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三國”
不知哪個朝代、哪個或哪幫文人把《三國演義》列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這真是中國人的悲哀!
少時看《三國》,覺得很好玩,國與國間打仗、斗嘴竟能弄出那么多花樣來,書里寫的那些心計那些鬼謀那些狡猾些那陰險真是為國人爭光。中年看《三國》,覺得有點不大對勁兒,在《演義》之前還有本陳壽寫的《三國志》,它是《演義》的父輩,但父親和兒子之間出現(xiàn)了南轅北轍,寫歷史的陳壽和寫名著的羅貫中打起架來了。老年看《三國》,也就是正當我們需要一個安定團結(jié)搞改革的良好環(huán)境的時侯,還沒等翻開《三國》的本本,我國最著名的媒體中央電視臺為我們送來了一道“精美的文化大餐”,數(shù)十集的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頻頻上演,據(jù)說造成了 “萬家空巷”,制片人賺了好幾千萬。制片人雖然散布的毒素、對國人靈魂的毒害并不比販毒分子差些,但他可以上電視談創(chuàng)作體會、由此而成“大腕”,而且比販毒掙錢多,尚可免除牢獄之災(zāi)。
使我們嘆為為觀止的是,電視劇《三國演義》基本尊重了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原著,所以我們可以把原著和電視劇捏到一塊兒來說。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看到的是:心懷叵測,勾心斗角,爭權(quán)奪利,地盤分割,笑里藏力,暗藏殺機,當面笑臉如花,過后砍人如麻,戰(zhàn)火紛飛,橫尸遍野,刀光劍影,血流成河,人頭落地,哭聲連天,民不聊生,餓莩載道……
這是在“憶苦思甜”還是鼓勵國人學(xué)樣?是在展現(xiàn)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還是教唆國人犯罪?
奇怪的是,全劇中沒有一個人能象喜來樂那樣,為了驅(qū)除瘟疫把一堆草藥拋進井里,讓百姓都喝上漚臭的草藥湯,至于這種草藥湯是否真的能夠驅(qū)瘟,我們不得而知,但起碼喜來樂的用心還是好的。而《三國演義》中,沒有一個人能象喜來樂那這樣有過良好的用心。
問:《三國演義》中所展現(xiàn)的那些惡劣行徑和慘烈場面是由誰造成的?
答:“是由作品中大歌大頌的那些所謂‘英雄’造成的。”
我會說:“回答正確,加100分!”
在《三國演義》中,誰有攻訐計謀、誰能殺人如割韭菜,誰能用千百條鮮活的生命換來一塊根本無需爭奪的地盤,統(tǒng)統(tǒng)被寫成“英雄”。劉備就是這樣的“英雄”頭領(lǐng)。
劉備是個什么東西?稍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就是因為他姓劉,漢朝是劉家的天下,他就應(yīng)該得天下。他姓劉,而且輩行大了點,是個什么“皇叔”,他不得天下別人就沒法過了,這就是羅貫中通過這本書要告訴國人的基本理念。比他好上千百倍的曹操不姓劉,就被他稱為“賊”。
接下來就是劉、關(guān)、張的“三結(jié)義”。一個當頭兒,一個勇猛非凡,一個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殺亂砍,白道、黑道全都有了。這一“結(jié)義”不打緊,愚夫加莽夫捏到一塊興風(fēng)作浪,一場民不聊生的天下大亂也就不可避免了。事實證明,由于無能之輩的劉備想得天下,中國人真地在劫難逃了。
劉備本是個無能憨君,老老實實干點什么活都行,種種地行不行?做點買賣行不行?實在無能就去揀揀垃圾、再賣到廢品收購站里,不是照樣對人無害嗎?如果這些活他都不想干,去為妓女拉拉皮條,其危害程度也比當皇帝小得多。但他偏偏想當皇帝,又沒有這個本事,想做婊子又想立貞節(jié)牌坊,怎么辦?就來了個“三顧茅廬”,就請來了無所不通、呼風(fēng)喚雨、“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諸葛殼。這一下,中國人遭災(zāi)遭難的日子更就無休無止了。
在《三國演義》中,別有用心的無恥作家羅貫中精心炮制的精神偶象就是這位諸葛先生。其實,諸葛亮這小子根本就算不上是個好東西。且不說劉備死后他對整天斗蟋蟀、玩女人、荒滛無恥的紈绔無能小皇帝劉禪依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當了幫兇、“幫閑”還自我感覺良好,令人惡心至極!單就諸葛亮助紂為虐、輔佐劉備打天下這一段,羅貫中這小子極盡諂媚、吹捧、浮夸、虛擬、移花接木、造謠之能事,把人和神能做到的好事全都記到諸葛亮的帳上。這和我們當今的許多企業(yè)家有真、假兩本帳是一樣的。《三國演義》就是一本經(jīng)過精心制作、把中國人蒙騙了好幾個世紀的“假帳”。
我一直在懷疑,我們的企業(yè)家中有不少人是被羅貫中教壞的。君若不信,只要看看有很多想發(fā)財?shù)睦习逶诠┓钪叭Y(jié)義”中殺人如麻的關(guān)公的神像就知個中奧妙。
羅貫中是中國作假帳的第一位祖師爺,把中國人害了數(shù)百年,如今他又成了那些大作假帳、偷稅漏稅、中飽私囊、以損害國家利益為能事的老板們的教唆犯,他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頭號大敵。可惜,我們敬愛的朱總理盡管有過“不做假帳”的題詞,卻還沒來得及把羅貫中這小子揪出來斗倒批臭、讓他永世不得翻身就退下來了,真是一件憾事!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并不是象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這本“假帳”中胡吹亂聊的那樣“神機妙算”。諸葛亮既不能呼風(fēng)喚雨,也不是常勝將軍。“草船借箭”,《三國演義》把此功記在諸葛亮身上,而事實上并不是他的點子,而是孫權(quán)的主意。孫權(quán)采用此計也非獨創(chuàng),而是借用了別人的辦法。(詳見《三國志·吳志》)。借荊州,算是諸葛亮在《三國演義》中的重大“機智”舉措。而事實是,周瑜死后,孫權(quán)才同意魯肅把荊州借給劉備,此事與諸葛亮毫無瓜葛(見《三國志·周瑜傳》)。六出祁山,《三國演義》中說,諸葛亮第4次出祁山,與魏國交戰(zhàn)連連得手,所向披靡。實際情況是,諸葛亮5次北伐,兩出祁山,均以失敗而告終,無戰(zhàn)績可言,他是個貨真價實的無能敗將。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你看,《三國演義》這本“帳”,假到什么程度?根本無需審計師們出場,明眼人一看便知。連中國的普通百姓都說“三國無義戰(zhàn)”,“老不看《三國》,少不讀《紅樓》”,為什么直到今天我們的編導(dǎo)們還對這樣的“假帳”津津樂道呢?
還應(yīng)該繼續(xù)想想:《三國演義》中的種種故事在我們生活中的投影到底意味著什么?我們的生活需要這些東西嗎?在改革需要穩(wěn)定的時候,人們還希望增加一些無端的紛爭和事事用計的相互攻訐嗎?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