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論三農(二)
小塊土地所有制與大土地所有制
徐全紅 2006-4-21
當前中國大陸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體制下的小塊土地經營模式的存在是否有其合理性,如何通過農村土地制度的變革推進農村土地的集約經營,是當前理論界關注的熱點問題。馬克思在其《資本論》第三卷中關于小塊土地所有制的相關論述,也許會給我們正確認識這些問題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在展開論述之前,首先必須明確,馬克思所說的小塊土地所有制是指小塊土地的私人所有,這與我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度是不一樣的。但是,正如馬克思指出的那樣,在小塊土地所有制下“農民就是他土地的自由所有者,土地則是他的主要的生產工具,是他的勞動不可缺少的活動場所,在這個形式下,不支付任何租金。”(《資本論》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下同)960頁),如果把我國目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下的農民長期承包經營理解為實際意義上的所有權實現形式,則馬克思的論述可以解釋我國目前農村土地制度變革中的很多問題。
(一)小塊土地所有制存在的前提。
“小塊土地所有權的這個形式的前提是:正如在上述更古老的土地所有權形式下一樣,和城市人口相比,農村人口在數量上還占有巨大優勢,因此,盡管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一般已經取得統治地位,但相對地說,還不大發展,從而在其他部門內,資本的積聚也是在狹小界限內進行的,資本的分散仍占優勢。實際上,農產品的絕大部分,在這里必須作為直接的生活資料,由它的生產者即農民本人消費,并且,只有除此之外的余額,才作為同城市的貿易。”(907頁)馬克思的這段表述至少告訴我們一下幾個方面:
1.農村人口占一個經濟體全部人口的比重很大時,小塊土地所有權的存在是必然的。這一點符合中國大陸的實際情況,在一個農業人口占70%的國度里,試圖建立“大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相對集中的土地制度,顯然是不合時宜的。這應當成為我們研究農業適度經營時的第一個立論基礎。
2.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一個經濟體內尚未發育完整時,小塊土地所有制就有存在的經濟環境。中國大陸的市場經濟體系正在建立過程中,“資本集聚”的國內市場尚未統一,農業部門的完全市場化尚需時日。這應當成為我們研究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第二個立論基礎。
3. 當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較低時,小塊土地所有制就有存在的市場環境。當前中國大陸農產品的大部分,仍然作為直接的生活資料供農民本人消費,農產品的商品化率很低,這應當成為我們研究農業適度經營的第三個立論基礎
(二)小塊土地所有制下農業經營的特點
1.農產品的市場價格往往低于其價值。關于這個問題,馬克思是這樣表述的:“但因為在這里,農業的經營大部分是為了直接生活的目的,土地對大多數人來說就是他們勞動和資本不可缺少的活動場所,所以,產品的起調節作用的市場價格,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達到它的價值;但是,由于活勞動的要素占優勢,這個價值照例會高于生產價格,雖然價值超過生產價格的余額,也會因盛行小塊土地所有者的國家中非農業資本的構成很低而受到限制。”(908頁)
2.農民經營土地的絕對界限是:扣除實際成本后付給自己的工資能滿足其身體最低限度的需要。馬克思認為,“對那些擁有小塊土地的農民來說,一方面雖然他是小資本家,資本的平均利潤卻不會表現為經營的界限;另一方面,雖然他是土地所有者,地租的必要性也不會表現為經營的界限。對他作為小資本家來說,只有他在扣除實際成本之后,付給自己的工資才是絕對的界限。只要產品的價格足以補償他的這個工資,他就會耕種他的土地;并且直到工資下降到身體的最低限度,他往往也這樣做。”(908頁)
3.具有阻止資本投入的天然屬性。馬克思寫道:“至于他作為土地的所有者,那么,對于他來說,土地所有權的限制已經消除,土地所有權的限制只有在和同它相分離的資本(包括勞動)相對立,才會表現出來,因為它阻遏資本的投入。”(908頁)
4.不可能為農業提供合理的耕作條件。“小土地所有制的前提是:人口的最大多數生活在農村;占統治地位的不是社會勞動,而是孤立勞動;在這種情況下,在生產及其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的多樣化和發展,都是不可能的,因而也不可能具有合理耕作條件。”(916頁)
5. 小塊土地所有制占統治地位的國家的谷物價格低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要是這種擁有小塊土地的農民能夠耕種他的土地,或購買耕種的土地,不必要象在正常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那樣,使土地產品的生產價格提高到向他提供平均利潤的程度,更不必提高到提供一個固定在地租形式上的超過平均利潤的余額的程度。所以,沒有必要使生產價格提高到同它的產品的價值或生產價格相等的水平。這就是小塊土地所有制占統治地位的國家的谷物價格低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國家的原因之一。”(909頁)
6.造成農業生產者——農民的貧窮。和以上小土地所有制條件下農業經營的特點相對應,“在最不利的條件下勞動的農民,他們的剩余勞動的一部分白白地送給了社會,它既不參加生產價格的調節,也不參與一般價值的形成,因此,這種較低的價格是生產者貧窮的結果,而決不是他們的勞動生產率的結果。”909
(三)小塊土地所有制是農業本身發展的一個必要的過渡階段。
1.小塊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體后所產生的各種所有制形式之一。“自耕農的這種小塊土地所有制形式,作為占統治地位的正常形式,一方面,在古典古代的極盛時期,形成社會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在現代各國,我們又發現他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解體所產生的各種形式之一。英國的自耕農、瑞典的農民等級、法國和德國西部的農民,都屬于這一類。”(909頁)
2.小塊土地所有制是農業本身發展的一個必要的過渡階段。“自耕農的自由所有權,對小生產來說,也就是對下述生產方式來說,顯然是土地所有權的最正常的形式,——在這種生產方式中,土地的占有是勞動者對本人的勞動產品擁有所有權的一個條件;在這種生產方式中,耕者不管是一個自由的土地所有者,還是一個隸屬農民,總是孤獨地作為一個孤立的勞動者,同他的家人一起生產自己的生活資料。土地的所有權是這種生產方式充分發展的必要條件,正如工具的所有權是手工業生產自由發展的必要條件一樣。在這里,土地所有權是個人獨立發展的基礎。它也是農業本身發展的一個必要的過渡階段。”(909頁)
(四)小土地所有制滅亡的原因
1.大工業的發展是其滅亡的外部原因。小土地所有制的滅亡是必然的。馬克思認為,“這種土地所有權滅亡的原因表明了它的限度。這些原因就是:它的正常的補充物即農村家庭工業,由于大工業的發展而被破壞;處在這種耕作下的土地已經逐漸貧瘠和枯竭;……農業上的改良一方面降低了土地產品的價格,另一方面,要求較大的投資和更多的物質生產條件,這些也促使了上述土地所有權的滅亡,例如十八世紀上半葉的英國,情況就是這樣。”(910頁)
2.制度本身度缺陷是其滅亡的內部原因。因為“小塊土地所有制按其性質來說就排斥社會勞動生產力的發展、勞動的社會形式、資本的社會積聚、大規模的畜牧和科學的不斷擴大的應用。”(910頁)
3.高利貸和稅收制度必然會到處促使這種所有制沒落。“高利貸和稅收制度必然會到處促使這種所有制沒落。資本在土地價格上的支出,勢必奪去用于耕種的資本。生產資料無止境地分散,生產者本身無止境地分離。人力發生巨大的浪費。生產條件日趨惡化和生產資料日趨昂貴,是小塊土地所有制的必然規律。對這種生產方式來說,好年成也是一種不幸。”(910頁)
(五)大土地所有制的后果。
小塊土地所與制的弊端和我們所見到的中國大陸的農業小規模經營在技術層面上說是雷同的,目前理論界所倡導的農業規模經營,則和馬克思所說的大土地所有制的后果也應當有可比較之處。馬克思的下述觀點也許能為我們的農業規模經營的理論提供一些有益的啟示。
“另一方面,大土地所有制使農業人口減少到不斷下降的最低限度,而在他們的對面,則造成不斷增長的擁擠在大城市中的工業人口。由此產生了各種條件,這些條件在社會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規律決定的物質變換的過程中造成了一個無法彌補的裂縫,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費,并且這種浪費通過商業而遠及國外(李比希230)。”(916頁)
“如果說小土的所有制創造出了一個未開化的階級,它半處于社會之外,并且兼有原始社會形態的一切粗野性以及文明國家的一切痛苦和窮困,那么,大土地所有制就在勞動力的天然能力躲藏的最后領域,在勞動力作為更新民族生活里的后備力量貯存起來的最后領域,即在農村本身中,破壞了勞動力。大工業和按工業方式經營的大農業一起發生作用,。如果說他們原來的區別在于,前者更多地濫用和破壞勞動力,即人類的自然力,那么,在以后的發展進程中,二者會攜手并進,因為農村的產業制度也使勞動者精力衰竭,而工業和商業則為農民提供各種手段,使土地日益貧瘠。”(917頁)(作者單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