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新自由主義誤導我國的改革開放
吳易風
一、什么是新自由主義
自由主義是產生于17世紀英國的一種思潮,長期以來,它對經濟思想、社會思想和政治思想都產生過很大影響。經濟學中的自由主義又被稱為經濟自由主義。經濟自由主義分為古典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西方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是指20世紀中期以來的與國家干預主義相對立的經濟自由主義。在資產階級革命時期,古典自由主義是革命的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曾經起過反封建主義的積極作用。與此不同,新自由主義是現代資產階級右翼的意識形態,它一方面是西方國家誘導社會豐義甲家和平演變的理論武器,另一方面是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推行新殖民主義的理論武器。
二、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主義的主要分歧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自由主義與國家干預主義的分歧主要是:國家干預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在微觀和宏觀層次上都存在市場失敗(m9fketfai1ure,又譯為"市場失靈"),只靠市場機制這"一只看不見的手"不可能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為了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除了靠市場機制這"一只看不見的手",還必須靠政府調控這"一只看得見的手"。與此相反,經濟自由主義反對微觀層次和宏觀層次的政府調控,鼓吹市場萬能,斷言只要靠市場機制這"一只看不見的手"就能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狀態。
三、新自由主義與新國家干預主義的主要分歧
在西方經濟學中,新自由主義和新國家干預主義的主要分歧是:(一)新自由主義的重要假設是"市場出清"(大致含義是供給總是等于需求),新國家干預主義的重要假設是"非市場出清"(大致含義是供給總是大于需求);(二)新自由主義認為存在"政府失敗",新國家干預主義認為存在"市場失敗";(三)新自由主義認為政策無效,新國家干預主義認為政策有效。
四、新自由主義的主要流派
在當代,新自由主義分幾大流派。其中有:以哈耶克為代表的新奧地利學派,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以盧卡斯為代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以薩克斯為代表的充當過俄羅斯政府經濟顧問的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以伊薩克森為代表的曾為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出謀劃策的北歐經濟學家,以科斯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國內媒體誤稱張五常是新制度經濟學的創始人,實際上他只是這個學派的成員。)
五、美國自己實行國家干預主義,壓別的國家實行新自由主義
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政府現在實行政策二重化:對內,實行政府干預主義;對外,要求發展中國家和"轉形國家"(指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國家)實行新自由主義。目的是一個:一切都是"為了美國的利益"。所謂美國的利益,實質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利益。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個重要動向。
六、美國向國外推行新自由主義的主要途徑
美國通過各種途徑向發展中國家和"轉形國家"推行新自由主義,主要有:
(一)通過多種渠道向"轉形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以影響各該國的輿論導向,特別是影響經濟學界的輿論導向。
(二)由美國經濟學家為"轉形國家"制定經濟轉形方案,甚至出任"轉形·國家"政府顧問。
(三)通過國際峰會和WTO(世界貿易組織)、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WB(世界銀行)三大國際經濟組織壓發展中國家和"轉形國家"接受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七、美國按照新自由主義原則主導經濟全球化,并誤導"轉形國家"的改革,該原則的核心內容是"三化":私有化、自由化和非調控化
據美國國務院解釋,全球化包括三類全球化:經濟全球化、技術全球化、民主和人權全球化。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些學者認為,全球化還應當包括法律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語言全球化等一系列全球化。
僅就經濟全球化而論,制定經濟全球化游戲規則的主要是美國,"華盛頓共識"是制定經濟全球化游戲規則的基本原則。
"華盛頓共識"(WashingtonConsensus)最早是約翰·威廉森1990年針對拉丁美洲危機提出的新自由主義原則:(一)"盡可能最大程度地自由化";(二)'"盡可能最快地私有化";(三)在財政和金融方面要采取強硬措施保證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實施。
美國前克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前世界銀行副行長斯蒂格利茨將"華盛頓共識"解釋為"三化":(一)"政府的角色最小化";(二)"快速的私有化";(三)"快速的自由化"。
按照"華盛頓共識",不僅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國家要實行私有化、自由化和政府角色最小化,而且所有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想融入全球化的國家都必須實行私有化、自由化和非調控化。一本有影響的西方學家論經濟全球化的書說:"在全球化的經濟中,……存在著私有化的迫切需要;……存在著市場自由化的迫切需要;……存在著非調控化的迫切需要"。
"華盛頓共識"很快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的共識,又很快成為7國集團和后來8國集團的共識,成為西方國家主導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則。
八、新自由主義的重災區
新自由主義推行到哪個國家和地區,那個國家或地區就會遭到巨大風險和災難,甚至成為重災區。在最近十多年中,下面的三類新自由主義重災區具有典型意義。
(一)第一類重災區是蘇聯和東歐國家。
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薩克斯出任俄羅斯政府顧問,他為俄羅斯制定的被叫做"休克療法"的改革方案,實際上就是"華盛頓共識"所體現的新自由主義原則的具體應用。
北歐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伊薩克森等將"華盛頓共識"中的快速私有化原則應用到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具體捉出:1."從計劃向市場轉變必須實行生產資料私有制","私有化是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核心內容"。2。制定保護私有制的法律,頒布私有化法。3.最重要的改革是國有企業私有化。4.國有小企業私有化方式:"逐個地出售"。5.國有大企業私有化方式:"先把國有企業轉變為國家擁有全部股票的股份公司,然后再將它們私有化。"方法是不斷降低國家持股比重。6.多給黨政官員股票,"過去這些市場經濟最兇猛的反對者就會成為新制度下改革進程的急先鋒"。
新自由主義導致蘇東巨變,使原社會主義國家全面資本主義化。
(二)第二類重災區是發生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
以泰國為例。1997年7月2日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始于泰國。泰國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危機爆發前,年增長率超過8%。高增長和廉價勞動力以及廉價土地吸引來大量外資。外資主要流進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房地產熱和股市熱不斷升溫。金融體系內外腐敗嚴重,導致貸款猛增,致使銀行呆帳壞賬十分嚴重。在西方國家推行的新自自主義影響下,在西方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壓力下,泰國過早地、過度地開放金融市場,撤掉了所有自我保護的屏障,結果爆發了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使泰國經濟很快下降到30年來的最低點。泰國金融危機很快發展成為東南亞金融危機,接著發展成為亞洲金融危機,還導致俄羅斯金融危機和巴西金融危機。
(三)第三類重災區是拉美國家。
拉美國家多年來…-直是美國推行新自由主義的試驗場。最近的例子是阿根廷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發展成為債務危機以至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動蕩,從2001年12月20日德拉魯阿總統向國會提出辭呈,到2002年1月2日杜阿爾德被推舉為新總統,阿根廷在半個月內換了5個總統。阿根廷經濟危機的加深,不僅殃及鄰國,而且引發了更多拉美國家的社會動蕩。
八、警惕新自由主義誤導中國改革開放
十多年來,某些經濟學家一直企圖用新自由主義誤導我國改革開放的方向。
(一)有人在國內反復宣傳西方公認的反共分子哈耶克的新自由主義。
(二)美國新自由主義者、貨幣學派領袖弗里德曼和新自由主義者、新制度學派成員張五常很早就向我國當時的主要領導人宣傳新自由主義,企圖用新自由·主義誤導我國改革開放。張五常甚至提出在天安門廣場召開大會,讓弗里德曼在天安門城樓發表演說。
(三)張五常多次來內地宣傳新自由主義,國內很不正常地連續多年出現了"張五常熱"。一些大學請張五常報告,一些媒體大肆宣傳張五常。經過一些人的反復推動,"張五常熱''不斷升溫。"張五常熱"升溫,實質就是作為新自由主義一個流派的新制度經濟學在國內不斷升溫。張五常的新自由主義觀點主要有:
1.攻擊馬克思和馬妒主義基本原理。他說:"馬克思最蠢","馬克思為禍最深","馬克思由頭錯到尾",勞動價值論"被公認為謬論",剩余價值論已被打得"片甲不留","在中國,馬克思的理論是奄奄一息了","我張五常不過是在馬克思的棺材上再打上釘子而已"。
2.用科斯定理的產權清晰論反對公有制。他說:舉世聞名的科斯定理其實就是--一句話:產權清晰"是市場交易的先決條件",而產權清晰就是"私有產權"。科斯的私有產權清晰論"使舉世開始明白私有產權的重要,間接或直接地使共產奄奄-息"。他斷言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不相容,說:"北京的執政者一方·面要保持公有制,另一方面要發展市場,怎會不互相矛盾,前言不對后語呢?").刑新制度經濟學的交易成本論斷言私有制優越于公有制,宣傳私有制是靈丹妙藥,是惟一選擇。他說:在交易成本方面,"共產比私產大得多",而交易成本的大小"決定制度優劣"。"中國大陸的共產經驗一敗涂地","共產制度遲早會瓦解","中國會逐漸改變成為一個類似私產制的體制","私產制是經濟發展的靈丹妙藥","私產制度是惟一的選擇"。
4.主張把國有資產變成特權者的私產,主張由共產黨推行私有財產制度。他說:"將某些資產干脆地交給有較大特權的作為私產,讓他們先富起來","以共產黨推行私產制,聽起來有點語言矛盾,但權力所在,……是可行之道"。
(四)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俄羅斯"休克療法"的倡導者薩克斯等人為"引導中國的發展"制訂了中國經濟聯邦制和中國私有化方案。該方案說:中國正處在"制度變遷H寸期"或"轉軌時期",必須對經濟制度進行"質的變革":建立"經濟聯邦制",發展"對抗中央的統制經濟"的"地方諸侯經濟";"用非國有經濟包圍國有經濟";通過"產權清晰化",使國有企業"私有化、股份化"。
薩克斯等人認為,中國私有化方案與俄羅斯私有化方案的主要區別在于:俄羅'斯私有化是"突變式私有化",中國私有化是"漸進式私有化"。
(五)澳籍華人、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楊小凱經常來國內講學,他提出對全部國有企業"釜底抽薪"的私有化方案:中國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實行股份化一私有化,股份化一私有化的商業銀行不僅不再給國有企業貸款,而且要逼國有企業還債,、這樣就可以把全部國有企業徹底搞垮,實現國有企業全而私有化。
以上這些新自由主義政策主張在我國經濟學界已經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如果失去警惕,聽任新自由主義泛濫下去,誤導我國的改革開放,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就會喪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會蛻變成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
美國推行新自由主義的三類重災區
吳易風
在西方經濟學中,新自由主義是指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與國家干預主義相對立的經濟自由主義。在以凱恩斯主義為代表的國家干預主義盛行時,新自由主義長期處于非主流地位。20世紀70年代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陷入滯脹、凱恩斯主義出現危機以來,新自由主義從非主流地位上升至主流地位。20世紀80年代以來,新自由主義一方面是西方國家誘導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的理論武器,另一方面是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推行新殖民主義的理論武器。
美國從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除里根政府在若干領域推行新自由主義之外,歷屆總統,包括里根前的羅斯福、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后的布什、克林頓和小布什,都奉行或基本奉行國家干預主義。但是,里根后的幾屆美國政府實行政策二重化:對內,基本實行國家干預主義;對外,卻壓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主要指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國家)徹底實行新自由主義。可以作為典型例證的是美國的貿易政策。美國自己以貿易保護主義為基調,卻壓別的國家推行貿易自由主義,實行貿易自由化。目的就是一個:一切為了美國利益。所謂美國的利益,實質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利益。這是很值得注意的一個重要動向。
美國通過各種途徑向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推行新自由主義,主要途徑有:(一)通過多種渠道向"轉型國家"進行意識形態滲透,以影響該國的輿論導向,特別是影響經濟學界的輿論導向。(二)由美國經濟學家為"轉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制定經濟"轉型"方案,甚至出任"轉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政府顧問。(三)通過西方七國首腦會議和后來的八國首腦會議等國際峰會,通過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三大國際經濟組織和其他國際經濟組織,壓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接受和實施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
美國按照新自由主義原則主導經濟全球化,"華盛頓共識"是制定經濟全球化游戲規則的基本原則。"華盛頓共識"最早是美國國際經濟研究所約翰·威廉森1990年針對拉丁美洲危機提出的新自由主義原則,內容涉及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稅收政策、利率政策、匯率政策、外資政策等許多方面。克林頓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原副行長斯蒂格利茨將"華盛頓共識"解釋為"三化":政府的角色最小化;快速的私有化;快速的自由化。按照"華盛頓共識",不僅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國家要實行私有化、自由化和政府角色最小化,而且所有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想融入經濟全球化的國家都必須實行私有化、自由化和非調控化。"華盛頓共識"很快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美國財政部的共識,又很快成為七國集團和后來八國集團以及一些其他國際組織的共識,成為西方國家主導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原則。
新自由主義推行到哪個國家和地區,哪個國家或地區就會遭到巨大風險和災難,甚至成為重災區。在最近十多年中,下面的三類新自由主義重災區具有典型意義。
第一類重災區是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薩克斯出任俄羅斯政府顧問,他為俄羅斯制定的被叫做"休克療法"的改革方案,實際上就是"華盛頓共識"所體現的新自由主義原則的具體應用。北歐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伊薩克森等將"華盛頓共識"中的快速私有化原則應用到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具體提出(一)"從計劃向市場轉變必須實行生產資料私有制","私有化是向市場經濟轉變的核心內容"。(二)制定保護私有制的法律,頒布私有化法。(三)最重要的改革是國有企業私有化。(四)國有小企業私有化方式:逐個地出售。(五)國有大企業私有化方式:先把國有企業轉變為國家擁有全部股票的股份公司,然后再將它們私有化。方法是不斷降低國家持股比重,直至全部賣光。(六)多給黨政官員股票,"過去這些市場經濟最兇猛的反對者就會成為新制度下改革進程的急先鋒"。新自由主義導致蘇東劇變,使原社會主義國家全面資本主義化。
第二類重災區是發生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以泰國為例。1997年7月2日爆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始于泰國。泰國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危機爆發前,年增長率超過8%。高增長和廉價勞動力以及廉價土地吸引來大量外資。外資主要流進房地產市場和證券市場,房地產熱和股市熱不斷升溫。泰國金融體系內外腐敗嚴重,導致貸款猛增,銀行呆賬、壞賬十分嚴重。在西方國家推行的新自由主義影響下,在西方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壓力下,泰國過早地、過度地開放金融市場,撤掉了所有自我保護的屏障。結果爆發了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使泰國經濟很快下降到30年來的最低點。泰國金融危機很快發展成為東南亞金融危機,接著發展成為亞洲金融危機。
第三類重災區是拉美國家。拉美國家多年來一直是美國推行新自由主義的試驗場。最近的例子是阿根廷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很快發展成為債務危機以至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動蕩,從2001年12月20日德拉魯阿總統向國會提出辭呈,到2002年1月2日杜阿爾德被推舉為新總統,阿根廷在半個月內換了5個總統。阿根廷經濟危機的加深,不僅殃及鄰國,而且引發了更多拉美國家的社會動蕩。2003年12月15日,拉美社的一條題為《拉美尋找代替新自由主義的道路》的電訊說:"新自由主義政策曾被作為推動后現代發展的政策而在拉美大陸各國實施,但平民階層被新自由主義政策所遺忘并深受其害。"拉美社援引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發表的統計數字指出,拉美經濟1960年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比例是8%,現在是4%。拉美窮人人數增加,在拉美全部人口中所占比例達43.3%。其中巴西貧困人口占全國人口的一半。至于阿根廷,"新自由主義使這個遼闊而富饒的國家變成了本地區最貧困的國家之一。"目前,尋找替代新自由主義道路的主力是拉美民眾運動,正如有的分析家指出:拉美國家的民眾運動發揮了主角作用,它們屹然挺立,成為一道抵御忠實執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跨國公司指令的各國政府的防洪大堤,成為抵御在政治和經濟上屈從美國政策的防洪大堤。"
=================
新自由主義給俄經濟帶來的第一個大災難:20世紀90年代大蕭條
吳易風
新自由主義給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帶來的第一個大災難,是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爆發了極為嚴重的經濟危機--20世紀90年代大蕭條。在這個世界上,以"華盛頓共識"為核心內容的新自由主義推行到哪里,哪里就出現大災難。在實踐中,新自由主義災難可以分為三種不同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在推行新自由主義時曾經出現過時間較長的快速經濟增長,但最終陷入了嚴重的危機,經濟很快下降到最低點。泰國是這種情況的典型。第二種情況是,在推行新自由主義之初,經濟起伏不定,最后陷入持續不斷的危機之中。拉丁美洲國家是這種情況的典型。第三種情況是,在推行新自由主義之初,經濟就迅速下降,在相當長時間內陷入了難以擺脫的大蕭條。俄羅斯和東歐國家是這種情況的典型。20世紀世界史上出現過兩次大蕭條:一次是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的30年代大蕭條,一次是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發生的90年代大蕭條。
西方國家在長達10年之久的30年代大蕭條中,生產猛降,失業猛增,大批企業倒閉,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美國危機最低點的工業生產比危機前的最高點下降55.6%,失業人數最多時達到勞動力的25%。大蕭條震撼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遭到了巨大失敗。美國經濟學家、凱恩斯主義代表人物漢森承認:"舊的市場經濟已經崩潰了。它使我們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二十年中遭到慘敗。"
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在長達10年之久的90年代大蕭條中,生產猛降,失業猛增,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生產組織解體,經濟紐帶斷裂,生產效率驟降。1997年,俄羅斯工業產值是1990年的48.8%,農業產值是1990年的59.2%,固定資本投資是1990年的23.4%。格拉濟耶夫強調俄羅斯這場蕭條不同于"經典意義上的經濟蕭條":"當今發生在俄羅斯經濟中的蕭條,表現出這樣的明顯病理特征:經濟體系在一片混亂中崩潰,這個體系在退化,在腐爛。"
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經濟增長速度并不算慢。但是,進入90年代,大蕭條突然發生。對此,波茲南斯基說:"在1990年之前,在國家社會主義的最后幾年,東歐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還是相當可觀的……然而隨著上述措施("休克療法"--引者)的實行,突然間所有經濟體都毫無例外地陷入了真正具有毀滅意義的經濟衰退之中。"
波茲南斯基對東歐各國的經濟衰退情況作了分類。波蘭和匈牙利比較幸運,經濟衰退奪走了它們l/4的國民生產總值;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東德情況比較嚴重,經濟衰退造成的損失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還多;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情況相當嚴重,經濟規模幾乎縮小了一半;烏克蘭和立陶宛損失最嚴重,全國生產水平下降了3/5。
在大蕭條中,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居民的實際工資急劇降低。格拉濟耶夫援引了俄羅斯國家統計委員會的統計數據:.居民實際貨幣收入在1992-1996年間下降了大約43%,實際上資下降了52%,養老金下降了45%。俄羅斯有3000萬人即五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最低生活標準線以下。1998年,生活在最低生活標準線以下的人的比重上升到40%。格拉濟耶夫說:"根據這一指標,俄羅斯的貧困問題自1990年以來加深了14倍。今天,約半數的就業人員僅能拿到維持生活所需的最低標準工資,甚至更低。"
俄羅斯不僅陷入了經濟危機,而且陷入了人口危機。格拉濟耶夫不僅用大量數據說明俄羅斯物質資料再生產所遭受的浩劫,而且用大量數據說明俄羅斯人口再生產所遭受的浩劫。在大蕭條中,隨著居民實際收入的下降,居民消費水平下降,特別是人均基本食物消費量下降。從1990年到1997年,人均肉、奶、魚、蛋消費量下降的情況是:肉和肉制品從70公斤下降到48公斤,下降了31.5%;奶和乳制品從378公斤下降到235公斤,下降了37.8%;魚和魚制品從15公斤下降到9公斤,下降了40%;雞蛋從231只下降到173只,下降了35%。格拉濟耶夫說:"大規模營養不良甚至饑荒的危險已經在俄羅斯顯現。"健康兒童比例降低,半數以上的在校兒童健康狀況不佳。大蕭條使俄羅斯人的正常生育條件遭受嚴重影響,出生率下降。格拉濟耶夫說:"出生率下降乃是居民對這樣一些社會經濟條件作出的自然反應。由于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子女的家庭中,生活在貧困之中的達40%以上,所以多子女家庭陷入貧困的幾率為50%。因此,過去的10年(198-1997年)與再前一個10年相比,兒童出生數量幾乎減少600萬也就沒有什么稀奇的了。"俄羅斯死亡率成為歐洲之最,死亡人數高出出生人數0.5-0.7倍。俄羅斯人口預期壽命縮短,男人預期壽命降至58歲以下,人口增長呈持續下降趨勢。在人口數量減少的同時,人口質量退化。格拉濟耶夫說:"人口質量退化使我們能夠確定這樣的政策是種族滅絕的政策。"
俄羅斯和東歐國家的90年代大蕭條,能否與西方國家30年代大蕭條進行比較?對這一問題,新自由主義政策辯護者和批評者作出了完全不同的回答。
新自由主義改革理論家和實踐家斷定二者不能比較。"這些改革家們對時隔半個多世紀的兩次經濟衰退所作的判斷是,兩者風馬牛不相及,沒有可比性。"他們認為,西方國家30年代大蕭條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經濟衰退,而俄羅斯和東歐國家90年代發生的事情則不能稱為典型的經濟衰退,而是"健康的"衰退,是消除沒有人要的生產。這種說法顯然是在為他們所推行的新自由主義改革造成的惡果辯護。
波茲南斯基認為20世紀的兩次大蕭條具有可比性,并且對二者做了比較。他指出,就像西方國家30年代大蕭條一樣,俄羅斯和東歐國家90年代大蕭條也是一次真正意義的、極其深刻的經濟衰退,是一次"真正毀滅性的經濟衰退"。就大蕭條的嚴重程度而言,俄羅斯和東歐國家90年代大蕭條至少與西方國家30年代大蕭條相當,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波茲南斯基說:"這種經濟下滑的嚴重程度也是當代世界史上絕無僅有的,比20世紀30年代發生的大蕭條還要嚴重。"又說:"任何現代經濟社會都不曾經歷過這種嚴重的生產萎縮,哪怕用迄今為止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即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來對比,也沒有這一次嚴重。""20世紀的兩次大蕭條具有不同的原因。資本主義世界30年代的大蕭條,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矛盾激化的必然產物,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而俄羅斯和其他東歐國家90年代的大蕭條,則是這些國家放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必然結果,是推行新自由主義改革路線的必然結果。
格拉濟耶夫用事實駁斥了新自由主義辯護士關于俄羅斯90年代大蕭條是"轉型性衰退"、是"變革中的衰退"之類的說法,指出這些說法是"偽科學說法""。他認為,這場大蕭條是"夢魔般的經濟蕭條",是"給大多數居民造成的社會災難",是"體制上的危機"。
關于俄羅斯大蕭條的原因,格拉濟耶夫說:這場大蕭條的"根源主要是在所執行的那種經濟調整政策之中","是由于統治俄羅斯的寡頭集團有意識地采取的那種政策造成的",是"由于掠奪國有財產的行動被合法化,從而激起犯罪活動大爆發所產生的結果"。
與格拉濟耶夫相似,波茲南斯基也用事實駁斥了新自由主義辯護士關于這場大蕭條是不可避免的"健康型經濟衰退"的說法,并用事實駁斥了東歐不搞新自由主義改革就會崩潰的說法,指出這場大蕭條正是新自由主義改革的結果。他說:在"1989年之前,東歐地區不但看不到經濟衰退的跡象,而且整個地區還顯示出正以一種合理的速度長期穩定發展的勢頭,前蘇聯的情況也是如此。""只是在1989年之后,隨著以市場為導向的改革的發展,東歐地區才跌入了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中。"
關于東歐各國普遍陷入90年代大蕭條的原因,波茲南斯基的分析也與格拉濟耶夫相似。他說;這場大蕭條"完全是失敗的政策所導致的結果……正是這樣的災難性政策才迫使經濟落入災難性的深淵"。
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在西方國家宣告了曾經長期處于正統地位的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破產,宣告了市場萬能論的破產。當時自由主義經濟學的代表人物、英國經濟學家庇古在大蕭條中還在堅持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陳腐說教:"在穩定的條件下,一切愿意工作的人實際上都會就業。"面對著30年代大蕭條,面對著流浪街頭的幾千萬失業大軍,自由主義經濟學的這套陳腐教條使西方經濟學界處于"可憐而又可笑的混亂狀態"。凱恩斯在大蕭條中批判自由主義經濟學時說:"傳統經濟學的理論"會把人們引入歧途,而且會導出災難性的后果"。"與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的情況相類似,20世紀90年代大蕭條在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宣告了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破產,宣告了新市場萬能論的破產。對此,格拉濟耶夫說:新自由主義改革"使我們得到的是一個寄生的、凋敝不堪的經濟。危機摧毀了這種經濟,驅散了人們對市場的盲目迷信,不再相信市場本身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摘自2005年第5期《中華魂》)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