么這些大財團仍然熱衷于此呢?原因有二:首先,上游虧損,但下游獲利,用下游彌補上游。具體來說,下游企業利用基干產業提供的原料、技術,裝配出高附加值的產品,比如成套的設備、機床、生產線等等,銷往國外,賺取高額利潤,由于下游企業往往與上游基干企業有著密切聯系,它們再將獲取的利潤存在產經聯的銀行,實現回流,在彌補上游的虧損后,整體上仍然利潤豐厚。第二個原因,就是下面所要講的,產經聯的第二塊核心——政府的支持。

由于基干產業是日本發展的基石,當基干產業出現問題,政府必須出面支持,將帳面做平。如付出巨額軍費,但軍隊所得與軍費嚴重不符,日本造的武器都貴得離譜。再如政府采購,買技術產品的價格也是貴得離譜。現在從長期來看,燃料電池技術非常關鍵,小泉和石原就花很大價錢采購燃料電池汽車和巴士。大財團的虧損實在抹不平了,就干脆赤裸裸地進行行政干預,如改革稅制,或干脆印錢發給大財團的銀行。

第三塊就是學界,如大型的國立研究所和大學。日本人堅持認為,真正高水平的成果只能出在國立機構,因為那里可以匯集頂尖人才,創造研究環境。其實真正的知識分子發財心不重,他們所追求的是能夠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創造出驚人的研究成果,為業內人士所尊重,為國家所認可。

本文的第二部分闡述了日本是怎樣打造“產經聯”這一經濟永動機的,第三部分闡述了該永動機的運作過程,結合這兩部分,我們不難發現日本以完全計劃主義的方式建立了產經聯,隨著產經聯體系的不斷完善,逐步放開產經聯的下游企業,使其市場化發展,利用基干產業提供的先進原料和技術賺取高額利潤,但對上游基干產業仍然按計劃主義行事,有很強的行政干預色彩。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基干企業雖然屬于私人資本,但私人往往只有產權沒有經營權,政企不分的基干企業的運營完全根據國家產業戰略發展的需要,根據國際競爭的需要進行。于是,進入到下一部分要討論的問題:市場的“度”。

三、市場的“度”

所謂市場的“度”,就是指市場化的范圍,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的適用空間。

從前面日本獨立重工業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可以得出結論:一個理想的工業體系,應該是由基本實行計劃經濟的重工業體系,和需要自由市場貿易、強調企業獨立性的裝配工業、輕工業共同組成的。前者對有限關鍵技術和資源進行投資開發,提供基本的工業物資和機械,后者則基本保持市場經濟、自由貿易的運作模式,通過上游基干產業提供的原料和技術,完成高附加值產品的組裝制造,適應國內外的需要,賺取高額利潤。

我們要適應時代和發展階段的變化,在市場與計劃之間找到合適的“度”。既然每個人都知道:凡事都要有個“度”,做事情要掌握適度原則。那么我們有什么理由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要么全盤計劃化,要么全盤市場化呢?

得出上述結論的根本點在于,工業技術的發展規律不同于經濟的發展規律?;晒I的發展有兩大特征——循序漸進和超級繁殖能力。循序漸進要求我們要不斷積累科學技術,新技術源于舊技術的積累,必須基于現有的產業和技術去創造發明更高性能的新機器、新技術。光靠積極性、激勵機制,沒有獨立的基干產業和技術開發體系,任何先進技術也不會憑空產生。這就直接否定了“以市場換技術”的幼稚思想,如果沒有最基礎的工業體系和技術研發體系,哪怕別人告訴你某某機器該怎樣制造,你也生產不出來!就像波音飛機,波音公司給了我們全部的圖紙零件,我們也制造不出來,最多干個組裝是一個道理。超級繁殖能力是指,一旦技術成熟到一定程度后,產量和以后的技術水平就會成指數化地增長。機器的產能絕對要比人們積極性高漲所帶來的產能增加高出無數倍。以血肉之軀對抗鋼鐵是對人民的不負責任!但技術成熟以前的投入也幾乎是指數化的,挺不住這指數化的投入增長,就別想獲得未來指數化的收益,因此,這一時期的人民也是最值得崇敬的,是對民族發展最有貢獻的一代。

技術水平

時間

圖為基干產業數量和質量的指數增長規律

工業技術的發展需要國家在長遠的戰略政策下,培養人力資本,不受成本-收益的束縛,組織各種資源集中地投入。在打造工業永動機的過程中,需要人民“勒緊腰帶”,耐心等待,這可能會餓死人,可能會使GDP倒退,農民要受到掠奪(在后面將講述它的必要),會遭到外國的打壓封鎖。但日本的崛起和新中國重工業體系的初步建立告訴我們,擁有長遠眼光的堅韌的民族一定會“挺”過這難熬的歲月,因為這一代吃苦挨餓是為了讓子孫后代不再吃苦挨餓,這一代被人歧視不能讓子孫后代也跟著被人歧視!

我們研究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體制,往往只看到它們市場化的一面,只注意到它們市場化的程度有多么高,似乎這些國家高級化的產業結構也是源于其高級化的市場發育程度。其實不然,我們要看到它們市場化的背后是計劃化的基干產業的有力支撐!不僅日本如此,而且歐美很多發達國家也是如此,正如Polanyi在對歐美市場經濟出現過程的經典研究所指出的:“通向自由市場之路是由急劇增加的被集中組織和控制的干預主義打開并保持暢通的”(Polanyi,1957)。[1]Chaudhry也認為在先期發展的國家里市場機制不是自然和自動出現的,他說:“市場是與計劃經濟是有計劃的安排一脈相承的有意識的概念”。[2]

四、在全球化背景下,日本模式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今天,中國已經加入了WTO,積極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全球化浪潮無法抵擋地延伸至世界每一個角落,應該說,我們今天的重工業化道路比日本戰后猶為艱難。西方發達國家的重工業體系已經領先我們數百年,無論是生產規模還是精度、靈活程度都遠遠超過我們,西方可以用更少的資源和人力制造出比我們更先進、質量更好的產品,更何況西方國家早已通過各種方式控制了許多資源富礦。我們入世承諾逐漸解除貿易保護,商業和輕工業自然會選擇向更發達的重工業體系靠攏,獲得物資、技術。在國際上,西方要求加快開放國內市場;在國內上,輕工業、商業集團為了進行看起來更“合算”的貿易積極要求與西方重工業體系相結合,而排斥質次價高的國內重工業體系;在個人上,西方重工業體系正用更高的薪水和發展前景挖走后進國家的全部工業化人才。在西方經濟學看來,世界上只需要一套重工業體系就足夠了,多了是浪費。但如果中國真的這樣附和,我們中華民族離被剿殺也就不遠了。

歐美模式不適合我們,因為歐美建立重工業體系的投入來自于對外的掠奪,侵略擴展所帶來的財富足以彌補建立重工業體系的成本,也足以承受早期放任主義發展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對于今天的后進國家來講,這種方式沒有任何借鑒意義。

蘇聯模式也不適合我們,全盤的計劃化雖然是蘇聯重工業體系迅速建立并承受了二戰的損耗,但正如前面所說,它做得過度了,始終捧著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不知更改,最后走到死胡同導致解體。

我們只能學習日本模式。以計劃化方式,從農村提取剩余的人力和糧食,利用這些農業物資和本國的自然資源(因為無法對外擴張掠奪資源,這是唯一的辦法),從無到有進行工業革命,同時為了提高工業化速度,在工業革命進程中,把所有的工業資源都用來投入下一代工業的生產,把全部資源都投入到重工業內循環當中去,農業和輕工業繼續保持在以前時代。當大工業體系建設初具規模時,開始組織培育下游產業,通過下游產業將重工業提供的先進原材料和設備進行組裝,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并以競爭和市場化的方法提高組裝效率,積極輸往海外賺取高額利潤,彌補上游基干產業的投資成本。依靠技術進步“循序漸進”和“超級繁殖能力”的特點,逐步升級產業結構,擴大海外利潤,保持強勢的國際競爭力。這也是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低迷但仍極具國際競爭力的根本原因。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一直在強調計劃和市場相結合,但從實踐來看,似乎更注重市場,有迷信市場的傾向,對重工業發展的計劃嚴重不足。中國今天的核心問題其實就是基干產業腿軟。以汽車為例,雖然近幾年產量增加不少,但車體的鋼板普遍來自日本,發動機及其關鍵零部件、汽車用到的各種塑料油漆很多也來自日本,電子產品和生產汽車用的各種工作機也主要來自日本。中國汽車為什么質次價高?根本原因不在于汽車的組織管理沒搞好,而是因為基干產業腿軟,最新的生產線就是不賣給中國大陸,就算高價買到,也沒多少利潤空間,還缺少價格優勢,不加強重工業,怎么改革都不解決根本問題。

五、我們該怎樣邁進中等發達國家行列?

在很多發展經濟學的教科書里,對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分類都含混不清,無論是聯合國的分類,還是世界銀行的分類,用人均GDP來劃分兩類國家,都不盡人意。

其實用是否擁有現代化的重工業體系為衡量標準,可以深刻地刻畫出這兩類國家。由于重工業體系有“循序漸進”和“超繁殖能力”兩個特點,擁有現代化重工業體系的國家,其現代科學技術天然地要領先后進國家,后進國家由于沒有重工業體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只能用本國的人力和資源來換取前者的先進原料和技術,進行簡單加工工業。由于這個世界上人力和資源相對大工業體系過剩,爭相降價競爭的后進國家換不到多少外匯,自然也就沒有多少購買力去買先進工業產品,這種生產相對過剩又反過來制約了發達國家擴大工業體系的愿望。世界經濟就在這個死結中分化為兩個世界,發達的現代重工業國家——即發達國家,缺少或正在發展現代重工業的國家——即發展中國家。

當然,很多發展中國家也很富,人均GDP很高,但這跟發達國家的富不是一個概念。部分發展中國家的富,基本是依靠出賣各類資源而得,包括出賣礦產資源、勞動力資源、農業資源,但資源總是有限的,如果這些國家不立志建立現代化的重工業體系,則這可稱之為“抱著金磚壓斷了脊梁”,終是發達國家的附庸,讓你活你就活,讓你死你就得死。就像沙特人所說:“我們的祖輩是騎在駱駝上的,我們的后輩也將如此”。只想著自己的享樂,而不顧子孫的生存榮耀,這是大多數較富裕的發展中國家的悲哀。發達國家的富,憑借的是發達的重工業體系,利用下游企業的加工,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一架空中客車抵我們8億件襯衫,看似市場經濟等價交換,但只有我們自己知道,為了這8億件襯衫我們付出了多大的能源和環境代價?。∷裕缥覀冊陔娨暽辖洺?吹降?,發達國家的居民經常國際旅行、打高爾夫球、長時間地度假消遣等等,他們根本不像發展中國家居民如此拼命地工作,面對生活壓力、面對擇業壓力,長時間高強度地勞作,人家不需要如此卻能有著很高的收入,就源于發達國家擁有現代化的基干工業,我們沒有。

可見,對于追求邁入中等發達國家的我們,建立重工業體系,打造基干產業永動機是多么的必要和迫切??!如果沒有基干產業,我們這一代、我們的子輩、孫輩仍然干的最多,得的最少,繼續做老黃牛,為全人類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和血。這也是毛澤東主席在解放之初,將優先發展重工業看成是對人民的一種“大仁政”的根源所在。

六、堅持發展重工業體系的現實意義

在互聯網上搜索“發展重工業體系”,會發現很多人都在說它的壞話(這種人在日本是會成為民族罪人的)?,F將基本觀點分列如下:

1、                現代化的重工業體系屬資本密集和知識密集型產業,不利于吸納中國過剩的勞動人口,不利于解決就業問題,在中國這樣的資本要素稀缺的國家,應該著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政府應當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公共服務當中去;

2、                改革開放以前的實踐證明,重工業的發展會加劇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會拉大城鄉差距,不利于中國經濟增長;

3、                重工業體系由于投資量大,回收期長,不利于吸引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政府政策的著力點應當為吸引民營資本和外國資本創造便利條件,而不應當放到重工業體系當中去。

第三種說法與“以市場換技術”有很大關聯性,中國近幾十年的實踐已經充分證明了它的荒謬?,F在我們把注意力放到前面兩種說法上。筆者認為,現代化重工業體系的建立和發展,有利于鞏固獨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能夠從根本上保證就業率穩定提高,同時要想打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這一頑癥,非堅持發展重工業體系不可。何以如此?

首先,中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利潤空間很少,且主要由外資和私營企業,由于私營企業組織生產所需的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也是從外國購買。所以可以這樣講,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正常生存受制于外國,讓你開工你才能開工;利潤空間由外國掌握,讓你獲得多少利潤你就只能獲得多少利潤。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受制于人,這就是中國勞動密集型產業行業利潤率不高,行業工人工資微薄的根本原因。外資企業一旦撤資,數萬家企業倒閉,上億工人面臨失業,和平穩定的社會將遭到滅頂之災,這是對國家經濟安全的極大威脅。近年來,財政部要取消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內外資企業兩稅并軌,幾十家外資企業聯名向人大“請愿”,威脅撤資,到現在該政策也沒有出臺,說明對外資的依賴已經對我國經濟正常發展產生一定威脅。

第三世界國家近幾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也充分說明了過分依賴外資的危害。七八十年代,拉美諸國最先發展,得益于當時的中國和印度不開放,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又處在動蕩之中。拉美經濟相對穩定,接近西方文化,容易吸引西方投資,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后來的東南亞國家開始穩定和開放,人民比拉美諸國更勤勉,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資,于是拉美諸國的投資比較優勢逐漸消失,遭遇債務危機一蹶不振,發展中心轉向東南亞諸國,創造了亞洲經濟奇跡。再后來,中國和印度相繼開放市場,招商引資,海量的勞動力且能接受更低的工資,東南亞諸國的投資優勢很快消失,爆發金融危機,“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起飛前”。從GDP增長率來看,中國目前依然處在繁榮之中,但基干產業的腿軟,越來越成為我們最大的隱患。

要想徹底改變這種局面,我們只有一種選擇,那就是發展重工業,增強基干產業的競爭力。具體辦法如前文所講,用計劃化的方法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資源投向重工業,正如哈耶克所說“只要用鮮血去澆灌,沙漠里也能盛開出美麗的花朵”,只要政府能組織好這些有限的資源,按工業技術發展的規律辦事,強大的基干工業一定能夠實現,同時放開下游產業,對下游產業按市場化和自由貿易模式運作,激勵其運作效率,不僅在海外賺取高額的附加利潤,而且將組裝的辛苦錢也滴水不漏地留在國內。有了強大的基干工業做支撐,我們就不用看西方發達國家的臉色,向它們乞求資金和技術的施舍,以發展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國內的就業問題,而能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更廣泛地在西部和中部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而不會因為外資不向西部流入,而使西部開發履步維艱。

的確,重工業體系不需要多少人,該體系本身也解決不了太多人的就業問題,但本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要想穩步發展,本國的就業率要想不受制于外國,就必須發展這重工業體系,在現代社會,它是國計民生的基礎產業,由于重工業體系不完善而受制于人,是對中華民族的不負責任!

其次,重工業體系的發展真的會加劇城鄉二元結構矛盾嗎?如前所述,基干工業“循序漸進”和“超繁殖能力”的特點,決定了重工業體系只有獲得技術上決定性的突破才能加速促進國家經濟的發展,在突破到來之前,它的產品很難為輕工業所采用,也就很難轉化為最終消費品。同時,由于在不能對外擴張掠奪的條件下,重工業發展所需資金只能從農村積累,嚴重阻礙了農村的發展。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城市的發展要快于農村,這的確能加劇城鄉二元結構問題。但當技術上的突破到來以后,它的“超繁殖能力”的特點,會急速推動輕工業的崛起和發展,加工工業、組裝工業層出不窮,鄉鎮企業隨之發展壯大,進而加速城鎮化進程,推動農村生產方式轉變,縮小城鄉二元經濟差距。

日本就是如此,在重工業體系產品還沒有被輕工業所普遍采用的時候,日本國內輕工業和農業只能用“凋敝”來形容,停留在前工業時代,雖然進行了農業改革,農民有自己的田地,但在糧食集中配給和高農業稅的條件下,農村發展極為緩慢,但工業集中的城市在巨額資金投入的條件下,發展迅速,城鄉二元差距持續拉大。但當日本基干工業逐步成型以后,急需下游配套輕工業將其轉化成高附加值的產品,輕工業蓬勃發展,最適合投資輕工業的農村企業發展更是迅速,進而帶動了日本農村的現代化,城鄉二元結構矛盾隨之消失。

我國在改革開放以前,傾全國之力發展重工業,在七十年代末初步建立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在這過程中的確出現了城鄉二元結構差距擴大的問題,這是因為,重工業的技術瓶頸還沒有打破,重工業與輕工業還沒有緊密的聯系,重工業對輕工業的根本促進作用還沒有顯現,對鄉鎮企業的發展沒有明顯的拉動,給人們造成了一種發展重工業會阻礙農業發展,擴大城鄉二元結構的錯覺。70年代末開展的“洋躍進”和90年代的“以市場換技術”,使我們逐漸減少了對本國重工業的投入,壓縮了重工業在國民經濟的比重,(參見下表)基干產業技術的決定性突破愈加漫長,導致了目前我們基干產業面臨全線崩潰的危險,鄉鎮企業的興旺、農村的現代化、城鄉二元結構的徹底消除變得愈加艱難。

年份

外資企業比重

采掘及原材料工業比重

本國正規制造業比重

非正規制造業比重

工業化程度

1992

5.5

26.9

42.1

25.5

18.4

1994

8.5

26.6

40.8

24.1

20.4

1996

9.8

21.5

30.7

38.0

17.4

1998

12.2

20.1

25.9

41.8

16.2

2000

15.4

22.3

26.5

35.8

18.5

   上表為20世紀90年代中國工業增加值的組成及工業化程度(%)[3]

因此,在基干產業沒有成熟,重工業對輕工業、農業促進作用還沒顯現的時候,我們必須等待,要耐得住失業壓力、要耐得住城鄉二元結構的加劇,因為如果耐不住這些,我們就不能從根本上掌握經濟自主權,就不能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

七、振興重工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建議

鑒于重工業體系對于維護國家主權、促進產業升級和整個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意義,與我國目前重工業體系腿軟的現狀,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重工業的發展,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本世紀頭二十年要大力振興裝備制造業、基本實現工業化的重要歷史任務。為了實現這一偉大戰略目標,相應的財稅政策也要配套跟進,結合日本經驗,筆者具體建議如下:

1、財政要加大對企業研究開發和引進外國關鍵技術的稅收優惠;

允許對試驗研究用的機械設備加速折舊;免征重要機械產品和關鍵技術引進的進口關稅;減輕重要外國技術使用費的預扣賦稅率。

2、財政要加大對企業研究開發和技術創新的資金補助;

為工礦業重要技術研究開發提供補助;為大型工業技術研究開發提供補助;為電子技術開發和運輸機械技術開發提供補助;為能源技術研究開發提供補助;為下一代基礎技術研究開發提供補助。

3、設立重工業專項發展基金;

①設立重工業振興基金,支持裝備制造業研發具有國內和國際競爭力的產品,支持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生產,為產、學、研合作開發項目提供補助,對國家重點技術領域和重大研究開發項目、技術改造項目以及高精尖產品生產環節的流動資金貸款貼息;

②設立重工業科研風險基金,支持裝備制造企業對重大技術裝備的研制與開發,以鼓勵和促進我國重大技術裝備的國產化。例如,裝備制造企業生產的首臺(套)設備由于沒有生產業績,因而沒有企業愿意購買并承擔使用中的風險。因此,可以采用對購買方和銷售方補貼或貼息的方式使雙方的風險降低。這部分資金可來源于重大裝備研制風險基金。建議國家由科技經費中撥出一定數額作為這些企業開發新產品的風險基金。

4、設立低息貸款制度,促進企業研究開發活動。

為了促進研究開發活動,政府可以以低于金融機構的利率向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提供資金??梢钥紤]設立“新技術開發貸款”、“重型機械開發貸款”和“新機械企業化貸款”,三位一體地促進科研開發活動,推動國產技術企業化進程。

八、總結

根據重工業發展的規律及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以計劃化的方法集中資源投向重工業,同時積極培養、合理利用人力資本,使之為振興重工業服務,是基干產業強大的必由之路,市場化配置資源的方法在這個領域行不通。但在下游產業,必須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發展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激發下游企業活力,使之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同時將市場需求反饋給上游基干產業,作為基干產業技術升級的方向。下游企業利用基干產業提供的先進的技術和原料,生產出高附加值的產品,滿足國內外需求,并用其獲得的利潤彌補上游基干產業的投入,使經濟出現良性循環,打造經濟永動機,持續推動國民經濟的發展。下游企業也用計劃方式分配資源行不通,會導致經濟結構僵化,國民經濟崩潰,比如前蘇聯。

    本文反復強調,基干工業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這種規律不同于經濟發展規律,具有“循序漸進”和“超繁殖能力”的特點,需要國家的投入和保護、需要一環扣一環地發展,任何一個基礎環節都不能錯過。產能指數性地增長以前,需要投入指數性地增加,在關鍵性的技術瓶頸沒有打破,在基干產業尚未完善的時候,我們必須勒緊腰帶耐心地等待,不可為了自己一時的求富而埋葬了子孫后代的幸福?!霸齑蝗缳I船,買船不如租船”的老路不能再走。等待的過程是痛苦的,但卻是充滿希望的,只有加速工業人才培養,提高全民族的工業化思想意識才能夠減輕等待的痛苦,加速基干產業的完善。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荷戟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以色列會亡國嗎?
  6.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9.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10. 大陸認定臺灣設置貿易壁壘,惠臺政策即將終結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6.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