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讀書交流

侯外廬論(譯)著目錄

陳寒鳴 · 2005-03-21 · 來源:本站原創
收藏( 評論() 字體: / /

侯外廬論(譯)著目錄

(以發表年月為序)

1932年

資本論第一卷上冊,馬克思原著、與王慎明合譯,1932年由北平國際學社出版。
 

1934年

中國古代社會與老子,1934年6月由山西國際社出版。

1936年

資本論第一卷,馬克思原著、與右銘(王思華)合譯。

近代中國社會結構與山西票號,發表于《中山文化季刊》1936年冬季號,重刊于1938年該刊第3卷第4期。

1939年

中山先生“革命的人文主義”之特征,發表于1939年1月1日《時事類編》特刊第29期。

中國學術的傳統與現階段的學術運動,發表于1939年4月《理論與現實》第一卷第一期。

中國革命同盟會的精神,發表于1939年5月1《時事類編》第36期。

社會史導論,發表于1939年9月《中蘇文化》第4卷第2期。

1940年

略論方法問題,發表于1940年《理論與現實》第1卷第4期。

歷史的階段與了解,發表于1940年《讀書月報》第2卷第9期。

中山先生年譜(與李甄陶合編),發表于1940年3月12日《中蘇文化》第5卷特刊。

中山先生遺教的核心精神,發表于1940年3月12日《中蘇文化》第5卷特刊。

1941年

論晚清百年來金融貴族的成毀,發表于1941年2月《讀書》月刊第2卷第11期。

阿Q年代的“問題”,發表于1941年10月《中蘇文化》第9卷第2、3合刊。

1942年

屈原思想的秘密,發表于1942年1月《中蘇文化》第11卷第1期,《新華日報》1942年2月17日轉載。

屈原思想淵源的先決問題,發表于1942年1月《中蘇文化》第11卷第2期,《新華日報》1942年4月22日轉載。

申論屈原思想(衡量屈原的盡度),發表于1942年1月《中蘇文化》第11卷第2期。

周代社會諸制度考(署名徐樂英),發表于1942年7月《群眾》周刊第7卷第14期。

1943年

中國古典社會論,1943年1月由重慶五十年代出版社出版。

孔子批判主義的社會思想底研究,發表于1943年4月《中山文化季刊》第1卷第1期。

中國古代“賢者”之史的研究,發表于1943年7月《中山文化季刊》第1卷第2期。

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1943年由國際出版社出版。

王國維古史考釋集解,1943年由重慶三友書店出版。

1944年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考,發表于1944年1月《文風》雜志第1卷第2期。

乾嘉時代的漢學潮流與文化史學的抗議,發表于1944年5月《中山文化季刊》第一卷第4期。

東方古代文明理解之鑰匙,發表于1944年5月《文風》雜志第2卷第5期。

中國十七世紀思想家李二曲評述,發表于1944年5月《中蘇文化》第15卷第3、4期合刊。

顏習齋反玄學的基本思想,發表于1944年6月《中蘇文化》第15卷第5期。

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1944年6月由重慶文風出版社初版。

黃梨洲的哲學思想與近世思維方法,發表于1944年7月《中蘇文化》第15卷第6、7期合刊。

第十七世紀初中國思想界的一個號筒——龔定庵思想的歷史說明,發表于1944年8月《大學》雜志第3卷第7、8期合刊。

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上卷),1944年11月由重慶三友書店初版。

黃梨洲的詩文論,發表于1944年12月《民主世界》第1卷第14期。

船山學案,1944年由重慶三友書店出版。

1945年

康有為在民國初年的反民主理論,發表于1945年2月《中華論壇》第1卷第2期。

第十七世紀中國的一個新世界觀,發表于1945年3月《中原》月刊第2卷第1期。

章太炎關于民族、民主的政治,發表于1945年3月《民主世界》第2卷第6期。

康有為與變法運動歷史,發表于1945年4月《中蘇文化》第16卷第3期。

中國近世思想學說史(下卷),1945年6月由重慶三友書店初版。

古代文獻最初發現的中國古代文明考,發表于1945年6月《中山文化季刊》第2卷第1期。

譚嗣同的社會思想,發表于1945年7月《中蘇文化》第16卷第6、7期合刊。

戊戌政變健者譚嗣同的思想流派,發表于1945年7月《民主世界》第2卷第12期。

“五四”文化運動與“孫文學派”的關系,發表于1945年3月《中華論壇》第1卷第5—6期。

關于哲學起源的理論探討,發表于1945年《民主世界》第2卷第6期。

蘇聯歷史學界諸爭論的解答,1945年8月由中蘇文化協會研究委員會出版。

我對于“亞細亞生產方法”之答案與世界歷史學家商榷,發表于1945年8月《中華論壇》第1卷第7、8期合刊。

章太炎基于“分析名相”的經史一元論,發表于1945年9月《中山文化季刊》第2卷第2期。

王國維古史決疑的諸范例,發表于1945年9月《中蘇文化》第16卷第8期。

中國古代氏族專政與政治起源,發表于1945年10月《中蘇文化》第16卷第9、10期合刊。

中國古代氏族專政的修正與否定,發表于1945年12月《中蘇文化》第16卷第12期。

1946年

中國古代的變法運動,發表于1946年3月《中蘇文化》第17卷第2、3期合刊。

民主的歷史考察——在沙坪墺的講演,發表于1946年4月11日《新華日報》。

三民主義與民主主義,1946年7月由上海長風書店出版。

復蘇聯歷史學家格萊科夫的信,發表于1946年8月《中國學術》創刊號。

中山先生的哲學思想(從經驗方面考察),發表于1946年8月《中國學術》第2號。

先秦諸子思想(評價),發表于1946年10月《青年知識》新4期。

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再版)1946年由上海文風書局出版。

1947年

人類思維及哲學思想的發生,發表于1947年上海《唯民》周刊第3期。

新哲學教程(與羅克訂合著),1947年3月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

我怎樣研究中國古代史,發表于1947年《青年知識》第5期。

司馬遷思想的悲劇性,發表于1947年5月3日上海《文匯報》“新思潮”專欄第10期。

中國近代思想學說史(上、下冊),《新中國大學叢書》于1947年5月由上海生活書店出版。

司馬遷怎樣說出墨者要旨呢,發表于1947年5月24日上海《文匯報》“新思潮”專欄第12期。

中國思想通史(第一卷)與杜守素、趙紀彬合著,1947年6月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

司馬遷的諸子要旨及其用意,發表于1947年7月《大學》月刊第6卷第3期。

漢代社會新論,發表于1947年8月《大學》月刊第6卷第4期。

中國古代社會史,1947年10月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

論縱橫家的商人思想,發表于1947年《讀書與出版》第2年第5期。

1948年

魏惡儒道論爭四派中之“儒道合”派,發表于1948年3月《時代評論》第5卷第99期。

秦漢魏晉南北朝神滅思想的戰斗傳統與范縝的神滅論(與紀云彬合作),發表于1948年3月《時代評論》第5卷第102期。

魯迅與中國思想傳統,發表于1948年9月22日香港《文匯報》“新思潮”專欄第2期。

文天祥思想(答讀者問),發表于1948年9月29日香港《文匯報》“新思潮”專欄第3期。

1949年

孫中山到毛澤東,1949年由山海書屋出版。
1950年

中國思想通史——中古編序,發表于1950年4月2日《光明日報》。

論漢代思想的階級性總傾向,發表于1950年4月26日《光明日報》。

魏晉思想之歷史背景與階級根源,發表于1950年5月1日《新建設》第2卷第5期。

關于五四運動誰領導的問題,發表于1950年5月4日《光明日報》。

漢代社會史緒論,1950年5月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中國思想通史(第二卷)與杜守素、趙紀彬、邱漢生合著。《新中國大學叢書》。1950年6月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

五世紀末唯物論者范縝研究,發表于1950年8月《中國科學》第1卷第1期。

關于學習社會發展史中的幾個問題,發表于1950年《展望》第6卷第12期。

社會發展史的一些問題,1950年由展望出版社出版。

魏晉玄學的社會意義——黨性,發表于1950年11月1日《新建設》第3卷第2期。

1951年

從魯迅筆名與阿Q人名說到怎樣認識魯迅并怎樣向魯迅學習,發表于1951年1月26日《光明日報》。

“實踐論”——中國思想史(知行關系)的科學總結,發表于1951年3月6日《新建設》第3卷第6期。

中國思想通史(第三卷)與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合著,1951年5月由北京三聯書店出版。

武訓——中國農民拆散時代的封建喜劇丑角,發表于1951年6月5日《光明日報》。

1952年

嚴復思想批判,發表于1952年3月5日《新建設》第4卷第3期。

論洪秀全與洪仁玕,發表于1952年4月6日《新建設》第4卷第4期。

1954年

中國封建社會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問題,發表于1954年2月《歷史研究》第1期,《新華日報》五月號轉載。

關于亞細亞生產方式適用于古代中國問題,發表于《新建設》1954年第4期。

1955年

揭露美帝國主義的奴才胡適的反動面貌,發表于1955年2月《新建設》第2期,1955年4月由三聯書店出版的《胡適思想批判》轉載。

孫中山——偉大的革命民主主義者,發表于1955年3月12日《中國青年報》。

論明清之際的社會階級關系和啟蒙思想的特點,發表于1955年5月3日《新建設》第5期。

從對待哲學遺產的觀點、方法和立場批判胡適怎樣涂抹和誣蔑中國哲學史,發表于《哲學研究》1955年第2期。

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修訂本),1955年6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司馬遷著作中的思想性和人民性,發表于1955年12月31日《人民日報》,《新華半月刊》1956年第4期轉載。

漢代白虎觀宗教仁義與神學法典《白虎通義》——兼評王充對白虎觀神學的批判,發表于《歷史研究》1955年第5期。

1956年

批判梁漱溟反動的歷史觀點及其復古主義,發表于《歷史研究》1956年第1期。

介紹高級中學中國歷史教科書,發表于《歷史教學》1956年7月號。

論中國封建制的形成及其法典化,發表于《歷史研究》1956年第8期。1957年由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古史分期問題討論集》轉載,又載入1958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中國通史參考資料》第一集。

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十七世紀至十九世紀四十年代)1956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揭露美帝國主義奴才胡適的反動政治面貌,1956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7年

孫中山的哲學思想及其同政治思想的聯系,發表于《歷史研究》1957年第2期。

十七世紀的中國社會和啟蒙思潮的特點,發表于《歷史研究》1957年第3期,同年收入三聯書店出版的《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討論集》。

關于中國封建社會起源于秦漢之際,1957年4月17日《人民日報》專題報道。

中國思想通史一、二、三卷(增訂本),1957年3至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介紹陳確著書中所僅見刊本《葬書》的思想,發表于《新建設》1957年第6期。

方以智——中國的百科全書派大哲學家(上)發表于《歷史研究》1957年第6期。

方以智——中國的百科全書派大哲學家(下)發表于《歷史研究》1957年第7期。

學習先進理論,加強我們的思想路線,發表于《歷史研究》1957年第10期。

蘇聯科學院編《哲學史》(中國哲學史部分)與馮友蘭、胡繩合著,195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58年

怎樣對待孔德的思想,發表于《哲學研究》1958年第2期。

中國哲學史略,1958年4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1959年外文出版社譯成英文出版。

談談文化遺產的繼承問題——兼評馮友蘭先生的看法,發表于《爭鳴》1958年第5期。

古史領域中“厚今薄古”方針的斗爭意義,發表于《歷史研究》1958年第5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厚今薄古論文集》選載。

《戊戌變法六十周年紀念集》序,1958年9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唯物主義者王安石(與邱漢生合作),發表于《歷史研究》1958年第10期。

1959年

中國封建社會前后期的農民戰爭及其綱領口號的發展,發表于《歷史研究》1959年第4期。

關于封建主義生產關系的一些普遍原理,發表于《新建設》1959年第4期。

中國歷代大同理想,1959年4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王廷相哲學選集》序,1959年7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65年6月由中華書局重印增訂本。

王廷相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發表于《哲學研究》1959年第7期。

柳宗元的唯物主義思想,發表于《新建設》1959年第7期。

李贄的進步思想(與邱漢生合作),發表于《歷史研究》1959年第7期。

呂才的唯物主義思想,發表于《歷史研究》1959年第9期。

《陳確哲學選集》序,1959年5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明道編》序,1959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伯牙琴》序,1959年9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十六世紀中國進步的哲學思潮概述,發表于《歷史研究》1959年第10期。

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冊)與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白壽彝、楊榮國、楊向奎、諸青合著,1959年1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 philosophy,  How Wai Lu  Peking 1959.

1960年

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下冊)與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白壽彝、楊榮國、楊向奎、諸青合著,1960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61年

憶悼杜國庠同志,發表于1961年2月8日《光明日報》。

從“兄弟”談到歷史劇的一些問題(筆名常談),發表于1961年3月9日《北京晚報》,《文匯報》1965年12月8日轉載。

劉知幾的哲學和史學思想——紀念劉知幾誕生一千三百周年,發表于1961年3月12日《人民日報》。

中國古代不怕鬼神的思想傳統,發表于1961年3月25日《光明日報》。

論劉知幾的學術思想——紀念劉知幾誕生一千三百周年,發表于《歷史研究》1961年第4期。

湯顯祖《牡丹亭還魂記》外傳,發表于1961年5月3日《人民日報》。

侯外廬談如何對待中國哲學史遺產問題(中國科學院吉林省分院歷史研究所編寫),發表于1961年5月6日《光明日報》。

辛亥革命前資產階級干革命派無神論思想的歷史特點,發表于1961年7月31日《光明日報》。

論湯顯祖《紫釵記》和《南柯記》的思想性,發表于《新建設》1961年第7期。

方以智《東西均》一書的哲學思想——紀念方以智誕生二百五十周年,發表于1961年8月6日《人民日報》。

湯顯祖《邯鄲記》的思想與風格,發表于1961年8月14日《人民日報》。

方以智對遺產的批判繼承態度,發表于1961年9月28日《光明日報》。

在嚴格的要求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發表于《紅旗》雜志1961年第19期。

1962年

論湯顯祖劇作四種,1962年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

傅山《荀子評論》手稿序言,發表于1962年6月3日《光明日報》。

湯顯祖著作的人民性和思想性,發表于1962年6月25日《光明日報》。

王夫之的哲學思想(與張豈之合寫),發表于1962年7月12日《人民日報》。

《呂坤哲學選集》序,1962年10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方以智〈東西均〉》序,1962年11月由中華書局出版。

李贄的封建叛逆思想——為紀念李贄逝世三百六十周年而作(與李學勤合寫),發表于1962年12月13日《人民日報》。

1963年

中國思想通史(第五卷)(原名《中國早期啟蒙思想史》),1963年1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柳宗元唯物主義與無神論思想,發表于1963年2月9日《人民日報》。

柳宗元的社會思想(與張豈之合寫),發表于1963年2月9日《光明日報》。

柳宗元《天對》在中國唯物主義史上的科學地位——兼看哲學黨性原則的具體表現(與李學勤合寫)發表于《歷史研究》1963年第4期。

中國哲學史中的唯物主義傳統,發表于《新建設》1963年第4期。

中國哲學簡史,1963年11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1964年

中國封建社會前期的不同哲學流派及其發展,發表于《歷史研究》1964年第1期。

唐宋之際農民戰爭的歷史特點,發表于《新建設》1964年第3期。

略論辛亥革命前后美帝國主義對華精神侵略——近代帝國主義對華文化侵略史料的初步考察之一,發表于《新建設》1964年第8、9期合刊。

《柳宗元哲學選集》序,1964年由中華書局出版。

1965年

二十世紀林樂知念的“和平經”,發表于1965年5月28日《人民日報》。

1977年

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批判地繼承歷史遺產,發表于1977年9月1日《光明日報》。

1978年

中國近代哲學史,1978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肅清“四人幫”流毒,積極開展哲學史研究,發表于《哲學研究》1978年第1、2期合刊。

深切悼念郭沫若同志,發表于《歷史研究》1978年第7期。

1979年

實事求是,搞好史學研究工作,發表于《歷史教學》1979年第1期。

悼念吳晗同志,發表于1979年2月17日《北京日報》。

中國封建社會史論,1979年2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提倡科學的誠實態度,發表于《中國史研究》1979年第3期。

五四時期民主和科學思潮,發表于《紅旗》1979年第5期。

學術研究與“百家爭鳴”發表于《西北大學學報》1979年第4期。

1980年

中國思想史綱(上冊),1980年5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怎樣造就社會科學人才,發表于1980年6月28日《文匯報》。

懷念呂振羽同志,發表于《中國史研究》1980年第4期,《人民日報》于1981年2月17日轉載。

翻譯《資本論》(回憶錄之一)1980年8月發表于《中國哲學》第3輯。

《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評傳》序,1980年9月由齊魯書社出版。

坎坷的歷程(回憶錄之二),1980年10月發表于《中國哲學》第4輯。

1981年

坎坷的歷程(回憶錄之三),1981年發表于《中國哲學》第5輯。

學苑新葩——《中國哲學》評介,發表于1981年1月5日《文匯報》。

重視人才的培養,促進哲學史研究工作,發表于《中國哲學史研究》1981年第1期。

飽嘗甘苦的十年,發表于上海《書林》1981年1期。

深沉的懷念——紀念杜國庠同志逝世二十周年,發表于廣東《學術研究》1981年第1期。

坎坷的歷程(回憶錄之四),1981年5月發表于《中國哲學》第6輯。

為真理而斗爭的李達同志,發表于1981年6月18日《光明日報》。

歷史的豐碑——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發表于1981年10月19日《文匯報》。

侯外廬自傳,發表于山西《晉陽學刊》1981年第5期。

中國思想史綱(下冊),1981年10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

《資本論》譯讀始末,發表于北京《學習與研究》1981年試刊1期。

1982年

坎坷的道路(回憶錄之五),1982年5月發表于《中國哲學》第7輯。

船山學案(新版),1982年9月由長沙岳麓書社出版。

坎坷的道路(回憶錄之六),1982年10月發表于《中國哲學》第8輯。

侯外廬論學書札,同上。

史林述學——《侯外廬史學論文選集》自序,發表于《文史哲》1982年第5期。

研究歷史要求新求實——翦伯贊學術紀念會書面發言,發表于1982年11月24日《光明日報》。

“只顧攀登莫問高”——紀念郭沫若同志誕辰九十周年,發表于1982年11月29日《人民日報》,又載《學習與思考》1982年第6期。

1983年

我對中國古代社會的研究(回憶錄之七),1983年2月發表于《中國哲學》第9輯。

撰著《中國思想通史》(回憶錄之八),1983年8月發表于《中國哲學》第10輯。

深切悼念尹達同志,發表于1983年8月10日《光明日報》,又載《中國史研究》1983年第3期、《中國史學史研究》1983年第4期。

1984年

我對中國社會史的研究,發表于《歷史研究》1984年第2期。

宋明理學史(上卷)與邱漢生、張豈之主編,1984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發揚傅山的優良學術傳統——紀念傅山逝世三百周年,發表于《晉陽學刊》1984年第5期。

1985年

韌的追求(《回憶錄》),1985年10月由三聯書店出版。

民主、科學、創新,發表于《文匯報》1985年12月2日。

1986年

孔子研究發微,發表于《孔子研究》創刊號。

《岳麓書院一千零一十周年紀念文集》序言,1986年10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年

宋明理學史(下卷)與邱漢生、張豈之主編,1987年9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8年

方以智的生平與學術貢獻——方以智全書前言,1988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陳寒鳴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2. 為什么批評西方的他們都“意外死亡”了?
  3.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動,迫使中國放棄毛澤東思想!
  4. 侯立虹|誰在動搖“兩個毫不動搖”?
  5. 以色列會亡國嗎?
  6. 從兩處戰火看東方和西方思維方式
  7. 司馬南:美國為什么沒能把巴基斯坦徹底拉過去?
  8. 這才是最難打的戰爭,國安部門剛發出積極信號
  9. 郭松民 | 評普京年度記者會:“過度輕信”及其他
  10. 烏有之鄉舉辦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座談會:站在最大多數勞動人民的一面
  1.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2.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這是一股妖風
  5. 你搞一次個人崇拜試試,看看有多少人會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來嗎?
  6. 公開投毒!多個重大事變的真相!
  7.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8.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吳銘:為什么不從所有制角度分析問題呢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5.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痛心,反華潤人丁一多因強奸被捕,哈哈!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