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尤爾曼
一篇文章或一部書,會使讀過它的人經歷40年、50年而牢記不忘,熟讀成誦,對它闡述的道理常掛嘴邊,那它肯定在思想上有振聾發聵的力量;在藝術上象火一樣可以持久地點燃感情的烈焰久久難以熄滅;在用語上字字都象子彈一樣具有極強的穿透力。
美國作家塞繆爾·尤爾曼的力作《青春》就具備這樣的魅力。上個世紀的50年代,筆者還是在校的學生。那時讀的這篇文章題目叫《年輕》。文章雖然不長,卻是字字珠璣,精辟透剔,它的文采太迷人了。至于對文章所闡述的內容,理解并不深刻,因為那時候我們這些10幾歲的學生正是“早晨8、9點鐘的太陽”,朝氣蓬勃、天天向上,有誰去關心年輕還是衰老的問題呢?年輕,似手本來就應該屬于我們。后來,再次讀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題目改為《青春》。從題目的內涵來說,已與“年輕”大不一樣:年輕,往往會使人很快想到生理年齡,而“青春”就另當別論了:有誰不關心自己的青春呢?
青春是什么?它是短暫的還是永恒的?人們所用的祝賀語“永葆青春”是可能的還是虛幻的?
對這些問題,尤爾曼在文章的開頭就作了明確回答:“青春不是人生中的一段時光,它是一種精神狀態。它不在于紅顏、朱唇和輕快的腿腳,而在于它的意志力、創造力、充沛的精力,它是使人充滿活力的源泉。”
尤爾曼出生于1840年,70歲以后才從事寫作。不用說,這段開宗明義的話充分表達了他當時的寫作心態,也是他直到晚年才文思泉涌、妙手成文的真實體驗。《青春》問世以后,立刻風靡世界。不管是青年人,還是中老年人都對它手不釋卷,被它光華四射的思想所震撼。在將近一個世紀的歷史進程中,它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幾代人的命運。當尤爾曼談到我們為什么會失去青春、迎來衰老的時候說:“青春的魅力表現在勇氣戰勝膽怯,事業高于享樂,這樣的人往往60歲高齡勝過20歲小伙。沒有人僅僅因為年齡的增長而變成老翁。我們的衰老是因為拋棄了自己的理想。”作者已明確地提出,是否具有崇高的理想成了青春和衰老的分水嶺。
按照尤爾曼的說法,是不是歲月的增長對我們毫無損傷呢?不是的。他說:“歲月能使皮膚起皺紋,但是,如果丟棄了熱情,心靈上就會起皺紋。憂慮、恐懼、自卑心理,會使意志化為灰燼。”
意志是什么?用羅蘭的話說,“要使自己跳得遠,你的眼睛一定要看著遠方。眼望著的地方就是你想去的地方 這就是意志”。一個渾渾噩噩、無所事事的人,談不上有什么意志;一個朝三暮四、無所適從的人,也不可妄談什么意志。意志總是和高遠的奮斗目標、堅定不移的理想緊密聯糸在一起的。當年,松下電器公司的總裁松下幸之助,在他最為艱難的時候,從《青春》中汲取了巨大的精神力量,看到了未來和希望。在他取得了成功之后,依然不忘《青春》對他的“恩賜”,他把《青春》的精美印刷品作為珍貴的禮品贈給他的親朋好友。
每個人的精神力量既是與生俱來,更是后天修養所得。尤爾曼用最簡短的文字把這個道理告訴我們:“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人在精神上都蘊含著奇跡般的魅力,孩子般追求進取的無窮欲望和投身生存競爭的歡樂。你我心靈中都有一個類似無線電臺的中樞:源源不斷地接受著來自全人類和造物主的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力量的信息,使你我永葆青春。”“無論什么時侯,只要你空中的天線傾倒,你的靈魂被玩世不恭的積雪和悲觀主義的冰凌所覆蓋,那時即使20歲也會衰老。但是,如果你的天線始終挺立,捕捉著樂觀主義的電波,那么你就有希望即使80歲謝世也仍然年輕。”
一個好的文學形象可以震撼整個世界,一篇好的作品可以持久不息地彈撥著讀者的心弦,演奏出最為美好的樂章。當年,英國作家柯南道爾創造了一個神探福爾摩斯的光輝形象,害得世界各地的讀者每年郵寄3000多封信件問候和感激這位虛構的福爾摩斯,而且要請這位福公簽字留念。為此,英國政府不得不專門委派一名工作人員,代替福爾摩斯收信、回信。同樣,讀者們對《青春》的著迷程度也毫不遜色。人們不僅如饑似渴地閱讀、體味、實踐《青春》的原作和譯文,而且還想聽聽這篇文章的配樂朗讀錄音。直到現在,日本每年要將數萬美金匯往美國購買《青春》的錄音磁帶。美國有一位高級將領走到哪里就把《青春》帶到那里。即使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他也把它帶到指揮部的掩體內。可以說,沒有一個朋友能象《青春》這樣與他行止相伴。《青春》的巨大魅力就可想而知了。
今天,當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情重新誦讀《青春》的時候,就會感到象夏天的一縷清風、冬天的一股暖流撲面而來。它的質樸而深刻的思想在感染著我們,特別在遇到困難、挫折、阻礙和麻煩的時候,在我們隨著歲月的流逝漸漸感到要進入垂暮之年的時候,更是這樣。
所以,我們要感謝尤爾曼先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